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鞘内和侧脑室内注射T型钙通道阻断剂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大鼠痛阈的影响,探讨脊髓和脊髓上水平T型钙通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慢性坐骨神经结扎(CC I)神经病理痛模型,运用鞘内和侧脑室给药技术,用von Frey纤维细丝和热辐射仪测定脊髓和脊髓上水平不同剂量的米贝地尔在对CC I大鼠机械缩是阈值(MWT)和热缩是潜伏期(TWL)的影响。结果CC I大鼠从术后3 d开始到本实验观察的21 d表现出明显的热痛敏和机械痛敏,鞘内注射各个剂量的米贝地尔能明显减轻热痛敏和机械痛敏;侧脑室注射米贝地尔100、200μg组却增强大鼠的机械和热痛敏。结论阻断脊髓水平T型钙通道具有镇痛作用,阻断脊髓上水平T型钙通道有致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许爱军  田玉科  曹菲  高峰  徐颖 《江苏医药》2008,34(2):144-146
目的 观察N-甲基-D-天门冬氨酸 (NMDA)受体2B亚型选择性拮抗剂艾芬地尔对大鼠胫骨癌痛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建立雌性Wistar大鼠胫骨癌痛模型.于第15天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组、吗啡(5、10、20 mg)组、艾芬地尔(2.5、5、10 mg)组和MK-801(0.1、0.25、0.5 mg)组.腹腔注射后,观察各种药物及不同剂量对大鼠自发疼痛和机械超敏反应的影响.结果 艾芬地尔对胫骨癌痛大鼠的自发疼痛和机械超敏反应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作用与吗啡相似;而MK-801仅在较大剂量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结论 全身给予NMDA受体2B亚型选择性拮抗剂艾芬地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海马内给予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MK-801对足底注射甲醛诱导的海马一氧化氮生成增加的影响。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海马组织NO含量。结果足底注射甲醛后大鼠即出现舔、咬注射侧脚掌等疼痛相关表现,注射甲醛后12h时,海马组织NO含量显著增加;预先海马内注射MK-801,可使甲醛炎性痛大鼠海马组织NO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海马内注射MK-801可逆转甲醛炎性痛诱导的海马NO产生的增加,海马内NO生成增加可能与NMDA受体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NMDA受体拮抗剂DL-2-amino-5-phosphonovaleric acid(APV)对福尔马林诱导的大鼠伤害性行为反应的镇痛效应。方法:在大鼠左足趾部sc福尔马林诱导化学损伤性行为反应,经蛛网膜下腔引入药物,观察对此行为反应的抑制效应。结果:APV剂量依赖地抑制福尔马林诱导的持续性伤害性行为反应并有时间作用特点;APV对其中的反射性缩腿反应也有抑制作用,但没有时间作用特点。结论:NMDA受体在脊髓痛觉传递和疼痛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NMDA受体拮抗剂APV是否有直接的镇痛效应仍需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林国威  林春  郑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7,23(10):1341-1345
目的从整体行为学角度探讨脊髓NMDA受体在慢性内脏高敏大鼠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模型组大鼠在出生后d8~d15内,每天接受一次结直肠扩张刺激;对照组除了不行结直肠扩张刺激外,其他情况同模型组。大鼠成年后用腹壁撤退反射(AWR),进行肠道敏感性评估。观察两组鞘内注射MK-801前后AWR评分和腹外斜肌对结直肠扩张刺激的反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①在20~60mm-Hg CRD时,模型组AW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鞘内注射不同浓度MK-801后,模型组AWR测痛阈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5),而对照组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③鞘内注射MK-801(1.5mol·L-1)后,模型组腹外斜肌对CRD反应较给药前明显降低(P<0.05),肌电测痛阈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给药前后无改变。④模型组结直肠病理检查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结论大鼠脊髓NMDA受体可能参与慢性肠道高敏感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髓c-Jun在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NR2B亚基介导的吗啡镇痛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取Sprague-Dawley(SD)成年大鼠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10μl(1.5 g.L-1)建立慢性吗啡镇痛耐受模型。应用热水甩尾法测定甩尾潜伏期(疼痛指标)以观察痛反应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磷酸化c-Jun(p-c-Jun)和总c-Jun(t-c-Jun)的表达。结果鞘内注射吗啡7 d,可激活大鼠脊髓的c-Jun,表现为神经元内p-c-Jun表达升高;鞘内注射NR2B选择性拮抗剂10μl Ro256981(2 g.L-1)可以抑制慢性吗啡镇痛耐受时脊髓神经元c-Jun的激活,并明显拮抗吗啡镇痛耐受的形成。结论脊髓神经元c-Jun的磷酸化参与NMDA受体NR2B亚基介导的吗啡镇痛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NMDA(N-methyl-D-aspartic acid)和非NMDA受体在介导脊髓内脏痛传入中的作用,方法:气球膨胀(3-15 kPa,20 s)麻醉猫结-直肠诱发脊髓背角痛敏神经元发放,结果:1)扩张结-直肠引起神经元发放增加的为兴奋性型:17个SLA型(短潜伏期突然增加);11个SLS型(短潜伏期渐增);9个LL型(长潜伏期),15个神经元属于抑制性的Inh型,2)67.6%,78.4%和59.5%的膨胀肠诱发兴奋的神经元,分别被微电泳NMDA、使君子酸(QA)和海人藻酸(KA)激活;60%,86.7%和53.3%的Inh神经元也分别被3个酸激活.3)微电泳NMDA受体拮抗剂d,l-2-amino-5-phosphonovalemte(APV)和非NMDA受体拮抗剂6,7-dinitro-quinoxaline-2,3-dione(DNQX),分别使兴奋性反应减少35%±10%和65%±14%,DNQX明显强于APV(P<0.05).DNQX使3/7个Inh神经元抑制翻转30%-50%,而APV无效,结论:NMDA和非NMDA受体均参与介导脊髓内脏伤害性信息传递,而非NMDA受体的作用更强。 (责任编辑 李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中P物质(SP)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激动剂D-丝氨酸(D-serine)之间的功能联系。方法:在浅麻大鼠,采用行为学方法,测定甩尾反射潜伏期(TFL)并结合鞘内给药途径观察药物作用。结果:鞘内注射D-serine 1000nmol后1.5分钟,TEL明显缩短;在注射D-serine 10nmol前6分钟鞘内施加SP 0.05nmol,明显增强D-serine 10nmol引起的TEL缩短效应;选择性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拮抗剂7-氯犬尿酸1pmol及非选择性PKC抑制剂H-7 10μmol均可阻断这种增强作用。结论:SP可使D-丝氨酸诱发的热痛过敏明显加强,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及胞内蛋白激酶系统参与了脊髓SP与NMDA受体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应用兴奋性氨基酸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对热休克蛋白27(HSP27)、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20只SD大鼠平均分为2组,采用Al-len’s法造成SD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别给予MK-801及生理盐水治疗,24h后取材,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3阳性细胞及HSP27阳性细胞,用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两组均发现Caspase-3、HSP27表达及凋亡细胞,损伤组Caspase-3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MK-801组(P<0.01),而HSP27表达MK-801组高于损伤组(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MK-801能上调HSP27的表达,抑制Caspase-3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鞘内注射NMDA拮抗吸入麻醉药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目的探讨脊髓NMDA受体与吸入麻醉药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镇痛作用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注射吸入麻醉药镇痛模型,用热板法和扭体法实验分别观察鞘内注射(it)不同剂量的NMDA对其痛阈的影响。结果NMDA2.5、5、10 ng it对清醒小鼠热板法痛阈(Pain threshold in hot-p late test,HPPT)和扭体次数无明显影响(P>0.05);NMDA2.5、5、10 ng it可剂量依赖性地减少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镇痛小鼠的HPPT(P<0.05)和增加扭体反应的次数(P<0.05)。结论脊髓的NMDA受体是吸入麻醉药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镇痛作用的重要靶位。  相似文献   

11.
异氟烷催眠、镇痛作用与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目的分析异氟烷催眠、镇痛作用与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异氟烷注射催眠、镇痛模型后,在小鼠催醒、甩尾、福尔马林实验中,观察侧脑室或鞘内注射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的激动剂D-丝氨酸(D-Serine,D-Ser)后小鼠睡眠时间、甩尾潜伏期或累计舔足时间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异氟烷及鞘内用药对福尔马林小鼠脊髓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侧脑室注射D-Ser对异氟烷的催眠时间无影响(P>0.05)。鞘内注射D-Ser(0.025、0.05、0.1ng)可拮抗甩尾实验、福尔马林实验Ⅰ相中异氟烷的镇痛作用(P<0.05,P<0.01),而对福尔马林实验Ⅱ相异氟烷的镇痛作用无影响(P>0.05)。鞘内注射D-Ser0.05ng可拮抗异氟烷对福尔马林小鼠脊髓Fos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异氟烷催眠作用与脑内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关系不大;脊髓NMDA受体甘氨酸位点介导异氟烷对热、化学刺激的镇痛作用,而与异氟烷对慢性炎性疼痛的镇痛作用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大鼠热辐射甩尾潜伏期为测痛指标,蛛网膜下腔(it)联合注射非镇痛剂量的kappa阿片受体激动剂强啡肽(dynorphin,Dyn)A-(1-13)5nmol或U50488H(trans-(±)-3,4-dichloro-N-methyl-[2-(1-pyrrolidinyl)-cyclohexyl]-benzeneacetamide)100nmol和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DL-2-amino-5-phosphonovalericacid(APv)10 nmol 或 kynurenicacid (KYN) 50 nmol 有显著的协同镇痛效应,其效应与NMDA受体拮抗剂呈一定量效关系。Kappa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nor-BNI)15nmolit可完全翻转Dyn A-(1-13)5nmol和APv10nmol及U50488H100nmol和KYN50nmol的协同镇痛。说明协同作用是通过kappa受体和谷氨酸能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大鼠臂旁核内的痛觉调节作用。方法测量大鼠对伤害性热刺激和机械刺激的后爪缩爪反应潜伏期(HWL),脑内埋管,将1μL CGRP注入臂旁核内,注射后测量大鼠的HWL。制作神经性痛模型和炎症性痛模型,在正常、神经性痛和炎症痛大鼠臂旁核内注射CGRP,5 min后注射CGRP受体拮抗剂(CGRP8-37),测量大鼠的HWL。结果在正常大鼠的臂旁核内注射CGRP,以盐水为对照,发现在正常大鼠臂旁核内CGRP引起明显的、剂量依赖的镇痛作用。在正常大鼠在臂旁核内注射CGRP,然后注射CGRP受体拮抗剂CGRP8-37,发现CGRP8-37明显减弱了CGRP的镇痛作用;在神经性痛和炎症性痛大鼠的臂旁核内分别注射了不同剂量的CGRP,发现CGRP在神经性痛和炎症性痛大鼠臂旁核内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在臂旁核内注射CGRP,然后注射CGRP8-37,发现CGRP8-37明显减弱了CGRP引起的镇痛作用。结论在正常、神经性痛和炎症痛大鼠的臂旁核内CGRP均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CGRP受体介导了CGRP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轻度麻醉大鼠,电刺激下丘脑弓状核(ARH)大大延长了辐射热甩尾潜伏期,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κ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NI对大鼠基础痛阈及ARH刺激引起的镇痛效应无明显影响,ithδ阿片受体阻断剂ICI 174864和不可逆的“阿片受体阻断剂β-FNA对基础痛阈仍无影响,但剂量依赖性地减弱了ARH刺激镇痛。结果提示,脊髓内的δ和μ受体参与了ARH对脊髓伤害性反射的下行性抑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神经性痛大鼠前扣带回(ACC)内的痛觉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和Randall Selitto法分别测定大鼠对热刺激和机械刺激的缩爪反应潜伏期(HWL),评价大鼠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对大鼠左侧坐骨神经进行轻度结扎,建立神经性痛模型。在正常大鼠及神经性痛大鼠扣带回内,注射CGRP以及注射CGRP后注射CGRP的拮抗剂CGRP8-37,观察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神经性疼痛对ACC中CLR m RNA水平和CLR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CGRP在神经性痛大鼠ACC中能引起显著的镇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的关系。在神经性痛大鼠中,CGRP诱导的镇痛作用高于正常大鼠。在神经性痛大鼠的ACC内注射CGRP受体拮抗CGRP8-37,明显抑制CGRP引起的镇痛作用,表明CGRP受体参与ACC中CGRP的镇痛作用。与正常大鼠相比,神经性痛大鼠ACC中的CLR 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这支持了上述结果,在神经性痛大鼠ACC中在CGRP诱导的镇痛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论在神经性痛大鼠扣带回内注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引起显著的镇痛作用,CGRP受体参与其中。与正常大鼠相比,神经性痛大鼠ACC中CGRP诱导的镇痛作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与CLR的表达发生显著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K-801对急性损伤后脊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脊髓损伤(SCI)组和MK-801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作椎板切除,其他两组使用Allen's打击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伤后0.5h,脊髓损伤组腹腔注射5ml/kg生理盐水;MK-801组腹腔注射MK-8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皮下注射吗啡、静脉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5-甲基二氢丙环庚烯马来酸(MK-801)对电刺激隐神经(saphenous nerve,SN)引起大鼠扣带回前部(anterior cingulate gyrus,ACG)多巴胺含量增高的影响,以及MK-801对吗啡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结果电刺激SN引起ACG多巴胺含量显著增高;皮下注射吗啡抑制电刺激SN引起的ACG多巴胺含量的显著增高;静脉注射MK-801能够拮抗电刺激SN引起的ACG多巴胺含量的显著增高,并且能够增强吗啡抑制电刺激SN引起的ACG多巴胺含量的显著增高。结论 SN传导的伤害性信息能够到达ACG,激活ACG多巴胺能神经元,释放多巴胺,谷氨酸NMDA受体参与此过程;吗啡抑制ACG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活动;MK-801增强吗啡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化合物YX0611-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建立CCI模型,采用Electronic von Frey法和热辐射法分别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结果 YX0611-1160 mg.kg-1组和80 mg.kg-1组单次给药均能明显提高大鼠的机械刺激阈值,延长大鼠热刺激潜伏期;YX0611-1 160mg.kg-1组多次给药能明显提高大鼠机械刺激阈值,延长大鼠热刺激潜伏期;YX0611-1 80 mg.kg-1组多次给药能明显提高大鼠的热刺激潜伏期。结论化合物YX0611-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布美他尼对大鼠术后痛觉过敏形成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注药组、手术组及实验组。采用热辐射法(热痛敏)、von Frey细丝法(机械痛敏)及疼痛累计评分法(疼痛保护反应)观察、记录术前及术后2、4、6 h大鼠的行为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术后2、4、6 h背根神经节(DRG)的NKCC1表达,并行阳性细胞计数。结果手术组与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的热痛阈均降低(P<0.05);实验组热痛阈明显高于手术组(P<0.05)。注药组大鼠在注药后2 h的机械痛阈升高(P<0.05),手术组大鼠的机械痛阈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手术组与实验组术后疼痛累计评分均升高(P<0.05),但手术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手术组及实验组在各时间点阳性细胞计数均明显增多(P<0.01);组间比较,实验组的阳性细胞计数明显少于手术组(P<0.01)。结论鞘内注射布美他尼能提高切口痛模型大鼠的热痛阈值及机械痛阈值,降低疼痛累计评分,减少切口痛模型大鼠DRG的NKCC1的表达,提示布美他尼对急性疼痛过敏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其抗伤害作用可能与抑制NKCC1活动有关。NKCC1对急性痛觉过敏形成与维持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Yang G  Gao JX  Yi ZH  Yan L  Jiang YX 《药学学报》2011,46(5):534-538
观察氧化槐定碱(oxysophoridine,OSR)鞘内注射(intrathecal injection,ith)的镇痛作用并探讨与GABAA受体相关的作用机制。采用小鼠温浴法测定痛阈,观察OSR(ith)的镇痛作用及GABAA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对OSR镇痛作用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OSR对小鼠脊髓背角GABAARα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OSR(12.5和6.25 mg·kg-1,ith)能明显延长热甩尾潜伏期(P<0.05,P<0.01),痛阈提高率达68.45%。GABA和蝇蕈醇(MUS)与OSR有协同镇痛作用,印防己毒素(PTX)和荷包牡丹碱(BIC)能拮抗OSR的镇痛作用。OSR(12.5 mg·kg-1,ith)可使脊髓背角GABAARα1表达明显增多(P<0.01)。结果提示,OSR(ith)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脊髓GABAA受体参与了OSR的镇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