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团队式急救模式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0例采用团队式急救模式进行救治的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本院2008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的采用常规救治模式的1000例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院前反应、接诊至入院时间、救治效果。结果本研究2000例患者中轻伤458例(占22.9%),重伤1542例(占77.1%);其中对照组轻伤230例(占23.0%),重伤770例(占77.0%)。观察组轻伤228例(占22.8%),重伤772例(占77.2%)。观察组的院前反应、接诊至入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救治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急救工作中开展团队式急救模式能提高救治效果,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2.
肖力屏 《云南医药》2014,(6):711-712
院前医疗急救质量是急救中心的生命线,提高院前医疗急救质量是急救中心永恒的主题。王一镗教授认为,现场救治的质量是急症病人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1],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质量控制是急救中心管理工作的重点,应从"120"电话受理质量、院前医疗急救病历质量和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满意度3方面进行评价。一、评价"120"电话受理质量检查电话受理登记单(以下简称"调度单"),按有无缺陷情况评价"120"电话受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院前急救药品管理工作开展现状,评估院前急救药品管理工作质量及影响因素,为院前急救药品管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上海市金山区医疗急救中心2017—2020年药品使用、接诊情况、医务人员药品安全管理素养等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医疗急救中心药品管理现状。结果 医疗急救中心以新进的临床医师为主,鲜有药师配备;急救中心的药品消耗主要集中在急救所需的常见用药,与接诊患者疾病谱相符;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药品安全管理水平高于大专及以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工龄人群药品安全管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上海市金山区医疗急救中心目前药品安全管理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其药品管理亟需药师的参与,相应药品管理配套设施需加强,以确保院前急救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平雪琴 《家庭医药》2016,(8):174-174
目的: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进行相关分析。方法:以2016年1月份至2016年7月份期间本院收治的104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及急诊急救护理效果。结果:104例患者经急诊急救护理后,100例患者康复出院,患者住院时间为(15±1.5)d,未出现死亡,急诊成功了为96.2%。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急诊急救护理能够降低死亡率,为患者的治疗赢取黄金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李青  李昆  罗开俭  邓进  庄景义  赵伟 《贵州医药》2006,30(6):545-546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创伤发病率逐年增加。多发伤是创伤中的主要致死原因。但是,我国对多发伤的救治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尚没有一个成熟的创伤急救模式。现对我院急救中心1999年6月至2004年12月通过“院前创伤急救—急诊绿色通道—EICU—康复病房”急救模式救治的1  相似文献   

6.
王红婷 《家庭医药》2016,(8):148-149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入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诊断率37(92.5%)转运成功率40(100%)急救成功率40(1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明显,有助于提高转运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急诊和创伤患者迅速增多,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的创伤病人20%伤后因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而死亡。而我国约有50%的创伤病人因得不到快速而有效的现场急救,在病人送到医院前已死亡。自我省急救中心成立后,这种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故快速而有效的院前  相似文献   

8.
杨旭 《首都医药》2012,(12):14-15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有效结合急救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比较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完善绿色生命通道前后,救治创伤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救治效果比较。结果病人性别、年龄、伤情特点无明显差异,急诊二次转运人数、住院等待时间、受伤到接受急诊手术时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急救绿色通道模式减少了术前的中间环节,为多发伤患者得到确定性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从而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承德市120院前急救疾病谱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方法:对2006-01/2008-12 120急救中心救护车接至我院的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诊诊断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 a内院前急救患者19 021例,男女比为1.41∶1;年龄(44.8±21.9)岁;每日15∶00-24∶00为院前急救高峰时间;创伤、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系统疾病、急性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居前6位。入院率为46.73%。结论:上述前6位疾病是承德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0.
赵宇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4):515-515
目的:探讨院前猝死急诊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其成功复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中心71例院前猝死急诊患者心肺复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1例患者中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27例(38.03%),存活5例(7.04%),总死亡率为92.96%。复苏成功与心肺复苏(CPR)开始时间、ROSC时间呈负相关,与年龄、性别关系不明确。结论:尽早CPR是影响CPR成功的关键因素,复苏后综合征(PRM)是影响转归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据报道 60 %以上的AMI死亡者发生在起病 1h之内 ,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及时、有效地进行院前的现场急救 ,能够明显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所以 ,院前急救是AMI抢救是否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急救中心自 2 0 0 0年5月~ 2 0 0 2年 5月共对 9例AMI患者进行院前抢救并取得成功经验做一回顾性分析。1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1 1 现场急救的关键是为AMI患者提供迅速、高效和有组织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我们急救中心设有一个院前抢救组 ,它的成员除了急救中心的主任、护士长之外 ,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干预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急诊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急诊抢救流程及急救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整体的急救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创伤病情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创伤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伤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创伤控制时间﹦13.60, t住院时间﹦7.39,P 〈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P 〈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2%,观察组为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P 〈0.05)。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使用急救护理干预进行全面、及时的护理,可提高患者创伤病情的治疗有效率,缩短病情控制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同时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在急诊外伤患者中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我院采用常规急救的30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我院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的30例急诊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急救各环节用时(平均伤情评估时间、医师接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入手术室时间、创伤控制时间)、抢救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伤情评估、医师接诊、急诊抢救、入手术室和创伤控制等诊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致残、休克、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急诊外伤患者护理中,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式护理可以缩短诊治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确保急诊救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在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95例,其中2019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4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20年1月收治的4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开展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急救情况(辅助检查时间、病情评估时间、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有效救治时间)、急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辅助检查、病情评估、基本生命支持抢救、急诊至手术室时间、有效救治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急救成功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能显著提高多发肋骨骨折急救工作效率及急救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突发事件现场抢救危重伤员非常重要,严重创伤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在最初30分,对危重病人的急救全过程而言,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的救治监护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院前急诊急救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建立静  相似文献   

16.
<正>创伤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改进医疗质量,提高伤员成活率,,减少伤残率的首要环节。在青壮年人群中,创伤居死因的首位[1]。回顾性分析我院院前急救2007—2009年接诊的创伤患者共2014例的资料,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伤情等加以分析,以提高创伤患者的院外救治成功率、减少伤残率、降低病死率有一定的帮助。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资料为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院前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为院前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接诊的严重创伤院前死亡患者17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72例创伤院前死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年龄(26.9±15.2)岁,17~33岁占55.2%;外省工人居多;交通伤占74.4%;现场或送医院已经死亡占72.1%,途中死亡占3.5%,急诊科死亡24.4%;多发伤占91.9%;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1.8 min;现场目击者有施救占7.0%,其中1.2%的施救方法基本正确;行心肺复苏占38.4%。结论普及全民的急救意识,健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提高急救人员对严重创伤的救治水平,降低创伤院前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诊死亡原因,提高院前及急诊科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院前及急诊科24h内抢救无效死亡病例一般资料、最后死因等资料。结果急诊科抢救室主要以各种创伤、脑血管疾病、中毒、肿瘤为主;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1.94∶1,女性以中毒为主;男性以各种创伤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儿童以意外事故为主,青少年患者以急性中毒和各种创伤及猝死为主,中老年患者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各种外伤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心血管系统疾病、脑血管系统疾病;院前死亡主要以猝死、心血管疾病、呼吸疾病为主。结论应加快普及提高公民的急救知识,建立健全的基层与城市急救网络,稳定急诊专职医师,加强急救知识培训,建立并完善适合本地特点的紧急创伤救治平台,是提高急诊抢救救治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了解疾病发展趋势,推广公共场所公民急救,加强院前急救医学人员培养及急救系统建设。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20急救中心2019、2021年院前急救患者1 595例的完整病例信息。统计不同性别、年龄、地区、系统疾病等的院前急救患者情况。结果 院前急救以男性发病居多(64.8%),高峰年龄在50~<80岁人群(18.2%~25.6%)。发病率在前五位的分别为神经系统疾病324例(20.3%)、循环系统疾病300例(18.8%)、肿瘤230例(14.4%)、创伤212例(13.3%)、呼吸系统疾病179例(11.2%)。循环系统疾病及创伤男性年龄低于女性,骨折、急性冠脉综合征、呼吸衰竭、主动脉夹层男性占比明显高于女性。呼吸系统疾病冬季高发,神经系统疾病在夏季及冬季高发。结论 加强公民急救意识的培养,尤其中老年男性;加强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创伤、呼吸系统疾病专业技术培训,以及熟练掌握抢救仪器操作,规范院前急救流程;加强系统化急救模式的建立,形成完整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院前急诊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院前护理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院前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出诊反应时间(47.93±15.26)s、急救时间(19.72±4.59)min和入院时间(2.51±0.32)h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急救诊断准确率95.24%、转运成功率100.0%和急救成功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诊护理时应用个性化护理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