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0例再发性缺血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9):2933-2934
目的:探讨再发性缺血性脑梗死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30例再发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再发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吸烟、卒中史、一过性的脑缺血(TLA)发作,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多在基底节区.结论: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吸烟、卒中史、TIA为再发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再发性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彭水自治县慢性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慢性疾病的预防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在彭水自治县生活6个月以上的18岁以上居民120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生化指标检测三种方式分析当地慢性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8岁以上居民中,肥胖率为8.5%,男性10.0%,高于女性肥胖率7.0%(P0.05),年龄越大,肥胖病发病率越高;调查居民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1.8%,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21.3%,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为22.3%,男、女性别患病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调查对象中糖尿病患病率为4.2%,其中男性为4.0%,女性为4.3%。男、女性患病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高于青年人。结论:彭水自治县慢性病有多种影响因素导致,主要集中在肥胖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方面,加强对慢性病综合防治力度,能够有效地降低慢性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发病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女性发病年龄多为40~ 70岁,男性发病年龄多在60~80岁,50岁以下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5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低于男性.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部位左下肢55例,右下肢28例,双下肢7例.80例患者中可找到诱因的有76例,35例为手术所致,占43.75%,其中外伤手术19例,肿瘤手术5例,其他疾病手术10例;外伤诱发21例,占26.27%;高血压患者9例,占11.25%;4例有既往血栓性病史,占5.00%;3例感染性疾病,占3.75%;4例糖尿病患者,占5.00%.不明原因的有4例,占5.00%.结论 手术、外伤、肿瘤、高血压、糖尿病、感染性疾病和既往血栓病史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危险性因素.手术和外伤患者在伤口愈合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需尽早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390名体检人员的查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高血压流行病学进行分析。方法对体检中心390名查体人员的身体一般情况、既往史、血压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的发病与年龄、性别等有直接的关系,对高血压的发病率进行分析,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并且随着年龄的上升,女性的发病率的上升幅度要高于男性,中青年男性的高血压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女性,而老年男性的高血压发病率要低于女性。结论男性的高血压总发病率要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与女性的高血压发病率都会逐渐上升,而女性发病率的上升幅度要明显高于男性,对于老年人来讲,高血压I期与II期的发病率女性要明显高于男性,而中青年的高血压I期与II期的发病率男性要明显高于女性,不管是哪个年龄段高血压前期的发病率,男性都要明显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北省部分地区中老年人各型高血压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湖北省部分地区2811名年龄≥35岁中老年人采用横断面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高血压患病率为42.3%,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发生有联系,OR为1.096(1.080~1.114);在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中,女性发生的风险低于男性,OR为0.556(0.414~0.748);体重指数(BMI)和不洁饮用水与患IDH有联系,OR分别为1.694(1.392~2.063)和1.512(1.128~2.028);年龄、BMI和父母患高血压与SH+DH发生有联系,OR值分别为1.702(1.489~1.946)、1.040(1.029~1.050)和1.462(1.304~1.640);厨房中安装通风设备对SH+DH有预防作用,OR为0.684(0.567~0.825)。结论:年龄、性别、BMI、父母患高血压、不洁饮用水和厨房中安装通风设备是湖北省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高血压和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1年4月至2011年7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 376例COPD患者,回顾性分析COPD合并高血压和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病状况,同时对导致COPD合并高血压和糖/脂代谢紊乱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COP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的发病率分别为41.1%、17.2%、9.2%。(2)就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发病率而言,3个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0~<80岁患者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发病率较40~<60岁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男性患者中COPD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的发病率为36.0%、16.5%、4.8%,女性患者中该比率分别为47.6%、22.3%、1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50~<60岁、60~<70岁女性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较男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60~<70岁阶段差异最为显著。随着年龄的增大,女性患者高脂血症/脂蛋白代谢紊乱发病率较男性高,在70~<80岁阶段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和性别均能影响COPD合并高血压和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生,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COPD合并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虹桥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高血压和高血糖患病现况进行分析,为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至2016年虹桥社区首次参与体检的5060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175名,平均年龄(76.05±7.09)岁,女性2885名,平均年龄(76.09±7.19)岁.分析老年人的高血压和高血糖患病现况.结果: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检出率分别为64.70% 和24.85%;高血压和高血糖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P均<0.01);高血压检出率男性为62.90%,女性为6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检出率男性为26.53%,女性为2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检出率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预防筛查工作,积极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保证老年人群高质量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了解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为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我辖区内一个社区(乡镇)3578名6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以及体格检查方式对老年人群的资料进行收集,统计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情况。结果:本次调查的3578名老年人中患有高血压疾病者892例,患病率为24.93%,男女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法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的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相关慢性疾病疾病的发病率高于非高血压患者,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群高血压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需加强对老年人群的高血压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集河北省体检中心5万多人3年查体资料,分析高血压流行病学及患病率的动态变化,为高血压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河北省体检中心近年查体人群,进行身体一般情况、既往史和血压检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不同年龄高血压患病率3年变化:高血压总患病率连续3年略有降低,老年组患病率最高约为总患病率的2~2.5倍,其3年降低趋势最明显;(2)不同性别高血压患病率变化:男性高血压的总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约为女性的2倍;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3年变化不大,女性明显降低;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明显上升;(3)高血压不同分期3年变化:高血压Ⅱ期和Ⅰ期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显著上升,3年期间老年人高血压Ⅱ期患病率明显降低6%,年轻老年人略有降低3%,中青年患病率略有增加;3年期间各年龄组高血压Ⅰ期的患病率均呈降低趋势;(4)性别与高血压分期3年变化:男性高血压Ⅱ期和Ⅰ期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明显上升,以老年男性高血压II期最高达到19.09%,为青年男性的2.22~3.3倍;老年女性和青年女性差异最大,为青年女性的18.45~27.88倍。结论河北省体检人群3年中高血压总患病率轻度降低,女性降低趋势显著;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降低趋势大于其他年龄组;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女性高血压发病受年龄影响更大,男性是中青年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饮酒、卒中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多在基底节区。及时采用溶栓、抗血小板、抗凝、扩血管和脑保护剂的治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结论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饮酒、卒中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这些危险因素并采用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可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并总结13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史有高血压病史58例(44.6%),其次为高血脂23例(17.7%),糖尿病史18例(13.8%),心脏病史14例(10.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4例(3.1%),其余13例(10.0%)无相关既往疾病史;不良嗜好中吸烟61例(46.9%),饮酒21例(16.2%);动态时发病79例(60.8%),静态时发病51例(39.2%)。出血性病变较缺血性病变多见;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预后良好。结论:青年脑梗死病因比较复杂,预后较好,积极防治各种危险因素,配合合理的治疗,可有效减少青年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管军 《中国医药指南》2005,3(6):675-678
目的本文通过对宜川医院门诊200例病人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了解目前社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利用对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检出并加以预报,同时积极地采取防治措施,以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方法对来本院内科门诊看病的200例内科病人随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1.男性病人血压偏高者比例大于女性,而女性血压很高者大于男性.2.调查中以二级高血压病人为多.3.50岁以上者血脂偏高.结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不仅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超重肥胖、糖尿病有关,而且还与生活方式、吸烟、饮食、体力活动以及家族史、神经类型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倡导以社区为范围,建立全科医疗网络,积极宣传健康生活理念,对社区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病人进行监控,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控制在最低点.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对37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吸烟、卒中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多在基底节区。结论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吸烟、卒中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为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某社区2254例中老年人健康调查和脑卒中风险评估,了解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状况,为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对该社区具有北京市户籍的中老年人进行免费的脑卒中相关知识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2254例被检者中,1男性和女性人群在文化程度和婚姻状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男性在吸烟饮酒和饮食重口味方面均高于女性,被动吸烟女性较高,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该社区中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率为8.65%,男性患病率较女性高,两组人群的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该社区中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及脑卒中风险程度,开展健康教育和脑卒中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脑卒中及相关疾病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明确近年来脑梗死发病特点,为采取相应的预防及诊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了506例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各危险因素对脑梗死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高血压病史,颈动脉斑块形成,高脂血症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肥胖,饮酒史,家族史,高同型半光氨酸血症。其中,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男性发病比率高于女性。结论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为预防及临床治疗该类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界因素对高血压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4个社区35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设计见资料与方法.结果 356例高血压患者,有家族遗传史100例,占28.1%,无家族遗传史256例,占71.9%.结论 高血压病病因中,外界因素占主导地位,改善外界因素可降低高血压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究中老年体检人群中发生脂肪肝的情况,及其与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4月在我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年龄≥40岁的480例在职与退休职工的健康体检资料,对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后脂肪肝的发病率与三高症(即高血糖、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症)等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480例公职人员中有152例是脂肪肝患者,发病率为31.7%,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高血糖组发病率高于非高血糖组(P<0.01),高脂血症组发病率高于非高血脂症组(P<0.01),高血压组发病率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结论脂肪肝的发病率与年龄、性别、血压、血糖及血脂等因素有关系,主要与三高症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体质性因素、可控制性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新的危险因素。其中又以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吸烟尤为重要。有证据表明,识别和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有效地预防冠心病的发生。——体质性因素——1.年龄。成年男性60岁以前,冠心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显著增加。女性从50岁开始,呈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新生单纯性肥胖与父母肥胖史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单纯性肥胖与父母肥胖史及相关因素的关系,为预防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天津市某大学2006年新入学的4 114名本科大学生,进行医学体格检查.单纯性肥胖组以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为标准(包括超重和肥胖),对照组则为体质量正常(BMI:18~23 kg/m2)的学生.从中选择606例单纯性肥胖的学生,按同性别和同地区学生进行配对(严格按身份证地区号配比).对单纯件肥胖与父母肥胖史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变量分析.结果:学生肥胖与父母肥胖史有关.父母有肥胖史的学生发生肥胖的危险性增加,父母BMI与学生肥胖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父母BMI越高,学生发生肥胖的危险性越大;父母均肥胖的学生发生肥胖的危险性是父母体质量均正常学生的12.093倍.按与学生肥胖相关因素调整后,这些因素与学生肥胖仍有关,而父母文化水平与学生肥胖无关.结论:新生单纯性肥胖与父母肥胖史有关,改变家庭不良生活习惯对预防肥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河北省石家庄市居民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患者相关代谢危险因素。方法将体检发现的798例NAFLD患者纳入研究,自制调查表,收集体力活动状态,伴发疾病和使用药物情况分别予以分析。结果NAFLD患者的相关代谢危险因素为肥胖、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其中肥胖、高血压与脂质异常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中心型肥胖患者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根据不同年龄区分的亚组中,脂质代谢异常更多见于老年女性,高血压和糖尿病在高龄患者中发病率更高,在男性和老年患者中体力活动明显减少。 NAFLD患者常用药物为抗高血压药、降糖药、降脂药和抗氧化剂等。结论 NAFLD患者普遍存在代谢危险因素,肥胖、高血压和脂质代谢紊乱在女性患者中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