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雷青会  靳景惠  李东阳  魏文君  陈随清  郭涛 《中草药》2024,55(12):3949-3955
目的 对艾绒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ODS、MCI、Sephadex LH-20和prep HPLC等现代色谱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S、NMR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开展新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从艾绒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4S,5S)-5-[(R)-5''-hydroxy-2''-methyl-3''-oxocyclopent-1''-en-1''-yl]-3-methylene-4-(3-oxobutyl)dihydrofuran-2(3H)-one(1)、iso-seco-tanapartholide(2)、3-methoxy-tanapartholide(3)、3-acetyl-iso-seco-tanapartholide(4)、甲基条叶蓟素(5)、圣草酚(6)、泽兰黄素(7)、半齿泽兰素(8)、茵陈色原酮(9)、矢车菊黄素(10)、柚皮素(11)、高圣草酚(12)、异泽兰黄素(13)。化合物1能够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的生成量,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为(31.15±2.30)μmol/L。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并命名为1R-长叶艾菊内酯,化合物4为首次从菊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手段(NMR和MS)鉴定化合物结构,测试各化合物对HepG-2和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 从连翘7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出26个化合物,分别为2-(4-羟基苯基)乙基-6-O-[(4-羟基苯基)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木通苯乙醇苷B(2)、2-(4-羟基苯基)乙基-6-O-(E)-咖啡酰-β-D-吡喃葡萄糖苷(3)、6''-O-香豆酰-1''-O-[2-(3,4-二羟基苯基)乙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松脂素(5)、8-羟基松脂素(6)、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7)、(+)-表松脂素(8)、(+)-1-羟基-2-表松脂素(9)、连翘脂素(10)、(+)-表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落叶松脂素(12)、(-)-落叶松脂素(13)、rel-(7R,8''R,8S)-forsythialan C(14)、rel-(7R,8''R,8R)-forsythialan C(15)、(7''S,8R,8''R)-异落叶松脂素(16)、罗汉松脂素(17)、罗汉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8)、(-)-甘密树皮素B-β-D-吡喃葡萄糖苷(19)、(7R,7''R,8S,8''R)-4,4''-二羟基-3,3''-二甲氧基-7,7''-环氧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0)、(7R,7''R,8S,8''R)-4,4''-二羟基-3,3''-二甲氧基-7,7''-环氧木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21)、10-O-β-D-桃金娘烯醇苷(22)、neryl-β-D-glucopyranoside(23)、α-松油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24)、连翘环己醇酮(25)和阿魏酸甲酯(26)。结论 化合物134192426为首次从连翘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在40 μmol/L浓度下化合物518对HepG-2和MCF-7细胞系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活性。  相似文献   

3.
于蕾  赵目聪  董琳  黄兹宝  姬敏  曹明玉  刘辰鹏  张小坡 《中草药》2023,54(13):4089-4095
目的 研究盘龙参Spiranthes sin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萃取获得萃取物,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制备,采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计算电子圆二色谱法(ECD)判定新化合物的绝对构型。体外考察化合物对棕榈酸诱导MIN6细胞损伤后的细胞活力影响。结果 从盘龙参根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R)-2''-(2,4-二甲氧基-8-{4''-羟基-5'',6''-二甲基-四氢呋喃[7,8]}-9,10-二氢菲)(1)、红门兰酚(2)、spiranthesphenanthrene A(3)、2-methoxy-4,7-dihydroxy-6-isopentenyl-9,10- dihydrophenanthrene(4)、3,5-二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5)、樱花素(6)、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7)、5-hydroxy- 4''-[(2-isopentenyl)oxy]-3,7,3''-trimeoxyflavone(8)、hydroxydihydro-bovolide(9)、原儿茶醛(10)、β-谷甾醇(11)。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0.39~25 μmol/L)或11(12.5~50 μmol/L)与棕榈酸共同处理后的各组细胞增殖活力均明显增强。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二氢菲类化合物,命名为盘龙参醇A;化合物67910为首次从绶草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能够拮抗棕榈酸对MIN6细胞的损伤作用,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相似文献   

4.
谢晨琼  吴瑾瑾  奚学军  李祥  陈建伟 《中草药》2019,50(12):2794-2797
目的 研究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H-NMR、13C-NMR、ESI-MS等多种波谱技术鉴定获得的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昆明山海棠根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7''-二甲氧基-2'',2''-二甲基-2H-苯骈吡喃-6''-)-3-甲酰基-5,6-二甲氧基-苯骈呋喃(1)、3(R)-(4'',5''-二羟基)-2'',5,7-三甲氧基-6-(3-甲基-2-丁烯基)-异黄酮(2)、3''-香叶草基-5,7,2'',5''-四羟基异黄酮(3)、β-谷甾醇棕榈酸酯(4)、甘油山嵛酸酯(5)、β-谷甾醇(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毛秔子梢素C;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锦灯笼中哌嗪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锦灯笼Phyysalis alkekengi var. francheti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NMR等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锦灯笼大孔吸附树脂50%乙醇洗脱组分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3S, 6R)-3-异丙基-6-(2-甲基丙基)-2, 5-哌嗪二酮(1)、(3S, 6S)-3-异丁基-6-异丙基-2, 5-哌嗪二酮(2)、(3S, 6S)-3, 6-二-(2-甲基丙基)-2, 5-哌嗪二酮(3)、(3S, 6S)-3, 6-二异丙基-2, 5-哌嗪二酮(4)、(3S, 6R)-3-(2-甲基丙基)-6-苄基-2, 5-哌嗪二酮(5)、(3S, 6S)-3-异丁基-6-苄基-2, 5-哌嗪二酮(6)、(3S, 6S)-3-异丙基-6-对羟基苄基-2, 5-哌嗪二酮(7)、(3S, 6R)-3-异丙基-6-对羟基苄基-2, 5-哌嗪二酮(8)、(3S, 6R)-3-(2-甲基丙基)-6-对羟基苄基-2, 5-哌嗪二酮(9)、(3S, 6S)-3-异丁基-6-对羟基苄基-2, 5-哌嗪二酮(10)、(3S, 6S)-3-异丙基-6-苄基-2, 5-哌嗪二酮(11)、(3S, 6R)-3-异丁基-6-(2-甲基丙基)-2, 5-哌嗪二酮(12)、(3S, 6S)-3-苄基-6-对羟基苄基-2, 5-哌嗪二酮(13)。结论 化合物113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罗伟  汤良杰  袁建丹  康钦钊  李丽梅  陈胡兰 《中草药》2021,52(22):6781-6789
目的 研究烟管蓟Cirsium pendulum的化学成分。方法 运用正、反相硅胶、葡聚糖凝胶以及半制备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烟管蓟中分离得到3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树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络石苷(2)、高车前素-7-O-β-D-葡萄糖醛酸(3)、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4)、stachannin A(5)、顺丁烯二酸二甲酯(6)、绿原酸甲酯(7)、4-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8)、高车前苷(9)、假荆芥属苷(10)、刺五加苷B(11)、3,5-二羟基苯乙醇-3-O-β-D-葡萄糖(12)、芹菜素二甲醚(13)、丁香脂醇(14)、鹅掌楸树脂醇A(15)、4-O-乙酰基咖啡酸(16)、络石苷元(17)、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18)、高车前素(19)、蓟黄素(20)、(7R,7''R,7''R,8S,8''S,8''S)-4'',4''-dihydroxy-3,3'',3'',5-tetr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an-7'',9''-diol(21)、(7R,7''R,7''R,8S,8''S,8''S)-4'',4''-dihydroxy-3,3'',3'',5-tetramethoxy-7,9'':7'',9-diepoxy-4,8''-oxy-8,8''-sesquineolignan-7'',9''-diol(22)、linaroside(23)、大蓟苷(24)、金合欢素(25)、滨蓟黄苷(26)、β-胡萝卜苷(27)、白桦酯醇(28)、柳穿鱼黄素(29)和田蓟苷(30)。结论 除化合物72627之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291820242530之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巴西甘菊花化学成分研究(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巴西甘菊花Achyrocline saturei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巴西甘菊花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巴西甘菊花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树脂醇(1)、豆甾-4,6,8,22-四烯-3-酮(2)、豆甾-4-烯-3,6-二酮(3)、clovandiol(4)、caryolane-1,9β-diol(5)、lepidissipyrone(6)、5,7-二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7)、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8)、5,7-二羟基二氢黄酮(9)、二氢槲皮素(10)、槲皮素-4''-O-β-D-葡萄吡喃糖苷(11)、helichrysetin(12)、3-[5,7-dihydroxy-2,2-dimethyl-8-(2-(S)-methyl-butanoyl)-2H-chromen-6-yl-methyl]-6-ethyl-4-hydroxy-5-methyl-pyran-2-one(13)、槲皮素(14)、原儿茶酸(15)、(+)-(3R)-3-hydroxyl-4,4-dimethyl-4-butyrolactone(16)、(4S,5R)-5-(4''-methyl-3''-pentenyl)-4-hydroxy-5-methyldihydrofuran-2-one(17)、芫花素(18)、槲皮素-3-甲醚(19)、高良姜素(20)、新野樱苷(21)。结论 化合物1、4、5、16、17、2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2、16~18、2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吴肸乐  李冉  李世伟  张丽花  韩立峰    王涛  王少峡  吴红华 《中草药》2022,53(23):7331-7338
目的 对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水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质谱等多种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并采用Griess法评价其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BV-2神经炎症的抑制活性。结果 从缬草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tinnevellin-8-O-β-D-glucopyranoside(1)、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2)、(2R,3S)-肥牛木素(3)、左旋橄榄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4)、左旋马尾松树脂醇-3a-O-β-D-吡喃葡萄糖苷(5)、金色酰胺醇乙酸酯(6)、松脂素(7)、8-羟基松脂素(8)、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9)、8,8''-二羟基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S)-橙皮苷(11)和香蜂草苷(12)。结论化合物146均为首次从缬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691112在不影响BV-2的细胞活力前提下,可以抑制脂多糖诱导的BV-2细胞神经炎性因子一氧化氮(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中的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法、MCI HP20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广金钱草醇提取物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31个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2''-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二氢异黄酮(1)、5,7-二羟基-2'',4''-二甲氧基二氢异黄酮(2)、金圣草黄素(3)、异鼠李素(4)、红车轴草素(5)、parvisoflavanone(6)、3,3''-二甲氧基槲皮素(7)、5,7,3''-三羟基-4'',5''-二甲氧基异黄酮(8)、5,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9)、eriocoumaronochromone(10)、染料木素(11)、苜蓿素(12)、3''-甲氧基大豆苷元(13)、5,7,2''-三羟基-4''-甲氧基二氢异黄酮(14)、山柰酚(15)、木犀草素(16)、大豆苷元(17)、7,3''-二羟基-4'',5''-二甲氧基异黄酮(18)、spicatolignan B(19)、槲皮素(20)、香豌豆酚(21)、3-甲氧基山柰酚(22)、芹菜素(23)、二氢山柰酚(24)、dalbergiodin(25)、2''-羟基染料木素(26)、木犀草苷(27)、异荭草苷(28)、染料木素-7-O-D-呋喃芹糖基-(1→6)-O-D-吡喃葡萄糖苷(29)、异牡荆苷(30)、维采宁-2(31)。结论 化合物6810141819 为首次从广金钱草中分离得到,丰富了广金钱草黄酮类成分的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0.
王团委  王振中  王秋红  耿剑亮 《中草药》2022,53(23):7317-7323
目的 研究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干燥花蕾(山银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应用HP-20、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一氧化氮(NO)的分泌为评价指标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从华南忍冬干燥花蕾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8-[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2,6-dimethyloct-1,2''-lactone(1)、天师酸(2)、黄麻脂肪酸F(3)、天师酸甲酯(4)和黄麻脂肪酸F甲酯(5)。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单萜苷类化合物,命名为忍冬单萜A,化合物25为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的分泌均无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飞  谭玉柱  敖慧  闫洪玲  罗巍  杨琴  胡昌江  彭成 《中草药》2020,51(5):1190-1195
目的研究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茎叶醇提物具有舒张血管活性的苯酞类成分。方法采用MCI、硅胶、Sephadex LH-20、中压液相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研究。并比较了苯酞和苯酞二聚体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结果从川芎茎叶中分离出10个苯酞化合物,分别鉴定为Z-3-丁烯基苯酞(1)、洋川芎内酯-E(2)、Z-洋川芎内酯-H(3)、(3Z,7β)-3-丁烯基-7-羟基-4,5,6,7-四氢苯酞(4)、新藁本内酯(5)、Z,Z′-3.3′a,7.7′a-双藁本内酯(6)、3Z,3Z′-6,8′,7,3′-双藁本内酯(7)、Z-东当归内酯A(8)、(3′Z)-(3S,8R,3a′S,6′R)-4,5-去氢-3.3′a,8.6′-双藁本内酯(9)、(3Z)-(3a R,6S,3′R,8′S)-3a.8′,6.3′-双藁本内酯(10)。化合物1、6~9能显著降低氯化钾预收缩大鼠胸主动脉环的张力。其中化合物6~8最高浓度(12μmol/L)舒张率分别为60%、52%、70%,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9.46、11.86、8.73μmol/L。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川芎茎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和8为首次从川芎中分离。受试化合物均有舒张血管活性,且二聚体的活性优于单苯酞。  相似文献   

12.
段慧竹  刘佳星  闫艳  杜晨晖 《中草药》2022,53(14):4376-4387
目的 比较正常和抗生素大鼠对酸枣仁总黄酮体内代谢转化反应的差异,及2组大鼠血浆中斯皮诺素的药动学变化特征。方法 采用ig联合抗生素建立抗生素干预大鼠模型;正常与抗生素大鼠ig酸枣仁总黄酮(120 mg/kg),收集粪便及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品。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分析粪便中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以黄芩苷为内标,建立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斯皮诺素含量的方法,并应用于斯皮诺素在正常与抗生素大鼠体内药动学比较研究。结果 正常及抗生素大鼠粪便中共鉴定了24个化合物,包括9个原型成分(维采宁II、斯皮诺素、牡荆素、异牡荆素、当药黄素、异当药黄素、山柰酚-3-O-芸香糖苷、6′′′-p-香豆酰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和15个代谢产物。正常大鼠中主要发生氢化、糖基化等4种代谢反应,抗生素干预后发生了脱甲氧基、去羟基化等6种代谢反应。与正常组相比,抗生素组大鼠血浆中斯皮诺素的血药浓度显著降低(P<0.05),达峰时间和半衰期显著升高(P<0.05)。结论 抗生素干预会导致酸枣仁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代谢反应紊乱,并影响斯皮诺素的药动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丁林芬  刘佳  宋京风  雷铁  聂伟  宋流东  吴兴德 《中草药》2022,53(13):3912-3919
目的 研究紫玉兰Magnolialiliflora叶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MCIgel、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RAW 264.7巨噬细胞释放炎症介质NO的抑制能力,评价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 从紫玉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木脂素,分别鉴定为burcellin(1)、(7S*,8S*,1′S*)-3,4,1′-三甲氧基-1′,6′-二氢-7,4′-环氧-8,3′-新木脂烷-8′-烯-6′-酮(2)、(7S*,8S*,1′R*)-3,4,5,1′-四甲氧基-1′,6′-二氢-7,4′-环氧-8,3′-新木脂烷-8′-烯-6′-酮(3)、(7S*,8S*,1′S*)-3,4,5,5′-四甲氧基-1′,4′-二氢-7,2′-环氧-8,1′-新木脂烷-8′-烯-4′-酮(4)、(7S*,8S*,1′R*)-3,4,5,5′-四甲氧基-1′,4′-二氢-7,2′-环氧-8,1′-新木脂烷-8′-烯-4′-酮(5...  相似文献   

14.
博落回中1个新的6,6a-断苯菲啶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博落回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从博落回叶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个生物碱,鉴定为6'-羟基-2',3'-二甲氧基山椒酰胺(1)。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和活性筛选。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波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对分离得到化合物进行原代小鼠子宫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作用的活性筛选。结果 从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正丁醇层分离得到5个没食子酰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没食子酰蔗糖苷(1)、4''-O-没食子酰蔗糖苷(2)、6''-O-没食子酰蔗糖苷(3)、1''-O-没食子酰蔗糖苷(4)、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5)。结论 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5均有抑制原代小鼠子宫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晨曦  董承瑜  胡鑫  郑慧慧  郎尉雅 《中草药》2022,53(13):4132-414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匿,发病机制复杂,发病人数逐年上升,严重危害我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疾病的早期预防与治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治疗AD药物尚不能有效阻止和显著延缓病程进展,近年中药防治AD作用逐步得到验证,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阐述了AD的发病机制,从错误蛋白的沉积及级联反应、神经炎症微环境、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递质、铁死亡等层面总结了近年中药抗AD的分子机制等,有助于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为中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柳叶绣线菊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颜世达  姚慧丽  张英华  高华  刘坤  刘洋  董方言  王威 《中草药》2016,47(16):2806-2811
目的研究柳叶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柳叶绣线菊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S,8R-3,5-双甲氧基-4′,7-环氧-8,5′-新木脂烷-3′,4,9,9′-四醇(1)、3β-乙酰基熊果酸甲酯(2)、3β-乙酰基齐墩果酸甲酯(3)、羽扇豆醇(4)、β-香树脂醇(5)、(7R,8S)-5-甲氧基二氢脱氢双松柏醇(6)、8-羟基-7′-表松脂醇(7)、8-羟基松脂醇(8)、fraxiresinol(9)、(+)-africannal(10)、(+)-南烛木树脂酚(11)、5-甲氧基-(+)-异落叶松脂素(1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柳叶绣线菊新木脂醇;化合物6、7为首次从绣线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8~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分离过程中产生的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人工产物。  相似文献   

18.
王俊林  张炜  尚宇欣  李文博  唐璐  朱怡  赵伟伊  苏艳芳 《中草药》2023,54(10):3049-3053
目的 研究肉果草Lancea tibetica的化学成分。方法 综合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NMR谱、MS谱等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斑马鱼炎症模型进行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从肉果草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对新的四氢呋喃型木脂素苷类化合物(1a和1b)和已知化合物肉果草苷(2)。结论 化合物1a和1b为新化合物,是1对能发生差向异构的、不可分的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肉果草苷A(1a)、肉果草苷B(1b),且具有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蜈蚣草Pteris vittata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蜈蚣草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后分散于水中,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回收溶剂后得到其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萃取物。对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综合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并结合理化性质、核磁共振谱、质谱数据和相关文献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蜈蚣草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结构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木犀草素-7,3',4'-三甲醚(3),3'-甲氧基木犀草素(4),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6),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紫云英苷(9),对羟基苯甲酸(10),β-谷甾醇(11),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2~5和8~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化学成分研究为蜈蚣草的临床应用及药理活性研究提供了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青松  李微  张怡  陈双兰  谢子妍  李斌 《中草药》2022,53(14):4428-4436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含柴胡经典方剂的配伍规律,并阐明“柴胡劫肝阴”和配伍高频药物对柴胡“解毒存效”的分子机制,为其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方法 通过药智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对含柴胡方剂进行检索,运用Excel 2019、IBM SPSS Modeler18.0和IBM SPSS26.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网络毒理学对“柴胡劫肝阴”的毒性成分、毒性靶点和调控网络进行分析。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高频配伍中药和柴胡肝毒性成分-靶点网络图。结果 共筛选82首含柴胡方剂涉及205味中药,共897频次,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3组关联规则。网络毒理学结果显示,柴胡皂苷和挥发油作为柴胡潜在的毒性成分,得到柴胡潜在毒性靶标298个,肝毒性靶点198个,柴胡致肝毒性潜在靶点20个,相关信号通路61条。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甘草和柴胡肝毒性共有靶点5个、通路17条,白芍和柴胡肝毒性共有靶点9个、通路49条,当归和柴胡肝毒性共有靶点2个、通路38条,黄芩和柴胡肝毒性共有靶点5个、通路33条。结论 柴胡分别与甘草、白芍、当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