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肾固本对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冠心病(CHD)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中医学中虽没有冠心病之病名,但其发作时的症状、病因病机与“胸痹”等证相类似。笔者从心肾相交、精血互生的角度论述补肾固本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 1 中医学对心肾关系的认识 1.1 水火相济 《中藏经》曰“火来坎户,水到离扃,阴阳相应,方乃和平。”心居上焦属阳主火,肾处下焦属阴主水,正常情况下,肾中之水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心中之火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同时,肾水中有真阳上升而生心中之火,心火之中有真阴下降而生肾中之水。朱丹溪认为“人之有生,心为之火居上,肾为…  相似文献   

2.
正微小病变型肾病(MCD)是一组临床以单纯性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的疾病,占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10%。该病起病常无明显诱因,一般表现为明显水肿、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等。该病属中医学"水肿"范畴。其发病与肺、脾、肾三脏有关,《景岳全书·肿胀》载:"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治疗上,西医对于激素依赖型患者考虑激素联合免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属于中医学"骨痿""骨痹""腰背痛"等的范畴.中医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上通常是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文章从中医学先后天论和五行制化论角度,对肾、脾二脏在骨的生理病理中的作用进行阐述,对骨质疏松的脏腑辨证用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谢育祥 《光明中医》2012,27(3):555-556
慢性肾炎多由急性肾炎转变或病理一开始就是慢性肾炎的改变,其病变部位在于脾肾为主,属中医学的“正水”、“石水”“阴水”范畴,临床以腰痛、水肿、蛋白尿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李泽平  汤水福 《新中医》2007,39(12):97-98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指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进行性肾功能损害,临床以体内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脏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为特征。属中医学水肿、关格、癃闭、溺毒、虚劳、肾风等范畴。自上世  相似文献   

6.
毛秀文 《河北中医》2004,26(3):240-240
视网膜静脉阻塞属中医学暴盲、血灌瞳神及视瞻昏渺等范畴。与肝、胆、肾三经关系最为密切。肾为肝之母,乃神水之源,水不涵木则肝阴亏损。胆火上冲,肝气横逆,气血郁闭,致脉络失和,血脉阻滞,导致血不循经,而溢于脉络于外。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症。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位在脊柱,隶属于肝肾,表现为肝肾亏虚为本,湿热为标。肾之府为腰,肾藏精,故从肾论治;肝主筋,韧带属筋,肝藏血,亦从肝论治;而肾水涵肝木,肾乃肝之母,且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互化,肝肾同源,故肝肾同治。治当补肝肾,清湿热,通经络。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臌胀"范畴,肝气郁滞、血脉瘀阻、水湿内停是臌胀形成的主要病理变化,肝硬化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脾、肾同治.注重治肝先实脾,脾胃健运,精微得以运化转输,则可水消胀减,同时补益肾脏;全程运用活血化瘀法,血脉通畅则腹水自消;配合行气利水,攻补兼施.肺主治节主水,通调水道,肺气壅塞则上窍闭而下窍涩,可加剧腹胀...  相似文献   

9.
桑寄生治疗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家玲 《中医杂志》2002,43(11):813-813
桑寄生,味苦,性平,入肝肾二经,有祛风除湿,补肝肾,强筋骨,益血安胎之功效。高血压一病,中医学属眩晕范畴,使用桑寄生治疗高血压是取其补肝肾,通调血脉,祛风之效。《本经逢原》云:“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临床多用于治疗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风寒湿痹等。笔者用该药治疗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型眩晕均获良效。临床中可配方使用,亦可单独泡水  相似文献   

10.
罗玫 《江苏中医药》2011,43(11):46-47
桥本甲状腺炎属中医学"瘿病"范畴,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临床表现,而肝脾肾三经均循行喉咽部位,笔者在针对病理因素气滞、痰凝、血瘀治疗的同时,从肝脾肾论治,获效显著,兹举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水火不济辨     
内经五行之论与脏腑相合,则心属火肾为水,在生理状态下,心中之火下降至肾以温肾阳,可使肾水不寒,肾中之水若上至心,可涵养心阴,盖心阴充足,则心阳得以制约而不偏亢,心火与肾水相互协调、升降,彼此制约。由此保持着心阴与心阳、肾阴与肾阳、心火与肾水这三对矛盾的动态平衡。此即常言之心肾相交,又曰:水火相济。  相似文献   

12.
心肾综合征指的是心肾同病的状态,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集中于"心肾不交""血不利则为水"等理论,认为"肾衰"为其本,"瘀血""水饮""邪毒"为其标。"瘀血"作为中医学主要证素之一,在心肾综合征的整个病程进展及病情转归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与"水饮""邪毒"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推进心肾综合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诊疗疾病的特色,肾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肾阴虚风动则发震颤.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则致脾肾阳虚而发肢萎无力;肾主骨生髓,肾虚无力生髓养脑,则致髓窍空虚而发痴呆癫痫;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致心火亢盛,导致失眠.笔者现就以肾论治神经系统疾病经验着手,举验案总结说明,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14.
五脏之中,心在上属火,肾在下属水。在“阴平阳秘”的常态下,心火下行于肾,使火能归元,肾水得温而不寒,犹如日照中天,肾水上济于心,使心阴充足,心火得以制约而不亢,犹如河贯九土。从而保持着阴阳平衡。中医学将此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相济”。心火炎上,何以下行?假肺气肃降之力也;肾水趋下,何以上腾?赖肾阳蒸化之力也。今若心火不能下暖肾水,或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就会导致心肾(水火)失于交济。此之谓“心肾不交”或“水火失济”。从临床上看,心肾不交多表现为心火亢盛、心阳不振、肾阴亏虚和肾阳不足四者: 若心火亢旺,过乘肺金,肺气肃降不利,则心火难以下行归元而独亢于上,表现为心烦不寐、多梦、口舌生疮糜烂、舌尖红赤、脉数,或小便赤涩热痛、尿血等。若心阳不振,不足以下暖肾水,肾水独寒不化,上凌于心,则出现心慌、心悸、水  相似文献   

15.
<正>顽固性腹水是指对限钠和使用大剂量利尿剂无效的腹水,或者行治疗性腹穿放腹水术后迅速复发[1]。顽固性腹水属肝硬化的晚期表现,此病临床上难治或者不能治,其预后多差,病死率高[2]。中医学认为顽固性腹水属"臌胀"范畴,其病程越长,则肝脾肾损伤越重,最终阴阳气血并衰而亡。本文将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辅助治疗的概况作一综述。1病因病机本病在中医学属"臌胀"范畴,病变主要在肝、脾、肾三脏,气血水  相似文献   

16.
曹理璞 《河北中医》2010,32(11):1648-1649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致病机制复杂多样,心肾不交为失眠常见致病机制之一。神发于心而交于肾,心与肾的关系,以五脏而言,心为阳中之阳脏,肾为阴中之阴脏;以五行属性而言,心属火,而藏神,肾属水,而藏志;从生理上,水升火降,坎离交泰,心火下降于肾以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上升以滋心火,使心火不亢,心肾之间这种阴阳升降平衡、阴阳相交之关系称为心肾相交。  相似文献   

17.
正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阴虚燥热是基本病机,且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有资料显示,失眠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1]。失眠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不得卧"范畴。其病位在清窍,与心、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失眠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实证则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瘀血阻络及胃失和降进而引起心神不安所致。  相似文献   

18.
蒙定水教授诊治肺心病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心病与中医学关于肺胀的记载相符.《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记载"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扬,故咳逆短乏气也."可见肺胀的主要病因是久病肺虚,属虚实夹杂之证,论其虚以肺肾两脏为主,论其实,当属痰瘀互结为根.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认为,肾脏和五行中的"水"搭配在一起,谓之"肾主水".肾水运行正常,人就健康长寿.肾水若不充足,则会引起身体各部位的不适,易生疾病.因此,每当寒风刺骨、大雪封地之时,应该十分重视保养肾气.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其病因主要有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在病机上与脾、肾两脏关系密切,初多燥热阴虚,久则阴阳俱损,瘀血内生。梁贵廷教授认为,治疗2型糖尿病抓住病机关键,以脾、肾为中心,以益气养阴为治疗的基本大法,适时调肝柔肝,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