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染料木黄酮对兔眼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24眼兔眼白内障术后模型,分为对照组12眼和实验组12眼,实验组术中灌注液加入染料木黄酮。观察术后兔眼角膜、前房、后囊膜情况,术后2个月处死实验动物.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裂隙灯下角膜、虹膜等组织无明显差异,术后2个月对照组6只兔眼出现不同程度周边部后囊膜混浊,3只兔眼出现瞳孔中央部后囊膜混浊;实验组2只兔眼出现周边部后囊膜混浊,2只兔眼出现瞳孔中央部后囊膜混浊。后囊膜PCNA染色阳性率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t=3.5,P〈0.01)。结论染料木黄酮对兔眼白内障术后后发障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ni)对体外培养的兔结膜成纤维细胞(rabbitconjunctivalfibroblasts,RCF)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测定不同生长时间及浓度的Geni,5-FU及二者联合药物对RCF生长的影响。结果:2.5 ̄40mg/LGeni对RCF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7.2%,34.0%,44.6%,55.1%,58.9%;不同浓度的Geni作用1,3,5,7d的生长抑制率,随时间、剂量增加而加大。Geni(5,10mg/L)与5-FU(1mg/L)联用的抑制率分别为45.6%和49.1%。结论:Geni对RCF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5-FU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染料木黄酮对体外培养的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的抗增殖作用。方法取HPF的第3或4代进行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PF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MTT法检测染料木黄酮对HPF增殖的抑制影响。结果当染料木黄酮的质量浓度≥3.125μg/ml时能有效地抑制细胞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MTT试验证实,作用24h,染料木黄酮质量浓度〈12.5μg/ml,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48h之后所有用药组抑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生长曲线显著下移。结论染料木黄酮在质量浓度≥6.25μg/ml时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人HPF的增殖,且与质量浓度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的增生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通过四唑溴盐(MTT)比色法和核仁嗜银蛋白(AgNORs)染色分析,观察不同浓度(5、10、25、50、75、100 mg·L -1)染料木黄酮作用12、24、48、72 h后对RPE细胞增生的影响。通过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与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形态学观察,研究其对RPE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与正常培养的人RPE细胞对照比较。 结果 25、50、75、100 mg·L -1浓度的染料木黄酮可抑制RPE的增生,抑制率为12.0%~64.6%,与正常RPE细胞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随药物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核内AgNORs数量减少。TUNEL染色结果显示,50 mg·L -1染料木黄酮作用24、48和72 h后,RPE细胞的凋亡百分数的中位数分别为7.6%、9.8%和13.7%。当浓度为75、100 mg·L -1时,以上3个时间点凋亡细胞百分数的中位数分别为10.3%、16.4%和23.4%;15.4%,21.2%和35.8%。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50 mg·L -1染料木黄酮作用48h后,RPE细胞核内呈现凋亡特征。 结论 不同浓度的染料 木黄酮可以抑制RPE细胞的增生,有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当达到一定浓度时,染料木黄酮可以诱导RPE凋亡的发生。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41-244)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受体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receptorprotein tyrosinekinase,RPTK)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和胞膜RTPK活性的影响 ,探讨使用染料木黄酮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机制。方法 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 ;测定 5、10和 15mg/L染料木黄酮作用晶状体上皮细胞 3d的氚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tritiatdethymidine,3 H TdR)掺入率 ,以无染料木黄酮作用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作为对照组 ;应用Casnetllie改良法检测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作用 2 4h后 ,兔晶状体上皮细胞膜RTPK活性的变化。结果 5、10和 15mg/L染料木黄酮作用晶状体上皮细胞 3d的3 H TdR掺入率分别为 6 30± 137、4 89± 16 6和 314± 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且细胞增生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升高 ;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作用 2 4h后兔晶状体上皮细胞中RTPK的活性均明显下降 ,其中 10和 15mg/L染料木黄酮作用的晶状体上皮细胞RTPK单位活性与无染料木黄酮作用者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染料木黄酮在体外可通过抑制细胞膜RTPK的活性而抑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6.
染料木黄酮是大豆中含量较高的一种异黄酮,它在人体中具有预防肿瘤和骨质疏松、调节月经及其它有益健康的作用,是国际抗癌药的研究热点。本文重点讨论染料木黄酮的分子结构、性质、吸收和代谢、药理作用以及近年来在眼科的有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对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和转化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LECs系SRA01/04细胞分别培养在含葡萄糖5.5mmol/L(正常对照组)和30.5mmol/L(高糖组)的培养液中,用RT-PCR检测培养0、6、24h后ILK mRNA的表达;用ILK siRNA脂质体转染细胞,转染6h后,加入2组培养液处理24h,检测ILK、细胞增生核抗原(PCNA)、LECs转化指标α-SMA和FN在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高糖组培养6h和24h,SRA01/04细胞ILK mRNA是正常对照组的2.48倍和2.32倍(P〈0.01),刺激后24h,SRA01/04细胞PCNA、α-SMA、FN的mRNA表达分别是正常对照组的1.75、1.96和1.75倍(P〈0.01)。ILK siRNA干扰后,正常对照组ILK的表达是非转染细胞的30%,高糖组转染细胞ILK mRNA水平(P〈0.01)是非转染细胞的21%(P〈0.01),转染细胞PCNA、α-SMA和FN的表达分别是非转染细胞的29%、33%和39%(P〈0.01)。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诱导LECs增生、上皮向间质转化及ILK表达上调,抑制ILK的高表达能阻止这些过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姜黄素是从姜的根茎中提取的物质,可抑制多种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增生,但其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的作用及机制鲜见报道。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第5代人RPE细胞株接种于96孔板,分别加入5、10、15、20mg/L姜黄素分别作用24、48和72h,未加入姜黄素的作为对照,采用水溶性四氮唑-1(WST-1)检测各组人RPE细胞的增生情况和细胞活性(A值);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姜黄素作用后RPE细胞的凋亡率、坏死率和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比例;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RPE细胞中促凋亡因子p53、p21WAF1/CIPI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WST-1检测显示,随着姜黄素质量浓度的增加,人RPE细胞的』4值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m质量浓度=96.55,P=0.00);随着姜黄素作用时间的延长A值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H目=4634.28,P=0.00)。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15mg/L姜黄素作用48h早期凋亡细胞率为(13.37±1.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P=0.00),姜黄素作用72h,早期凋亡细胞率及中晚期凋亡细胞率分别为(15.97-+0.16)%和(0.26-+0.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9±0.37)%和(O.14±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80、7.44,均P=0.00)。15mg/L姜黄素作用48h后人RPE细胞处于G。/G,期细胞比例为(57.17±1.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73±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0,JP=0.00)。姜黄素作用后人RPE细胞可见线粒体肿胀和空泡样变性。Westernblot检测显示,15mg/L姜黄素作用24、48、72h后p53和p21WAF1/CIPI蛋白相对表达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15mg/L姜黄素作用24、48、72hPCNA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姜黄素可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增生,其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5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HLECs)增生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VPA(0.5 mmol·L-1、1 mmol·L-1、2 mmol·L~、4 mmol·L-1)作用于HLECs,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在不同时间点(24 h、48 h、72 h)VPA对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VPA(1 mmol·L-1、2 mmol·L-1)作用于HLECs 48 h后细胞周期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测定在VPA(1 mmol·L-1、2mmol·L-1)作用于HLECs 48 h后,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在蛋白质水平表达量的改变.结果 MTT检测显示VPA浓度≥0.5 mmol·L-1对体外HLECs增生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VPA作用48 h后,各药物浓度组(0.5 mmol·L-1、1 mmol·L-1、2 mmol·L-1、4 mmol·L-1)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1.05%、21.58%、26.67%和38.2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VPA可阻滞HLECs由G0/G1期向s期转换,使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经2 mmol·L-1VPA作用48 h,G0/G1期及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85.40±3.90)%和(7.35±1.47)%,与阴性对照组[(53.14±1.71)%和(35.31±1.1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VPA可促进p21蛋白质水平的表达.VPA处理48 h后,各组平均灰度比值分别为0.582±0.082(1 mmol·L-1)和0.914±0.113(2 mmol·L-1),与阴性对照组(0.303±0.02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A可以通过促进p21表达,使HLEcs阻滞于G0/G1期,最终抑制HLECs增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CUR)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SRA01/04(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 line SRA01/04,HLECSRA01/04)增生的抑制作用及其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的关系。方法MTT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的CUR作用于HLEC不同时间后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不同浓度的CUR作用于HLEC24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HLEC的细胞凋亡率;DAPI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LEC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LEC的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TT比色法实验结果显示,随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HLEC生长抑制率增加(P<0.05)。CUR作用于HLEC24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明显增加(P<0.05);DAPI免疫荧光染色可见细胞核固缩、溶解碎裂、产生凋亡小体,而对照组细胞形态规则,细胞核呈现均匀的荧光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可见,用药组caspase-3蛋白的表达随CUR浓度增加而增强(P<0.05)。结论CUR对HLEC有抑制增生和诱导凋亡作用,且呈明显的剂量-效应与时间-效应关系,可望成为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11.
AIM: To design and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a modifi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 loaded with genistein (Gen-NLC) to inhibit 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 (HLECs) proliferation.
METHODS: Gen-NLC was made by melt emulsification method. The morphology, particle size (PS), zeta potentials (ZP),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EE) and in vitro release were characterized.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 (NLC), genistein (Gen) and Gen-NLC on HLECs proliferation was evaluated by cell counting kit-8 (CCK-8) assay, gene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the proliferation marker Ki67 were evaluated with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 and immunofluorescence analyses.
RESULTS: The mean PS of Gen-NLC was 80.12±1.55 nm with a mean polydispersity index of 0.11±0.02. The mean ZP was -7.14±0.38 mV and the EE of Gen in the nanoparticles was 92.3%±0.73%.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at Gen-NLC displayed spherical-shaped particles covered by an outer-layer structure. In vitro releas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a prolonged drug release for 72h. The CCK-8 assay results showed the NLC had no inhibitory effect on HLECs and Gen-NLC displayed a much more prominent inhibitory effect on cellular growth compared to Gen of the same concentration.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Ki67 in LEC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Gen-NLC group.
CONCLUSION: Sustained drug release by Gen-NLCs may impede HLEC growt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榄香烯(Ele)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HLE-B3)增生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利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诱导HLE-B3增生,将80mg/L的Ele作用在处于增生状态下的HLE-B324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Ele对HLE-B3增生的抑制作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Ele作用后HLE-B3细胞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术(FCM)检测Ele对HLE-B3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MTT检测显示:rhbFGF组HLE-B3吸光度值(0.5990±0.0531)较正常组(0.4091±0.0422)显著升高,Ele组HLE-B3吸光度值(0.4500±0.0614)较rhbFGF组显著降低,抑制率达24.90%(P〈0.01)。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rhbFGF组较正常组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形态清晰,胞浆丰富,胞核清晰,交织呈网状结构;Ele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胞浆减少,轮廓不清,交织的网状结构减少,甚至有的细胞变圆,细胞核凝集,见核固缩现象,胞浆嗜酸性染色。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时发现:G1期的细胞在rhbFGF组(42.062%±1.270%)较正常组(46.422%±3.765%)减少(P〈0.05),Ele组(60.665%±2.069%)较rhbFGF组明显增加(P〈0.01);S期的细胞在rhbFGF组(51.647%±1.123%)较正常组(31.842%±2.798%)明显增加(P〈0.01),Ele组(30.222%±3.429%)较rhbFGF组明显减少(P〈0.01);G2期的细胞在rhbFGF组(6.288%±0.966%)较正常组(21.735%±3.806%)明显减少(P〈0.01),Ele组(9.112%±1.659%)较rhbFGF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Ele能通过改变HLE-B3细胞形态及细胞周期的进程而有效抑制rhbFGF诱导的HLE-B3增生,有望成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锌对半乳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HLEC)凋亡的影响。 方法:将培养的SRA01/04细胞系分为六组,对照组、半乳糖处理组、补锌组、补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缺锌组、缺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采用MTT法检测半乳糖对HLEC存活率的影响,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实验分组细胞核形态和细胞凋亡率水平的变化。 结果:不同浓度半乳糖(0、25、50、75、100、125mmol/L)处理HLEC细胞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5.4)%、(97.5±3.2)%、(91.3±5.3)%、(93.4±0.6)%、(86.6±1.4)%和(83.5±0.4)%,与未处理细胞相比,半乳糖浓度为100、125mmol/L时,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补锌组的细胞核呈现均一的染色,半乳糖处理组、补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缺锌组和缺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中一些细胞的细胞核收缩,表现出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各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0.1)%、(7.1±0.2)%、(1.4±0.1)%、(4.4±0.2)%、(5.5±0.2)%和(15.8±0.3)%。与对照组相比,半乳糖处理组、补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缺锌组和缺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半乳糖处理组相比,补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则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补锌可以保护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抵抗由半乳糖引起的细胞凋亡,可能对白内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非瑟酮(fisetin,Fis)在生理状态下及氧化应激状态下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lensepithelialcell,HL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LEC,通过H2O2氧化损伤建立氧化应激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H2O2组、Fis组和Fis+H2O2组,其中Fis组和Fis+H2O2组按Fis浓度(5μg?mL-1、10μg?mL-1和20μg?mL-1)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培养12h及24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学改变,运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2O2组较多细胞出现典型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12h、24h后分别为0.1176±0.0150和0.1172±0.0061),凋亡率明显增加(24h后为12.35% ±1.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不同浓度Fis组间的细胞在培养12h及24h后细胞形态均无明显改变,细胞增殖也无明显变化(P>005)。培养12及24h后,与H2O2组比较,Fis+H2O2组发生形态改变的细胞减少,细胞增殖能力明显改善,且随时间、Fis浓度增加其作用更明显(最高为0.3994±0.0257)(P<0.05)。培养24h后,与H2O2组凋亡率比较,不同浓度Fis+H2O2组的细胞凋亡率逐渐降低,依次为(9.99±1.53)%、(5.80±1.55)%、(3.58±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Fis在一定时段对生理状态下的HLEC增殖无明显影响。在氧化应激状态下,Fis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改善HLEC增殖能力,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HLEC凋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RGD肽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粘附与增殖的影响,为RGD肽防治晶状体后囊混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在体外分离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分别加入系列浓度的RGD肽(50,125,250,500,1000mg/L)作为实验组,不含RGD肽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以2×107个/L密度接种到预孵化含有纤维连接蛋白和I型胶原蛋白的96孔培养板中,于1h后应用MTT法检测RGD肽对细胞粘附的影响。细胞接种于培养板,加入系列浓度RGD肽(125,250,500,1000,2000mg/L)后的24,48,72h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RGD肽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粘附的抑制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随着其浓度增大,细胞粘附数就越低,500mg/L时,抑制作用最强(P<0.05);RGD肽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在48h,1000mg/LRGD条件下,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结论:RGD肽可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粘附与增殖,具有潜在的防治后囊混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 B 对高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HLECs)凋亡的影响。 方法:建立高糖诱导的 HLECs 模型,用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 B 干预,MTT 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chest33258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超微结构变化,比色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 Caspase-3及 Caspase-9的表达。 结果:高浓度葡萄糖可抑制 HLECs 活性,诱导 HLECs 发生凋亡,引起细胞内 Caspase-3及 Caspase-9表达水平升高;银杏内酯 B 能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 HLECs 活力的下降,降低细胞凋亡率,减少高糖所致 HLECs 细胞内 Caspase-3及 Caspase-9的表达。 结论:银杏内酯 B 可能通过抑制 Caspase-3及 Caspase-9的表达而有效抑制了高糖诱导的 HLECs 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verapamil,Ver)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HLEC)增殖、凋亡和黏附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用Ver处理第二代人晶状体上皮细胞。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Ver对HLEC增殖和黏附的影响,AO/EB双染法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Ver对HLEC周期的影响。结果:组织块贴壁4~6d可见HLEC从组织块边缘长出,15~20d接近融合。随着Ver药物浓度的增加,HELC增殖率减少,以72h最为明显。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时发现,G1期细胞在10,40g/L Ver(78.1±0.2,83.2±0.6)较正常组(72.0±0.9)增加(P<0.05);S期的细胞在10,40g/L Ver(10.2±0.1,8.5±0.3)较正常组(16.9±0.3)明显减少(P<0.05)。形态学观察发现,HELC在40g/LVer作用48h后发生了一系列形态改变,包括细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等凋亡改变。10,20,40,80g/L的Ver可以诱导HLEC发生凋亡,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凋亡率显著升高。用药24h后HELC的贴壁量为对照组的73.2%。结论:Ver能改变细胞周期而抑制HLEC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且抑制HLEC的黏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对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牛LEC,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μg.L-1、1μg.L-1、10μg.L-1、20μg.L-1、50μg.L-1、100μg.L-1、1000μg.L-1rhEGF,加药后72h采用MTT法,在酶标仪49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并观测细胞增殖变化。结果0μg.L-1、1μg.L-1、10μg.L-1、20μg.L-1、50μg.L-1、100μg.L-1、1000μg.L-1的rhEGF作用于LEC72h后MTT法测得的OD值分别为0.166±0.029、0.195±0.017、0.232±0.034、0.263±0.019、0.315±0.009、0.261±0.005、0.206±0.043。结论rhEGF对牛LEC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呈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建立小牛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传代培养,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离休生长特性。方法组织块接种培养;用计数法及MTT法测细胞生长曲线;绘制细胞分裂指数曲线。结果采用组织块培养法晶状体上皮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生长良好;MTT及细胞计数法所测细胞生长过程基本一致;细胞分裂指数曲线显示细胞在培养第5天达分裂高峰。结论组织块法是晶状体上皮细胞离体培养的较好方法;晶状体上皮细胞具有较好的离体生长能力;MTT比色法是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