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第5期(CKD5期)患者脂蛋白a[Lp(a)]变化及血液透析对其影响,并探讨原因。方法透析组80例,非透析组36例,对照组30例,测定Lp(a)、白蛋白、肌酐(S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透析组与非透析组Lp(a)、TG、LDL、ApoB、S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白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组与非透析组各指标比较,Scr、白蛋白、HDL显著降低,Lp(a)、TC、TG、LDL、ApoA、Apo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KD5期患者Lp(a)升高,血液透析不能改善。  相似文献   

2.
脂蛋白(a)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脂蛋白(a)[Lp(a)]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脂蛋白(a)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甘油三酯(TG)采用GPO-POD法,胆固醇(TC)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低密度脂蛋白(LDL)采用酶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HDL)采用直接一步法测定.结果 正常人群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Lp(a)、TG、TC、LDL、HDL比较,t值依次为11.21,7.41,7.05和8.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与单纯离Lp(a)患者的Lp(a)比较,t值为0.9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1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其Lp(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的患者有9例,占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21.95%,显示高水平的Lp(a)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结论 Lp(a)水平的增加,说明心脑血管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显示Lp(a)处于高水平,其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脑梗死患者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观察。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研究组60例患者再加服阿托伐他汀片(20mg/d,每晚顿服,连用12个月),对照组加服辛伐他汀片(20mg/d,每晚顿服,连用12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相关指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用药6个月后的血TC、TG水平均显著性降低(P0.01),但研究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用药后的血LDL水平较前明显降低(P0.01),血HDL水平较前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LDL、HDL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其血脂水平,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华先平  杨勇  陈平英 《医药导报》2011,30(6):743-746
[摘要]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司匹林联合或单药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CAS患者214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72例,瑞舒伐他汀组71例,联合组71例,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正常者60例作为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qd;瑞舒伐他汀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 qn,联合组口服瑞舒伐他汀 10 mg,qn,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qd。所有观察对象均低脂肪饮食,CAS患者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颈动脉IMT、斑块数目和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浓度。结果①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阿司匹林组血清hs CRP、MMP 9均明显降低(P<0.05);瑞舒伐他汀和联合组HDL C明显增高(P<0.05),TC、TG、LDL C、hs CRP、MMP 9、颈动脉斑块数目及IMT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②治疗后,瑞舒伐他汀组和联合组HDL C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TC、TG、LDL C、hs CRP、MMP 9、颈动脉斑块数目及IMT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或P<0.01);联合组hs CRP、MMP 9及颈动脉IMT均低于瑞舒伐他汀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均有抗CAS作用,瑞舒伐他汀优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能够发挥更显著的协同作用,机制与调脂、抗血小板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一种经济快速制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方法.方法 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24只)和对照组(C组,6只).A组采用颈动脉硅胶圈植入法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术后0、2、4、6周,检测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HE染色检测颈动脉病理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A组小鼠TC及LDL水平升高(P<0.05),HDL水平降低(P<0.05),小鼠淋巴细胞广泛浸润,内膜、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形成.结论 采用颈动脉硅胶圈植入法可快速制作C57BL/6J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脂蛋白(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了4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情况。按DR分期标准将该40例患者分为糖尿病正常眼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DR组)各20例,并设正常对照组20例。测定了三组人群的血清Lp(a)水平,同时测定了三组人群的TC、LDL-c、HDL-c和TG水平,分析了其与血清Lp(a)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正常眼底组apoB、TG、TC、LDL、Lp(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HDL-C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DR组apoB、TC、LDL、Lp(a)较NIDDM组正常眼底组明显升高,HDL-C、ApoA1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TG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扣除其他因素影响,Lp(a)与TC(r=0.773,P<0.05)、LDL(r=0.784,P<0.05)均呈正相关,Lp(a)与ApoAI、ApoB、TG、LDL-C无相关性。结论 Lp(a)水平在糖尿病DR组明显升高糖尿病正常眼底组,提示Lp(a)水平可能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68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中血清Lp(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水平的变化,并选7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同时比较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血脂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组的Lp(a)、TC、LDL、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LDL水平比恢复期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Lp(a)与其他6项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Lp(a)在脑梗死患者发病急性期与稳定期中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反映脑梗死患者脂类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对判断脑梗死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及TG、TC、HDL、LDL水平较之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及TG、TC、HDL、LDL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降低颈动脉IMT和减少斑块面积,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关系的研究。方法:通过MoCA量表筛选缺血性脑卒中后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患者和认知功能正常患者各55例,比较两组患者检测血脂全套中各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VCIND组的TC、LDL、ApoB和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和ApoA/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ApoA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LDL、HDL、ApoB、Lp(a)和ApoA/B水平的高低与VCIND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可增加VCIND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拉西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结果观察组CRP、TC、TG、LDL、HDL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西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何建发  张健  黄洁平  伍军  刘纯钢  邓行江  何敏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778-1780,1782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选取CAPD患者42例,慢性肾脏病4~5期非透析(CKD.non.HD)患者17例(HD组)及健康对照组16例,收集有关临床参数,采集外周血,检测CEC数目、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钙(Ca)、血磷(P)、清蛋白(Alb)、甲状旁腺素(PTH)、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计算残余肾功能(RRF)、溶质清除率(Kt/V)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对CEC与CCA-IMT及有关参数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CAPD组及HD组CEC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APD组CEC较HD组明显升高(P<0.05)。CAPD组及HD组CCA-IMT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CAPD组CCA-IMT较HD组明显增厚(P<0.05)。CAPD组、HD组、健康对照组CEC与CCA-IMT呈正相关。CEC是CAPD组CCA-IM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EC是CAPD患者AS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价CAPD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置管术后立即应用增量式腹膜透析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61例行腹膜透析置管并首次行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于术后72h~2周采用IPD和CAPD模式行增量式腹膜透析,术后2周逐渐过渡至传统的CAPD,观察其透析效果和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置管前、术后3d、术后1个月进行血液生化结果的计较,患者尿素氮、血肌酐、血白蛋白、血清磷及血清钾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钙、二氧化碳结合力显著上升(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中腹膜漏、伤口愈合不良、腹壁疝等的发生率为1.0%,飘管和大网膜包裹发生率为2.47%.结论 腹膜透析置管术后立即应用增量式腹膜透析进行治疗是有效及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小剂量初次腹膜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3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对照组16例接受常规剂量初次腹膜透析,研究组16例接受小剂量初次腹膜透析.结果:研究组血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肾皮质厚度、尿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尿素整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  相似文献   

14.
程利娜  石永兵 《安徽医药》2010,14(3):309-311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75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为PD组及46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检测血红蛋白(H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血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斑块情况。结果PD组患者和对照组CIMT分别是(0.84±0.12)mm和(0.53±0.04)mm,PD组的CIMT较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PD组和对照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分别是36%和13%,PD患者组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IMT和斑块发生率与下列因素相关:分别是年龄(r=0.46,P〈0.001),CRP(r=0.51,P〈0.05),ALB(r=-0.29,P〈0.05)。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除传统的人危险因素外,我们认为尿毒症内环境紊乱、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等也是加速粥样硬化过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陈关芬  辛丽芹  杨丽华 《河北医药》2016,(16):2409-2412
目的: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心脏瓣膜钙化及主动脉弓钙化进行评价,分析心血管钙化的发生率、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74例腹膜透析患者,分别于统一时间段测量肢肱动脉血压,分别记录患者的血尿素氮、肌酐值;24 h的尿量、透出液量、尿素氮、肌酐值及透出液尿素氮、肌酐浓度值;并通过上述测定值计算评估透析充分性和残余肾功能。每隔6个月测定患者的生化指标。对腹膜透析患者心脏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患者胸部X线片检查,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评判心血管钙化危险因素。结果主动脉弓钙化及瓣膜钙化类别中钙化患者的年龄、透析龄及血磷值均高于非钙化患者( P <0.05);钙化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值显著低于非钙化患者( P <0.05);随着年龄/透析龄的增加,瓣膜/主动脉弓钙化的发生率显著上升( P <0.05)。年龄、透析龄和钙磷乘积均是影响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其中钙磷乘积危险系数最高;年龄、透析龄和血磷是影响主动脉弓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其中血磷危险系数最高;残余肾功能是能影响心脏瓣膜/主动脉弓钙化的独立因素( P <0.05),而且是保护因素。结论年龄和透析龄是影响心脏瓣膜钙化及主动脉弓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钙磷乘积是影响心脏瓣膜钙化危险系数最高的独立因素,血磷是影响主动脉弓钙化危险系数最高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球蛋白A(Fetuin—A)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对30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血浆Fetuin—A及相关因素检测,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测,并随访12个月。10例正常人列入对照组。结果ESRD患者中,Fetuin—A浓度高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Fetuin—A浓度低的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SR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与Fetuin—A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在进行腹膜透析随访的12个月内,Fetuin—A浓度高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新发心血管事件明显低于Fetuin—A浓度低的患者。结论Fetuin—A与ESRD透析患者的颈动脉硬化及心血管事件关系密切,Fetuin—A水平下降是ESR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终末期肾衰竭透析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CAPD患者和52例MHD患者血脂水平进行测定,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CAPD和MHD患者6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较前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较前明显降低,以上指标在CAPD和MHD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透析前均有明显的低蛋白血症,透析后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CAPD患者更为突出。结论:终末期肾脏病伍SRD)患者脂代谢异常,两种透析方式均不能纠正代谢异常,以腹膜透析更明显。对透析治疗的患者应注意控制血脂异常,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原因、临床表现和转归。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腹膜透析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无神经精神症状的腹膜透析患者2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原因,比较两组年龄、透析龄、血压和肾功能指标。结果腹膜透析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常见原因包括毒物蓄积、代谢紊乱、透析失衡、脑血管意外、营养物质缺乏、药物蓄积等;观察组在年龄、透析龄、血压和肾功能指标上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5例患者症状缓解,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5%。结论造成腹膜透析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毒物蓄积、代谢紊乱、透析失衡、脑血管意外,要积极加强对患者原发病的治疗,随时调整药量和抗生素剂量,促进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衰竭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变化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亚平  陈海龙  杨敏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332-2333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钙磷代谢紊乱状况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对87例CRF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研究,未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病例为A组(66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病例为B组(21例),分析两组iPTH水平、血钙、血磷、钙磷乘积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血iPTH水平减低、血清C反应蛋白升高与心脑血管事件有关,血钙、血磷、钙磷乘积与心脑血管事件无关。透析组患者比非透析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显著的增多。结论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血iPTH水平、CHP水平、透析治疗均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D)在颅内出血患者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颅内出血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腹膜透析8例。结果8例AKI患者中,治愈4例(50.0%),继续腹膜透析2例(25.0%),自动出院1例(12.5%),死亡1例(12.5%)。PD后SCr、3UN和血清K^+水平均较透析前显著下降(P〈0.05),CO2CP水平较透析前显著升高(尸〈0.05)。结论PD对颅内出血AKI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AKI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