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农村患者自知力的影响,寻求适合农村家庭干预的方法。方法:对符合CCMD-2标准的实施开放管理的50例农村住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A组),进行为期8周的家庭干预,并与采取传统治疗的50例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B组)对照,用ITAQ、BPRS量表评定自知力及精神症状的变化。结果:A、B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TAQ、BPR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但以A组减分更显著(t=4.69,P<001;t=2.29,P<0.05)。结论:药物治疗基础上的对农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干预,对自知力恢复较传统治疗具较好效果,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简易问卷判断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病情。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ANSS总分,包括阴性、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性症状、BPRS评分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能够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友辅导干预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自知力、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在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7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加以病友辅导干预;选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量表(MAR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作为测评工具,在干预前、干预2周末、4周末、6周末、8周末进行评定,分析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结果:(1)研究组实际完成45例,对照组实际完成47例.(2)PANSS评分干预前后存在时间效应(F时间=16.95,P<0.01),2周末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3.17,P<0.01).(3)ITAQ评分干预前后存在时间效应(F时间=23.29,P<0.01)、分组效应(F分组=11.73,P<0.01)、交互效应(F交互=32.81,P<0.01),2周末、4周末、6周末、8周末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MARS评分干预前后存在时间效应(F时间=37.73,P<0.01)、分组效应(F分组=14.25,P<0.01)、交互效应(F交互=20.16,P<0.01),2周末、4周末、6周末、8周末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友辅导干预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治疗阶段症状改善具有快速起效的辅助作用,在8周的干预期间能持续提升自知力水平、增强服药依从性,初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07-1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1月本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自知力、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及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各分量表评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各维度评分及复发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明显恢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接受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对照组仅限于一般健康教育。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及自制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治疗依从性的测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各项测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干预有助于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共情能力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7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9名正常健康对照进行共情能力自评测试,同时用自知力评定量表(scale to assess unawareness of mental disorder,SUMD)对精神分裂症组进行自知力的评定,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对其进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组在IRI-C中的观点采择[(13.85±1.86)分,(16.74±2.56)分,P<0.01],共情性关心[(14.28±2.16)分,(17.49±2.73)分,P<0.01]上得分较低,而在个人痛苦[(10.28±2.78)分,(8.93±1.93)分,P<0.01]分量表上得分相对较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自知力评分和观点采择(r=-0.429,P<0.01)、共情性关心(r=-0.709,P<0.01)得分呈明显的负相关,而自知力评分与阳性症状(r=0.545,P<0.01)存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显著的共情能力缺陷,并且患者的共情能力和自知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提示以通过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共情能力来改善其自知力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并危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对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进行相关量表评定后随机分成两组,并做相关分析.结果 进行健康教育并危机干预的自知力水平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精神卫生知识的水平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好,一年复发率10%,再住院率5%,显著降低.结论 健康教育并危机干预能显著提高自知力及精神卫生知识的水平,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综合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将8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精神科基础护理(对照组),另一组采用综合行为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行为干预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首发分裂症患者依从性和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对110例首发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观察,观察组56例,根据患者疾病转归分为三期(急性期-症状控制期-假出院期),进行计划性、步骤性、程序性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只进行一般性健康宣教。结果:观察组出院时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Х^2=7.58,P〈0.05);观察组半年复发率、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首发分裂症患者及家属进行计划性、步骤性、连续性的系统化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减少再住院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引导性心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利培酮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行引导性心理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支持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依从性及自知力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不同时间其自知力及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引导性心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鲁凤荣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1977+1985
目的:研究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依从性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1~12月在我院住院的1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分为两组。A组88例,为首次住院患者的家属;B组88例,为非首次住院患者的家属。分别在住院的一周内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自我评定。结果:A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睡眠、饮食方面的评分高于B组(P<0.05或P<0.01)。结论:经过干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SCL-90评分明显降低,提示依从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以更好地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干预组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只实行常规护理。运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并统计患者暴力行为的再次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MO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MOAS下降分值干预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干预4周后干预组患者其住院期间共发生暴力行为9次,低于对照组14次,干预组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减少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复发次数的影响。方法分层随机选取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提供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社区服务,干预前和干预1 a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分析2组复发率。结果 2组患者干预1 a后PAN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P=0.02),研究组PANSS总粗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P=0.37)。研究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P=0.00)。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有利于控制和改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减少复发次数。  相似文献   

14.
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患者一般特性及停药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清艳  武楠  张浪  万姝  朱昌明 《四川医学》2009,30(10):1516-1517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5年内复发情况及复发患者的一般特性(性别、年龄、文化、婚姻、病前性格、病前诱因、生活环境)和停药状况。方法对40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痊愈后5年内进行随访,分析复发患者的一般特性及停药状况。结果5年复发率为70.3%。不同年龄、婚姻状况、生活环境的患者,其复发风险明显不一样,另病前有诱因的,其复发风险明显低于无诱因的。而不同性别、性格、及文化程度的患者,其复发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患者中复发前停药者占69.8%。结论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般特性及痊愈后的停药状况可以大致预测其复发的可能性,应引起专业人士及家属的重视以更有效的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5.
唐伟  杨馥银  章金良  潘建设  温娜  陈莉  修梅红 《浙江医学》2016,38(20):1679-1682
目的比较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及治疗后外周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联合认知行为干预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用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组(单用药组),每组各60例,进行为期12个月的治疗。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3、6、9、12个月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个人和社会功能评分(PSP)量表、用药满意度问卷(MSQ),以评估疗效、安全性、社会功能和用药满意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缓解率和复发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BDNF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缓解率为89.4%,高于单用药组的69.6%(P<0.05);复发率为1.8%,低于单用药组的7.1%(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不同时点PANSS和PSP评分改善均优于单用药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DNF水平均显著升高,但是联合组用药BDNF水平升高更多。两组患者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不同时点MSQ评分均优于单用药组(均P<0.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长效针剂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缓解率,降低复发率,能安全有效地用于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并且显著提高患者外周血BDNF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9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干扰素治疗和/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抗病毒治疗1年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完全遵循医嘱者34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8,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病人焦虑、抑郁和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术的冠心病病人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2组病人手术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术后治疗依从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自我效能水平.结果:2组病人术前1 d的SAS和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观察组病人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病人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1 d(P<0.01),随时间延长SAS和SD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P<0.01).PCI术后,观察组病人的服药依从率、健康行为依从率、定期复查依从率、运动治疗依从率及饮食治疗依从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7.1%,亦低于对照组的23.8%(P<0.05).除情绪控制外,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我效能总分和症状管理、角色功能、沟通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病人的冠心病认知水平与自我效能总分及因子症状管理、角色功能、沟通能力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而与因子情绪控制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冠心病病人的焦虑抑郁水平,提高其冠心病认知水平,加强自我效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桂西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温暖工程干预。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干预1年后分别采用自制的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状况。记录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S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SD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S评分显著下降(P〈0.01),干预1年后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和SDSS评分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出院6个月、12个月疾病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调查分析后给予温暖支持工程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