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对接受健康检查的育龄妇女进行调查,了解其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知识掌握、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加强对育龄妇女优生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的生物学材料。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15日—2016年5月2日来安阳市文峰区妇幼保健所接受健康检查的待孕妇女共1 365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的调查。结果其中知道出生缺陷定义者占35.31%,知道性病与出生缺陷有一定相关性者占15.24%,知道孕前须进行优生检查者占65.35%,知道优生检查免费者46.38%,知道通过孕前优生检查能够有效避免出生缺陷者占60.95%。工人对妊娠前开始就可导致出生缺陷的知识知晓率最高,文职人员对性病与出生缺陷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中知晓率最高,技术人员和文职人员对需要进行孕前优生检查知晓率较高,技术人员和文职人员对需要孕前优生性病筛查知晓率较高,对孕前可以进行风险评估及免费咨询指导文职人员知晓率最高,需要进行健康检查技术人员知晓率最高,而文职人员对实验室检查知晓率最高,技术人员对遗传病筛查、地中海贫血和G6PD缺乏知晓率最高。正准备妊娠、已妊娠,有意向、希望检查结果准确可信,有亲戚、朋友参加、可评估生育风险和保密性好几个因素能够影响育龄妇女接受健康检查。结论不同职业人群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不同,应该加强对不同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免费婚检后围婚青年婚检意愿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区围婚青年对婚检的认知状况,为提高婚检率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7—9月,以问卷形式调查在白云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登记结婚的468人。结果有47.22%表示愿意婚检,主要原因是“为了优生”,占36.65%;有52.78%的人不愿意婚检,主要原因是“反正要做产前检查,做不做婚检无所谓”,占22.22%。结论公众自愿婚检的意识还较淡薄,政府和卫生部门应制定有效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加强宣传,提高人们自愿婚检意识,有必要恢复强制婚检;通过改善婚检部门的婚检服务质量、宣传孕前保健和给予婚检公假等来促进自愿婚检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流动人口婚检态度和行为的相关因素,为提高流动人口的婚检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统一的“贫困地区外出打工群体(流动人口)生殖健康需求与服务(已婚女性)”问卷和“贫困地区外出打工群体(流动人口)生殖健康需求与服务(已婚男性)”问卷对广州市3423名打工的已婚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婚检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人群中做过婚前体检的占66.92%,未做过的占33.08%。认为婚检有必要的占80.96%,没必要的占8.86%,说不清楚的占9.96%。在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方面,流动人口的婚检态度和行为存在差异,强制婚检取消的政策和经济原因影响流动人口的婚检态度和行为的作用有限。结论多数流动人口对婚检认可,但实际的婚检行为相对较低。这需要提高流动人口婚检服务的可及性来满足婚检服务的需求,同时要考虑性别、职业以及文化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育龄产妇对孕前优生性病筛查的认知、态度与行为,为制定孕前优生服务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孕前优生性病筛查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问卷,对2015年6-12月来医院就诊的100名育龄产妇进行调查。结果育龄产妇对孕前优生性病筛查相关知识得分普遍较低,得分与年龄、妊娠史、家庭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及职业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关知识实际获取途径主要来自亲朋好友占47.00%,而期望来源以卫生计生相关专业人员告知为多占64.00%;80.00%以上的产妇均认为孕前进行优生性病筛查很重要,且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去接受相关知识和检查。结论育龄产妇对孕前优生性病筛查了解程度不够,需结合本地情况开展适宜的健康教育,改善错误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山丹县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取山丹县育龄妇女1001名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山丹县育龄妇女对优生优育知识知晓普遍较低,知道产前5项检查占51.8%、超声检查对胎儿影响与否占48.8%、产前口腔检查占16.9%、产前避孕药的使用30.8%、孕期禁忌口服药物的了解占55.8%、孕期监测血压47.8%、非法接生新生儿58.9%、婴儿添加辅食42.9%;山丹县育龄妇女优生优育态度:孕前检查(94.9%)、传染病检查(84.0%)、补充叶酸(90.5%)等项目的认同情况比较好;而对营养水平检查(66.0%)、染色体检查(74.5%)、TORCH筛查认同(76.4%)相对较差;山丹县育龄妇女大多通过知道远离烟酒等有害备孕的环境(93.0%)、阅读有关优生优育的书籍(91.0%)、收看有关优生优育的节目(87.0%)、到计划生育服务站或医院咨询优生优育(81.0%),而通过网络搜索有关优生优育的知识(60.0%)、参加有关优生优育的培训(30.0%)的行为比较少;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收入、职业、准备妊娠等因素对该地区育龄妇女优生优育检查有较大的影响。结论:山丹县育龄妇女优生优育知识了解并不理想,优生优育知晓、态度和行为与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收入、职业、准备妊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西省农村育龄妇女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利用与需求情况。方法:于2011年4月1日~5月31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用自制结构式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共调查1978名育龄妇女,收回有效问卷1865份。调查对象对优生保健相关知识的知晓率>70.0%,92.5%认为有必要做孕前检查,但实际参检率仅为39.7%;婚检率为6.2%;91.6%的调查对象都做过产前检查,平均产前检查4.2次,其中B超检查率为84.9%,做过≥3次者占45.7%,多数被调查妇女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优生保健服务。结论:山西省农村育龄妇女对优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优生保健服务利用情况不理想,优生保健服务需求较强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新婚夫妇的孕前保健态度及其知识水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1025名新婚夫妇对孕前保健的知晓和态度情况,以及对应孕前保健知识的水平。结果在受访对象中98.5%有兴趣接受孕前保健服务,真正了解免费孕前保健服务者占61.8%。受访者的67.8%愿意为孕前保健服务支付500元以下的费用,最受欢迎的获取知识的来源是妇产科医生,占受访者的56.1%。在孕前保健知识方面,男女之间知识水平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5,P<0.05)。不同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之间受访者保健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值分别为3.108、3.878、8.346,均P<0.05),而不同职业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孕前保健的接受度较高,但孕前保健优生知识不全面,可以根据不同对象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全面的优生知识,从而提高孕前保健服务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农村育龄妇女有关优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此的态度及相关的行为以及优生服务的利用情况,从而为下一步制定实施优生服务和出生缺陷干预措施的整体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逐个入户对1 827例育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90%以上的育龄妇女掌握了优生的基本知识;分别有28.2%和76.3%的育龄妇女进行了孕前及产前检查,78.4%的育龄妇女对所接受的服务感觉满意。如果告知孕前检查有利于母子健康,92.8%的育龄妇女愿意接受检查。大部分育龄妇女优生知识来源于与亲友交谈、宣传资料、期刊、书籍等。结论:广大育龄妇女文化素质偏低,虽然掌握了一些基本优生优育的知识,但对优生服务的利用率非常低。基层妇幼保健工作在多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并扩大育龄妇女健康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陕西省延安市育龄妇女掌握出生缺陷和优生知识的水平、对此的态度和行为(KAP)以及对预防出生缺陷服务的相关需求及获取方式,从而为本市进一步提高出生缺陷服务质量、制定优生优育服务策略及出生缺陷干预措施的整体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法,于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在延安市13个区县中随机抽取4个区县共471名18~45岁准备妊娠及妊娠期妇女进行访谈及问卷式调查.结果 延安市育龄妇女出生缺陷知识总体掌握程度欠缺,平均得分仅(8.00±2.22)分(13分制),其中40.3%不及格,26.3%良好,对"预防出生缺陷的叶酸增补方案"、"围孕妇女的个体化营养素补充"知晓度最低,回答正确频度分别仅为26.9%、5.0%.经比较分析发现高年龄、城市、受教育程度的增加、高收入、有妊娠史的妇女对相关知识点得分普遍高于低年龄、郊区和农村、低文化程度、低收入、初次妊娠妇女.态度方面,76.6%的育龄妇女经计划生育部门开展的宣传途径来获取优生相关知识,大部分育龄妇女对"优生优育"方面的知识表现出相对积极的态度.行为方面,接受过或有意愿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检查及孕期常规产检者分别占63.1%、75.8%和90.0%.对其中339名受孕妇女进行妊娠期不良因素调查发现,孕早期经常长时间用电脑及看电视者(每天累计超过4小时)占47.5%,怀孕前3个月丈夫未戒烟、戒酒者达到近50.0%左右.0.4mg叶酸服用率达到87.9%,从开始服用叶酸到现在坚持每天服用者占67.6%,而从怀孕前三个月开始并坚持每天服用者仅占25.4%;受教育程度越高,叶酸服用率也越高(P=0.021,OR=0.646),而有妊娠史的妇女对叶酸进行正确的增补频率较无妊娠史妇女反而变低(P=0.001, OR=2.760).结论 延安市育龄妇女出生缺陷相关知识掌握不够,但态度积极,有较大提高空间;影响出生缺陷的不良因素发生频率较高,叶酸服用不规范,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认真开展多种渠道的健康教育宣传,以提高育龄妇女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知晓率,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济南市社区育龄妇女优生知识知晓情况,以及最希望从何种渠道获取优生知识,为更好地在社区育龄妇女中开展优生知识宣传教育,探讨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济南市某社区19~35岁育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调查351人,婚前优生知识各项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学和初中40.96%、43.37%、53.01%、51.80%;高中及大专67.22%、62.78%、69.45%、67.78%;大学以上81.82%、87.50%、89.77%、92.05%)。婚后优生知识各项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学和初中49.40%、59.04%、61.44%、62.66%;高中及大专56.67%、67.78%、72.78%、81.11%;大学以上68.19%、73.86%、84.09%、90.91%)。[结论]社区育龄妇女优生知识知晓率与文化程度有关,要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有必要广泛地开展对育龄妇女的优生知识健康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宝安区未婚女工婚前性行为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深圳市宝安区未婚女工婚前性行为态度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订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3所工厂的未婚女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对婚前性行为态度的调查中,50.6%的调查对象反对婚前性行为,35.5%赞同,13.9%持无所谓的态度;婚前性行为态度的影响因素与年龄、务工时间以及是否有男伴有关。结论未婚女工对婚前性行为赞同的比例较高,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相关部门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未婚女工对婚前性行为危害的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四川省城市孕妇孕前预防出生缺陷的行为现状,对不同城市地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行为优良等级划分提供统计学方法参考,为进一步提高出生缺陷一级干预效果和降低出生缺陷率服务。方法本研究选取8个城市共1057名孕妇,对其基本情况和出生缺陷一级预防行为现状进行描述,利用TOPSIS和秩和比法(RSR法)对四川省多个地区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行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研究调查对象中婚检率45.32%,叶酸服用率和孕检率均超过80%。未婚检的最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健康;没有合理增补叶酸的最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叶酸的好处;没有孕检的最主要原因是意外怀孕;将婚检率、叶酸服用率、孕检率、风险预防情况作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后,乐山、遂宁和眉山在城市地区表现较好。结论婚检需重视,婚检率还有待提高;孕检率和叶酸服用率较高,但孕前开始服用叶酸的人数较少,没有进行孕检的人群主要是意外怀孕人群;研究对象的风险意识较高,能有意识避免接触可能影响胎儿的危险因素;综合评价中乐山、遂宁和眉山地区预防出生缺陷行为表现较好,各地应有针对性的提高优生宣传教育,结合当地计生部门形成因地制宜的出生缺陷预防网络,使人们能广泛参与进去。  相似文献   

13.
城市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研究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目的:为有效地对城市农民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匿名自填方式对杭州市农民14415人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农民工有92.6%的人表示听说过艾滋病,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程度不高;51.9%的人知道避孕套有预防艾滋病的作用;分别有56.7%和64.0%的农民工认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不可以结婚和生孩子;64.5%的人不能接受婚前有很多性伙伴,6.5%的人则表示同事或工友有找过卖淫女的经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水平的因素有文化程度、性别和经济收入。结论:农民工对艾滋病有一定的了解,但仍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今后文化程度低、男性和经济收入低的农民工应成为城市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4.
铁路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铁路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合肥市铁路施工单位943名在外施工的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建筑工地流动人口总体上对艾滋病知识缺乏了解;文化程度和收入越高、打工时间越长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越高。在听说过艾滋病的734人中,仅有37.5%(275人)对艾滋病感染者持同情态度。943名调查对象中,不反对“婚前性行为”、“卖淫”和“嫖娼”者分别占39.6%、7.3%和6.9%。9.5%的被调查对象(90人)承认最近3个月内有过非婚性行为,其中28.6%(22人)承认从未使用安全套,仅10.4%(8人)每次使用。文化程度和艾滋病知识得分越高者安全套使用频率越高;探亲时间间隔和打工时间越长,安全套使用频率越低。结论铁路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存在HIV感染的危险性,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While several studies have documented the extent of pre-marital sexual experience among young people in India, little work has been done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timing of pre-marital sexual initi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age at initiation of pre-marital sex, circumstances in which first sex was experienced, nature of first sexual experience and correlates of age at initiation of pre-marital sex. Life table estimates suggest that pre-marital sexual initiation occurred in adolescence for 1 in 20 young women and 1 in 10 young men. For the majority of these young people, their first sex was with an opposite-sex romantic partner. First sex, moreover, was unprotected for the majority and forced for sizeable proportion of young women. A number of individual, family-, peer- and community-level factors were correlated with age at first pre-marital sex. Moreover, considerable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apparent in the correlates of age at first pre-marital sex, with peer- and parent-level factors found more often to be significant for young women than men.  相似文献   

16.
While several studies have documented the extent of pre-marital sexual experience among young people in India, little work has been done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timing of pre-marital sexual initiation. This paper examines age at initiation of pre-marital sex, circumstances in which first sex was experienced, nature of first sexual experience and correlates of age at initiation of pre-marital sex. Life table estimates suggest that pre-marital sexual initiation occurred in adolescence for 1 in 20 young women and 1 in 10 young men. For the majority of these young people, their first sex was with an opposite-sex romantic partner. First sex, moreover, was unprotected for the majority and forced for sizeable proportion of young women. A number of individual, family-, peer- and community-level factors were correlated with age at first pre-marital sex. Moreover, considerable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apparent in the correlates of age at first pre-marital sex, with peer- and parent-level factors found more often to be significant for young women than men.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孕期妇女对预防出生缺陷的知信行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围产期保健服务及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86名孕期妇女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91.86%的孕期妇女在怀孕前听说过出生缺陷,80.77%的孕期妇女对政府免费发放叶酸制剂政策表示支持,50%的调查对象进行过婚前医学检查。文化程度高的孕妇,对孕期保健、预防出生缺陷知识掌握及叶酸的认知越高,夫妇双方参与婚前医学检查率明显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的孕期妇女对孕期"少接触农药/油漆"及"少接触猫狗等"行为的重视程度越高。相关知识来源途径以医生和宣传材料最高,分别为30.23%和29.07%。结论龙岗区孕期妇女对出生缺陷及叶酸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文化程度与家庭经济状况是孕期妇女掌握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西省某市建筑业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建筑业农民工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该市3家建筑企业475名男性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应用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市建筑业农民工对艾滋病相关问题知晓率较低,为58.32%。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农民工对艾滋病的知晓率越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年龄=30.892,P〈0.001;χ2文化程度=25.301,P〈0.001)。71.79%的农民工愿意给AIDS病人更多的帮助;而认为"应该同情通过性途径和吸毒途径感染HIV病毒者"的农民工只占17.26%。农民工的高危行为主要表现为曾与工友共用剃须刀41.47%;卖血、有≥2个性伴侣、商业性行为、最近1年内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农民工分别占3.58%、18.11%、11.37%、9.89%。结论该市建筑业农民工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了解甚少,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态度有待改善,存在艾滋病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19.
惠州市孕末期妇女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薇  苏宜香 《中国校医》2010,24(1):45-47
目的了解惠州市孕末期妇女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分析影响孕期饮食行为的因素,促进优生优育政策的推广。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6月-2008年6月在医院产科门诊接受围产期检查的1316名孕末期妇女,以面访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孕妇营养知识得分(K分,x=70.68,S=21.32)和饮食行为得分(P分,x=81.15,S=14.81)相对较低,饮食态度较好(A分,x=118.40,S=14.66);98.48%的孕妇愿意改变不良饮食习惯,51.30%有挑食习惯;孕妇的职业、文化程度、丈夫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与KAP得分均为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营养KAP3者均为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的饮食态度较好,但饮食行为仍不合理,建议加大孕期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使改善孕期营养的问题得到全社会的重视,通过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均衡膳食,改变孕妇错误的饮食观念.以此促进优生优育政策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重复人工流产女性、避孕态度及避孕行为,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间,参与北京海淀区“早孕终止妊娠后避孕干预效果分析”项目的1098例早孕重复人工流产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后6个月时进行随访,了解其避孕行为.结果 对于是否避孕及避孕方法的选择,仅65.0%的已婚者及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