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途径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我院从2008年至2013年6月收住58例食管癌切除术后行肠内营养患者,其中28例食管癌患者术后经鼻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30例经空肠造瘘管行肠内营养,比较二组患者对导管的耐受情况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鼻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相对安全,无创伤,拔管时间短。而空肠造瘘管固定可靠,不易堵管,提供营养物质丰富。结论认为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低的下段食管癌患者经鼻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而对食管吻合口漏发生率高的胸中上段食管癌采用空肠造瘘管较为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2.
王毅生 《安徽医药》2013,17(3):438-440
目的总结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的经验,探讨术前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5月—2012年2月接受食管贲门癌手术的患者共151例,术前根据其营养状况,给予静脉营养与肠内营养,术中予置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或空肠造瘘管,术后早期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结果所有病人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营养状况接近正常水平,部分患者出现腹胀、腹泻、返流,其中有2例吻合口瘘,经术后肠内营养及静脉营养等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对于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前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对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保持肠道黏膜屏障,防治感染性并发症,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艳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325-326
总结30例食管癌患者全麻下行开胸探查食管癌切除、空肠造瘘术后给予肠内营养的护理经验。30例患者在术前插胃管,术中置空肠造瘘管,于术后第一天开始经空肠造瘘给予肠内营养,持续时间5~7d。30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肠粘连等并发症,术后住院12~14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经空肠造瘘管进行肠内营养是指通过手术置入空肠造瘘管,以管饲的方式提供营养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支持方法,常用于胃肠道疾病术后患者。近几年来,我院外科成功的为胃癌根治术后、重症缺血坏死性胰腺炎术后、十二指肠破裂修补术后等多例患者通过置入空肠造瘘管进行肠内营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空肠造瘘置管对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运用效果。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空肠造瘘置管组(观察组),鼻十二指肠置管组(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后对上述导管的耐受情况及导管相关的并发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结果空肠造瘘置管组对导管的耐受力高于鼻十二指肠置管组,而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鼻十二指肠置管组(P〈0.0.5)。结论空肠造瘘置管组行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可以降低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且患者免受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彭有开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99-500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空肠造口肠内营养与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效果比较。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行空肠造口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行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观察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比留置鼻空肠营养管效果好,可以明显加快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速度,而且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7.
总结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对87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实施的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护理体会。包括肠内营养方法、观察情况(重点观察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发热、血糖变化、大便次数、肛门排气、造瘘管周围皮肤情况)、并发症的护理要点及处理措施、护理中注意的问题。结果 87例实施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的有效护理,对患者的术后治疗及康复起到了积极巩固作用。其中有2例因为其他并发症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 9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按照肠内营养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予以空肠造瘘置管,对照组则予以鼻十二指肠置管,分析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2%)低于对照组(28.9%)(P〈0.05),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空肠造瘘置管实施肠内营养具有较高安全性与可行性,患者可以及早下床活动,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应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9月9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按照肠内营养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予以空肠造瘘置管,对照组则予以鼻十二指肠置管,分析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空肠造瘘置管实施肠内营养具有较高安全性与可行性,患者可以及早下床活动,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式空肠造瘘管在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空肠造瘘管组(观察组)、鼻十二指肠管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营养管相关并发症及术后至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鼻黏膜出血或溃疡、脱管、堵管及营养液经胃管反流等营养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十二指肠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5.0±1.78)d,短于对照组的(8.2±1.0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空肠造瘘管进行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安全可行,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6.07收治的10例胆囊十二指肠瘘的临床资料。结果:胆囊十二指肠瘘10例,术前诊断率为10%,合并胆石性十二指肠梗阻1例,胆总管结石2例。10例全部一期手术治疗:9例开腹瘘修补+胆囊切除,1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瘘修补术;2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2例空肠造瘘,1例胃造瘘;1例小肠切开取石术。1例开腹胆囊切除+瘘修补,术后7天再次剖腹探查行瘘修补,胃造瘘。10例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中除了1例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瘘修补,其余9例行开腹瘘修补+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均给予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镇痛对症处理;造瘘管2月后拔除;10例病理为慢性胆囊炎。术后随访10个月,无一例死亡。结论:胆囊十二指肠瘘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原则切除胆囊、闭合瘘口,通畅引流;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个体化,必要时行胆管探查、胃空肠造瘘,早期给予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肠内营养及镇痛处理促进早期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2.
胃肠道手术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代谢率明显高于正常,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而小肠的蠕动、消化、吸收功能在开腹甚至大肠术后几小时即可恢复[1].空肠造瘘是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肠内营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可维持患者的营养需求、改善其全身状况.我科2005年10月~2008年10月对43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放置空肠造瘘管,现将空肠造瘘营养的维护和管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肠内营养是指将一些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液注入到患者的胃肠道内,提供患者所需营养素的方法,其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1]。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均表明在身体危重状态下,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全胃切除术患者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与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进行全胃切除术治疗的57例患者按照肠内营养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的30例作为对照组,空肠造口的27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第8d各项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略低于对照组的13.3%,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患者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临床效果更为满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并且使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更快,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是较佳的肠内营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陈晓旭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507-350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操作复杂,创伤大,由于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的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在疾病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存在着严重的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症状和胃肠道功能障碍,因而在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支持,营养支持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过去使用管道的主要方式为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管或空肠造瘘管,这些方式均存在胃液不能有效引流,更不能用一根管子同时进行引流和肠内营养.使用三腔喂养管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进行胃肠减压,使胃液得到有效引流,同时可以进行空肠内营养液的滴注,这种方法不仅方便安全有效,而且带管时间长,不易托管,能持续数日行引流和肠内营养,2009年以来,我们对50例患者成功使用,现将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在围手术期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中的不同使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2例围手术期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6例,观察组采用空肠造口管,参考组采用鼻空肠营养管,对两组患者术前、后营养状况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营养支持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参考纽(P<0.05)。结论采用合适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围手术期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营养支持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观察胃瘫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糖、肝功能和电解质变化.结果:肠内营养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16例均获痊愈.营养支持后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可满足胃瘫患者营养支持需求并且安全、经济、方便,对于容易发生胃瘫的手术推荐术中留置鼻空肠营养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时的护理经验及体会。方法采用鼻胃管、鼻空肠管或空肠造瘘以连续性输注的方式进行肠内营养,观察各种并发症,总结护理要点及体会。结果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总结出了护理要点,预防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营养支持的方式、方法、途径及护理与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密切相关,采用连续性输注,注意调整营养液的浓度、速度及温度,密切观察患者的胃肠道情况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杨婷 《青岛医药卫生》2014,46(5):379-380
目的探讨鼻胃镜引导下空肠置管患者的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因病情需要行鼻胃镜引导下空肠置管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如术前做好对患者病情评估,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及润滑鼻腔,做好内镜及配件准备,术中做好病情监护,配合医生留置导丝,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具体状况,预防营养管移位、阻塞及并发症的出现;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插管一次性成功率,平均放置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放置时间(7.6±4.9)min,并发症发生率为6.67%,高于对照组的(7.7±4.8)min和10.00%,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鼻胃镜下空肠置管术患者的护理,要求护理人员要熟悉置管术的特点,有针对性做好术前指导和心理护理,是保证置管术顺利进行的关键。而术中熟练配合及术后的肠内营养护理、管道护理是造瘘管长期留置和顺利进行肠内营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朱宝华  石颖  周丹丹 《江苏医药》2012,38(24):3040-3041
内分泌科的住院患者中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增加了糖尿病患者感染、褥疮或溃疡的发生机会并难以控制.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将营养风险筛选(NRS)推荐为住院患者适用的营养不良评定方法.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推荐使用NRS 2002作为营养筛查工具[1].本调查旨在评估NRS 2002在基层医院内分泌科的适用性,并联合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观察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