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问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国内已多有报道 ,但对于小学生的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问题的关系研究不多。高峰等[1 ] 对上海部分中小学生的研究显示 ,家长的心理健康与其子女的心理健康具有较高程度的相关 ,其中母亲的心理健康与子女的心理健康相关程度高于父亲与子女的相关。本研究选择不同地区 ,在取样比较广泛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小学生的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问题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在浙江省 40所小学选择被试 ,每所学校每个年级随机选取 10名 ,每所学校 60名 ,男女各半 ,共 2 40 0名学生及其父母作为调查对象。筛选有效问卷的标准是 :双…  相似文献   

2.
湖州市559名小学生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学生的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自编小学生压力事件量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分别测查小学生的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对其相互关系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24%的小学生体验到中等程度以上的压力,5.2%的小学生有重度以上的压力;压力源中以父母的期望与管教对小学生造成的压力最大;小学生心理问题各因子检出率为0.5%~10.0%,总检出率为22.9%。大部分压力因子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其中预测作用最大的压力因子是价值尊重压力、学习压力和父母压力。结论部分小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压力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间的关系,探讨父母教育子女的有效方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arenting Locus of Control Scale,PLOC)、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ental Health Rate Scale for Pupil,MHRSP)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济南市长清区544名农村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PLOC各因子得分在不同性别、年级和偏离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值均0.05),其中男生组明显高于女生组,偏离组明显高于正常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LOC各因子得分与学习障碍、不良习惯等心理因子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086~0.200,P0.05)。【结论】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建议提高父母的自身素质、改善父母的教育态度等,以便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作用应从EMBU和SCL-90对842名高中学生进行了父母教育方式及心理健康调查,并探讨了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父母对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有一定区别:父母职业好、文化程度高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优于父母职业差、文化程度低者。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均表明,父母教育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不良的教育方式(加偏受被试、惩罚、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是促使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重点高中新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省属重点中学住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方法用周步成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方法,对来自全省的512名住校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有21.9%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男生问题率是17.6%,女生问题率是27.7%,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方面性别差异显;汉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少数民族学生略高;昆明市市区与昆明市周边县、昆明市周边县与地州县市的学生之间各项指标均无显差异;昆明市市区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和过敏倾向上均显好于地州县市学生;父母化程度高低对子女心理健康影响较大,母亲化差异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高于父亲。结论重点中学高一住校生有一定比例的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性别、生源及父母的化程度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农村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农村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通过EMBU和SCL-90对1436名农村初中二、三年级学生进行了接受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其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结果;农村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均存在着很大差异,文化程度高、知识分子型和干部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优于父母文化程度低、职业为农民的父母。经显著性检验,女孩和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方面的不良症状相对较高,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是儿童少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发因素;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对子女的期望程度不如干部和知识分子的父母要求高。结论:农村儿童少年接受的教育方式与心理健康因素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父母躯体虐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了解小学生父母近1a来对子女躯体虐待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对某小学185名家长对子女躯体虐待的行为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185名小学生父母中,在最近1a里,有97人(52.4%)曾对子女实施过下列躯体虐待行为:用力徒手打(51.9%)、用物品打(10.8%)、罚跪(5.4%)、罚不让吃饭(3.2%)、曾使孩子窒息或烧烫或用利器刺伤(1.1%)。有童年期被家长躯体虐待经历的父母对子女实施躯体虐待行为的相对危险性,是无此经历父母的5.32倍。与女童比较,男童更容易受到家长的躯体虐待。父母对子女的躯体虐待行为与其受教育程度无明显关联,与家长的性别及年龄无明显关联。结论家长对儿童躯体虐待问题较为普遍。童年期受家长躯体虐待经历是导致家长对儿童躯体虐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冯小武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935-2935,2943
[目的]调查离婚家庭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采取调查志愿者,对某部41个离婚家庭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离婚家庭中子女普遍存在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感情脆弱,情感波动起伏不定,有自卑心理,心理早熟等性格与心理异常现象。[结论]父母离婚会给孩子心理造成重大伤害,作为离婚家庭的父母要注重子女心理健康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女数量、子女经济特征、代际关系等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云南省15个州(市)60周岁及以上农村老人进行抽样调查,收回1983份有效问卷,覆盖云南省92个自然村。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结果]农村老人心理健康评分为(93.95±23.084)分,其中得分为75分及以上有1541人(77.7%),75分以下有442人(22.3%)。单因素分析显示,与子女关系、子女经济状况、子女是否外出打工、子女对老人关心程度和子女探访频率对老人心理健康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女数、与子女关系、子女是否在外打工、子女对老人的关心程度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影响(P<0.05)。[结论]子女仍是农村老年父母心理慰藉的重要来源;代际关系中存在一定的矛盾心理;多子未必多福,女儿作用越来越重要;子女经济状况的影响呈现出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维吾尔族和汉族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比较,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分别对乌鲁木齐市331名四~六年级维吾尔族和汉族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进行测量。结果汉族与维吾尔族小学生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偏爱被试,过度保护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汉族与维吾尔族小学生在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心理健康总分比较,维吾尔族学生总分高于汉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总分与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存在显著负相关;心理健康总分与父亲、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结论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苗汉族中学生心理健康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部边远山区苗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及父母养育方式,比较苗、汉族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310名苗、汉族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苗族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依次是恐怖倾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与汉族中学生相比,苗族中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等。苗族学生的父亲对其子女的保护倾向表现更明显。结论苗族学生尤其是苗族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父母压力和父母期望与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运用父母压力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父母期望问卷对691名初中生及其父母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独生子女[(40.602±6.890)分]和非独生子女[(40.501±5.101)分]父母在父母压力量表上的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子女[(63.815±13.895)分]和非独生子女父母[(63.757±13.908)分]在父母期望问卷上的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健康量表总分上独生子女[(2.008±0.573)分]和非独生子女[(1.994±0.54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强迫症状因子上的得分独生子女[(2.190±0.676)分]高于非独生子女[(2.125±0.5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的压力与子女的心理健康之间的存在显著正相关(r=0.166,P〈0.01);父母对子女期望与子女的心理健康之间的存在显著正相关(r=0.181,P〈0.01)。结论父母的压力越大,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越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广西小学生的心理需要状况,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西11所小学的三一六年级小学生1997名为调查对象。用自编的“小学生心理需要”问卷进行测试。结果物质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小学生的主要心理需要;女生的良好关系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认可需要、安全需要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三、四年级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关爱需要、物质需要、认可需要得分显著高于五、六年级学生;农村学生的多种需要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和城镇学生;父母低文化程度组学生的关爱需要、物质需要得分显著高于父母高文化程度组学生,而尊重需要得分则显著低于父母高文化程度组学生。结论应满足不同群体小学生的合理需要,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356名医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方法应用EMBU与SCL-90结合表,对某校356名医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男女生的父亲惩罚严厉及偏爱被试差异有显著性;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干涉过保护因子及母亲拒绝否认差异有显著性(P<0.05).父亲情感温暖与SCL-90得分呈负相关性,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与SCL-90得分呈正相关性.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不良的教养方式可增加子女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小学生社会退缩性行为与家长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为探讨父母教育子女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对锦州市2所小学共835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小学生社会退缩性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7.01%,其中男生为16.43%,女生为17.58%,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0,P<0.01).男生退缩性行为与教育成效、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76,0.176,0.129,P值均<0.01);女生退缩性行为与教育成效、父母对命运/机遇的信念、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59,0.108,0.165,P值均<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小学生社会退缩性行为与教育成效、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独生情况及性别均呈线性回归关系(R2=0.16,F=20.03,P<0.01).结论 社会退缩性行为问题儿童家长在子女教育态度方面存在问题.应纠正问题儿童家长教育态度,并提供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赵宝良 《长寿》2005,(7):12-12
父母与子女关系不同于其他人际关系。父母子女关系是血缘关系,有一种天然的感情联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虽然是很亲密的关系,但他们毕竟是两代人,在思想认识、文化修养、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以及待人处事态度上,难免存在种种差异,有可能产生所谓代沟问题。这种差异在各个家庭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一般父母文化水平较高的家庭,父母同子女的差异比较小,共同语言比较多,平等民主化的程度也比较高;反之,不协调的情况就比较突出,关系也比较紧张。  相似文献   

17.
家庭社会因素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社会因素的关系。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对城乡1248名小学生进行测定,并对家庭社会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城乡小数点学生心理偏离正常水平的分别为13.97%和17.97%,以性格缺陷、行为障碍和学习障碍为多,母亲孕期健康、营养和分娩情况,父母化素质和教养方式等家庭社会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影响较大,结论 城乡小学生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社会因素有关,应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医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生自尊之间的关系,为家庭教育及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整群选取某医学院一~四年级学生369名进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自尊量表(SES)的测试。结果父、母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偏爱被试等因素得分差异有显性;医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之间有非常显或显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度保护对子女的自尊有负性影响,母亲的情感温暖对子女的自尊有正性影响。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自尊形成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子女自尊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有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环境下子女容易出现自卑、抑郁、学习动机下降等心理问题[1-4],父母离婚对子女心理健康成长具较多负面影响.许多研究重点关注父母离异的儿童或者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而对离异家庭长期效应主体的大学生相关研究较少.为了解父母离异对子女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本研究于2010年9-11月对广东省广州市3所高校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家庭环境质量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 1 4 98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 :1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较高 ,达到1 8.1 3% ,在各类心理卫生问题中 ,以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抑郁较多见 ;2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家庭环境质量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 ,学生心理卫生状况除与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人际关系以及学校风气等有关外 ,与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环境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家庭环境质量、父母教育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