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医学“肺-肠轴”的发现为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了现代生物学内涵,在微观上证明了肺脏疾病(包括肺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传统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现代医学“肺-肠轴”的关系,进一步从肠道菌群探究肺癌的防治前景,特别是中医中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防治肺癌的潜在价值,促进“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学认识创新和发展的同时,为肺癌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了解“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肠道菌群相关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20日的所有文献,根据研究主题、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提取分析。结果:共纳入79篇文献,2010年开始有相关研究;59篇期刊文献共涉及214名作者、61个机构单位,42种期刊,45篇文献有基金资助。纳入文献共61篇被引用,经合并整理共得到关键词165个,成都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结论:“肺与大肠相表里”与肠道菌群的共同研究是未来的热点趋势,发展空间大,研究价值高,但目前的发文量和高质量论文均较少,今后应加强合作,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思想理论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异质性肺部状态,其特征是持续性、并通常是进行性的气流阻塞,包括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在内的气道异常及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在内的慢性呼吸道症状等,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中医学提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认为肺脏和大肠在生理病理方面相互联系影响,可采用补益肺脾肾,以及祛痰、逐瘀等治法肺肠同治。肠道菌群在人体的免疫、神经和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影响肺肠组织结构功能,调节肺部炎症和免疫等作用于COPD。中医药能够调控肠道菌群使其恢复平衡,从而有利于COPD的恢复,如以补益肺补肾为主的治法能够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肺肠组织损伤,调节肺部免疫;以祛痰、逐瘀为主的治法能够调控肠道菌群,降低肺部炎症反应。该文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以肠道菌群为关键点,阐述了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治疗COPD的内涵,旨在为临床通过肠道菌群治疗COPD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现代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痤疮相互影响,但其具体机制不明。本文从中医理论角度解释二者的内在联系。通过阐述"肺合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痤疮之间的关系,分析肠道菌群可能参与痤疮的发病及治疗。中医学的许多基本原理都包含着微生态学的内容和机理,针灸、中药的取效过程都利用了微生态系统的机制,提示中医药治疗痤疮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可能有其内在的微生物机制,这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拓宽了痤疮临床诊疗的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中有"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观点,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上相互为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上的常见病、难治病,现代研究发现COPD患者常并发胃肠道疾病。COPD发生演变过程中,吸烟、抗生素的使用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肠道微生态失衡引起的免疫应答损伤、内毒素释放、细菌移位等也会导致COPD的发生发展。肠道菌群调节制剂、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合理饮食、运动、粪菌移植等是调节肠道菌群失衡的基本手段。COPD属中医学中肺胀的范畴,临床上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运用肺肠同治法治疗COPD,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利用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及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探索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衡防控COPD,或将成为未来防治COPD的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9.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近年来,随着对CAP 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肠道菌群与CAP 的发生密切关联。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对于肺与大肠在生理与病理的认识为从肠道菌群角度治疗CAP 提供新思路。该文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认识、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功能、肠道菌群丰富度、益生菌数量及维持肠道屏障功能方面论述了CAP 与肠道菌群的作用,概括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医外治法调节肠道菌群治疗CAP 的研究内容,以期为中医药治疗CAP 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
综述“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有关该理论的研究提供参考。通过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认为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涉及经脉络属、阴阳学说及藏象理论;临床研究方面,该理论主要用于指导药物治疗,包括肺病治肠及肠病治肺,针灸治疗应用较少;实验研究,主要从实体结构、粘膜免疫、肠道菌群等方面探讨,近年来有“肠-肺轴”的提法,研究方法及角度更多样。明确这些理论研究,将对“肺与大肠相表里”进一步、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参考及方向。本文建议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研究要采用多种方法、融合多个领域,尤其是多种组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的应用,肺、大肠微生物研究与免疫学研究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12.
湿疹是临床上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疾病。本文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对小儿湿疹的病因、治疗进行探讨。肺失卫外,感受外邪郁于皮毛;肺失宣降,津液不能正常布散于皮毛;饮食不节,大肠湿热熏蒸于皮毛;以上皆可为湿疹发病的诱因,而肠道菌群失调即中医的禀赋有异为湿疹发病的内在基础。在治疗上,笔者以推拿手法作用于小儿特定穴位,通过宣肺驱邪、导除湿热、调节肠道菌群等方式恢复肺和大肠的正常功能,增强体质,以标本兼治的方式来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3.
14.
15.
研究表明,依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制定的相应治法,比单纯腑病治腑法及脏病治脏法疗效更佳。但目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实验研究方面,第一,实验研究缺乏深度,研究方向较单一,研究数量较少,多以肠病为源头的研究,较少以肺病为源头进行研究;第二,目前的实验研究往往以创伤性、机械性方法制备动物模型,这与人体真正发病机制不同,缺乏可信度;第三,研究多集中在肺与大肠生理关系上,治法上涉及较少。临床研究方面,第一,多数研究集中在肺病治肠方面,而肠病治肺的研究相对较少;第二,多数是静态证候的干预,缺乏动态观察;第三,所用方药多数为自拟方剂,缺乏明确的使用指征。今后的研究应遵循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归纳总结从肺论治大肠病和从大肠论治肺病以及肺肠同治的用药指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16.
现就近15a来,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肺系疾病中应用的状况综述如下:1 实验研究匡调元在论述“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时,指出其生理病理基础在于:胃肠道内气体主要依靠肠壁血液循环吸收,由肺部排出,其排泄的量较肛门排泄的量高出20倍。如果肺部排泄功能因肺炎或支气管哮喘等病变发生障碍时,胃肠道气体的排泄也受到影响,因而引起腹胀[1]。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性三衰抢救研究室选用钳夹肠系膜上动脉的方法制造动物模型。结果表明:钳夹肠系膜上动脉组的全部家兔均出现严重的肺损害,而肺脏以外的组织,包括心脏、肝脏…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属中医学"咳嗽"、"喘证"、"肺胀"范畴,由于死亡率高,经济负担重,本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何运用中医经典理论,发挥中医优势防治本病已成为COPD研 相似文献
18.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洪耀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2):16-17
提出了食管之腑的概念,讨论了食管与肺在位置、生理、病理及证治诸方面的相关性,认为在表里关系上,肺与食管相匹配较传统的肺合大肠理论更具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