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为骨不连的实验研究建立一种客观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选取纯种新西兰大白兔 ,在前臂桡骨中段截除 1 5cm骨段 (包括骨膜 ) ,骨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 ,10周后经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学及X线检查确定骨不连形成情况。【结果】大体标本肉眼观察、放射学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显示骨缺损区无骨性连接 ,为纤维瘢痕组织填充 ,骨端硬化。【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动物模型 ,具有骨不连的病理改变 ,符合骨不连的要求 ,故可以认为是一种可靠而实用的实验性骨不连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骨不连动物模型的制做及骨不连接区组织BMP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骨不连的实验研究建立一种客观的动物实验模型,检测骨缺损区骨形态生成蛋白-2(BMP-2)。方法:选取纯种日本大耳白兔,在前臂桡骨中段,截除1.0cm骨段(包括骨膜),骨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分别于4周,6周,8周后经大体标本观察、病理组织学及X线检查确定骨不连形成和骨不连接区组织成分,通过免疫组化检测不同时期骨缺损区组织内骨形态生成蛋白-2(BMP-2)。结果:大体标本肉眼观察、X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显示骨缺损区无骨性连接,为纤维瘢痕组织填充,断端硬化,髓腔封闭。同时该实验进一步确定了骨缺损区组织BMP-2成份在4周后仍存在于细胞间质内和新生软骨岛的软骨细胞内,含量较新鲜组织明显减少,并且随着时间推移、BMP-2含量会进一步减少。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具有骨不连的大体标本、影像、病理学改变,符合骨不连的要求,故可以认为是一种可靠而实用的实验性骨不连动物模型。骨缺损区陈旧性组织内可成骨转化的细胞明显减少,但在新生骨区内仍可见少许细胞,BMP-2仍存在于细胞间质内和新生软骨岛的软骨细胞内,但含量明显下降。因此,外源应用BMP-2,补充骨不连区局部促成骨的成分可有望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新西兰大白兔保留骨膜的桡骨缺损性骨不连动物模型。方法:将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制成桡骨缺损长度为15mm及30mm组实验兔,每组10只,分别在4、8、12、16周时摄X线片,16周后不愈合兔标本再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保留骨膜的情况下截取兔桡骨中远段骨质长度15mm组,16周时均可见断端骨性愈合,在30mm组16周时,大体标本均见桡骨缺损处无骨性连接,骨折断端封闭,有硬化骨形成并见缺损区纤维组织充填,病理切片证实断端为纤维组织生长。结论:成功制备了新西兰大白兔保留骨膜的桡骨缺损性骨不连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用酒精兔胎骨混悬液为植骨材料,以兔双侧桡骨中段3mm宽骨缺损横断骨折及肱三头肌为动物模型,通过注射将骨植入实验侧骨折端及肌肉内,对侧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作自身对照。术后进行免疫学、放射学、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检查,结果表明:植骨不引起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植骨侧新骨形成多,骨折愈合快,抗弯应力强度大;肌内诱导成骨明显。酒精胎骨混悬液注射移植是一种简而有效的植骨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百臣  张卯年  彭秀军  刘铁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11):825-826,830,F003
目的:利用培养的同种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制作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PVR)动物模型,为防治aPVR引起的慢性低眼压症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培养的同种兔皮肤成纤维细胞制作aPVR动物模型,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大体标本、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大体标本显示,术后28和56天实验组周边视网膜牵拉性脱离。光镜检查发现,实验组28天和56天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萎缩、缺失。结论:在aPVR病理状态下,睫状膜的增生和收缩引起对睫状上皮的牵拉,造成睫状体无色素上皮萎缩,可能是引起慢性低眼压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应用自体骨粉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寻求一种创伤小、简便易行的下颌骨部分缺损修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建立动物下颌骨缺损模型,将自体骨粉回填缺损处,分别于术后2,4,8及12周各处死5只动物,获取整块下颌骨标本作大体观察、X线检查和组织学评价。结果:自体骨粉再植后经历了骨粉吸收、血管及其周围组织长入、新生骨从缺损断端逐渐向内生长替代移植骨粉的过程,属于典型的“爬行替代”;此过程的发生机制是骨传导,发生基础是血管长入。结论:自体骨粉修复下颌骨愈合可靠,下颌骨缺损应用自体骨粉移植是可行的,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的动物模型,以供上颌窦提升植骨牙种植的深入研究。【方法】拔除16只狗双侧上颌第一、第二磨牙,行冲顶式上颌窦提升,提升高度为2mm、4mm,一侧植骨,一侧不植骨,分别于术后3周、6周、12周、24周处死动物各4只,标本都经大体观察、放射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移植骨愈合良好,种植体牢固,窦底黏膜完整。上颌窦提升2mm时,种植体顶端可见骨质存在;提升4mm时,只见窦黏膜,不见新骨。上颌窦提升同期植骨并植入种植体,可见种植体顶端有新骨形成,覆盖种植体。【结论】狗有理想的上颌窦提升解剖条件,窦底提升术时可将窦底黏膜提升并保持完整,移植骨能形成新骨与牙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可作为研究上颌窦提升植骨同期牙种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使用外固定架制作兔股骨骨折延迟愈合模型.方法 将7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A组、B组,将所有兔左侧股骨中段截骨,以微型可调节外固定架为固定装置,实验A组及B组去除10 mm皮质骨,同时去除内外骨膜及骨髓,实验A组保持骨折断端1 mm间隙,实验B组使用骨蜡封堵骨折断端,然后保持骨折断端接触.对照组截断骨皮质后即行外固定,不去除骨膜及骨髓.术后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观察及组织学方法观察截骨端的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A组及B组愈合时间均为12周,对照组愈合时间为4周.结论 该实验建立的兔股骨骨折延迟愈合模型具有延迟愈合的X线及病理特征,说明该模型制作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了解自行设计开发的三维骨牵张器的成骨效果。方法:成年山羊6只,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术后第8天开始牵引,以0.6 mm/次、2次/d的速度牵引,牵引期为17~18 d,牵引高度20 mm左右。牵引完毕后1、2及3个月各处死2只动物获得标本,进行大体标本、普通X-ray和CT观察。结果:成功建立山羊下颌骨较大速率牵张成骨延长实验动物模型。大体标本观察表明,在牵张间隙形成了很好的骨痂组织,牵张间隙达到了预期的长度。X-ray观察结果显示:牵引间隙逐渐变模糊,骨牵引器固位良好,下颌骨在解剖关系状态下位完成骨缺损修复,固定期2周放射影像可见新骨生成,1个月可见骨样结构,2~3个月骨质修复完成。CT观察结果显示:在牵引的区域,新生成的骨的质和量都非常的好,与原来的骨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我们自行设计的三维牵张器,制作简便,易于控制,可以稳定成骨,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组织工程技术重建膀胱后对上尿路结构及功能影响的分析和评估。方法将8只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对照组(A组)4只,胶原支架修复组(B组)4只,建立B组膀胱缺损动物模型,利用胶原支架材料修复重建膀胱。两组于修复前及修复后23周行肾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测定以及肾脏超声检查,术后24周行标本大体形态观察及组织学检查。结果肾脏超声检查两组动物肾脏形态、血流信号正常。大体观察两组实验动物肾脏及输尿管无结石、新生物。两组肾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检查提示组织结构完整,两组肾单位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利用胶原支架材料重建膀胱后对上尿路结构及功能未产生不良影响,这种组织工程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将两种不同形状的颗粒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HA)及附加明胶(G)的复合体植入家兔下颌骨颊侧骨膜下,分别于2、4及12周处死,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及组织学检查,对12周标本进行骨形成的组织定量对比。结果显示,植入区稳定无移动,宿主骨与HA(HA+G)呈骨性结合,但HA组部分标本出现颗粒漏出。组织学发现各组植入区之间骨形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羟基磷灰石—明胶复合体植入不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生物相容性好,新骨形成有膜内成骨及化生骨两种方式。明胶做为粘附剂,可有效控制HA颗粒移动,不妨碍骨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关于干骺端骨折愈合的研究较少,而以往由摆据截骨后制作的干骺端骨折动物模型,缺乏牢固内固定,这是不符合当前临床治疗原则的。本研究中,我们尝试建立了一种新的动物模型来观察干骺端骨折的愈合过程。选取18只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在兔的胫骨平台内侧切断,然后骨折复位,加压螺钉固定。术后1,2,3,4,及8周时取材,首先对骨标本作大体观察和X光检查,然后把骨织包埋于甲基丙烯酸甲酯处理,随后硬骨组织切片,骨切片用Giemsa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所有时间点的模型除1例出现骨折端塌陷外,其余均未出现骨折移位,X射线和大体观察发现骨折断端无外骨痂形成。术后1周,骨折间隙被间质组织填充;术后2周,大量的编织骨形成;从术后3周开始,编织骨变成板层骨,并开始形成新的骨小梁结构。在所有的组织标本中,骨折区域均没有出现明显的软骨细胞,因此,无软骨内成骨。结论:大致来说,此模型与以往相比,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动物骨折模型,它有良好的复位和牢固的固定,近似可以达到轻微创伤的临床要求。从整个愈合过程的观察结果来看,这是一个研究干骺端骨折愈合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酒精胎骨移植观察骨愈合情况。方法:用酒精棒状兔胎骨为材料,手术将骨植入兔实验侧骨折端内,对侧不植骨作自身对照,术后进行免疫学、放射学、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检查。结果:表明植骨不引起明显排斥反应,植骨侧新骨形成多、骨折愈合快、抗弯应力强度大。结论:酒精胎骨移植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植骨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倍骼生(bioglass)与羟基磷灰石(HA)在牙槽骨修复中的效果,为临床上人工骨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成年家兔随机分成2组,纵行劈开其一侧下颌骨下缘形成牙槽骨缺损模型,分别植入倍骼生和HA,术后4,8,12周时取术区标本行大体观察,放射检查和组织学检查。得出骨修复的速度和质量结果。结果:Bioglass与HA均可修复牙槽骨缺损,bioglass组诱导新骨形成的速度和质量均优于HA组,结论:Bioglass是一种比HA更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自体骨痂植骨治疗骨不连的效果。方法:20例骨不连患者分为对照组(用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和实验组(用自体骨痂植骨+内固定治疗)。取自体骨痂作病理检查,并检测转移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情况。术后定期随访,摄X光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骨痂植骨治疗骨不连的疗效与髂骨植骨大体相同,均能取得满意效果。TGF-β1在骨痂内有表达。结论:使用自体骨痂植骨治疗骨不连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雷伟  崔赓  黄耀添  吕荣  杨光 《医学争鸣》2001,22(20):1869-1871
目的 探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的发病部位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28例CPT不同部位的70个标本进行了大体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CPT骨膜及断端间有大量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压迫和侵蚀胫骨。病变组织由大量高分化纤维母细胞、少量肌纤维母细胞和大量胶原纤维构成。未见异常神经成分。结论 CPT是一种起源于骨膜的纤维瘤病所造成的病理性骨折、骨不连,它的发病与神经纤维瘤病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五8岁,右膝肿物伴疼痛一年,肿物缓慢增大,疼痛逐渐加剧,于1996年5月入院。体检:胜骨上端肿物5X5XZcm’,边界清,表面光滑,压痛明显。X线检查,右胜骨舱内侧一椭圆形破坏阴影,边缘有硬化带,意见:胚骨干标端良性肿瘤,以软骨母细胞瘤或软骨粘液纤维瘤可能性大,未排除结核。临床术前诊断:右胶骨上端骨巨细胞瘤?病理检查。大体标本:破碎组织一堆,灰白色,灶性淡黄色,大部分为软组织呈肉芽样,少部分为骨样组织。镜下:癌细胞排列密集,均匀一致,中等大小,多角形或圆形,细胞边界清楚,核圆形,核膜厚,胞浆丰富,呈…  相似文献   

18.
大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手术方法建立大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方法 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结扎胆总管末端;对照组:按Nevalainen法,结扎胆总管开口远、近各1cm的十二指肠;正常组:正常Wistar大鼠。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0、24、48h采血测定血清淀粉酶、血清钙及血糖,观察胰腺大体病理变化并作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的血清淀粉酶显高于正常组,血清钙显低于正常组,而血糖差异不显。结论 经生化分析及组织学检查提示急性胰腺炎(AP)动物模型建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用于研究下颌骨骨缺损基因治疗的实验动物模型及基因导入方法。方法:用30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在左侧下颌骨体部造成直径5mm圆形贯通性骨缺损.以明胶海绵作为载体。将含有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全长cDNA片段的表达型质粒(pUDKH)直接应用于15只兔骨缺损的局部.对另外15只应用等量空质粒(pUDK)作为对照,对骨缺损的愈合情况进行大体形态学、X线和组织学评价。结果:下颌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在形态学、X线和组织学等方面,应用pUDKH组的骨愈合情况优于pUDK组。结论:此实验建立的下颌骨骨缺损实验动物模型,以及通过直接应用细胞因子裸DNA治疗下颌骨骨缺损的基因导入途径.为骨再生和骨缺损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纤维蛋白胶(FG)对兔下颌骨骨折模型进行粘结处理,观察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兔双侧下颌骨骨折动物模型,将两侧下颌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FG对离断式骨折块进行粘结固定,对照组不作处理。于术后3天、7天、14天和21天对实验动物下颌骨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大体观察:术后7天,实验动物骨折处骨质略隆起,可见骨折线。实验组骨质基本连续,骨折线不明显;但对照组愈合差,出现错位愈合及骨不连情况1例。术后21天,实验动物骨折均初步愈合,实验组见骨质连续,骨痂增生明显;对照组中错位愈合的骨折周围仍有较厚纤维组织包绕,出现骨折片坏死1例。组织学观察(HE染色):术后3天,实验组骨折片有序连接,骨折愈合处内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骨折断端已可见成骨细胞沉积,而对照组骨折处出血现象明显;14天,实验组纤维组织中毛细血管形成良好,断端间纤维组织内成骨现象清晰;而对照组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结构杂乱,有少量毛细血管和纤维软骨。结论纤维蛋白胶可加速骨折连接和成骨过程,在骨折愈合早期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