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老年性白内障是目前主要的致盲疾病之一,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手术摘除白内障成为白内障患者复明的最佳治疗方案.手术前后的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占有很重要地位,而做好心理护理,能使病人有效地配合手术,为手术的成功创造有利的条件.本文介绍100例老年性白内障施行囊外摘除术前后心理护理体会. 1 一般资料 100例1 06只眼中,最大年龄86岁,最小60岁,平均72.6岁:男70例,女30例.术后一个月视力矫正≥4.7.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手术时机和手术量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8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的治疗,均为戴全矫远视眼镜治疗≥6个月后仍残留+10△以上内斜视的患儿。将其分成2组,治疗组19例按裸眼与戴镜平均斜视度设计手术量,对照组19例以戴镜后斜视角计算矫正斜视手术量。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双眼满意17例(89.47%)不满意2例(10.53%),对照组双眼满意11例(57.89%)不满意8例(42.11%)。结论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戴全矫眼镜半年以上仍不能恢复正位时,应尽早考虑手术,手术是应按照平均斜视度设计。术后由于调节所致内斜视仍需要戴镜矫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两种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在治疗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的术后效果及中长期旋转稳定性。方法回顾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手术的57例(66眼)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患者,根据植入的人工晶体的类型进行分组,其中植入Alcon公司散光人工晶体(30例35眼),植入AMO公司散光人工晶体(27例31眼),术后随访半年到1年,比较术前术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术后残余散光度、术后一天及半年后人工晶体旋转的度数,并比较两者的术后效果及旋转稳定性。结果两种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半年后散光矫正效果良好,而且旋转稳定性均表现优异,Alcon组术后平均裸眼视力为(0.88±0.17),AMO组术后平均裸眼视力为(0.86±0.16);Alcon组术后平均残留散光度为(0.42±0.23)D,AMO组术后平均残留散光度为(0.44±0.21)D;Alcon组97.15%的患者旋转在5°以下,2.85%的患者(一例)旋转在5°~10°之间,平均旋转度数为(2.10±1.42)°;AMO组96.78%的患者旋转在5°以下,3.22%的患者(一例)旋转在5°~10°之间,平均旋转度数为(2.14±1.26)°,且两组的术后平均裸眼视力,残留散光度及整体旋转稳定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治疗白内障合并散光的患者矫正效果良好,旋转稳定性佳,而且两者的手术矫正效果及旋转稳定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探讨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我院颅脑外科手术中的30例护理配合,同时总结与探讨30例护理配合的临床经验。30例护理配合的开颅手术进展顺利,平均手术时间为3h。由于颅脑外伤的手术时间紧迫,要求术中护士必须全身地投人手术,配合主刀医生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从而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2006~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脊柱外科共收集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发脊髓损伤患者63例,根据患者情况选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 63例患者经过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了缓解,没有出现新的神经症状。所有患者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矫正(8.6±1.1)mm,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5.1±1.3)°。对患者随访8~24个月,发现63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矫正度丢失,其中伤椎前缘高度平均丢失(0.6±0.1)mm,矫正角平均丢失(4.9±0.4)。结论根据患者胸腰椎体损伤的程度、脊髓的波及状况、椎管内的占位情况,行后位切开复位加椎弓根部内固定,能有效的降低手术的并发症、维持较好的矫正度、保证了远期疗效,最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完全性唇腭裂错(牙合)正崎治疗的方法及对牙槽突植骨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珠海市红旗医院2000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0例完全性唇腭裂错(牙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方丝弓娇治,部分配合活动矫治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现察该组患者的矫正效果.结果:矫正后前牙扭转和舌倾得到纠正,牙弓形态改善,牙列整齐,咬(牙合)良好,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容貌,为牙槽突植骨手术创造了民好条件.结论:正畸治疗是完全性唇腭裂错(牙合)患者序列治疗中的重要那分,为患者的进一步手术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7年6月~2000年6月收治21例1~3度腰椎滑脱患者,经椎管减压、滑脱矫正固定器(SRF)复位固定、椎间融合器(BAK)脊柱前中柱植入改进术式治疗,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8~61岁,平均46岁;均为真性滑脱,Ⅰ度4例,Ⅱ度16例,Ⅲ度1例;滑脱椎平面:腰4为8例,腰5为13例;合并椎管狭窄12例,椎间盘突出3例。1.2 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304医院研制的钛合金滑脱矫正固定器进行复位固定,其中10例应用1枚椎间融合器,11例应用2枚椎间融合器,于后路一次手术完成减压、复位及固定,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隙脊柱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Derqui手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方法 1999年1月~2005年12月,用Derqui手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16例.术中充分松解髋关节周围挛缩组织,尤其后侧外旋肌,于臼缘上方1 cm处作与其平行弧形切骨并向"Y"软骨截骨,翻转截骨远端使髋臼覆盖、包容股骨头,特别臼后缘对股骨头的覆盖,依情况同时作股骨短缩去旋转截骨.结果 髋臼指数术前35~50度,平均40度,术后10~25度,平均18度.中心边缘角术后20~42度,平均32度.髋关节功能:优7髋,良5髋,可4髋.X线表现:优6髋,良5髋,可5髋.结论 Derqui手术充分松解髋关节周围孪缩组织,较好地矫正髋臼畸形,特别增加髋臼后缘对股骨头的覆盖,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可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蛋壳"技术单椎体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手术配合护理方法。方法采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蛋壳"技术单椎体楔形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22例,并定期随访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腰背部疼痛、外观及后凸畸形明显改善。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36°,矫正率达80%;术后矢状面平衡距离平均7.5cm。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32个月。14例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术后神经功能都恢复正常,随访2年以上的患者矫正无明显丢失。结论一期后路经椎弓根"蛋壳"技术单椎体截骨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恰当的手术配合能够保证该项技术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斜颈矫正托佩戴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将30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10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推拿治疗配合斜颈矫正托佩戴,对照组只进行推拿治疗,分别观察治疗结束后的疗效和2年后随访的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疗效及远期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率和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拿配合斜颈矫正托佩戴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运用腰大肌康复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四维调曲法、腰大肌康复法、正脊骨法为主,辅助练功疗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56例。结果 56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者侧弯度数均有改善。胸椎改善度数最大者为26°,最小者为5°,平均改善11.2°;腰椎改善度数最大者为30°,最小者为8°,平均改善14.6°。1年后随访40例,随访率为71.4%,除3例度数增大外,其余病例均未加重。加重病例与未坚持练功有关。结论腰大肌康复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痛苦,无创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Providence夜用型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采用Providence夜用型支具治疗的19例AIS女性患者为P组,采用Boston全天佩戴型支具治疗19例的AIS患者为B组,随访18个月.每6个月复查1次,去除支具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结果P组治疗前后Cobb角分别为(29.8±4.1)°和(18.5±2.1)°,B组治疗前后Cobb角分别为(30.5±4.0)°和(20.1±2.3)°,两组治疗前后的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B组的矫正率分别为37.9%和3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的依从性、合并症、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情况均优于B组。结论Providence夜用型支具治疗Cobb角〈35。的腰段、胸腰段的AIS可取得满意效果,依从性好,正确的临床应用能有效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疗效并探讨其发作时体表心电图与消融成功靶点位置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男23例,女7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与射频消融术中电生理资料、术后24h及术后半月动态心电图、跟踪随访资料。结果29例患者射频消融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6.7%。该29例患者消融前后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术前室性早搏总数(20997±10786)次/24h,术后平均(921±546)次/24h,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3个月,2例复发并全部再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发生。21例室性心动过速病灶位于左室中隔部,其中19例电轴位于第1象限(-75.83±19.36)°(-30°~-90°);9例室性心动过速病灶位于左室中隔靠心尖部,7例电轴位于第2象限(-102.6±5.93)°(-91°~-110°)。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手术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有助于初步判定室速起源灶的部位。  相似文献   

14.
王路 《天津医药》2013,(12):1219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空心螺钉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技术治疗伴有跟骨塌陷的晚期距下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科应用经皮空心螺钉、取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伴有跟骨塌陷的晚期距下关节炎患者12例(13足),对比手术前后的Bohler角(跟骨结节关节角)、Gissane角,统计术后跟距关节融合率,并根据美国足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AOFAS)对患者足踝功能及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经过6~29(13.1±1)个月随访,12例(13足)跟距关节均得到骨性融合,术后美国足踝医师协会足与踝关节功能评分(AOFAS)功能评分60~100分,平均85.5分,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7%,所有患者均能正常行走,足弓基本恢复正常,Bohler角由术前的平均5.47°±0.37°恢复至术后平均19.89°±1.28°,Gissane角由术前的平均154.60°±4.35°恢复至术后平均120.28°±2.48°。结论 对于伴有跟骨塌陷的晚期距下关节炎行跟骨结节上方经皮空心螺钉、取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重建距下关节稳定性,恢复Bohler角及Gissane角,本方法具有创伤较小,可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融合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儿童脊柱侧凸手术中唤醒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监测并记录20例脊柱侧凸患儿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矫形手术麻醉唤醒过程中HR、MAP、BIS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儿的唤醒时间为(7.5±2.4)min、二次唤醒时间为(5.5±1.5)min、拔管时间为(1.5±0.7)min、清醒时间为(2.6±1.2)min,患儿HR在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儿MAP在唤醒开始时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唤醒成功后显著升高(P<0.01),加深麻醉后又下降,但与基础值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儿BIS在唤醒开始和加深麻醉后显著低于基础值(P<0.01).结论:舒芬太尼与七氟醚联合应用于患儿脊柱侧凸矫形术的麻醉,可以明显的缩短唤醒时间,同时保证手术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清醒快、镇静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患病率。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1月对荔湾区8351名7~15岁在校中小学生进行了脊柱侧凸普查,应用脊柱侧凸两检法(体检、X线照片),体检阳性或可疑阳性者到医院照脊柱全长正侧位X片,采用Cobb法测量,Cobb角≥10°诊断为脊柱侧凸。结果一检阳性结果 175名(2.1%),二检阳性为85名(1.02%),男性31名,女性54名,男∶女患病率比为1∶1.76,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81名,占95.3%,先天性侧凸3名,神经肌肉源性1名。结论荔湾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发病率为1.02%,通过普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青少年脊柱侧凸,及时选择适当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140例骨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和评价骨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07年1-3月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骨科清洁手术140例病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术前使用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术前≤2h用药118例(84.29%),平均用药时间为(5.95±2.61)d。结论:骨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用药剂量大,用药时间长等问题,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8.
李艳 《中国医药科学》2012,(13):123-124
目的通过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预见性、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的评价,提高对术后疼痛护理的认识。方法对30例2010年5月~2011年5月骨科手术后患者术后疼痛预见性、舒适护理的经过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30例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值平均为(3.6±1.2)分。80%的患者对术后疼痛可以忍受。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积极施行术后疼痛预见性、舒适护理可使骨科患者术后较为舒适、平和地度过手术急性期,使患者顺利进入功能康复阶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经脐入路开腹手术,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安全可靠,患儿痛苦小,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的CTA、CTV在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间至我院脊柱侧弯中心治疗的重度脊柱畸形7例,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31.8岁。术前术后均行CTA、CTV检查,检查时均行MSCT0.5×64模式薄层扫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进行容积数据的重建处理分析。结果 7例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均成功完成脊柱畸形矫正手术,术前主弯平均160°,术后矫正至平均92°,平均矫正率为42.4%,术前平均后凸125°,术后矫正至平均62.4°,矫正率为47.1%,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并发症。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CTA、CTV经MSCT的各种后处理技术处理后,均能清楚地观察到术前胸、腹主动静脉及肋间血管的形态走向及其与畸形脊柱的位置关系,术后顶椎区域肋间血管的损伤情况及紧张程度。结论术前CTA、CTV检查可清楚的观察脊柱和胸、腹主动静脉及肋间血管的位置关系及紧张程度,为临床医师制定术中截骨和畸形矫正方案提供影像学参考;术后CTA、CTV可观察到术后血管损伤情况及紧张程度,为判断截骨矫形是否存在脊髓缺血损伤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