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丁澍  严金川  陈小节  李璇  李权  孙涛 《江苏医药》2012,38(8):915-9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合并心源性休克(CS)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STEMI伴CS患者48例中,21例经桡动脉急诊PCI(TRA组),27例经股动脉急诊PCI(TFA组)。所有患者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IABP)和盐酸替罗非班,观察手术情况及预后。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PCI成功率、穿刺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时间、血管并发症、住院期间及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急诊经桡动脉PCI在伴CS的STEMI患者与股动脉途径PCI一样安全有效。对IABP安置后行PCI的患者,桡动脉途径是很好的替代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两种不同途径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优劣势,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在基层医院的可行性.方法 将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桡动脉组45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和股动脉组45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均行急诊PCI,对比两组病人的门球时间(接诊到球囊开放的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X线曝光时间、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病人在门球时间[( 92.0±6.1)min vs.(89.0±5.4) min]、手术成功率(93.3% vs.95.6%)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4.5% vs.13.0%,P<0.05),住院天数也明显缩短[(6.3±1.5)dvs.( 8.6±2.1)d,P<0.01],桡动脉组的X线曝光时间较股动脉组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血管并发症少,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但前提是必须先积累大量的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和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2005年10月~2007年6月期间,123例发病在12h内的STEMI患者,为常规股动脉组.2007年7月~2009年6月中行急诊PCI术的患者共126例发病在12h内的STEMI患者,为选择性桡动脉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球囊扩张时间、手术手术时间、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结果 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6.83%vs 97.56%,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第一次球囊扩张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穿刺局部出血并发症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桡动脉直接PCI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穿刺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优缺点.方法 比较经桡动脉介入(TRI组,54例)和经股动脉介入(TFI组,49例)两组行急诊PCI治疗相关资料.结果 两组基本特征、血管穿刺时间及成功率、PCI成功率、麻醉至球囊扩张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TRI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TFI组(3.8%vs10.2%)(P<0.01),住院时问明显短于TFI组(P<0.05).结论 TRI行急诊PCI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与TFI比较,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比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来观察急性心梗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我院诊断明确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83例(男性64例),均为血液动力学稳定、桡动脉波动良好、Allen's试验阳性患者,随机分组.经桡动脉介入组为38例,经股动脉介入组为49例.结果:PCI总成功率为100%,桡动脉组插管成功率为94.7%(36/38),股动脉组插管成功率为100%(49/49),p>0.05,无统计学意义.罪犯血管最终开通率(TIMI3级)桡动脉组为86.8%(33/36)其中2例因导管不能到位改为股动脉入径.股动脉组为91.8%(45/49),p>0.05,无统计学意义.建立动脉通路时间和整个手术时间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桡动脉组为45.7±20.3min,股动脉组为48.5±16.3min.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出血并发症桡动脉组为0,股动脉组为11%(5/4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血流稳定的AMI患者,两种介入途径的PCI治疗时程和效果相似,但桡动脉组并发症明显减少,更有利于治疗安全,可作为AMI患者行急诊PCI的常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与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桡动脉(TRI)和经股动脉(TFI)急诊PCI治疗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预后.观察两组PCI成功率和近期临床疗效以及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和统计患者术后绝对卧床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 TRI组的穿刺成功率、血管开通率(血流TIMI3级)分别为99.0%、98.0%,TFI组则分别为100.0%、9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管开通时间、总手术时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RI组的住院时间和平均费用明显低于TFI组(P<0.01或0.05).坐骨神经痛、排尿困难并发症的发生率以TRI组为低(P<0.01).术中造影剂用量和X线曝光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两组心功能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PCI安全可行,效果肯定,可作为AMI急诊介入治疗的常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72例,其中136例经桡动脉途径、136例经股动脉途径行PC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等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造影时间、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造影剂使用量、曝光时间、PCI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桡动脉组穿刺时间和手术途径更换例数明显高于股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经和经股动脉途径行PCI临床疗效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行PCI外周血管并发症及卧床相关并发症少,具有止血方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PCI)中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穿刺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患有冠心病并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经股动脉穿刺)和对照组(经桡动脉穿刺),每组8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对照组应用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疗效,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疗效高,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相比,应用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住院时间短,可以作为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3月~2009年5月6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314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n=157)和股动脉组(n=157),观察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动脉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外周血管并发症和术后肺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49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52例.两组间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脉穿刺时间桡动脉组明显多于股动脉组(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在股动脉组术后肺栓塞发生2例,而桡动脉组0例.总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8.1%(308/31 4).结论 只要规范化操作,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且可行,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少.  相似文献   

10.
观察经桡动脉入路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病人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连续607例STEMI住院病人分别接受经桡动脉入路(n=273)或经股动脉入路(n=334)途径行PCI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表明,两组PCI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97.07%比95.81%,P>0.05);经桡动脉入路组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迷走反射发生率显著低于经股动脉入路组。结论:行PCI治疗的STEMI病人经桡动脉入路途径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与经股动脉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尤其是ST段抬高的AMI(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意义。方法:接受PCI治疗并需要IABP支持的AMI患者52例顺利行冠脉造影检查,其中32例(61.5%)冠脉造影前导管室插入IABP,15例(28.8%)造影后、介入治疗前插入,2例术前(3.8%)床旁插入IABP,3例(5.8%)PCI术后插入,无介入操作相关并发症,无术中死亡。IABP维持24~240h。结果:50例(96.1%)行直接PCI治疗成功,术后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均达TIMIⅡ级,2例(3.8%)未行PCI治疗。52例中4例(7.7%)需要呼吸机支持,1例(1.9%)PCI后停用IABP而死亡。IABP相关并发症为肾功能异常伴血尿1例(1.9%),下肢缺血2例(3.8%),局部血肿4例(7.7%)。结论:IABP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AMI的直接PCI治疗具有较好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静脉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采用观察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97例AMI患者采用UK溶栓(UK组),60例AMI患者采用直接PCI治疗(PCI组),比较两组住院期及随访期的超声心动图(UCG)和临床结果。结果:住院期UCG检查室壁运动正常率及LVEF在PCI组高于UK组,矛盾运动发生率则PCI组低于UK组。住院期心衰及随访期累计心衰的发生率UK组高于PCI组。住院期病死率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累计病死率UK组明显高于PCI组。60岁以上年龄组累计的病死率仍然是UK组高于PCI组。在随访3、6、12及24个月时PCI组的生活质量计分均高于同时期UK组的计分。结论:直接PCI治疗AMI患者与UK治疗相比能改善左室重构、减少心衰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有条件的病人和医院应提倡用直接PCI治疗AM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CI治疗对AMI患者HR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AMI患者,按PCI治疗及药物治疗分为2组,PCI治疗组40例(直接PCI治疗组与延迟PCI治疗组各20例),药物治疗组20例;分别计算各组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进行对比分析.再观察单分支病变23例及多分支病变17例HRT指标的区别.结果 PCI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心率震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接PCI治疗组与延迟PCI治疗组心率震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MI多支病变组TO高于单支病变组,而TS明显低于单分支病变组.结论 PCI治疗对AMI患者HRT各参数改善均优于药物治疗.直接PCI治疗比延迟PCI治疗HRT明显改善,说明越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心功能改善越明显.AMI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HRT现象明显减弱,预示急性心肌梗死时多分支病变比单支病变猝死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梁蓉  秦勤  屈大展  赵炳让 《天津医药》2006,34(5):299-301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与延迟PCI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疗效的差异.方法:200例AMI患者中80例在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另外120例行延迟PCI.分析2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术后7~10 d做超声心动图,对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以评价心功能.结果:直接PCI组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衰较延迟PCI组明显降低(12.50%vs 24.17%,10.00%vs 21.67%,P<0.05).术中直接PCI组发生室颤、窦停或严重窦缓率高于延迟PCI组(12.50%vs 2.50%,17.50%vs 6.67%,P<0.05);而心源性死亡无增加.直接PCI组近期EDVI、ESVI、LVEF优于延迟PCI组.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室颤、窦停或严重窦缓的发生率较延迟PCI组增多,但急诊PCI可以有效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恢复梗死区域心肌血流灌注,使左室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性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性治疗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近期急诊 PCI治疗 AMI患者 5 6例。结果 梗死相关动脉 (IRA)再通率为 98.2 % ,其中 5 1例患者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随访 6~ 48个月 ,心绞痛症状复发 13例 ,其中 9例再次行 PCI术。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可即时开通 IRA ,大大降低了 AMI的住院死亡率 ,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PCI)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近期和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AMI患者 4 7例 ,2 5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2 2例患者接受直接PCI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和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溶栓组住院死亡率高于直接PCI组 (P <0 .0 5 )。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 5 2 0 % ;直接PCI组血管再通率为 10 0 % ,达到TIMI 3级血流。AMI后 1周左室射血分数 (LVEF) :溶栓组为 4 4 3± 11 6 % ,直接PCI组为 6 4 5±9 1%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溶栓成功者其AMI后 1周LVEF也明显低于直接PCI组 (47 2± 9 6 %VS 6 4 5± 9 1% ,P <0 .0 5 )。溶栓组因溶栓失败行补救性PCI者为 2 4 0 % ,IRA开通率为 10 0 % ,其AMI后 1周及 3、6个月的LVEF略低于直接PCI组 ,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溶栓组因存在梗死后心肌缺血症状行择期PCI的比率高于直接PCI组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 8 0 %VS0 % ,P <0 .0 5 )。结论与溶栓治疗比较 ,直接PCI能使IRA安全有效充分开通 ,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近期和长期心功能 ,降低住院死亡率。补救PCI也能有效地开通IRA ,获得TIMI13级血流 ,挽救濒死心肌 ,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张建庆  鲁立新  蔡磊  李舜  闫敏 《安徽医药》2023,27(10):2063-2067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 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微 RNA-208(miRNA-208)、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1)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在大庆龙南医院接受 PCI治疗的 AMI病人 19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将病人分为 MACE组( 46例)和非 MACE组( 15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分别检测受试者血清中 miRNA-208和 p21的表达水平。分析 miRNA-208和 p21水平与 AMI病人 PCI术后发生 MACE的关系。结果 与 MACE组相比,非 MACE组 AMI病人血清中 miRNA-208(1.05±0.21比 1.32±0.26)相对表达水平增高, p21[(1.85±0.39)比( 1.43±0.36)] kU/L表达水平降低( P<0.05)。 miRNA-208与 p21水平联合预测 AMI病人 PCI术后发生 MACE的曲线下面积( AUC=0.85)高于单一指标预测( 0.79和 0.74)。 miRNA-208高表达组病人发生 MACE的概率显著低于 miRNA-208低表达组( 12.36%比 31.82%)p21高表达组病人发生 MACE的概率显著高于 p21低表达组( 32.65%比 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 miRNA-208[HR 95%CI:0.80(0.40,1.15)]与 p21[HR 95%CI:4.41(2.41,11.35)]水平与 AMI病人 PCI术后发生 MACE密切相关( P<0.05)。结论 AMI病人 PCI术后血清中 miRNA-208、p21水平与预后有关,且 miRNA-208低水平和 p21高水平 AMI病人发生 MACE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告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13例AMI患者施行急诊PC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住院期间无主要临床并发症。结论急诊PCI应作为有条件开展心脏介入诊疗技术医院AMI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