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9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同时予以相应的基础治疗。结果:治愈8例,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恢复正常,血小板上升。结论:充分重视血液透析在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把握好血液透析时机,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关立新 《中国医药》2006,1(10):607-60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85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同时予以相应的基础治疗及营养支持疗法。结果治愈76例,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平均下降46%~62%,血小板平均上升28%。结论充分重视血液透析在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中的作用。把握好血液透析时机,遵循个体化原则,加强营养支持疗法,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疾病在春、秋两季发病率高,病情危重,然而,腹膜透析术在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疾病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术后的护理工作也是保障病人早日康复的关键.现将1981~1991年7例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性肾衰患者腹膜透析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腹膜透析术前工作①行腹膜透析的患者均是急性肾衰、病情危重,已经历了发热、低血压、少尿、出血热特有病期的痛苦,并且经综合治疗,疗效较差的重危病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方法.深静脉导管是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血管通路.我科近年对5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深静脉置管,予以血液透析治疗.对其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后的高渗性昏迷问题。本文搜集了5例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因透析而诱发高渗性昏迷的临床资料。分析表明:急性肾衰透析后高渗性昏迷发病隐匿,预后凶险,患者中4例经及时治疗痊愈,1例死亡。密切注意透析前后的血糖变化与临床表现可及时发现本病,足量补液及胰岛素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本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肾衰的治疗较为困难,病死率可达36.4~51.2%。我们在1980年到1983年用血液透析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肾衰20例,无1例死亡。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男19例,女1例,最大者64岁,最小者21岁,12例在25~35岁间。二、主要症状体征均有出血倾向,胃肠道出血14例,皮下出血19例,球结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方法。深静脉导管是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血管通路。我科近年对5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深静脉置管,予以血液透析治疗。对其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鱼胆中毒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与护理.方法 进行及时有效地血液透析及洗胃、抗肾衰、激素等治疗和护理.结果 抢救成功,获得满意的治愈效果.结论 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和相应的观察护理是治疗鱼胆中毒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出血热引起的急性肾衰,大都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在肾衰的少尿阶段,面临凝血机制紊乱、腔道大出血、多脏器功能受损等棘手而又急需处理的问题,必须权衡利弊,综合治疗。血液透析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但在严重出血等情况下如何选择透析时机和方式至关重要。现将我...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5年以来应用血液透析成功治疗急性肾衰11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19~57岁。11例中,流行性出血热1例,药物中毒3例(雷公藤、靳蛇酶、庆大霉素各1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例,横纹肌溶解相关2例,梗阻性肾病2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中3例并发脑梗塞死亡,6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3例腹膜炎死亡,3例肺部感染死亡,1例流行性出血热死亡,3例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死亡,6例转院,25例治愈。结论早期诊断急性肾衰并积极有效的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可降低死亡率,透析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中的效果。方法90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路径,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治疗前后尿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尿素氮为(7.5±1.1)mmol/L、血肌酐为(110.6±3.2)μ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0.2±1.3)mmol/L、(160.3±3.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尿量为(770±56)ml,明显多于对照组的(550±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3%(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78%(2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397,P<0.05)。结论在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路径中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恢复水平,体现出优质护理措施在血液透析患者恢复中的优越性,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血液透析治疗流行性出血热肾功能衰竭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1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血液透析仪进行治疗。并加强补液、维持酸碱平衡、利尿等基础治疗。结果 12例患者中有7例治愈、4例明显得到好转、另外1例患者主动出院。所有患者的症状均得到缓解,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的水平显著降低,对比治疗之前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血小板水平上升,结果对比治疗前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流行性出血热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用血液透析治疗,加强基础治疗和干预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连续性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测定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以及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转为慢性肾衰率、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SCr、BUN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转为慢性肾衰率、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间歇性血液透析相比,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更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98年1月至2000年10月收治的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s4例,采用综合治疗的同时,对其中43例进行急诊血液透析,除2例死亡,3例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自动出院外,38例治愈出院,而11例未行紧急血液透析,其中死亡7例。1 临床资料 流行性出血热54例,均符合1999年2月杨为松著《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标准(人民军医出版社)。男47例,女7例,年龄15~70岁,平均40.3岁。入院时少尿45例,无尿9例。尿蛋白( ~ ),有膜状物51例,无膜状物3例。多脏器出血42例,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2004-2005年我院救治成功的30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综合治疗及细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流行性出血热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原则仍是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预防休克、出血及肾衰,同时,精心的护理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爱西特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的疗效观察徐新献,李金庚,胡国斌,张艳秋(湖北省通城县人民医院通城县437400)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死因多与急性肾衰有关,如何改善肾功能为治疗中的关键环节,我们应用河北省保定制药厂生产的新药爱西特片治疗EHF急性肾...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下称肾衰)时,病理生理复杂,病情多变,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本病的予后。鉴于国内对出血热肾衰预测和预防临床资料报告尚少,为了早期预测和防治出血热肾衰,提高治愈率,现将我科于1975年1月至1980年12月收治的住院病例其中发生肾衰28例临床资料和治疗体会结合文献回顾性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以发热、出血、血压降低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简称肾衰)等为临床主要特征。我院1980年10月至1985年元月共收治出血热71例,其中资料完整、确诊为出血热者54例,入院时属低血压少尿期或少尿期者34例(排除肾前性少尿),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谈谈我们的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血液透析治疗重型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有助于清除体内毒素及过多水分,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方法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液透析(HD)治疗,行桡动脉和肘中静脉穿刺。结果43例患者通过血透有32例治愈出院。结论血液透析治疗出血热急性肾衰(ARF)患者改善机体内循环,减轻多脏器功能损害,促进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