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氯沙坦钾治疗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疗效。方法将130例血脂正常的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治疗,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沙坦钾治疗。两组均治疗随访1年,检测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24.1±16.3)、(78.1±13.5)mmHg,对照组分别为(126.4±18.5)、(79.1±13.6)mm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分别为(43.2±5.5)mm、(11.3±1.5)mm、(11.0±1.6)mm、(102.1±14.7)g/m2,对照组分别为(48.5±5.4)mm、(13.9±1.7)mm、(12.0±1.7)mm、(112.6±18.7)g/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沙坦钾降压疗效显著,能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左心室肥厚,长期服用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电图的逆转作用.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和周边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200例.将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观察患者血压、超声心动图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左室质量指数、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A峰速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电图和左心室肥厚具有较好的逆转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和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和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收集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82例,随机分为非洛地平缓释片组和非洛地平缓释片 厄贝沙坦组,治疗前后检测左室舒张期末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心肌重量(LVM)、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以及进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Q-T间期。结果在降压效果相似的情况下,两组LVMI,Q-Td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间LVMI及Q-T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和厄贝沙坦联用有协同逆转左室肥厚并能显著降低Q-Td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血压及室性心律失常(VA)的疗效。方法:对42例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患者每日给予氯沙坦50~100mg,疗程24周。于用药前后分别测定血压,进行超声心动图和Holter检查。结果:经氯化沙坦治疗24周后室间隔厚度、左 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降压总有效率为71.4%(30/42)。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较前明显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应用动脉血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26例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10mg/d),24周后血压及左室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P<0.01),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减少(P<0.01)。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不但能有效降低血压,而且能逆转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逆转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的作用。方法:对5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服用厄贝沙坦每天150mg,疗程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的血压对比,同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参数对比。结果:5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患者服用厄贝沙坦治疗后血压下降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对比,室间隔厚度(L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除降压效果显著外,有逆转左心室肥厚,同时减少心肌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降压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根据24h无创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勺型和非勺型二组。采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入选高血压患者进行24h血压监测并测量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并根据Devereux公式计算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观察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非勺型高血压组在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重量、左室重量指数五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勺型高血压组,P〈0.叭。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心室肥厚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葛根素联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葛根素或氯沙坦单用或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81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00mg(A组);服用氯沙坦50mg/d(B组):氯沙坦50mg/d加葛根素注射液400mg(C组),治疗6个月,观察左室形态结构和左室功能变化及其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葛根素组或氯沙坦组均能使病人血压显著下降(P〈0.01),左室质量指数较治疗前减低(P〈0.05),舒张期末室间隔厚度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变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缩小,E/A及射血分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CHD患者的血浆胰岛素(FINS)浓度减少(P〈0.01),ISI增加(P〈0.05)。而葛根素联用氯沙坦组减低左室质量指数的程度更大(P〈0.01).结论葛根素和氯沙坦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和胰岛素抵抗(IR),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联合应用缬沙坦、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观察其降压效果及对左室肥厚逆转和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符合WHO/ISH1999年EH诊断标准患者共632例。服用缬沙坦和卡维地洛,根据血压、心率调整剂量,使血压控制到正常血压或能耐受的最低值,心室率不低于55次/分。采用超声心动图仪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半年、一年、二年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和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等容舒张期、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左房收缩期最大流速及两峰比值A/E。结果:治疗后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各参数逐渐好转。结论:联合应用缬沙坦、卡维地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氟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肥厚及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能否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及心脏舒张功能.方法:对110例血脂正常或轻度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用非洛地平降压同时分别加用氟伐他汀或安慰剂治疗24周.于治疗前、后检测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计算出左心室质量(LVM)及心肌重量指数(LVMI);测量及记录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最大速度.检测血浆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P)及脑钠肽(BNP).结果:联合治疗组较安慰剂组血压达标率增加,脉压减小,24周后血浆PIP及BNP水平降低,LVMH、LVMI显著降低(P<0.05);同安慰剂组相比,联合治疗组24周后二尖瓣后叶瓣环与左室侧壁交界处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最大速度之比增加(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加用氟伐他汀可使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指标改善、血压降低,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改善心脏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氯沙坦与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逆转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31,自引:10,他引:21  
目的 :评价并比较氯沙坦及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12 0例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病人随机分为 2组。氯沙坦组6 0例 ,给氯沙坦 2 5~ 50mg ,po ,qm。氨氯地平组6 0例 ,给氨氯地平 5~ 10mg ,po ,qm ;疗程均为 2 4wk。结果 :治疗 2 4wk后 ,氯沙坦组SBP和DBP下降差值分别为 (3.4± 1.7)kPa和 (2 .7± 0 .7)kPa ,氨氯地平组为 (3.2± 1.5)kPa和 (2 .2± 0 .9)kPa(均P<0 .0 1)。组间比较 ,氯沙坦组除偶测血压SBP外 ,DBP和 2 4h动态血压均较氨氯地平组下降显著 (P<0 .0 1)。2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指数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 <0 .0 1)。结论 :氯沙坦与氨氯地平均能显著降压 ,并使左室肥厚逆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及对血浆内皮素 (ET)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 2 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 ,观察单纯高血压 32例 (EH组 )、高血压伴左室肥厚 2 6例 (LVH组 )在每日服氯沙坦 50mg前及 16wk后血压、ET的变化。用超声心动图观察LVH组在用药前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 (LVPWT)、左室重量 (LVM )、左室重量指数 (LVMI)的变化。结果 :经氯沙坦治疗后 ,EH组、LVH组的平均动脉压 (MAP)及ET水平有显著性下降 ;LVH组的ET水平与LVM ,LVMI呈正相关 ,LVH组在治疗后IVST ,LVPWT ,LVDd ,LVM ,LVMI亦有显著性下降。结论 :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病人不仅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同时具有逆转LVH及降ET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评价洛沙坦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疗效并与苯那普利作比较。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50例,随机分为洛沙坦治疗组(25~50mg/d)、苯那普利治疗组(5~20mg/d),疗程4个月,结果洛沙坦或苯那普利治疗后血压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对左室肥厚的逆转率分别为80%与72%,逆转作用无差别,不良反应发生率洛沙坦比苯那普利明显减少。本文资料显示,洛沙坦是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疗效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付熠  王云开 《江西医药》2008,43(5):397-40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脉压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氨氯地平5mg/d)、氟伐他汀组(40例,氨氯地平5mg/d加氟伐他汀40mg/d),连续治疗3个月。在用药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及血压水平,计算脉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PWT),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治疗3个月后,氟伐他汀组患者血清TC、TG、LDL-C均显著降低,而HDL-C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LVMI也明显降低,且氟伐他汀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缩小脉压,使降压更平稳,且能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和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疗效和经济学效果。方法将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5例)给予氨氯地平2.5mg,对照组(n=35例)给予氯沙坦50mg,皆于早晨7时顿服,疗程均为6个月。并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最小成本分析法对两种药物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h动态血压及心脏超声监测值的变化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治疗后的降压效果及逆转左室肥厚的变化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氯地平组的治疗总费用为1121.14元,氯沙坦组的治疗总费用为2108.57元,氨氯地平组每位患者可节省费用987.43元。结论两种药物治疗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效果相似,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氨氯地平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对昼夜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氯沙坦(Losartan,Los)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氯氯地平组各45例,分别给予氯沙坦50-100mg/d,po和氨氯地平5-10mg/d,po,疗程均为8wk,疗程结束前后行24小时动脉血压监测。结果:2组用药后24h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均较用药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2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50-100mg/d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确切,耐受性好,其作用与氨氯地平相似。  相似文献   

17.
氯沙坦对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影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涛 《淮海医药》2009,27(4):302-303
目的观察氯沙坦的降血压效果及其对左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30例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口服氯沙坦50-100 mg,每日1次,总疗程16周。经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UCG)检查心脏结构2次,观察其对左心室重塑的影响,同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EH并伴有LVH患者治疗后血压下降总有效率达80%,P〈0.01。UCG提示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治疗后下降明显,P〈0.05。结论氯沙坦长期应用能在降血压的同时逆转左心室肥厚,是一种很好的改变左心室重塑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坎地沙坦酯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1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国产坎地沙坦酯片与氯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试验。经2 wk安慰剂导入期,23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入8 wk治疗期,每日1次服用坎地沙坦酯片8 mg(n=118),或氯沙坦片50 mg(n=120),2 wk后如舒张压≥12 kPa则剂量加倍。结果:2组病人的血压均得到明显地降低(P<0.01);坎地沙坦酯组总有效率为82.2%,氯沙坦组为84.2%,2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坎地沙坦酯组和氯沙坦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压谷峰(T/P)比值分别为0.75,0.71和0.76,0.94。结论: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坎地沙坦酯片是一种有效、安全且易耐受的降压药,每日1次能维持24 h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地尔硫和氯沙坦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研究 ,5 9例病人分为 2组 :一组给予地尔硫 90mg +氯沙坦 5 0mg ,另一组给予地尔硫 90mg +福辛普利 10mg ,观察降压效果、改善左室重构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 4wk起 ,血压即显著下降。wk 12时 ,地尔硫 +氯沙坦组和地尔硫 +福辛普利组收缩压 /舒张压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 (2 .1± 0 .3) /(2 .1± 0 .4 )kPa和 (2 .1± 0 .3) /(1.7± 0 .3)kPa ,血压达标率分别为 83%(2 5 /30 )和 86% (2 5 /2 9) ,左室重量指数均显著下降。 2组之间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病人均能很好耐受。结论 :与地尔硫 +福辛普利一样 ,地尔硫和氯沙坦联合应用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而安全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