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湿疹属于中医学“湿疮”的范畴,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皮肤炎症性疾病,根据病程和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症、瘙痒,对患者的健康与生活造成困扰。“标本缓急”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是中医诊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治则。将“标本缓急”理论运用于湿疹的治疗当中,在治法上,急性期湿疹以清热利湿、祛邪为主;亚急性期湿疹健脾祛湿、扶正祛邪兼施;慢性期湿疹治以养血润肤、扶正补虚;或针对患者症状,急性期时止痒、收湿,慢性期时滋阴、润燥,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稳定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汗为心液,属于五液之一。汗液是体内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而出汗是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但是出汗过多,损伤人体津液,出现不适,则属于中医的“汗证”。 汗证病机复杂,种类繁多,仅以常见证型例举。按出汗时间,可分为“自汗”和“盗汗”。接出汗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头汗”,“半身汗”和“手足心汗”。按出汗颜色不同,可分为“黄汗”和“血汗”。  相似文献   

3.
硝矾洗药是皮肤科多年应用的名方、验方,临床上多有使用,在治疗浅部真菌病、痤疮、急性湿疹、小儿湿疹、肛周湿疹、汗疱疹、手足多汗症等方面疗效显著,现将其在治疗湿疹、汗疱疹、股癣、痤疮方面的体会作简要介绍,结果表明:硝矾洗药配合中药内服及外用药等其他治疗方法,起效更快,疗效也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火针外治结合薏苡竹叶散内服治疗汗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汗疱疹患者48例,均采用火针结合薏苡竹叶散内服治疗,一次火针结合薏苡竹叶散内服5 d为1疗程。患者治疗1个及2个疗程后统计治疗结果。结果:48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总体有效率97.92%。除无效1例外,其余病例随访1个月无复发。结论:火针外治结合薏苡竹叶散治疗汗疱疹的临床疗效很好,不良反应较少,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火针点刺治疗汗疱疹30例261021山东省潍坊市立二院朱国庆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邱兆利王军汗疱疹是以手足部、指(跖)间发痒性、深在性、水疱皮损为主要症状的一种非特异性皮肤湿疹样反应。与中医的“田螺疱”相似。多发于青壮年男女,春末夏初起病,夏...  相似文献   

6.
王勇 《中医杂志》2008,49(2):186-187
中医汗证治本防变理法,属于“治未病”的“既病防变”范畴,既病防变理法贯穿《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著作中,未病先防的学术思想探讨较多,笔者从临床角度对汗证辨识,对治疗上治本防变理法方药作一探讨。1阴阳为本,五藏化液,汗液生化有常变生理性出汗谓之常,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火针疗法辨证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临床疗效。方法所选病例根据中医辨证符合血虚风燥证型之慢性湿疹患者,均按中医辨证血虚风燥证给予内服中药;治以养血祛风,化湿润燥止痒,处方:消风散和四物消风汤加减。中药内服。2周为1疗程。火针治疗方法采用密刺法或速剌法,1周治疗1-2次为宜,2周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1周,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 6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 4·9 9﹪在无效病例中,1例患有慢性肾衰,2例患有恶性肿瘤。结论中药消风散和四物消风汤加减配合火针疗法辩证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二者合用达到养血疏风,化湿润燥,和络止痒之功,切合病机,故获良效。方法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干燥综合症属于中医“燥症”范畴,症候表现以内燥为主,也有外燥表现,多因内热津伤或久病精血内亏,或失血过多,或汗、吐、下后伤津液所致。因此我们把滋阴清热、养血润燥作为主要治疗法则,即所谓“顾正似是而非需养胃存津,化邪但需润肺化燥”。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燥邪外袭,风寒热邪化燥伤阴,或素体阴虚,禀赋不足,或汗、吐、下后津液伤亡等,使阴津、  相似文献   

9.
汗是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汗为心液,属五液之一。正常出汗是机体功能活动的表现,凡异常出汗者皆属于中医的"汗证"。按汗出时间的异常,汗证分为"自汗"与"盗汗";按汗出部位的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论治乳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乳房湿疹患者按照中医理论辨证分型,应用中药内服和外用方(苦参、荆芥、藁本、黄连、黄柏、蛇床子)外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6.83%。结论:中医内外合治乳房湿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云南因特殊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较其他省份更容易出现燥邪致病,属温病学"温燥"范畴,魏丹霞教授师从于云南省荣誉名中医陆家龙教授,传承陆老"益气养阴生津、清肺润燥"之法,结合叶天士"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学术思想,主张以生津止汗以养阴润燥,因津与汗都属于人体阴液的组成部分,津汗亏则阴伤燥生,生津止汗养阴则燥除,运用这种治疗思路,临床在治疗咳嗽尤其是慢性咳嗽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湿疹是一种以表皮肥厚、苔藓样变和丘疱疹为特点,并伴有瘙痒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西医治疗顽固湿疹虽起效快,但易反复发作继而加重。本文通过临床所见顽固手湿疹及头皮湿疹做为典型病例,深入分析湿疹的中医病因病机,采用内服外用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充分发挥中医中药治疗湿疹的优势,并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外冲Ⅰ号”具有疏风清热利湿、凉血养血润燥等功能,用以治疗多种皮肤病(湿疹、荨麻疹、单纯疱疹、皮肤瘙痒症、皮炎等)121例,总有效率86.80%。  相似文献   

14.
敖绍勇  方巧 《四川中医》2007,25(3):86-86
目的:观察“内外合治”法对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内服中药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内服中药加超声波中药离子透入的“内外合治”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82.6%,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外合治”法治疗慢性湿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正>汗是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汗为心液,属五液之一。正常出汗是机体功能活动的表现,凡异常出汗者皆属于中医的"汗证"。按汗出时间的异常,汗证分为"自汗"与"盗汗";按汗出部位的异常,则分为"头汗"、"半身汗"与"手足心  相似文献   

16.
湿疹是指由多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一种皮肤过敏性炎症性疾病。皮损以多形损害、对称分布、渗出倾向、自觉瘙痒剧烈、反复发作和易于慢性化为特征。中医根据其发病部位不同而有“旋耳疮”“肾囊风”“四弯风”“脐风”等不同称谓,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足,风、湿、热阻于肌肤。总的治疗方法分为内服和外治2种,由于病位在表,病灶外露,外治的疗效和作用是许多内治法不可替代的,随着对本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外治法也有了许多新的进展,现就中医外治法治疗湿疹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介绍闫学文教授治疗慢性皲裂性湿疹的经验。闫教授认为,慢性皲裂性湿疹的基本病机为风湿热毒蕴藉于皮肤,湿热之毒日久伤阴化燥,血燥生风,血不能营养皮肤所致。治以滋阴润燥、养血祛风为法,方选加味养血润肤饮内服以及中药外洗治疗,收效颇丰。并附验案1则,与同道互参。  相似文献   

18.
芒硝,味咸辛苦,入胃、大肠、三焦经,有润燥软坚、泻火解毒之功效。经方诸承气汤用其治疗阳明燥热症;《本经》言其:“可化七十二种结石”;《简便方》载其外用可治皮肤疮肿疱疹、赤热痒痛,化水点眼治目赤肿痛;《证治准绳》载其治疗喉头痛烂等。因其价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汗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1例汗疱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8例采用中医泻黄散加减汤剂内服,同时取中药明矾溶解后泡洗,配合西替利嗪分散片口服;对照组仅采用西替利嗪分散片口服。2组均同时采用炉甘石洗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涂。1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77%,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7.22,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汗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湿疹是婴儿常见病症,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相关,现代医学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外治结合抗组胺药、抗炎药内治方法治疗婴儿湿疹,短期好转,但易复发,不良反应居多。近年来,中医诊疗婴儿湿疹的优势逐渐凸显,中医依据婴儿湿疹的不同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疗效显著,且简便验廉,不易复发。本文查阅文献,通过对中药内服、外洗、湿敷、脐疗等方法的总结,梳理婴儿湿疹的中医药治疗最新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