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二甲双胍对糖耐量低减者胰岛素原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灵  苏珂 《华夏医学》2001,14(6):777-77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糖耐量低减者(IGT)血胰岛素原(PI),胰岛素敏感性(ISI)的影响。方法:33例IG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和安慰剂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原(PI),IS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二甲双胍组较安慰剂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胰岛素原(FPI)及餐后2h血糖(PBG),餐后2h胰岛素(PINS),餐后2h胰岛素原(PPI),ISI,FPI/FIN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改善IGT患者高胰岛素原血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延缓IGT转化为2型糖尿病(NIDDM)。  相似文献   

2.
余清 《中外健康文摘》2008,5(5):154-15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干预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疗效。方法按照1999年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对IGT的诊断标准将86例诊断为IGT的患者双盲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二甲双胍和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单纯生活方式干预。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后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OGTT2h试验表明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的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二甲双胍干预糖耐量减低有助于恢复糖耐量异常,降低糖尿病的发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糖耐量减低(IGT)与其他糖耐量水平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的差别,比较IGT患者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后Hcy、ET的变化.方法 166例受试者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糖耐量水平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51例,IGT组70例,2型糖尿病(T2DM)组45例.将IGT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予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组)及安慰剂(安慰剂组)进行干预治疗,测定各组及干预治疗前后的Hcy、ET水平.结果 (1)NGT、IGT、T2DM患者中,Hcy及ET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水平与年龄、三酰甘油(TG)、OGTT 120 min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ET水平与空腹血糖(FBG)、OGTT 2 hPBG、HbA1c、总胆固醇(TC)、TG呈正相关(P<0.05).(2)二甲双胍组血浆Hcy、ET水平治疗后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组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Hcy、ET水平随着糖耐量受损的加重逐渐升高;IGT患者应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后,随着糖脂代谢的改善,血浆Hcy、ET水平也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糖耐量受损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治的糖耐量受损(IGT)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二组均予一般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并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等,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750mg/d,分2次口服,观察1年。结果二组患者经1年的治疗观察后,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BMI、腰围等指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无发展至临床糖尿病者;而对照组则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有5例发展为临床糖尿病。结论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糖耐量受损疗效显著,且可有效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48例IGT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4).两组均予一般治疗: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治疗组加用二甲双胍,疗程12个月.在干预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血压. 结果 12个月后治疗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二甲双胍对IGT人群的干预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逆转IGT,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而且能够对IGT伴随的代谢紊乱因素进行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伴高脂血症的不同葡萄糖代谢异常患者血脂影响的差异。[方法]52例2型糖尿病、40例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过高(IGT/IFG)伴血脂异常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脂指标。[结果]二甲双胍可降低2型糖尿病和IGT/IFG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5),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影响不明显。各组间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2型糖尿病组疗效更显著。[结论]二甲双胍可改善2型糖尿病和IGT/IFG患者的血脂代谢,且2型糖尿病组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脂特点,并探讨血脂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转归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1年4-11月泸州市区内茜草、大山坪、龙马潭3个社区居民4 000名,从中筛选出糖尿病前期人群1 090名,根据不同血糖状态分为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n=79)、单纯糖耐量异常(IGT)(n=856)和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IFG+IGT)(n=155)3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基线调查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3组基线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随访3年后的血糖转归情况、不同转归患者的基线资料,并分析血脂对糖尿病前期血糖转归的影响。结果 IFG+IGT组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IGT组,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IFG、IGT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IF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IFG+IGT组高TG血症患病率高于IFG、IGT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随访3年后,1 090名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归为正常糖耐量395人、IFG 32人、IGT 419人、IFG+IGT 56人、糖尿病188人,3组血糖转归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79,P<0.001);其中IFG、IGT、IFG+IGT转变为糖尿病的年转变率分别为4.2%、5.0%、10.5%。转归为糖尿病的患者基线年龄、BMI、腰围、臀围、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TG水平及糖尿病家族史、饮酒史比例均高于转归为正常糖耐量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为糖尿病前期转归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在调整性别、年龄、BMI、腰围、臀围、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OGTT2 h血糖后,与TG1水平(0.35~0.98 mmol/L)相比,TG4水平(2.08~11.70 mmol/L)的OR(95%CI)为1.285(1.067,2.151),P=0.045。结论 糖尿病前期人群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脂代谢异常,其中以高TG血症为主;IFG+IGT人群糖尿病的转变率最高;TG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转归有影响,或可成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转归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成药糖脉康对糖耐量减退(IGT)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50例IG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4)和对照组(n=26),2组在进行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糖脉康5g,口服,3次/d,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0.25,口服,3次/d,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糖尿病转化率。结果2组治疗后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ISI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但2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糖尿病转化率为12.50%,年转化率为6.25%;对照组糖尿病转化率为11.50%,年转化率为5.75%,2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糖脉康可改善IGT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延缓IGT患者向糖尿病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异常( IGT)合并肥胖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70例IGT合并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250 mg二甲双胍片治疗,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50 mg阿卡波糖,3次/d。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的71.4%( P <0.05);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观察组血脂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 <0.05或 P<0.01);两组体重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对照组( P <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可有效降低IGT合并肥胖症患者的血糖水平,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中的作用,了解其对血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将86例IGT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9例给予二甲双胍(750mg/日)干预治疗,对照组37例不用药物干预,随访观察1年。结果:①86例病人有81例完成随访,对照组36例,二甲双胍治疗组45例。治疗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体重指数(BM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②二甲双胍治疗组IGT转变为2型糖尿病4例(8.89%),对照组有11例转变为2型糖尿病(30.55%),两组差异显著(P<0.01)。③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36.1%。结论:二甲双胍不仅可以延缓和降低糖尿病的发生,还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殷寒梅 《吉林医学》2012,33(4):765-76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加运动疗法对糖耐量异常(IGT)肥胖患者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糖耐量异常肥胖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非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500 mg,2次d,口服,配合运动治疗,观察12个月。结果:两组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腰围等指标明显变化,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性意义(P<0.01或<0.05)。治疗组糖尿病发生率为9.1%,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发生率28%(P<0.05)。结论:二甲双胍加运动疗法治疗IGT肥胖患者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空腹糖耐量异常(IFG)患者的归属,其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方法:对52例IFG病人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1)糖尿病组:25例,占48.1%;(2)糖耐量减低组(IGT);22例,占42.3%;(3)正常组:5例,占9.6%。结果显示:IFG患者仍有较高的糖尿病发病率,结论:IFG患者应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不能单纯以空腹血糖诊断糖尿病。  相似文献   

13.
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干预治疗糖耐量减低效果和副作用。方法总结二甲双胍(治疗组)与阿卡波糖(对照组)干预治疗24个月,对糖耐量减低患者85例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的干预治疗使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OGTY2h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669,P〈0.01),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干预治疗达到投入少的医疗费用,同样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病危险性及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对代谢综合征的积极干预意义。方法从仙河地区健康查体职工中筛选出983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将其中血糖异常的675例进行分组,通过OGTT试验分出单纯IFG组、IFG+IGT组和糖尿病组(有明确糖尿病病史者不进行OGTT试验),对单纯IFG组117例进行干预研究,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生活方式加二甲双胍干预组和对照组,研究干预治疗后这部分病人的转归情况。结果生活方式干预和生活方式干预并加服二甲双胍对这部分病人转归有积极的意义。结论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病人应该一经诊断即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并加服二甲双胍有更明确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克昌 《中外医疗》2010,29(28):94-9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对IGT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12例IGT患者分为药物组和对照组,药物组予二甲双胍口服,配合运动治疗,对照组仅予运动干预。随访1年观察预后。结果药物组糖耐量转正常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87,P〈0.05);2组转为糖尿病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702,P〉0.05)。药物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服葡萄糖2h后血糖均下降,药物组的2hPG低于对照组(P〈0.05),2组体重指数均降低,药物组的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运动疗法是干预IGT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清抵抗素(Res)水平的变化及二甲双胍干预对糖耐量减低患者Res水平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156例糖耐量减低患者(IGT组)和150例糖耐量正常者(CG组)的空腹Res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二甲双胍干预IGT组3个月后,进行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分析二甲双胍对Res的影响。结果 IGT组Res水平显著高于CG组(P<0.05);IGT组经二甲双胍干预后,Res水平较干预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 IGT患者Res水平高于CG者,二甲双胍治疗可以降低IGT者的Res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拜糖苹和二甲双胍干预糖稳态受损病例的结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素伟  李迎春  张艳霞 《河北医学》2008,14(10):1154-1155
目的:观察拜糖苹和二甲双胍对糖稳态受损包括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异常(IFG)病例的影响,为不同类型糖稳态受损病例提供更合理的预防糖尿病的方案.方法: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判断的糖稳态受损病例69例,经卫生宣教,自主选择干预方案,其中饮食运动组15例,二甲双胍组28例,拜糖苹组26例.观察时间6个月,干预前后分别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结果:饮食运动组经干预6个月,检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FPG及2hPG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1),对FPG控制两组无明显区别,对2hPG的控制拜糖苹组优于二甲双胍组(P<0.01),两治疗组TC、TG与治疗前对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饮食运动基础上,对IFG病例建议选用二甲双胍,对IGT病例建议选用拜糖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离退休职工糖尿病前期情况.方法: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某部门1 216名离退休职工开展空腹与餐后2h静脉血浆血糖检测及血脂检查,检测出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者.结果: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29.19%,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糖调节受损(IGR)的检出率分别为16.04%、13.16%、12.25%.结论: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特别是对糖耐量减低及空腹血糖受损兼有糖耐量减低者,可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二甲双胍对糖耐量减低的冠心病患者干预治疗后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为冠心病的葡萄糖耐量减低(IGT)者120例,均给予生活方式改善,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仅给予常规治疗;二甲双胍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0.25 g tid)。结果 6个月内120例受试者共5例中止试验,占总受试者4.17%。随访期间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1.03%(18/58);二甲双胍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77%(5/57),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对葡萄糖耐量减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及早干预,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应用二甲双胍对葡萄糖耐量减低冠心病患者降低心血管事件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耐量低减(IGT)干预治疗后的转归。方法 56例确诊为IGT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不予治疗;B组,饮食 运动治疗;C组,饮食 运动 十二甲双胍治疗,为期二年。测定治疗前后OGTT2h后血糖、胰岛素和BMI,并加以分析。结果治疗结束,二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转为糖尿病人数低于不治疗组,而转为正常人数高于不治疗组。结论 IGT干预治疗后,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