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莱姆病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近年来才被认识的一种由蜱作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临床表现为炎症性多系统的疾病。最初本病集中发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Lyme)城的儿童,因而得名。长期以来,欧洲发现一种病因不明的局部皮肤病,名为慢性游走性红斑,1977年美国Steere提出,莱姆病除了皮肤与神经病变外,还包括心脏、关节及其它全身症状。通过调查研究,已经肯定该病是由螺旋体引起的多系统传染病。我国1985年在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也  相似文献   

2.
莱姆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莱姆病     
莱姆病(Lyme Disease,LD)是一种由蜱传播的动物源性螺旋体病。临床特征是早期出现慢性游走性红斑(ErythemaChronicum Migrans,ECM),伴发热、头痛、肌痛等;继而出现神经、血管、心脏等多系统炎性病变;后期出现关节炎等症。早在1920年欧州即有本病报告。1975年 steere 等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莱姆镇发现本病并证实发病与蜱叮咬有关,后正式  相似文献   

4.
莱姆病     
莱姆病(Lyme disease,LD)是一种最近被认识的蜱传螺旋体性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心脏、神经、关节等多脏器、多系统受累的症状与体征。由于其分布广、传播快、致残率高,且为目前世界上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感染学说的唯一人类模型,  相似文献   

5.
6.
莱姆病概论     
莱姆病概论西宁市卫生防疫站刘光润莱姆病(Lymedisease)是1977年Steere医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首次发现的一种蟀传动物源性疾病 ̄[1],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该病蔓延迅速,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可累及多器官系统,与其他疾病不易鉴别,严重...  相似文献   

7.
莱姆病概况     
<正>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种地方性传染病,因Sfeere于1975年在美国康涅获格州莱姆镇首次发现而命名。本病的病原体为包柔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BB),经蜱传播,可侵犯人体各种器官和组织,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慢性游走性红斑(ECM)  相似文献   

8.
9.
早期莱姆病     
一位26岁妇女在纽约长岛家中度夏假时从其大腿上去掉1只蜱,1周后出现低热、不适、关节痛、头痛和颈痛。检查发现在蜱叮咬部位有一个不痛、卵圆形(8×12cm)、均匀的红色皮损,与游走性红斑皮损一致。如何处理该患者?如果她更早就诊,假如刚去掉蜱后即就诊会出现怎样情况?早期莱姆病@Wormser G.P.$Munger Pavilion,New York Medical College,Valhalla,NY 10595,United States Dr. @冯义国  相似文献   

10.
莱姆病研究进展马宏伟,马佳毓中华人民共和国绥芬河卫生检疫局哈尔滨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关键词莱姆病;蜱;螺旋体中图法分类号R377莱姆病(Lymedisease)是70年代末被发现的蜱传播螺旋体性自然疫源性疾病[1],表现为皮肤、神经、关节、心脏等多...  相似文献   

11.
莱姆病研究进展RESEARCHADVANCESOFLYMEDISEASE李林村,郭万申,王文周综述(河南省卫生防疫站郑州450003)莱姆病(Lymedisease)是一种由蜱传播的动物源性螺旋体病。最早在美国的康涅狭格州莱姆镇发现。该病的病原体是疏...  相似文献   

12.
莱姆(Lyme)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引起的,主要由硬蜱传播,累及多系统的综合征。1909年,欧洲首次记述为慢性游走性红斑(Erythema chronicus migrans,ECM)。在美国曾称为 Lyme 关节炎,后改名为Lyme 病。也有称蜱媒螺旋体病、莱姆疏螺旋体病、莱姆螺旋体神经病,蜱媒多发性神经脑膜炎、慢性淋  相似文献   

13.
莱姆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莱姆病是通过蜱叮咬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亦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该病可致使多器官、多系统受损.目前该病已分布于30多个国家,估计年发病人30万左右,仍有不断增多的趋势.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病列为重点防治研究对象[1].我国于1986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海林县林区发现了该病,到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区发现有此病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花香鸟语,艳阳高照,时下正值旅游的黄金季节,去原始森林,到绿荫草地,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气,确实令人心旷神怡。当您尽兴踏青、游玩的同时,不可忽视防病保健,特别要提防莱姆病。莱姆病由伯氏螺旋体引起,是由蜱(俗称草爬子)传播的一种慢性自然疫源性疾病。1975年首次发现在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莱姆镇发生此病流行,1980年命名为莱姆病,并确定其发生与硬蜱叮咬有关。1982年从蜱体内分离出螺旋体。1984年将此病原体命名为伯氏包柔螺旋体。该病为全球分布,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均有发生。其流行有一定的地域性,多发生在林木茂密的地区,丘陵和平原…  相似文献   

15.
莱姆病两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华忠  赖初麟 《广西医学》1992,14(4):275-277
  相似文献   

16.
莱姆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莱姆病是一种由蜱传伯氏螺旋体 ( Borreliaburgdorferi)感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经蜱传播 ,以某些小型哺乳动物为宿主 ,该病自从 1 975年被发现以后[1] ,其流行范围已扩大到五大洲[2 ] ,而且新的疫源地不断被发现。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 ,莱姆病的病原学研究也在逐步深入。1 莱姆病螺旋体的病原学伯氏螺旋体是一种单细胞的革兰氏阴性螺旋体 ,微嗜氧。由表层、外膜、鞭毛、原生质四部分组成 ,在含发酵糖、酵母 ,矿盐和还原剂的培养基内生长良好 ,常用 BSK培养基培养传代 ,最适温度32℃~ 35℃ ,Norris等的研究表明用 BSK— H…  相似文献   

17.
莱姆病是林区特有疾病,自1986年发现、认识本病以来,有关护理方面的论述,未见详细报道。现将1986—1992年我院收治200例本病患者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隔离 1.1 莱姆病传播媒介主要是蜱,故入院时应注意隔离病人以防将蜱带入院内叮咬他人。注意查找身体各处,特别是耳道、头发等隐蔽处,并设法去除、焚烧,衣物消毒处理。 1.2 莱姆病急性期可从皮肤、脑脊液、血清中分离培养出莱姆病螺旋体。所以护理人  相似文献   

18.
19.
20.
<正> 1989年10月,我们在本县某山区和林场采集了50份血清,经莱姆病特异性抗体检测,发现21份阳性,滴度在1:64以上,最高达1:256。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县莱姆病发生和流行情况,我们选择山区、林场和丘陵区各一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调查方法对姚村山区和水鸣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各调查一个行政村,高井庙林场则逐户访问。方法是让居民对照蜱照片回顾被叮咬后出现红斑史,并检查和登记有莱姆病临床表现的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