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辉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1):3785-3788
中国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对于服务内容和内涵的思考也更加深入,并强调签约服务质量和落实服务内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制定应该基于地区实际情况,具有地区特色,因此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签约目的、服务内容、签约方式、服务落实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思考。本文重点论述了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目的和重要性,并结合其他国家开展经验和中国的研究现状,给出了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南京市浦口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改善对策,为南京市浦口区进一步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7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星甸街道、泰山街道、汤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成员共31名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式访谈。采用自制访谈提纲,访谈内容包括:简单介绍南京市浦口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家庭医生签约后的特色服务项目与主要服务内容;签约居民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和困难等。结果 目前南京市浦口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包含门诊签约和社区签约两种形式,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接受程度较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慢性病老年人吸引力最大。开展的特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含家庭医生APP线上交流;家庭医生公布手机号以方便沟通;发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卡,享受特定医疗服务项目折扣。签约居民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签约居民根据就医需求可自行前往二、三级医院,不需要家庭医生为其进行转诊;家庭医生APP转诊预约功能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签约流程过于繁琐;如何界定家庭医生手机咨询服务时间;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职责界定不清;激励机制不健全,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签约后药品种类配备不全;原全科医生引入家庭医生模式后工作量增加、精力不济;家庭医生APP需要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的开发。结论 南京市浦口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情况较好,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建议政府财政投入到位,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医保助力家庭医生,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家庭医生医疗知识培训与沟通技巧,招募家庭医生人才;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的品种以及医保报销的常用药物;完善家庭医生APP;切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式进行相关探讨。方法我院家庭医生制度就是将全科医生作为主要的载体,并且把社区作为范围,家庭作为单位,进行全方面的健康管理。同时采用契约的形式为之服务,为家庭和每一个成员提供安全、有效以及适合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模式。同时并且随机抽取100例患者实行"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专科团队并存"的管理模式,即对照组,100例居民实现全科诊疗作为实验组,比较其重点人群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签约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家庭医生服务知晓率、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与实验前对比,实现全科家庭医生模式,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率、签约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家庭医生服务知晓率、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农村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全科诊疗模式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2011年起上海市长宁区对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进行了有序探索,已形成了家庭医生签约、居民社区首诊、政策支持到位、薪酬绩效考核的良性循环局面。通过对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做法、签约服务内容要求与绩效考核和服务成效进行总结探讨,旨在为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并提出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内涵、完善服务体系是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结构方程模型,了解锦州地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锦州市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00名社区居民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Cronbach'sα=0.970,KMO=0.943)进行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相关资料,提取医疗环境、家庭医生技术水平、心理因素和签约服务利用情况四个潜变量.结果 居民对医疗环境的满意情况、居民对家庭医生技术水平的满意情况、居民心理因素方面对家庭医生的满意情况能够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情况造成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情况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情况是存在一致性的(P<0.001),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居民对医疗环境的满意情况、居民对家庭医生技术水平的满意情况、居民心理因素方面对家庭医生的满意情况和签约服务利用情况正相关(P<0.01).构建居民满意度预测居民签约利用情况的理论模型,路径系数估计与检验结果显示医疗环境的满意情况、家庭医生技术水平的满意情况、居民心理因素方面的满意情况对居民签约服务利用情况的路径系数以及路径系数的估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疗环境的满意情况、家庭医生技术水平的满意情况、居民心理因素方面的满意情况对居民签约服务利用情况R2=0.85.结论 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度,可以通过提高医疗环境、家庭医生技术水平、改善居民心理因素3个方面进行有效干预,从而提高居民家庭医生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将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与门诊预约就诊服务相结合,签约就诊、定向分诊、预约复诊、协调转诊,促使医生与签约患者建立相对固定的契约服务关系,从而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有序就医格局.总结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预约就诊模式的经验,并对服务模式的效果加以讨论,以期为在中国推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景日泽  方海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5):3131-3138
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推动分级诊疗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新形势下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供需角度阐述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与政策建议。目前需方研究多集中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知晓率、签约(续签)率和意愿、满意度等方面;供方研究多集中于签约服务主体(家庭医生团队构成)、激励机制、培养和教育、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效果评估多基于需方角度。对此本文认为从供方研究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证研究缺乏,完善家庭医生激励机制和团队构成、加强家庭医生队伍培养和教育等举措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河北省卫生计生委、省残联日前印发的《河北省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提出,2018年底,实现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0%以上,残疾儿童、有康复需求的重度残疾人、精神残疾人、一户多残家庭的残疾人及建档立卡贫困残疾家庭等五类残疾人"应签尽签"。力争到2020年底,全省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90%以上。根据方案,河北省将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能力,依托辖区康复服务专业力量配合,与残疾人群签约"个性  相似文献   

9.
方海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4):381-386
医生-患者关系可以看作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医生代理理论是研究医生行为的经济管理学理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签约患者和家庭医生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合同契约的方式加以规范.家庭医生的效用取决于自己的收入及签约患者的总健康,而收入和患者总健康取决于家庭医生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本文运用医生代理理论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过程的...  相似文献   

10.
李心言  韩优莉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4):447-452+459
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施分级诊疗、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基石。但是,家庭医生“签而不约”等问题制约了这一制度的发展。国际上许多国家已在签约模式中不同程度地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质量。然而,国内目前尚缺乏基于家庭医生签约背景 引入竞争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入竞争机制这一发展方向入手,梳理了各国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许航  曹志辉  吴爽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2):2647-2654
目的 比较和分析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为各地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法,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抽取1~2个地级市(直辖市),共45个市作为样本市,以各个市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访问我国45个样本市的政府官方网站或同级卫生计生委官方网站以及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家庭医生”/“全科医生”+“签约”为题名或关键词在官方网站和数据库进行检索,以获取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的政策文件和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网站)至2017-09-30。从纳入的文献中提取各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措施和具体内容,并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的政策文献52篇、数据库文献5篇,共计57篇。第一、二、三、四批国家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及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分别有7、11、9、13、5个市。各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目标、签约对象与服务主体、签约服务内涵及收费机制、家庭医生的激励机制等方面。(1)45个市均明确了到2017年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的签约服务覆盖率目标。(2)45个市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覆盖了一般人群及65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45个市的家庭医生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担任;43个市实施团队签约形式,2个市实施个人签约形式。(3)45个市在签约服务内容上存在一定差异,提供一级服务包、二级服务包、三级服务包、分人群服务包、无具体分类服务的市分别有4、15、3、6、17个;45个市的家庭医生提供门诊和上门服务;28个市明确规定了签约服务收费标准,17个市未明确收费标准。(4)针对家庭医生的收入分配、人员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在职培训、评奖推优做出明确规定的城市分别有36、18、5、21、30、28个。结论 我国各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优先覆盖重点人群,积极创新签约服务包与服务模式,签约服务提供主体较为单一,家庭医生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建议重视签约服务质量、强化签约服务技术支撑、提倡组合签约模式、完善家庭医生综合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采取先签约后服务的方式向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实行上门服务,定时服务,定人服务,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健康普查、健康建档、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卫计委印发指导意见提出,2016年,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试点. 重点在签约服务的方式、内容、收付费、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 意见提出,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我社区作为首批改革试点单位,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孕产妇管理中的施行经验和体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和分析某市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需求状况,为该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方法 在前期文献研究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该市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00名门诊患者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知晓率较低,完全熟悉和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的居民仅占24.39%;70.73%的调查对象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但存在性别、年龄、家庭收入、健康状况等的显著差异。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和形成上同时具有集中性和差异性。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当地居民需求为导向,多层次、多类型、多服务方式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是有效提高签约居民服务利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孙华君  田慧  杜汋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9):2396-2400
背景 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着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有利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当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国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展得如火如荼,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效应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评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以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天津市5个市辖区10个医疗机构抽取495例居民作为受访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受访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就诊行为、转诊服务利用情况等进行调查。以签约居民作为处理组,未签约居民作为控制组,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估计平均处理效应。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糖尿病患病情况对居民是否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影响(P0.05)。结论 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在辖区内医院就诊率高于未签约居民,而这可能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了签约居民的转诊服务利用水平有关。相比于重点人群,普通人群更容易由于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而改变就诊行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中国医疗现状,阐述三级医院全科医学科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发挥 的人力支援、教学培训、学科引领、慢病管理、科研合作等多方面的职责,助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发展与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16.
背景 近年来深圳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签而不约”“服务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居民作为服务的需求方,研究其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评价及续签意愿对促进签约服务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了解深圳市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评价及续签意愿,为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6年7月-2017年9月,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深圳市宝安区3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1 000例签约居民开展基本情况、家庭医生服务利用与评价、家庭医生续签意愿及原因等内容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获得有效问卷9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0%。结果 900例调查对象中,807例(89.7%)签约居民满意家庭医生的服务,家庭医生服务态度平均得分为(92±8)分。820例(91.1%)签约居民表示愿意继续和家庭医生签约,其中729例(88.9%)签约居民愿意续签家庭医生的原因是认为签约家庭医生就诊更方便;80例(8.9%)不愿意续签的居民中,56例(70.0%)选择的原因是认为签约家庭医生没有用。χ2检验结果显示,是否熟悉家庭医生姓名及坐诊时间、家庭医生主动联系次数、家庭医生服务态度、是否认为家庭医生看病比非家庭医生更仔细、是否满意家庭医生工作及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条目选项不同者的续签意愿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圳市签约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评价较好,家庭医生服务续签意愿较高,建议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完善家庭医生服务体系,进而促进家庭医生服务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式"服务基础上引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服务模式的综合健康管理对于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压、血糖及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250例已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5例,对照组由家庭医生团队按照签约服务包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式"服务基础上引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社工服务进行综合健康管理,观察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糖水平和服药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BP、DBP及F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以家庭医生团队联合社区社工服务进行综合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血糖,并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的重大举措,但其在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通过引入文献计量学理论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找出需优先解决的问题,便于政府确定主要治理方向,进一步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开展。目的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明晰影响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问题清单,揭示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问题的严重性。方法 于2019年4月,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尚存问题相关的文献,发表时间限定为2009-2018年。收集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和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问题的相关表述,基于卫生系统宏观模型对问题清单进行归纳分析,选取问题覆盖地域、作者单位层次、问题涉及领域范围指标来计算问题的严重性,采用聚类分析法将问题划分为严重、一般、不严重3类。结果 共纳入合格文献222篇,归纳出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问题22类。其中严重问题有3个,均属于结构层问题,分别为:家庭医生团队专业人才数量缺乏;家庭医生专业水平相对不足,学历偏低,服务能力较弱;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了解,对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不信任。结论 本研究得出了影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问题的严重性排序,确定了严重问题,政府下一步主要治理方向为:增加家庭医生数量,提升家庭医生素质,关注居民个人态度。  相似文献   

19.
王芳  邓红月  曹桂丽  沈蔷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2):2805-2809
背景 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从供需两端发力,创新家庭医生激励机制,取得了一些成效。研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效果和影响因素对完善相关政策、提高签约居民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分析北京市东城区2018-2019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成效及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北京市乃至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政策的建议。方法 于2020年1-6月,利用北京市常规数据监测平台和医改监测平台、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相关数据分析东城区家庭医生签约率、重点人群签约率和签约居民履约情况;利用家庭医生团队和签约居民问卷调查,获得社区家庭医生团队和居民对签约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 2019年东城区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签约率分别为36.26%和94.50%,高于2018年(33.19%、88.08%),高于同期北京市(35.02%、93.06%)。2019年签约居民预约就诊率达到17.41%,与上年相比提高8.13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北京市5.44个百分点。与2018年相比,2019年东城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提升2.12、3.61个百分点,控制率分别提升11.65、13.78个百分点。签约居民满意度为83.09%(3 596/4 328),签约服务提供者满意度达到91.59%(850/928),家庭医生团队愿意继续提供签约服务的达89.22%(828/928)。定性研究结果显示部分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理解存在偏差、家庭医生工作负荷重、医保政策支持不足等。结论 东城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般人群签约率和重点人群签约率均符合北京市工作要求;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认知度、利用率和满意度较好,下一步需要通过加强精准宣传、遵循客观实际不冒进、创新考评激励机制和完善医保调节政策等措施,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激励机制进行梳理,分析国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发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激励机制在理论研究上的不足。在综合借鉴分析综合激励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综合激励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激励模型,提出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完善配套措施等综合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