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收集189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求回归方程,分析低血糖指数(LBGI)与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MBG),血糖〉10mmol/L、〈3.9mmol/L的曲线下面积(AUC10,AUC3.9),平均血糖波动次数(NGE)之间的相关性。用ROC曲线求约登指数。调整MBG对LBGI的影响后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LBGI与MAGE、SDBG的相关性。结果LBGI与MAGE、SDBG、AUC3.9呈显著正相关[r=0.167(P=0.011),r=0.172(P=0.009),r=0.279(P=0.000)],与MBG呈显著负相关(r=-0.179,P=0.007)。AUC3.9、MBG、SDBG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MBG≥9.250mmol/L时,无低血糖风险。调整MBG对LBGI的影响后,LBGI与MAGE、SDBG相关性更大。结论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越低,血糖波动越大,低血糖发生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行动态血糖监测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探讨老年2型糖尿痛患者血糖波动与夜间低血糖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 2011年1月行动态血糖监测的33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011年《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以MAGE作为血糖波动评估指标,分为正常MAGE组和异常MAGE组.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异常MAGE组的低血糖指数(LBGI)、夜间低血糖时间显著高于正常MAGE组(P<0.01).直线回归分析显示MAGE与LBGI显著相关(r=0.320,P<0.01).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BMI、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后,MAGE是夜问低血糖风险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其OR( 95%CI)为1.842( 1.084~3.133,P< 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与夜间低血糖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周琦  李爱华 《上海医药》2014,(10):38-4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波动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28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况。采用回顾性研究对比分析男女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等指标及有关影响因素。结果:女性患者除MBG外,其他指标均高于男性患者(P<0.05)。随年龄的增长,除MBG逐渐升高外(P<0.05),男女患者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长及HbAlc的增高,各监测指标逐渐上升(P<0.05);用药依从性可影响血糖波动。结论:年龄及BMI与血糖波动无关,性别、糖尿病病程、HbAlc、服药依从性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赵罂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40-1341
目的 观察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初诊2型糖尿病伴明显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及胰岛β3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0例初诊2型糖尿病伴明显高血糖患者进行12周的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每日3次,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三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12周后,患者FPG、三餐后2h血糖、HbA1c、HOMA-I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FINS、FCP、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强化治疗对伴明显高血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降低血糖,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连续监测3d,计算平均空腹血糖(MFBG)、平均餐后2h血糖(MPBG)、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低血糖时间比(血糖<3.9mmol/L),并测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时采用彩色多普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及内中膜厚度,根据病变程度分为A组(无病变)、B组(有病变组)。结果 B组的年龄、病程、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均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性别、舒张压(DBP)、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之间无差异。B组MAGE、SD大于A组(P<0.05),LAGE、MPBG、低血糖时间比明显大于A组(P<0.01),两组间MBG、MFBG无差异。结论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除积极降压、调脂,控制空腹、HbA1c达标外,还应积极控制餐后血糖、降低血糖波动幅度,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立民  王利群  马博清  叶蔚  陈树春 《河北医药》2010,32(24):3489-349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眼底检查或荧光造影,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眼底正常组(25例)、眼底渗出组(18例)及眼底增值组(15例);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血糖连续监测72h,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标准差(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并同时检测一般生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视网膜病变组患者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bA1C均明显增高(P〈0.05);MBG、SD及MAGE随眼底病变程度逐渐增高(P〈0.05)。结论血糖波动是老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血糖波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对患者的血糖采用动态血糖检测仪检测,分为血糖平稳者(MAGE<5.0 mmol/L)45例、血糖波动者(MAGE≥5.0 mmol/L)43例,分析血糖波动对患者尿微白蛋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 血糖平稳者与血糖波动者的HbA1c、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AG、UA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平稳者与血糖波动者的炎症因子IGF-1、IL-6、TNF-α、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波动的加剧可以加重机体的炎症,影响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我院近年来诊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343例为观察组,以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159例为对照组,进行HbA1c及空腹血糖(FPG)测定,对比分析HbA1c与FPG水平的关系.结果 FPG及HbA1c的最高值均出现在糖尿病组中的男性,分别为12.3 mmol/L和9.8%;糖尿病组进行组内男性和女性比较发现,男性的FPG及HbA1c高于女性,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FPG及HbA1c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的FPG与HbA1c分别为(6.54±2.42)mmol/L、(6.55±1.78)%,正常对照组的FPG与HbA 1c分别为(5.4 1±0.42)mmol/L、(4.50±0.63)%,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HbA1c与FPG之间呈良好的正相关(r=0.759,P<0.01).结论 HbA1c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糖尿病人在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的同时,也应定期监测HbA1c.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糖水平、TNF-α、IL-1、IL-6和PGE-2炎性因子水平与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102例。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前列腺素-2(PGE-2)。检测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HbA1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评估糖尿病病变程度,以牙龈指数评估牙周炎病变程度。分析血糖水平、TNF-α、IL-1、IL-6和PGE-2炎性因子水平与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轻、中、重度HbA1c组牙龈指数等级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Pe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糖水平与牙龈指数等级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任意两组牙龈指数等级比较,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468,P=0.009)。任意两组牙龈指数等级比较,血清TNF-α、IL-1、IL-6和PGE-2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各炎性因子与牙龈指数等级呈显著正相关(r=0.211,P=0.044;r=0.354,P=0.023;r=0.396,P=0.017;r=0.538,P=0.011)。结论 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清TNF-α、IL-1、IL-6和PGE-2炎性因子水平与牙周病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治疗此类患者应该兼顾控制血糖和消除炎症。  相似文献   

10.
汪四虎  吴方来  黄大祥 《安徽医药》2010,14(11):1296-129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全天7点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三餐前、三餐后2 h及睡前共7次血糖值,并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同时测定HbA1c。按HbA1c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血糖控制尚可组(HbA1c≤7.5%,A组)和控制差组(HbA1c〉7.5%,B组)。直线回归相关分析总体及各组HbA1c与MBG、全天7点血糖的相关性。结果 162例患者中,MBG与HbA1c显著正相关(r=0.849,P〈0.01),MBG=-0.72+1.31×HbA1c;HbA1c与全天7点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与空腹、晚餐后、中餐后及早餐后血糖相关。A组的HbA1c与晚餐后、中餐后及中餐前血糖相关,而B组HbA1c与空腹、晚餐后、中餐后及早餐后血糖相关。结论 HbA1c受全天平均血糖水平的影响,血糖控制尚可组晚餐后、中餐后及中餐前的血糖对HbA1c影响明显,而血糖控制差组空腹、晚餐后、中餐后及早餐后的血糖对HbA1c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64例2型糖尿病受试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RE≤20ug/min)33例,微量蛋白尿组(UARE20~199ug/min)31例,测定生化指标以及72h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生化指标、平均血糖、血糖波动最大幅度(DMMG)、平均血糖波动振幅(MAGE)及血糖标准差(SDBG),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间空腹血糖水平(8.17±2.11和9.62±3.14)、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6.80±2.30和8.40±1.80),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量蛋白尿组DMMG(7.14±2.61和5.30±1.93)、MAGE(5.93±2.62和3.65±1.41)及SDBG(2.48±0.56和1.93±0.49)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ARE分别与病程、HbA1c、MAGE、SDBG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0,0.510,0.695,0.512,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UARE相关,血糖波动可能促进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泌乐25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4)、对照组(n=54),对照组采用优泌乐25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水平及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2hPG、HbA1c、FPG、HOMA-IR水平低于对照组,FINS、HOMA-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泌乐25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胰岛功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 伴睡眠障碍患者的血糖波动与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住院的T2DM患者睡眠障碍患者 100 例,并随机选取同期100例未伴有睡眠障碍的单纯T2DM患者作为对照。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 监测两组患者血糖,计算、比较两组的血糖波动指标评价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结果 观察组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C 肽、HOMA-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S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ISI 及HOMA-β与SDBG、MAGE 、MODD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OMA-β、SDBG与糖尿病伴睡眠障碍有相关性(P<0.05)。结论 糖尿病伴睡眠障碍患者血糖波动可能与胰岛素分泌缺陷密切相关,血糖高波动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严重,促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那格列余或联用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性的作用.方法 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那格列奈治疗组(A组,28例)、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B组,32例).人院后检测患者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同时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连续72 h血糖监测,以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反映血糖波动性.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查上述指标.结果 治疗前,B组BMI高于A组(P<0.05),两组HbA1c、SDBG、MAGE、MO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BMI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HbA1c、SDBG、MAGE、M0DD均分别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那格列奈,或BMI较高患者那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治疗,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而且能改善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行动态血糖监测的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组纳入40例女性患者,对照组按照同民族、年龄相差±3岁、糖尿病病程相差±3年做1∶1配比,纳入40例男性患者。应用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血糖标准差(SDBG)评估血糖波动,以2011年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作为血糖波动正常参考值的判定标准。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性别差异。结果: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MAGE([4.88±1.90)vs.(3.71±1.72)mmol.L-1,P<0.01]和SDBG([1.97±0.68)vs.(1.52±0.73)mmol.L-1,P<0.01]显著高于男性。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与MAGE、SDBG均显著相关(P<0.05)。在调整年龄、BMI、糖尿病病程、胰岛素治疗、总胆固醇、HbA1c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MAGE或SDBG)的重要影响因素,其OR值和95%CI为MAGE3.76(1.301~10.868,P=0.014)、SDBG 5.86(1.769~19.415,P=0.004)。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患者的血糖波动水平高于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DPP-4抑制剂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调节作用。方法:通过对145例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沙格列汀高剂量及低剂量干预,检测其血糖水平,动态血糖检测及胰岛功能。结果:沙格列汀5mg联合二甲双胍后,SG-H组与MG组相比在早餐后2h(p=0.03)、午餐前(p=0.02)、午餐后2h(p=0.00)、晚餐前(p=0.04)、晚餐后2h(p=0.03)及晚餐后4h(p=0.03)血糖明显降低;MAGE(p=0.02)、SDBG(p=0.00)、LAGE(p=0.04)、MBG(p=0.02)值明显低于MG组;HOMA-IS及HOMA-β水平明显升高,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 SG-L组下降最为明显,且较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控制不同时间点患者血糖,减少患者血糖波动,同时改善胰岛素β细胞功能,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我院近年来诊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343例为观察组,以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159例为对照组,进行HbA1c及空腹血糖(FPG)测定,对比分析HbA1c与FPG水平的关系.结果 FPG及HbA1c的最高值均出现在糖尿病组中的男性,分别为12.3 mmol/L和9.8%;糖尿病组进行组内男性和女性比较发现,男性的FPG及HbA1c高于女性,但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FPG及HbA1c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的FPG与HbA1c分别为(6.54±2.42)mmol/L、(6.55±1.78)%,正常对照组的FPG与HbA 1c分别为(5.4 1±0.42)mmol/L、(4.50±0.63)%,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HbA1c与FPG之间呈良好的正相关(r=0.759,P<0.01).结论 HbA1c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糖尿病人在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的同时,也应定期监测HbA1c.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前血糖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7月铜陵市立医院神发病1周内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90例,分析卒中前血糖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观察卒中前血糖水平与病人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90 d后卒中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 90例中有29例诊断为糖尿病,其中23例卒中前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6例为入院后诊断,在卒中前无明确糖尿病病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升高组病人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HbA1c正常组病人(P=0.000)。90例中有25例(27.8%)入院时HbA1c>6.4%,其中20例(占糖尿病病人的69.0%)糖尿病病人HbA1c升高,5例非糖尿病病人HbA1c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HbA1c水平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3);HbA1c水平(P=0.001)、既往卒中(P=0.016)是出院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HbA1c水平(P<0.001)是90 d mRS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不论病人是否存在糖尿病,卒中前的血糖水平与卒中严重程度相关,影响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HbA1c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Y)的各点血糖及平均血糖(MBG)的相关性。方法对1092例为明确糖尿病诊断的高度怀疑糖尿病的就诊者(男648例,女444例)行OGTr并测定HbA1c。计算HbA1c与OGTT各点血糖以及MBG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HbA1c与OGTT各点血糖及MBG均有高度正相关,其中HbA1c与空腹血糖(FPG)、OGYr2小时血糖(2hPG)、MBG的相关系数达到0.8。非糖尿病组与糖尿病组HbA1c与OGTT各点血糖及MBG也均有显著正相关。HbA1c不同水平的4组中,除了6.5%≤HbA1c〈7.5%组HbA1c与OGTr半小时血糖(0.5hPG)、OGTT1小时血糖(1hPG)无相关性,其他各组内HbA1c与各项血糖均有显著正相关。结论HbA1c与OGTT各点血糖及MBG均有高度正相关。糖尿病的监测应血糖、HbA1c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王奕  孟祥英  高清歌  肖倩  周勇 《天津医药》2012,40(12):1197-1199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达标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对131例HbA1c<7.0%的T2DM患者分为高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组和正常UAER组,进行动态血糖监测(CGM),对2组的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波动系数(BGFC)、低血糖(<3.9mmol/L)时间比、高血糖(>7.8mmol/L)时间比进行比较,分析MAU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UAER组糖尿病病程、血尿酸(UA)、空腹C肽、BGFC及高血糖时间比与正常UAER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UAER与糖尿病病程、UA、血糖波动系数呈正相关,与空腹C肽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C肽降低、UA升高、血糖波动系数升高为患者UAER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糖波动是HbA1c控制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UAER升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