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西泮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方法:将112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2例,其中复杂性热性惊厥19例;预防组60例,其中复杂性热性惊厥21例,两组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照组发热给予退热降温,预防组除退热降温外,每8h给予地西泮0.3mg/kg,共3次。结果:预防组总复发率和复杂性热性惊厥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小剂量地西泮预防小儿热性惊厥效果理想,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地西泮片联合羚羊角颗粒预防小儿热性惊厥(FS)的复发,并随访研究分析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在2015年01月至2017年02月在本院就诊的反复热性惊厥(FS)的80名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对因、对症支持处理,在患儿体温≥38℃时进行退热处理;治疗组首日口服地西泮片及羚羊角颗粒,次日停用地西泮片,仅口服羚羊角颗粒至患儿体温24小时后停用。对入选患儿均随访1年,间隔3月电话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含发热次数、平均发热天数、惊厥发作次数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组平均发热天数(2.35±0.42天)要明显短于对照组(4.61±0.92天)(P<0.05),对照组有12例惊厥(FS)发作,占33.33%,治疗组有5例惊厥(FS)发作,占13.1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复发例数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少数患儿在应用药物后有轻度的嗜睡及胃肠道不适,对症处理后逐渐缓解。结论 口服地西泮片与羚羊角颗粒可有效预防热性惊厥的复发,且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西泮与苯巴比妥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8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单用组和联合组各39例,单用组单用苯巴比妥控制惊厥,联合组用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药物起效时间、复发人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起效时间和复发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起效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医生在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时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地西泮治疗,观察组接受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CD4~+、CD8~+和CD4~+/CD8~+淋巴细胞亚群,NSE和S-100β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SE、S-100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主要为脑障碍综合征、癫痫、共济失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可提高患儿免疫功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地西泮及苯巴比妥预防热性惊厥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登记建档的热性惊厥患儿共300例,随机分为地西泮组、苯巴比妥组及观察组,三组患儿入院后均根据检查结果给予有效抗感染,T≥38.5℃立即给予物理降温配合药物口服降温等常规治疗。地西泮组在发热一开始立即给予地西泮片1 mg/(kg·d),分3次口服,疗程3 d;苯巴比妥组则在发热一开始立即给予苯巴比妥片5 mg/(kg·d),分2次口服;观察组则不给予药物预防。发病后2周、热退、感染症状完全消除前提下,完善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感染性疾病发热早期,短期应用地西泮或苯巴比妥口服,有助于明显降低热性惊厥(FC)发生,减少发热极期24 h内发作次数,缩短单次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减少易感年龄发作次数,降低神经元放电、缺氧对大脑中枢神经组织的继发性损伤,治疗效果分别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泮及苯巴比妥在本研究对热性惊厥发作次数、单次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复发次数、2周后视频脑电图改变等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发热早期短期应用地西泮与苯巴比妥有助于降低惊厥发生率,减少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控制复发率,减轻脑组织受损;地西泮及苯巴比妥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复发次数及远期脑电图改变等比较无明显差异,故在临床工作中地西泮、苯巴比妥均可选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并分析儿科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诊疗。方法:将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所收治的80例小儿热性惊厥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病患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例各为40例,其中对照采用苯巴比妥来予以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应用苯巴比妥和地西泮来予以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病患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治疗起效时间明显要短,且病情复发情况也明显比较优,二者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小儿热性惊厥临床诊疗中,联合应用苯巴比妥和地西泮来予以治疗,所获成效良好,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以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邢燕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33):4493-4494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方法对36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细致的基础护理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对小儿家长进行疾病与护理知识的宣教。结果通过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高热患儿的惊厥及时得到控制,有惊厥发作的患儿预防再次发作。结论对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及时抢救、精心护理、健康教育,及时控制惊厥和预防其再次发生,减少复发率和并发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叶林燕  钟准鸣 《当代医学》2021,27(33):117-118
目的 探讨地西泮预防儿童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儿童热性惊厥患儿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苯巴比妥治疗,观察组采用地西泮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指标、治疗后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CD4+、CD8+和CD4+/CD8+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4+和CD4+/CD8+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指标、体温恢复时间、痉挛停止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热性复发率和惊厥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西泮在儿童热性惊厥患儿治疗中能够更好的改善患儿的T淋巴细胞指标,促进患儿的快速康复,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对80例小儿热性惊厥(FC)进行分析,减少热性惊厥对患儿的危害。方法:对80例小儿热性惊厥资料进行分析,及时降温,精心护理,防止惊厥窒息而致死亡。结果:小儿热性惊厥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原发病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初发年龄6个月~3岁占93.8%,初发体温〉38.5℃者占88.9%,有10.2%有惊厥家族史,本组80例患儿均治愈。结论:对6个月~3岁发热患儿,当体温〉38.5℃时尽快降温,必要时可给予预防性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热性惊厥是小儿在发热早期突然发作的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预防热性惊厥再次发作,己成为家长和儿科医生所关注的问题。为此,将50例应用苯巴比妥预防热惊厥再发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崔爱莲 《当代医学》2016,(12):140-141
目的 观察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82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以随机分配原则均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地西泮治疗,观察组采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药物起效时间以及治疗后复发情况,并作出比较与客观评价.结果 30min内,观察组有效率90.24%(37/41),对照组有效率73.17%(30/41)(χ2=3.998,P<0.05);60 min内,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2.68%(38/41)显著超出对照组有效率73.17%(30/41)(χ2=5.513,P<0.05);2 h内观察组复发率4.88%(2/41),对照组复发率21.95%(9/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5,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7.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05).结论 对于小儿热性惊厥治疗,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相对较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小儿热性惊厥1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梁冰  冯亚男 《浙江医学》2009,31(2):208-209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给患儿及家庭带来严重创伤。本文主要探讨短期口服地西泮预防FC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直肠下段给药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 采用地西泮、布洛芬混悬液直肠下段给药及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结果 17例热性惊厥患儿均在2~7分钟内控制惊厥.结论 直肠下段给药是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柳瑞春 《吉林医学》2011,(33):7023-7023
目的:探讨地西泮口服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高热惊厥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地西泮口服,0.4~0.5 mg/(kg.次),首次使用8 h后烧不退重复使用第2次,有高热惊厥家族史的患儿加服1次,观察用药后患儿高热惊厥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7.27%。结论:地西泮口服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复发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诊治体会。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月100例热性惊厥患者实施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控制惊厥,吸氧,降温,病因及支持疗法。结果本组病例经退热、止惊及积极治疗原发病,惊厥发作得到了及时控制,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经过治疗均好转出院。随访16个月-4年,平均(24.89±10.34)个月,38例复发,复发1次~7次,平均(3.02±1.11)次。2例出现智力障碍,2例转变为癫痫。结论高热惊厥虽多属于良性,但易复发,可发展为复杂型,甚至演变为癫痫,故应予以重视以免惊厥复发,减少癫痫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苏斌 《实用医技杂志》1997,4(12):902-902
<正>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病,多数病儿良性经过,没有后遗症,据报道2—4%的小儿有热性惊厥。在欧美的小儿5岁以下有2—5%至少有一次热性惊厥发生。在亚洲、日本发病率更高。我国发病率为3—6%,现将我院近几年的热性惊厥患儿的脑电图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苯巴比妥预防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方法:将105例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发热期间每日口服苯巴比妥3~5 mg/kg,用至体温正常,常规辅以退热及原发病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退热及原发病治疗。随访1~5年。结果:复发率治疗组为10%,对照组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苯巴比妥对预防性治疗热性惊厥复发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预防和治疗小儿热性惊厥(FC)的临床效果。方法以97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单纯FC(SFC)与复杂FC(CFC)分开用药。治疗组一旦发热对症治疗并SFC给苯巴比妥6mg/kg,立即口服,再每次3mg/kg、每6~8小时一次维持,自退温后停药。结果CFC长期(1年)规律服苯巴比妥2.5mg/kg,睡前一次服,复发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苯巴比妥预防和治疗热性惊厥有效,是否能相应地减少热性惊厥癫痫发生率,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