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1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balloonpumping,IABP)的治疗效果及其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1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前、术后的观察对比。结果在IABP循环支持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心功能明显提高,心率下降,尿量增加。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积极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则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心梗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严重疾病,如果再合并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则危及病人生命,如何挽救病人,这不仅仅是医生的责任,同时也与护理质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IABP治疗心梗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 ,靠药物治疗死亡率高达 80 %以上[1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自 1967年Kantrowitz等首先在临床上应用后 ,这种机械性的循环辅助装置广泛应用于治疗心源性休克 ,使病死率有所下降[2 ] 。我院自 1998年 5月至 2 0 0 3年 2月应用I ABP治疗 15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取得良好成效。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15例 ,男 13例 ,女 2例 ,年龄 45~ 77岁 ,平均 60 .5岁 ,均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 ,其中 6例为广泛前壁AMI;1例前间壁AMI并发室间隔穿孔 ;…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2例接受IABP治疗的AMI合并CS患者,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2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接受急诊或择期PCI治疗,大部分患者经IABP治疗后,其血流动力学改善,平均动脉压从术前(57.97±8.36)mmHg升至术后(74.40±5.81)mmHg,临床症状好转,死亡6例,2例死于泵衰竭(均未接受PCI治疗),2例患者死于心脏猝死,1例死于大面积脑梗死,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患者在IABP辅助治疗中出现血小板严重减少。结论对AMI合并CS患者及时行IABP辅助治疗,尤其尽早联合应用PCI实现血流再灌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及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差 ,病死率高达 70 % 〔1〕。为了降低病死率 ,近年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 (I ABP)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本文总结了 2 0 0 1年 3~ 7月北京朝阳医院CCU行IABP治疗的AMI心源性休克患者 2 0例。对其疗效作回顾性分析 ,以进一步提高用器械辅助循环抢救AMI危重症的水平。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连续选择AMI心源性休克患者 2 0例 ,男 1 1例 ,女 9例 ,年龄 45~ 76( 65± 1 5 )岁 ,距AMI起病4h~ 7d。AMI根据 1 979年ISFC/WHO临床命名标准…  相似文献   

6.
1 病例简介患者,男,44岁。主因间断胸闷、背痛6年余,加重4h ,于2 0 0 3年3月8日下午8时入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背痛,伴大汗,无胸痛,当时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予溶栓治疗,溶栓后行冠状动脉造影(CAG)阴性,但未规律药物治疗。患者胸闷、背痛仍间断发作,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可缓解。5年前,查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射血分数(EF) 43%。此次入院前1 0h曾行颈部粉瘤手术,术后晕厥1次。4h前再次出现胸闷、背痛,同时出现压榨性胸骨后疼痛,伴大汗、恶心、呕吐,在家吸氧、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入院,急测血压78/47…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死亡率相当高,治疗较为棘手,近年来运用冠脉血运重建等疗法,AMI使合并休克病人的预后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古勇霞 《内科》2013,8(1):97-98
目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在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3例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置管期的主要监测项目和护理措施。结果除1例放弃治疗外,其余22例顺利出院。结论在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的置管期,应做好各项指标的监测和置管处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心源性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预后不良,住院死亡率高达80%~100%,溶栓治疗不能改善重度泵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早期梗死相关动脉重建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可提高生存率,但必须综合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42例AMI伴心源性休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IABP在上述人群应用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 42例患者应用IABP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7例(16.7%),其中局部出血4例,下肢缺血1例,血栓栓塞1例,穿刺部位感染1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上述患者全部病愈出院。结论积极的预防、观察及护理能有效减少IABP治疗AMI伴心源性休克患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9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并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再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率下降、尿量增加。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并发症少,积极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则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床边行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抢救老年心源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15例老年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床边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收集IABP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尿量、心率、多巴胺的剂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5例患者IABP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尿量、心率、多巴胺的剂量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床边IABP对于老年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具有确实、有效的治疗作用。能在应用后很快增加冠脉循环的灌注压、提高平均动脉压,改善心肌供血及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3.
本资料为我院2001年8月~2002年4月间急诊科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者共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2~68岁。经过积极救治及严密监护后,均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8岁,因活动后明显胸闷1周入院,胸闷每次持续10min左右,休息后缓解。心电图检查正常,二级梯运动试验阳性。有高血压病史。体检:血压18.6/10.6kPa,痛苦貌,神志清。双肺(-)。心界无扩大,心率64次/min,律齐,无杂音。腹平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老年患者50例,观察置入IABP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心功能、IABP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IABP置入前比较,患者置入IABP后平均动脉压、心率、LVEF及心功能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预后良好。结论 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可能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难治性心源性休克同时接受VA-ECMO及IABP治疗的11例患者,收集并观察临床基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诊护理经验,为今后的急诊护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急诊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6例,将36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抢救期间实施积极的急诊护理措施,而对照组患者抢救期间提供常规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在抢救时实施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7例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病人所进行的抢救和护理措施效果。结果 37例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病人经积极抢救,25例病人治愈出院,12例病人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心源性休克是AMI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在抢救中护士应具备较强的急救意识和熟练的急救技能,严密监测病情,积极贯彻各项护理措施,帮助病人顺利度过危险期和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其中58例行IABP循环支持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和50例未经急诊IABP循环支持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血浆B型尿钠肽前体(PRO-BNP)、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浆PRO-BNP水平、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PRO-BNP水平、、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IABP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住院期间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效果。方法:9例AMI并发CS患者急诊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实施CABG。结果:治愈6例,死亡3例,2例死于顽固性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结论:急诊CABG可以有效提高AMI并发CS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