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蒿芩清胆汤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AG)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胃黏膜IL-8、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影响,探讨其对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 方法: 按体重、性别随机抽取10只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他小鼠采用幽门螺杆菌(HP)标准菌株(SS1)布氏肉汤液灌胃造模。造模成功后,50只模型小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为模型组、丽珠维三联组(0.25 g·kg-1)、蒿芩清胆汤低、中、高剂量组(4,8,16 g·kg-1)。灌胃容积10 mL·kg-1,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2周后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小鼠胃黏膜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IL-8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IL-8,NF-κB p65的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蒿芩清胆汤能显著降低HAG小鼠胃黏膜炎症面积和平均灰度(P<0.01);蒿芩清胆汤明显降低HAG小鼠血清IL-8含量(P<0.01);蒿芩清胆汤能明显降低HAG小鼠胃黏膜IL-8,NF-κB p65的表达(P<0.05)。 结论: 蒿芩清胆汤对HAG小鼠胃黏膜损伤有明显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 p65的激活、下调IL-8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参不定根对心肌缺血(myocardial ischemia,MI)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人参不定根的主要成分。雄性C57BL/6小鼠sc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心肌缺血模型,心电图用于心肌缺血的诊断;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估心脏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脏组织凋亡、纤维化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相关因子表达。结果 人参不定根能明显缓解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肌形态的病理变化,减少心肌纤维化面积,改善ST段抬高,抑制过度炎症。此外,人参不定根能明显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NF-κB和NLRP3炎症小体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0.01、0.001)。结论 人参不定根可通过抑制TGF-β1、NF-κB通路和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缓解心肌缺血诱发的损伤。人参不定根具有缓解心肌缺血损伤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赵呈雷  何晶晶  王馨莹  卢曼  杨杰  曹鹏 《中草药》2023,54(17):5640-5648
目的 研究全蝎-土鳖虫药对减轻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小鼠关节骨破坏的作用以及对破骨细胞分化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全蝎-土鳖虫药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方法 DBA/1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全蝎-土鳖虫低、高剂量组和甲氨蝶呤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建立CIA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ig纯净水,其余各组给药干预4周。测定各组小鼠足趾肿胀情况;采用Micro-CT扫描的方法重建小鼠关节3D图并分析相关骨参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踝关节病理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检测关节中破骨细胞分化情况。体外实验考察全蝎-土鳖虫药对对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处理的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诱导破骨细胞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F-κB p65核定位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破骨细胞分化、CIA小鼠骨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各给药组显著降低CIA模型小鼠足趾肿胀(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Micro-CT 3D重建结果表明,全蝎-土鳖虫药对明显抑制CIA模型小鼠骨破坏,保留小鼠骨结构完整性,显著改善骨参数(P<0.05、0.01);全蝎-土鳖虫药对显著减少关节TRAP染色阳性细胞数量(P<0.01);全蝎-土鳖虫药对高剂量组显著降低CIA小鼠骨组织中NF-κB p65磷酸化水平(P<0.01)。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全蝎-土鳖虫药对显著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P<0.01),抑制NF-κB p65核定位;与RANKL对照组比较,全蝎-土鳖虫药对组p65、核因子-κBα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alpha,IκBα)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 全蝎-土鳖虫药对能够减轻CIA小鼠骨破坏,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降低破骨细胞的分化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槲皮素对黄药子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8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水飞蓟宾(100 mg/kg)组和槲皮素高、中、低剂量(80、50、20 mg/kg)组。对照组ig 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其余各组小鼠ig相应药物及黄药子醇提物(2 g/kg),1次/d,连续30 d。实验结束后称定小鼠体质量和肝脏质量,计算肝脏指数;测定血浆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IL-1β水平;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染色法检测肝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脏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hosphorylated nuclear factor-κB p65,p-NF-κB p65)、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2,MRP2)、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ridine diphosphate-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A1,Ugt1a1)、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表达;采用qRT-PCR检测肝脏MRP2P-gpUgt1a1的mRNA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显著降低小鼠肝脏指数及肝功能(P<0.05、0.01),减轻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降低血浆中MDA水平(P<0.05、0.01),升高SOD活性(P<0.01),降低TNF-α、IL-1β水平(P<0.05、0.01),升高IL-10水平(P<0.01),抑制肝脏p-NF-κB p65、Bax蛋白表达(P<0.05、0.01),促进Nrf2、HO-1及药物转运体蛋白表达(P<0.05、0.01),并上调MRP2P-gpUgt1a1的mRNA表达(P<0.01)。结论 槲皮素对黄药子诱导的肝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抑制细胞凋亡、调控Nrf2及药物转运体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Toll样受体9/髓样分化因子88/核转录因子-κB(TLR9/MyD88/NF-κB)信号通路研究白芍总苷(TGP)对MRL/lpr狼疮模型小鼠肾脏损伤的干预作用,探讨TGP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部分免疫学机制。方法 将SPF级MRL/lp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15 g·kg-1)、TGP高、低剂量组(0.078、0.039 g·kg-1),雌性C57BL/6J小鼠设为空白组,每组7只;各组小鼠每天同一时间段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采集标本,称取肾脏、脾脏质量,计算脏器指数;生化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马松(Masson)染色评估小鼠肾脏组织纤维化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α(IFN-α)、IL-4和抗核抗体(ANA)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肾组织中TLR9、MyD88、NF-κB p65的mRNA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中TLR9、NF-κB p65蛋白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脾组织中TLR9、MyD88、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SCr、BUN及脾脏指数和肾脏指数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和纤维化程度明显增强;血清IFN-α、IL-4及ANA水平显著升高,IL-2水平明显降低(P<0.05);肾脏和脾脏中TLR9、MyD88及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TGP高、低剂量组小鼠SCr、BUN及脾脏指数和肾脏指数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和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血清IFN-α、IL-4及ANA水平明显下降(P<0.05),IL-2水平明显升高;肾脏和脾脏组织中TLR9、MyD88和NF-κB p65等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TGP可能通过调控TLR9/MyD88/NF-κB信号通路,进而抑制其下游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发挥免疫调节及抗SLE肾脏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和GeneCards、DisGeNET、Herb数据库结合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临床数据筛选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ALI的关键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筛选核心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LPS诱导建立小鼠ALI模型,验证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ALI的效果及相关靶点,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4、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 分析显示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ALI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原癌基因(JUN)等10个核心靶点相关,涉及TNF信号通路、TLR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苓甘五味姜辛汤可以减轻肺部损伤,改善ALI小鼠的病理状态,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6的表达,提高肺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降低肺组织中JUN、TLR4、NF-κB p65、NF-κB p-p65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苓甘五味姜辛汤可以抑制LPS诱导的ALI小鼠炎症和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黄芪-莪术抑制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小鼠肿瘤生长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黄芪、莪术中主要活性成分与通路靶点蛋白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建立CT26.WT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进行体内实验验证。将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黄芪-莪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5-Fu组(30 mg·kg-1)腹腔注射,黄芪-莪术低、中、高剂量组(0.32,0.64,1.28 g·kg-1)灌胃。干预15 d后,完整剥离原位瘤,取肿瘤相邻结肠组织5~6 cm。测量并计算肿瘤体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及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NF-κB p65,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癌基因c-Myc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5-Fu与黄芪-莪术治疗均能降低原位瘤体积(P<0.05,P<0.01),5-Fu组抑瘤率最高(61.38±2.34)%,黄芪-莪术中剂量组抑瘤率(43.43±3.7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肿瘤与结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转轻。与模型组比较,黄芪-莪术显著下调了肿瘤小鼠结肠组织SDF-1,CXCR4,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P<0.01),对肿瘤组织SDF-1,CXCR4,NF-κB p65,Cyclin D1,c-Myc的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结论 黄芪-莪术能够抑制结肠癌原位移植瘤的生长,其干预机制可能与调节SDF-1/CXCR4/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及其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金莲花药渣发酵提取物(Extraction of Globeflower Residue Fermentation,EGRF)体外对白色念珠菌抑杀效果及体内对小鼠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试管法配合平皿法检测EGRF对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构建小鼠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EGRF低、中、高剂量组(EGRF给药浓度分别为:40、80、160 mg?kg-1),氟康唑组(20 mg?kg-1),共6组。各药均阴道内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7天,观察小鼠外阴炎症反应程度、阴道念珠菌转阴率、阴道灌洗液载菌量和阴道粘膜的病理改变。结果:EGRF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0.31 mg?mL-1,对白色念珠菌的MBC为1.25 mg?mL-1,EGRF和氟康唑的效价单位比MIC为2?1,MBC为1?1。与模型组相比,EGRF及氟康唑治疗组的小鼠外阴炎症反应程度减轻及分泌物中念珠菌数量随着给药时间增加而显著减少;小鼠阴道灌洗液白色念珠菌转阴率增加,载菌量明显减少;小鼠阴道组织病理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有明显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与氟康唑组相近。结论:EGRF于体外对白色念珠菌抑杀作用显著,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葛根芩连汤(GQL)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胱天蛋白酶(Caspase)-1通路介导的巨噬细胞焦亡对动脉粥样硬化(AS)易损斑块的作用。方法 12只正常C57BL/6CNC小鼠作为空白组,60只同品系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组、葛根芩连汤低、中、高剂量组(GQL-D、Z、G组)、立普妥组,以高脂饲料喂养造模。空白组、模型组予等体积无菌蒸馏水灌胃;GQL-D、Z、G、立普妥组分别予对应浓度的药物灌胃8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测主动脉区域斑块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ELISA检测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MMR/CD206)/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D206/NLRP3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gasdermin D蛋白C端(C-terminal GSDMD)、gasdermin D蛋白N端(N-terminal GSDMD)、NLRP3、含胱天蛋白酶-1前体(pro-Caspase-1)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小鼠AS病变程度严重,血清IL-1β、IL-18、组织ASC、NLRP3、C-terminal GSDMD、N-terminal GSDMD、pro-Caspase-1和NF-κB p65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D206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各组小鼠主动脉壁AS病变程度有所减轻,血清IL-1β、IL-18、组织ASC、NLRP3、C-terminal GSDMD、N-terminal GSDMD、pro-Caspase-1和NF-κB p65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CD206水平不同程度上升,部分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QL对AS易损斑块的干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NF-κB/NLRP3/Caspase-1通路,减轻其介导的巨噬细胞焦亡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万成杰  张春菁  谢宗会  杨再昌 《中草药》2021,52(21):6561-6567
目的 从大蓟根中分离抗结核杆菌活性成分,并初步探讨其抗结核杆菌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活性跟踪分离方法,从大蓟根中分离抗结核杆菌活性成分,运用棋盘试验法研究大蓟活性成分与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的联合抗菌作用,运用分子对接软件初步探讨活性单体成分与KatG酶的亲和力,采用qRT-PCR法考察活性化合物干预结核分枝杆菌后KatG酶基因的相对转录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KatG酶的活力,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核杆菌的形态。结果 从大蓟根分离得到具有抗结核杆菌活性的化合物HP01,鉴定为槲皮素。槲皮素抑制结核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为160 μg/mL。槲皮素与吡嗪酰胺存在相加作用,与异烟肼、利福平无拮抗作用。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与KatG酶具有较强的亲和力。酶活力测试结果表明槲皮素对结核杆菌KatG酶具有抑制作用。结核杆菌被槲皮素处理后其KatG基因转录出现明显的补偿上调。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槲皮素能破坏结核杆菌细胞壁。结论 大蓟抗结核杆菌的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槲皮素能够抑制结核杆菌KatG酶活性,导致结核杆菌结构破坏,从而杀死结核杆菌。在设计新的抗结核组合用药方案时,可以考虑加入槲皮素。  相似文献   

12.
三七根中茄腐镰刀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欣  崔秀明  刘迪秋  孙恬  郭爱玲  陈军 《中草药》2020,51(5):1302-1307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快速地检测三七Panax notoginseng根腐病病原真菌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方法基于茄腐镰刀菌的氨基己二酸还原酶(Lys2)基因设计了qRT-PCR的特异性引物对Fs-QF和Fs-QR,制备了该基因的重组质粒标准品,建立了茄腐镰刀菌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和实时荧光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AMP)体系。从三七种植区采集到15个具有根腐病、黑斑病典型症状的三七病株及三七种植土壤样品,并提取了这些样品的总DNA,运用建立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qRT-PCR检测方法和实时荧光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特异性强,能快速检测到携带茄腐镰刀菌的三七根腐病病株。此外,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模板质量浓度可低至0.2 pg/μL。结论建立的方法能明确三七种植土壤以及三七病株中茄腐镰刀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可以为三七土壤处理、根腐病的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以及为带病三七种子、种苗的快速分子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筛选多种常用的微针基质辅料,制备具有合适机械强度和柔韧性的载中华眼镜蛇神经毒素(neurotoxin,NT)可溶性微针(dissolvable microneedles,DMN)(DMN-NT),并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 采用两步真空模板填充法制备不同材料构成的DMN,并对其进行力学特性分析,通过重量法对其吸湿性进行考察,利用正置显微镜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考察,筛选最佳基质材料后制备DMN-NT,并对微针的载药量、机械性能、在体溶解、在体恢复、体外释放度、离体皮肤渗透与稳定性等进行评价。结果 针尖最佳基质材料为20%聚乙烯吡咯烷酮K90(PVP K90)和20%透明质酸(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背衬层最佳基质材料为7.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E5LV型)和15%聚乙烯醇(PVA-0588)。正置显微镜和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发现DMN-NT针体垂直,排列整齐;每片DMN-NT的载药量为(172.22±1.30)μg或(17.38±0.57)μg;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DMN-NT针尖受力可达(39.88±3.09)N,大于微针穿刺皮肤所需的破坏力0.05 N,表明DMN-NT有较好的机械强度,亚甲基蓝染色实验结果表明微针具有较好的穿刺性;在体溶解实验结果显示,在10 min内DMN-NT大部分溶解;在体恢复实验结果为给药30 min后针孔痕迹几乎不见,表明DMN-NT的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性高;体外释放结果表明DMN-NT在pH值为7.4的PBS中8 min的累积释放率达(93.65±4.29)%;离体皮肤渗透结果显示,10 h后微针的累积药物渗透百分率达到(97.99±2.80)%,而药物水溶液中药物几乎没有透过皮肤;DMN-NT稳定性初步评价结果良好。结论 制备的DMN可以穿刺皮肤角质层,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高效经皮递送大分子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MS)技术比较板蓝根Isatidis Radix和大青叶Isatidis Foliu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Accliam 120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Thermo Fisher),以0.1%甲酸的乙腈溶液-0.1%甲酸的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柱温为40 ℃,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数据采集,以PeakView 1.2质谱分析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通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精确质荷比、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等信息,结合对照品、参考文献和Massbank等数据库共鉴定或指认出板蓝根和大青叶的71个共有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黄酮、木脂素、含硫化合物、有机酸等类化合物;板蓝根特有成分6个,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类等;大青叶特有成分2个,均为生物碱类。结论 该方法能够系统、快速地比较分析板蓝根和大青叶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搜山虎(岭南花椒Zanthoxylumau strosinense的根和茎)的化学成分,为双虎肿痛宁酊剂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AB-8大孔树脂、硅胶、制备色谱进行成分分离,并结合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对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的研究;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热板法对分离得到的成分进行镇痛活性的研究。结果 从搜山虎根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芦巴碱(1)、甲芬那酸(2)、4-羟基肉桂酸(3)、小檗碱(4)、橙皮苷(5)、新绿原酸(6)、白藜芦醇(7)、芥子酸(8)、脯氨酸(9)和甘草次酸(10)。抗炎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24710能够显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释放。镇痛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47能够显著降低小鼠扭体次数,显著提高痛阈值。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及花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7具有很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向槿  阮长磊  刘丹  戴豫宛  李红钢  方进波 《中草药》2020,51(5):1183-1189
目的研究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Toyopearl HW-40C、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鹿藿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igmoidin E(1)、lupinifolin(2)、precatorin B(3)、木豆酮(4)、槐花多糖B(5)、5,3′-二羟基-4′-甲氧基-5′-γ,γ-二甲基烯丙基-2″,2″-二甲基吡喃并[5,6:6,7]异黄烷酮(6)、染料木素(7)、甘草异黄酮A(8)、erylatissin B(9)、neo-bavaisoflavone(10)、羽扇豆醇(11)、桦木醛(12)、穿贝海绵甾醇(13)。化合物1~10均为含异戊烯基的黄酮类,其中化合物1、2为二氢黄酮、3~6为二氢异黄酮、7~10为异黄酮。化合物11~12为羽扇豆烷型三萜,化合物13为甾醇类。结论化合物1、5~6、8~10、12、13均为首次从鹿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5~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范敏  段宝忠  夏从龙  王双 《中草药》2020,51(18):4610-4613
目的研究椴叶鼠尾草Salviatiliifoli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LH-20、HPLC等各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系统地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椴叶鼠尾草地上部分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呋喃基)-8-(2-酮-2,5-二氢呋喃基)-1,7,8,9-四氢萘并[1,2-c]呋喃-3,6-二酮(1)和dugesin B(2)。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克罗烷型二萜化合物,命名为椴叶鼠尾酮A,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无明显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8.
薛秋雯  梁爽 《中草药》2020,51(5):1350-1360
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民间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二萜类成分是其主要药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羊踯躅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羊踯躅的研究前景进行了简要展望,以期为羊踯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白鹤灵芝为为爵床科白鹤灵芝属植物白鹤灵芝Rhinacanthus nasutus的干燥全草,作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常用的壮药已经有千余年的用药历史,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润肺、降火、杀虫、止痒、平喘祛痰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鹤灵芝具有抑菌、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国内外学者从白鹤灵芝中共分离了多种化合物,主要包括白鹤灵芝醌类化合物20个,还包括有机酸、木脂素、生物碱等结构类型化合物,其中白鹤灵芝醌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白鹤灵芝醌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全面系统研究报道,笔者通过查阅、整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白鹤灵芝的文献资料,对白鹤灵芝中提取分离的萘醌类化学成分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其中萘醌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进行综述,发现白鹤灵芝及其萘醌类化合物对肿瘤、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均有良好的药物开发潜力,可为后续阐明壮药白鹤灵芝药用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深度利用民族药资源提供重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鹏  肖晓燕  梅茜  李林  毛春芹  刘明贵  陆兔林  徐葱茏 《中草药》2022,53(14):4285-4297
目的 对薏苡仁麸炒过程中的色泽与气味进行客观量化并对色泽与气味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CM-5型分光测色计(电子眼)及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并通过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风味热图等方法对获取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薏苡仁外观色泽整体上呈现变暗(L*值不断降低)、变红(a*值不断增加)、变黄(b*值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基于粉末色度值L*、a*、b*所构建的判别函数实现了生薏苡仁及不同炮制程度麸炒薏苡仁饮片的区分。薏苡仁固有及在麸炒过程中共检测出34种挥发性气味物质,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挥发性气味物质的丰富度不断提高。热图分析结果表明1-丁烯、2-丁烯、丙烯醛、乙硫醇、2-丁醇、乙偶姻、1,4-二氧六环、丙二醇、1-甲基-1H-吡咯、甲基环己烯、丁酸乙酯、丁基二甲硫醚、糠醇、辛内酯14种成分在薏苡仁麸炒过程中变化最为明显。PCA与DFA均可实现生薏苡仁及不同炮制程度麸炒薏苡仁饮片的区分。结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