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MDCT)定量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探讨MDCT成像技术和超声心动图心功能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临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例。全部病例于12h~24h内行心脏64排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64排CT和超声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64排CT和超声心动图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性高(r=0.78~0.91)。64排CT所测LVEDV、LVESV、较超声心动图检测值偏大,64排CT所测LVSV、LVEF较超声心动图偏小。结论64排螺旋CT在左心功能评价方面准确、可靠,与超声心动图各指标之间相关性高。  相似文献   

2.
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功能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声心动图是临床评价右心功能最常用的方法,现就近年来常用的关于评价右心功能的各种超声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定量评估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着重要的价值,目前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崭新领域。从三尖瓣环平面收缩位移(TAPSE)、心肌做功指数(MPI)、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AC),到组织多谱勒技术(TDI)、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RT-3DE),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超声心动图技术正日益完善及多样化。本文将对上述技术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超声心动图右室功能指标是否适用于心房颤动患者评估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以心脏磁共振显像(MRI)为金标准,对超声心动图评价心房颤动患者右心结构及功能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阈值进行了探讨。方法 2014年9—12月前瞻性收集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16例心房颤动患者,收集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参数,同期行MRI检查。储存心尖四腔心切面二维动态图像,Echo Pac软件生成右室各层心肌的应变曲线。结果左室舒张末内径与MRI左室舒张末容积,左房前后径、右房横径与MRI相应内径,右室舒张末及收缩末面积与MRI右室容积均明显相关。右室心肌中层收缩期纵向峰应变(PLSS-MID)、侧壁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及组织多普勒侧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速度(S')与MRI右室射血分数(MRI-RVEF)呈线性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右心收缩功能参数中PLSS-MID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36),其绝对值<17%诊断右室收缩功能减低的敏感度(0.909)、特异度(0.800)较高。Bland-Altman分析中,2.5×PLSS-MID与MRI-RVEF一致性较好。以RVEF是否<48%进行分组,则RVEF下降组心房颤动患者心内膜PLSS、PLSS-MID及心外膜PLSS均低于RVEF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其中心内膜PLSS受损最为明显(-18.4%比-23.9%,P=0.011)。结论现有右室收缩功能参数中S'、TAPSE同样适用于心房颤动患者;斑点追踪技术所得PLSS对RVEF下降的敏感性、特异性更好;2.5×PLSS-MID有助于预测MRI-RVEF。推荐联合TAPSE、S'以及PLSS等多种指标来进行心房颤动患者右室功能不全的筛查。  相似文献   

5.
相对于左心室功能,右心室往往处于从属地位,所以长期以来右心功能较竭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1~2].有研究表明右心功能的检测对肺心病等疾病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相对于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磁共振等检查,超声心动图操作便捷、价廉、无创且可重复使用,在评价右室功能中有着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临床评价右室功能的主要检查手段.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室功能传统常用的方法大都源于左室功能的检测,但由于左右心室形态及功能方面的显著差异,又不能将从左室得来的心脏功能的概念和指标一成不变地应用于右室.现就超声心动图对右室功能的研究进展做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超声心动图评价高龄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各指标评估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不同构型的收缩与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将高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3例,按Ganau法分为4组:正常构型组(47例)、向心性重构型组(35例)、向心性肥厚型组(33例)和离心性肥厚型组(38例);另选无心肺疾病的患者65例为正常对照组。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内径(LVEDD)、二尖瓣血流频谱图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峰值比(E/A)、LVEF及Tei指数。结果正常对照组及以上4组E/A均<1;离心性肥厚型组LVEF明显降低(P<0.05),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型组、向心性肥厚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以上4组Te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4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Tei指数和E/A无相关性,Tei指数和LVEF呈负相关(r为-0.594,P<0.001)。结论Tei指数较E/A及LVEF更能全面评价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肺高血压(PH)患者右心室功能的各指标与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CMR)测得的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及6 min步行距离(6MWD)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住院的Ⅰ类和Ⅳ类PH患者40例.入院后行右心导管(RHC)检查,确诊患者在病情稳定及治疗无变化1周内行CMR、TTE、6MWD试验.分别对CMR、TTE、6MWD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TTE检测的各指标与CMR获得的RVEF(RVEF-CMR)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进行排序.结果 TTE评价右心室功能的指标中,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纵向收缩最大速度(S')、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FAC)、游离壁三尖瓣环等容收缩期加速度(IVA)、心肌做功指数(MPI)与RVEF-CMR均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依次是r =0.69(P <0.001)、r=0.65(P <0.001)、r=0.62(P <0.001)、r=0.43(P =0.006)和r=-0.38(P <0.05).S '、TAPSE、FAC、IVA、MPI与6MWD无相关性.RVEF-CMR与6MWD无相关性.最准确指示RVEF-CMR≤20%的指标是S'<8.79 cm/s,ROC曲线下面积0.92(95% CI:0.72 ~0.84),敏感度0.91,特异度0.80.结论 S'与RVEF相关性最强,S '<8.79 cm/s能准确指示出RVEF≤20%的患者.RVEF-CMR、S '、TAPSE与6MWD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左心室舒张功能(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funclion,LVDF)指左心室收缩后恢复到前一次舒张末期容量和压力的能力.近年来,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舒张功能不全可单独存在,亦可与收缩功能障碍并存,且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常先于收缩功能障碍出现.据统计,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当中,约1/3主要为舒张性心衰,且研究发现舒张性心衰患者的预后要比收缩性心衰患者更差[1],因此,正确识别和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34例(高血压组)和健康老年人44例(对照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TDI技术于心尖四腔观获取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处心肌运动频谱图,测量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并计算Em和Am比值。同时测量收缩期峰值速度(Sm)、等容收缩期心肌加速度。结果高血压组Em(5.91±1.56)cm/s、Am(12.79±2.63)cm/s、Sm(10.82±1.45)cm/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m(7.57±2.11)cm/s、Am(14.27±2.03)cm/s、Sm(12.68±2.33)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6,P=0.000);Em/Am高血压组(0.47±0.12)明显低于对照组(0.54±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 TDI可以准确、直观地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4D AUTO LVQ)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容积及功能的可行性及重复性.方法:在单心动周期(SB,single heart beat)及多心动周期(MB,multi-heartbeat)成像模式下分别采集20例正常志愿者左室三维图像(3-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并分别使用4DAUTO LVQ技术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及射血分数(EF),同时使用二维双平面Simpson's法及M型Teichholtz法检测同一组志愿者LVEDV、LVESV和EF.将4种方法所得的测值分别进行比较.结果:①M型测量的LVEDV测值与其他3种方法测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模式及MB模式下4D ATUO LVQ测量的LVEDV相关系数r为0.769;②SB、MB模式下4D ATUO LVQ方法测量的LVESV、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的LVESV测值与M型测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B与MB模式下测量的LVESV相关系数r为0.86;③SB、MB模式下测量的EF值与双平面Simpson's法及M型测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B与MB模式下测量的EF值相关系数r为0.428;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表明4D AUTO LVQ在SB与MB模式下所测容积及EF值具有较高一致性.④SB模式下的3DE图像存储时间短于MB模式图像存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D AUTO LVQ及Simpson's法后处理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SB与MB模式下4D AUTO LVQ测量LVEF观察者内变异系数分别为8.50%、6.50%,观察者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75%、6.50%.结论:4D AUTO LVQ技术定量分析左室容积及EF有效、可行、快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机械活动延迟与右室收缩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5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中、重3组,并选取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QTVI)取心尖四腔切面分别测量右室三尖瓣环、室间隔三尖瓣环收缩期达峰时间,二者差值为右室机械收缩延迟时间(RV—IVSd);常规二维超声同一切面测量右室舒张末期面积、收缩末期面积,计算出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a%)。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RV-IVSd明显延迟(P〈0.05),且肺动脉压力越高,延迟越明显;(2)轻度组RVa%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组RVa%低于对照组(P〈0.05);(3)肺动脉高压各组RV—IVSd与RVa%相关性均良好(r=-0.79;r=-0.66;r=-0.80)。结论RV—IVSd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右心收缩功能,为超声评估右室收缩功能提供了一种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组织多普勒联合Tei指数评价右室梗死患者右心功能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及Tei指数评价右室梗死患者的右心功能。方法急性下壁心肌梗死51例,于心尖四腔观切面以DTI速度模式录取三尖瓣游离壁侧瓣环、室间隔侧瓣环和游离壁中段收缩期、舒张早、晚期峰值运动速度(Sm、Em、Am)及Em/Am;以脉冲多普勒记录三尖瓣关闭至再次开放间期,并于胸骨旁短轴切面记录射血时间,计算右心Tei指数。结果右室心肌梗死组于三尖瓣游离壁侧瓣环及右室游离壁中部Sm、Em较无右室心肌梗死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游离壁侧瓣环Sm(70±20)cm/s比(87±19)cm/s和(106±21)cm/s,P<001;游离壁侧瓣环Em(63±19)cm/s比(79±18)cm/s和(96±19)cm/s;P<001;游离壁中段Sm(64±19)cm/s比(80±19)cm/s和(94±20)cm/s,P<005;游离壁中段Em(61±20)cm/s比(76±20)cm/s和(92±23)cm/s;P<005];右心Tei指数亦较其他两组普遍增高(065±019比040±015和026±010;P<001)。结论DTI技术检测三尖瓣游离壁侧瓣环及右室游离壁中段运动速度及右心Tei指数可无创、迅速评价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组织成像(CDTI)技术探讨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右心室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方法:HCM患者35例(HCM组),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CDTI测量左、右心室腔大小,室壁厚度,心室流出道等指标,于心尖四腔切面记录舒张期血流频谱,测量右室等容舒张时间(IRT)、等容收缩时间(ICT)、右室射血时间(RVET)及Tei指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CM患者右室前壁厚度[(4.56±0.70)mm比(5.43±0.87)mm]、室间隔厚度[(8.66±2.51)mm比(20.53±3.37)mm]、左室后壁厚度[(9.10±2.24)mm比(13.06±1.68)mm]均明显增加(P<0.05或<0.01),右室Tei指数[(0.39±0.61)比(0.80±0.38)]显著升高(P<0.01),右室流出道、右室舒张末期内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中右心室解剖结构与功能均受影响;右室Tei指数可以反映右心收缩及舒张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4.
正常人左室收缩扭转与舒张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正常人左室收缩扭转与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测量45 例正常人左室收缩期扭转角度,并用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和M 型彩色多普勒测量左室内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结果 正常人左室收缩期扭转平均角度为11-6°±3-5°。其扭转角度与二尖瓣血流频谱的E 峰加速度呈正相关(r = 0-97 ,P<0-01) ,而与E 峰加速时间呈负相关(r= - 0-93,P< 0-01) 。结果还显示正常人左室收缩期扭转角度与左室内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也有良好的相关性(r= 0-91 ,P< 0-01)。结论 正常人左室收缩期扭转角度的大小可以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室顺序双心腔起搏、感知触发和抑制型(DDD)模式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20例DDD模式起搏器植入患者行右心室电极室间隔(RVS)及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其中最终10例行RVS起搏,10例行RVA起搏。术后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随访6个月及1年,观察左心功能变化,检测指标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术后6个月,RVS起搏组10例患者LVEF 54%±5%、SV(46.2±6.8)ml与术前LVEF 53%±6%、SV(43.2±5.4)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起搏组10例患者INEF46%±6%、SV(34.3±5.8)ml与术前INEF 54%±8%、sV(42.3±6.8)ml比较均减低(P0.05),此时两组LV-EDV、LVESV较术前变化差异不明显;术后1年随访,RVS起搏组10例患者LVEF 54%±6%、SV(44.1±8.4)m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起搏组10例患者LVEF 43%±9%、SV(31.5±8.2)ml与术后6个月比较进一步减低(P0.05),RVS起搏组LVEDV、LVESV较术前仍变化不明显(P0.05),RVA起搏组10例患者LVEDV(71.2±8.1)ml、LVESV(41.8±6.1)ml均较术前LVEDV(68.5±10.7)ml、LVESV(27.1±3.4)ml增大。结论长期的RVS起搏对左心功能无明显影响,而RVA起搏可降低左心功能,并造成左心室重构的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RVOTS起搏的可行性。方法 53例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均采用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模式(VVI),其中RVA起搏28例,RVOTS 25例。随访3~10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LVEF、左室内径缩短分数(FS)、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研究RVOTS与RVA起搏的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心室起搏保证在80%以上,与手术前比较,RVOTS起搏时,LVEF、FS、CO、CI分别下降了3.46%±3.89%、1.20%±2.47%、(0.19±1.32)L/min、(0.09±0.52)L·min~(-1)·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5)。与手术前比较,RVA起搏时LVEF、FS、CO、CI分别下降了14.27%±5.83%、8.10%±3.79%、(1.56±1.11)L/min、(1.13±0.52)L·min~(-1)·m~(-2)(均为P<0.01),RVOTS起搏与RVA起搏相比LVEF、Fs、CO、CI明显改善(均为P<0.05),且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RVOTS起搏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TDI)结合M型超声技术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梗)患者右心室功能变化. 方法 急性下壁心梗患者50例,男34例、女16例;正常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急性心梗第4~7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M型超声记录三尖瓣环右心室游离壁处运动曲线,测量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运动幅度(SD、DED和DAD)及DED/DAD比值;并应用TDI技术,记录该处速度曲线,测量右室收缩期、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运动速度Sm、Em和Am及Em/Am比值. 结果 急性下壁心梗患者三尖瓣环右室游离壁处SD、DED运动幅度、DED/DAD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18.7±5.5)mm和(24.9±2.8)mm、(10.9±3.4)mm和(16.6±3.4)mm、1.5±0.6和2.3±0.9,t值分别为18.711、19.055、6.068,均P<0.01]Sm、Em和Em/Am明显下降[分别为(12.9±2.8)cm/s和(15.9±2.7)cm/s、(12.3±3.4)cm/s和(16.7±4.7)cm/s、0.9±0.4和1.1±0.3,t值分别为11.851、14.781、2.127,P<0.01或P<0.05]. 结论 急性下壁心梗损害右室舒缩功能,表现为既有运动幅度下降又有最大运动速度下降,舒张功能降低以舒张早期性能下降为主.  相似文献   

18.
右室功能异常对血压正常肺栓塞预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右心室功能异常对血压正常肺栓塞患者临床和预后的影响。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入住本院就诊时血压正常确诊肺栓塞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室扩张、肺动脉高压作为右室功能异常定量诊断标准。分为血压正常肺栓塞右室功能异常组和正常组,对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血压正常肺栓塞患者其中27例右室功能异常,30例右室功能正常。右室功能异常组与正常组肺栓塞相关病死率为19%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室功能异常是增加肺栓塞病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超声心动图能较好地评价右室功能状况,可识别出具有高度死亡危险性的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