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D2以上的胃癌根治术,复杂的胆道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高龄,精神紧张患者,术后应用自控镇痛的病人发病率较高。65例均在术后14~56天(平均24.4天)通过保守治疗恢复胃动力。2周内恢复20例,3周内恢复26例,4周内恢复14例,超过4周恢复5例,无再次手术。结论:腹部大手术后可发生胃瘫,消除紧张情绪,胃肠减压,洗胃,予全胃肠内外营养,结合胃动力药,均可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4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4—12天.均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1—37天恢复并痊愈出院.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是由综合因素引起,体质差、糖尿病、手术创伤大和高龄可能为主要因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重要手段.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瘫,不应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部大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综合治疗疗效.方法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病例15例,全部采用禁饮禁食,胃肠减压加药物治疗,治疗3周观察疗效,结果14例在3周内完全康复,1例治疗第5周后症状缓解,胃功能恢复正常.康复率达93.30%,95%CI为68.05%~98.83%.结论临床综合综合治疗腹部大手术后胃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姚栋暐  陈坚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632-1633,164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采用非手术疗法治愈,最短4d,最长45d。结论:术后胃瘫是多种因素引起,诊断时须除外机械性、器质性病变。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解除患者顾虑、持续胃肠减压、温盐水洗胃、营养支持、使用促动力药物等保守疗法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尽量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5.
上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帜明 《海南医学》2007,18(6):114-114,43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3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经保守治疗在35天内治愈,1例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综合因素所致,采取非手术治疗为主,不提倡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6.
赵青  路常昊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904-90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2月-2007年2月间实施腹部外科手术后出现胃瘫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腹部外科手术后出现胃瘫多数为功能性,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本病有缩短疗程,促进痊愈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术后胃瘫是指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胃排空延迟,常见于胃手术后,易误诊为炎症性或机械性梗阻,及时准确诊治术后胃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避免盲目再手术。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6年17例胃瘫患者,以探讨胃瘫的外科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例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胃瘫发病时间为手术后4d~8d,均行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各种腹部手术都可以发生胃瘫,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并不困难,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注重心理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23例上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术后胃瘫患者,经保守治疗,均治愈出院,无一例需再行手术。结论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上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腹部手术后胃瘫4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瘫是指以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腹部手术一旦发生胃瘫,临床症状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处理较为棘手。为了使更多的临床工作者对本病有较全面的了解,在此结合我们的临床工作对该病的诊治情况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发生机制、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年间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25例患者按手术时间和患者对治疗的选择性分为西医治疗组12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3例,并对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均经非手术方式治愈。[结论]胃瘫以胃肠减压和营养支持为主的非手术治疗有效,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镜、上消化道造影及核素胃排空试验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5周内恢复正常。结论采用促动力药物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发生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2005年1月-2010年10月腹部术后26例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6例胃瘫患者采用非手术疗法后,胃肠动力均恢复正常。结论:胃瘫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胃肠功能非机械性、器质性病变,运用个体化及综合性的非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8月至2011年5月腹部术后32例胃瘫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结果:32例胃瘫患者均采用非手术疗法,胃肠动力均恢复正常。结论:胃瘫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胃肠功能非机械性、器质性病变,个体化及综合性的非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邢建武 《中原医刊》2006,33(10):29-29
目的探讨胃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对胃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治疗效果给予分析评价。结果14例经保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胃瘫发生后只要处理得当,不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白东  张健  周忠笑 《当代医学》2010,16(36):78-7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6年7月~2009年10月251例腹部手术后出现PGS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PGS发生率6.37%,其中胃手术9例,非胃手术7例(门奇静脉断流术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结肠癌根治术1例,肝癌根治术1例,均发生于术后4~10d;16例均经非手术治愈。结论 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尽量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①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瘴综合征的发生机制、诊断及其治疗方法.②方法 对6例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本组6例均经非手术治疗10~50天后恢复胃动力而痊愈,无一例再手术.④结论 注意患者全身及局部情况、围手术期的处理、术式的选择,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应坚持非手术治疗,多数患者1个月左右可恢复.  相似文献   

18.
赵青  路常昊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0):904-904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对2004年2月~2007年2月间实施腹部外科手术后出现胃瘫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腹部外科手术后出现胃瘫多数为功能性,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本病有缩短疗程,促进痊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腹部手术后胃瘫是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的功能性疾病,以前曾称为“胃无张力症”、“胃滞留”、“胃潴留”等。近年来也有作者提出以“胃麻痹”冠名或按照英文字面翻译成“胃轻瘫”,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3%的腹部手术患者在术后发生胃瘫[1]。笔者收集我院199  相似文献   

20.
腹部手术后胃瘫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可能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8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治愈,疗程最短6d,最长46d。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在7周以内恢复。结论 胃瘫的可能诱因很多,诊断必须除外机械性、器质性病变,采用支持保守治疗,辅助中医、中药等可有效的治疗胃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