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研究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对57例肾病综合征(NS)患者抗凝治疗前后及50名健康体检者的PLT、MPV、PDW进行对照研究.结果:NS组治疗前与治疗后PLT(P<0.05)有显著差异,MPV和PDW(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NS组治疗前与对照组PLT(P>0.05)无显著差异,MPV和PDW(P<0.01)有非常显著差异;NS组治疗后与对照组PLT、MPV和PDW(P>0.05)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与血小板功能增强关系密切.结论:MPV和PDW的检测可作为肾病综合征患者病情变化和适时掌握血小板抗凝治疗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对重症颅脑损伤(sTBI)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转归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21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sTBI患者14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转归将s TBI患者划分为好转组(99例)及死亡组(5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4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收集好转组与死亡组治疗前(初入院)和治疗后(出院前或死亡前)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大型血小板比例(P–LCR)]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并将两组分别与对照组的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观察差异。结果:(1)治疗前,好转组各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PLT较对照组、好转组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MPV、PDW和P–LCR与对照组、好转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后,好转组各血小板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PLT较对照组、好转组明显降低,MPV、PDW和P–LCR均较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情况。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3例AMI患者1周内的Plt、MPV、PDW,并与非梗死组作对照。结果AMI组患者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Plt减少至第5—6天恢复正常。结论AMI患者Plt、MPV、PDW均发生变化,MPV的增加是AMI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6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6例成人ITP患者,男女比例为1:3.6,84.5%为慢性型,仅15.5%发病前有诱因,成人ITP,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减少者(p〈0.05),ITP组PDW增高(16.95±1.08)f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ITP组的MPV增高(9.88±1.36)fl,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01);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MPV逐渐增高,PDW减低。结论:成人ITP起病隐袭,多呈慢性经过,发病的免疫机制比较复杂。ITP患者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数增高者比正常或减少者疗效好,检查骨髓巨核细胞数有助于临床判断疗效,同时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对其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SAP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静脉滴注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容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观察白细胞、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同时期选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SAP患者PLT、PCT明显下降,MPV、PDW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SAP患者治疗后PLT、PC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MPV、PDW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且白细胞、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SAP患者血小板参数异常,可能是SAP发生和发展因素之一;丹参有效治疗SAP与其降低血小板活性、改善微循环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减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黄连温胆汤加减口服,分别比较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无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PLT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DW、MPV、P-LCR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温胆汤加减能对MS患者的血小板参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将54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应用新风胶囊,对照组20例应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活动期RA患者PLT、PCT、MPV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新风胶囊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体征、活动性指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似,但在改善脾虚湿盛血瘀症状、症状总积分、血小板参数(PLT、PCT)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风胶囊可显著降低活动期RA患者PLT及PCT,且能有效改善RA的关节及全身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网络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阿糖胞苷建立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小鼠模型,研究肿节风总黄酮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方法小鼠注射阿糖胞苷造成血小板减少模型,并通过对肿节风及其各分离部位进行灌胃用药,就肿节风总黄酮对小鼠外周血象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小鼠经注射阿糖胞苷造模后,模型组血小板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节风总黄酮中剂量组、阳性药强的松龙组PLT显著高于模型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药强的松龙组WBC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PV、 RBC、 HGB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糖胞苷对其无影响。结论阿糖胞苷能够有效造成小鼠血小板减少模型,肿节风总黄酮能够明显对血小板起到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中医证型与血小板、血脂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73例DME患者(观察组)和36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记录每位患者性别、年龄,同时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阴两虚证、脾肾两虚证、阴虚夹瘀证、痰瘀阻滞证4型,记录病程及伴随疾病,检测每位患者的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和血脂参数[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析2组患者及观察组不同证型患者 PLT、MPV、PDW、PCT、TG、TC、HDL-C、LDL-C 的差异。【结果】(1)73 例 DME 患者中,气阴两虚证 11 例,占15.1%;脾肾两虚证24例,占32.9%;阴虚夹瘀证和痰瘀阻滞证各19例,各占26.0%。(2)不同中医证型的DME患者的平均年龄、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 组患者间比较,观察组的 PLT、HDL-C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PV、TG、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2组的PDW、PCT、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的各证型患者比较,PLT、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PV、PDW、PCT、TG、T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阴两虚证的PLT水平和痰瘀阻滞证的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各证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小板、血脂的异常改变与DME的发生发展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且血小板、血脂与中医证型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BPC)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变化,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观察组)和25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外周血BPC和MPV的水平。结果观察组外周血BPC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MPV却低于对照组,指标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性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检测外周血BPC和MPV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及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指标与慢性乙肝中医辨证论治的关系。方法:选择肝郁脾虚、肝肾阴虚两组中医证型慢性乙肝患者各30例,同时选择健康人30例标记为对照组。检测所有人的血常规,比较三组之间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指标。结果:肝郁脾虚证与对照组相比,MCV、PLT、MP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与对照组相比,MCV、PLT、MP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与肝肾阴虚证相比,MCV、PLT、MP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CV、PLT、MPV与肝郁脾虚证与肝肾阴虚证成正相关。结论:慢性乙肝可造成血常规中MCV、PLT、MPV发生异常,与慢性乙肝中医证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及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74例,将其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和并发病微血管病变组,并与同龄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对纳入人群进行血小板计数及相关参数进行分析,寻找参数的组间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组的血小板四参数中血小板计数较正常组低(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上述各参数在有微血管病变组与未并发微血管病变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改变有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为早期介入治疗提高预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小板的参数变化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蓝田县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的血小板参数,240名孕妇分成两组,一组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组112例);另一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NGT组128例)。结果:GDM组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NGT组,GDM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血小板参数和血糖的联合检测,GDM患者存在血小板活化、聚集、消耗性减少及血栓倾向。对GDM的早期诊断,病情预测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谢晶日  林晋濠  张杨 《新中医》2013,45(12):67-69
目的:观察肠愈宁对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静血浆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BPC)的影响。方法:对50例治疗组UC活动期患者采用肠愈宁治疗,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D-二聚体和BPC。结果:2组比较,UC活动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BP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和BPC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肠愈宁对UC活动期有较好治疗效果;调整D-二聚体水平,抑制血小板活化状态可能是肠愈宁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D-D、PLT和MPV的影响。方法:收集40例UC患者,随机分为灌肠方治疗组(20例)和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20例)。治疗3周后,观察临床症状以及治疗前后血清D-D、PLT和MPV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血清D-D和PLT水平降低、MPV水平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灌肠方治疗UC疗效显著;降低血清D-D和PLT水平以及升高MPV水平可能是其治疗UC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阿托伐他汀干预后,慢性非瓣膜性老年房颤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血小板活化及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变.方法:分为阿司匹林组和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组.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6月对照组及房颤患者血浆LPA,血小板膜上活化糖蛋白IIb/IIIa复合物、糖蛋白I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治疗前AF患者血浆LPA、GPIIb/IIIa荧光阳性率、MPV、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GPIb荧光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房颤组LPA、GPIIb/IIIa荧光阳性率、MPV水平,vWF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1);GPIb荧光阳性率治疗后上升,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组上升更显著(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浆LPA,增强血小板活化,减少内皮功能受损,可能降低老年患者AF相关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及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激素副反应等。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2%,对照组为69.3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激素的副反应表现(柯兴样体征、骨质疏松、继发感染、血糖升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链接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随机将120例患儿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西医和西医治疗方案。以实验室检查参数和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问卷得分为指标,观察患儿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1)疾病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主症均有好转,积分均减少,(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浮肿方面疗效相当,无明显差异(P=0.241>0.05);在治疗蛋白尿、血尿、血浆白蛋白、胆固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3)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生活质量积分比较均(P>0.05)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Z=-4.342,P=0.036<0.05,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链接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优于单纯西药组,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相似文献   

19.
隔姜灸对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以隔姜灸法刺激背俞穴,探讨隔姜灸对化疗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癌症的辅助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临床选取16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83例.结果 治疗组CD4、CD8、NK细胞含量百分比均较对照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治疗组CD3、CD4、CD8、NK细胞含量百分比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CD4、CD8、NK细胞含量百分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运用隔姜灸后治疗组WBC、RBC、HB、PLT较对照组高,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治疗组WBC、RBC、HB、PLT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WBC、RBC、HB、PLT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隔姜灸具有缓解癌症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减轻临床症状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比例(LP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与哮喘发作的的关系。方法:采用日立产1313—2000型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比例(LP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三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大血小板比例和血小板体积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PLT)、大血小板比例(LP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变化与哮喘有重要关系,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