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佟子连  许静 《天津医药》2011,39(6):520-522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患者在行射频消融术阻断旁道后电张调整性T波(EMTW)出现的规律。方法:109例不同旁道位置的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根据电生理检查结果确定旁道位置,记录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即刻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观察T波方向和幅度的变化,总结和分析EMTW出现的导联位置及幅度。结果:109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在行射频消融术后有78例出现EMTW,右侧壁和右后间隔旁道消融后全部出现EMTW,主要分布于下壁导联(Ⅱ、Ⅲ、AVF)和高侧壁导联(Ⅰ、AVL),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为倒置型;左前侧壁旁道EMTW出现数目也较高,主要分布在胸前导联(V1~V6),多与QRS主波方向相同,为直立型。右后侧壁旁道位置上的下壁导联振幅Ⅲ、AVF导联高于Ⅱ导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激综合征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心电图的EMTW出现的导联及幅度与其旁道所在的位置关系密切,EMTW在方向上并不均是倒置的。  相似文献   

2.
男性患者,62岁。因胸闷、晕厥15min于2003年10月28日急诊入院。入院后测血压60/40mmHg,给予多巴胺静滴5~10min,意识恢复。胸闷、心慌症状稍缓解。查体:血压105/70mmHg。体温36.5℃。脉搏58次/min。心脏听诊。律齐,心音低钝。心脏各瓣膜区无杂音。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患者清醒后追问病史似曾有过黑便。即行大便潜血试验检查  相似文献   

3.
4.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引起心脏性猝死(SCD)的原因之一,常规心电图检查难以测出.2003~2008年,我们对本院30例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1 病例报告患者女,64岁.主因头痛2周,加重1d,于2010年9月1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周出现持续性头痛症状,于2010年9月3日入外院,于外院当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胸前导联T波低平,见图1.行头颅CT、经颅多普勒超声等神经科相关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入院前1d,患者头痛程度加重,再次复查心电图发现巨大倒置T波,考虑为冠心病,后转入我院.患者既往无心脏病史.入院查体:神清,体温36.3℃,呼吸16次/min,心率65次/min,血压130/70 mm 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6.
过瑾 《天津医药》2018,46(11):1230-1232
摘要: 目的 比较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与超声心动图正常儿童的圆顶尖角型T波在形态及高度上的区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心电图检查出圆顶尖角T波的儿童心电图114例, 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成先天性心脏病组 (先心病组) 71例和超声心动图正常组 (正常组) 43例, 通过测量2组圆顶尖角型T波的高度比较2组圆顶尖角型T波在形态上的区别; 先心病组患者根据先天性心脏病种类不同分组, 比较各组间圆顶尖角型T波的高度。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先心病组的圆顶尖角型T波的第二峰大于第一峰的比例更高 (52.11% vs. 18.60%), 且第二峰尖角波高度更高。不同先天性心脏病病种之间圆顶尖角型T波在高度及形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圆顶尖角型T波可出现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电图中, 亦可出现在超声心动图正常儿童心电图中, 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有着更高的尖角T波, 且第二峰高于第一峰。  相似文献   

7.
何建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96-2697
目的分析心电图(ECG)酷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2例ECG酷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人院时呈心房颤动10例(QRS波宽大、畸形2例,QRS波群与时限正常8例;在Ⅱ、Ⅲ、aVF导联出现深Q波8例,在I、aVL导联出现深Q波2例),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QRS波群与时限正常2例(均在Ⅱ、Ⅲ、aVF导联出现深Q波),呈窦性心律9例(在Ⅱ、11I、aVF导联出现深Q波4例,在I、avL导联出现深Q波4例,在V7、V8、V9导联呈深Q波1例)。22例中未见心脏器质性改变19例、主动脉轻度退形性改变1例、室壁节段运动减弱及左室舒张功能减退2例,仅有1例经反复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学检查,并结合年龄、病史、症状及体征诊断为冠心病合并预激综合征。结论对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的ECG疑似心肌梗死,应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地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孙建美  李琼  卢凤民  许静 《天津医药》2012,40(3):244-246
目的:通过分析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时心电图P波形态特征判定房速起源。方法:对37例成功行单靶点消融治疗的房速患者的P波形态和参数与消融靶点进行对比分析。计算房速时PR与PP间期比值(PRI)评价激动在房室结传导的时程变化;计算P波与PR间期的比值(PCI)评价激动在房内传导的变化。结果:29例靶点位于右房,8例位于左房。左房房速在下壁导联P波振幅显著增高。右房后壁的PR(I0.52±0.05)数值在各部位中最大,无冠窦、冠状窦口和右房侧壁的PCI(0.24±0.04)值最小。结论:aVL和V1导联P波形态对区分左房和右房房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Ⅱ、Ⅲ、aVF导联可为起源点位于心房上下提供线索,PRI、PCI有助于房速起源的判定。  相似文献   

9.
T波电交替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涛  孙晓芬  朱源生  应长富 《江苏医药》2001,27(10):776-776
T波电交替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并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 ,如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心室颤动(室颤 )等。缓慢心率时的T波交替往往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特别是原来有心脏病的患者 ,常伴有严重的心肌损害 ,本文分析了 5 8例T波电交替患者与6 0例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我科 1995~ 1998年住院或门诊病人 ,按有无“T”波电交替分 (1)交替组 :有“T”波电交替患者 5 8例 ,男 4 2例 ,女 16例 ,年龄 5 2~ 84岁 ;其中冠心病 36例 ,高血压 14例 ,心肌炎 6例 ,扩张型心肌病 2例。 (2 )对照组 :无“T”波电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胆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方法 回顾性研究100例胆心综合征患者,入院治疗前表现为异常心电图61例经治疗后的变化.结果 该组61例有异常心电图改变患者,以窦性心动过速(26%)、ST-T改变(59%)及期前收缩(29%)等出现率为高,经治疗后,心电图改变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结论 胆心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异常变化主要为心动过速、ST-T改变及期前收缩,随胆石症的治愈,胆心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异常亦随之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右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病窦综合征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入选右室心尖部起搏组(50例)和右室间隔部起搏组(52例),术后随访患者的心功能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相关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患者心功能和左室舒张末径较手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右室心尖部起搏组患者心功能较手术前明显降低,左室舒张末径较手术前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相比,右室心尖部起搏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较间隔部起搏组患者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是安全、有效的,比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更有利于双心室电激动的同步性,且不会给心功能带来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右室间隔(RVS)和右室心尖(RVA)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天长市人民医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需要置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54例,随机分A组(RVS起搏,26例)和B组(RVA起搏,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起博参数、术后1个月、3月和6月心功能指标和NT-proBNP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起博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QRS时限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B组,而左室射血分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NT-pro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RVA起博相比,RVS起博能够改善患者的左室功能和重构。  相似文献   

13.
陈启旸  俞杉  陈欣  夏旻  张萍 《贵州医药》2005,29(8):675-677
目的对比研究右室双部位(RV-Bi)起搏、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及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的QRS宽度(QRSd)、QRS电轴(QRSa)及心功能。方法8例患者于起搏器植入术中一次性完成研究.其中5例进行了永久性RV-Bi起搏并于术后3月重复术中研究。结果RV—Bi与RVOT起搏的QRSa相似,但与RVA起搏的QRSa明显不同;RV—Bi起搏的平均QRSd(148ms)最窄,比RVA(191ms)缩短43ms(22.5%),比RVOT(174ms)缩短26ms(14.9%)。RV—Bi起搏时心功能最佳,其平均射血分数、每搏量及心输出量比RVA起搏分别提高20%、22%及24%,比RVOT起搏分别提高10%、11%和10%。RVOT起搏采用普通心房J型电极,经3月随访,无一例脱位。结论RV-Bi起搏可改善心室的激动顺序及同步性,提高心功能,并具有手术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及价格便宜的优点,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张璋  张宁男楠 《天津医药》2016,44(7):921-924
肺高血压(PH)预后较差,对PH早期确诊、病因分类、合理干预及密切随访可防止右心衰竭,挽救患者生命。心脏核磁共振(CMR)在评估心脏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已成为临床诊断和监测PH的重要影像学手段。本文旨在综述CMR在评估PH方面的具体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低T3综合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AECOPD患者152例,根据动脉血气及临床表现分为无呼吸衰竭和右心功能衰竭组(A组)54例、有呼吸衰竭无右心功能衰竭组(B组)42例、无呼吸衰竭有右心功能衰竭组(C组)31例、有呼吸衰竭及右心功能衰竭组(D组)25例。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低T3综合征发病率为18.42%;通过分类比较,B、C组分别和A组相比,D组分别与A组、B组、C组相比,TT3、FT3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呼吸衰竭者(B组、D组,67例)较未合并呼吸衰竭者(A组、C组,85例)TT3、FT3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2例患者,死亡9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12例,其余患者(131例)好转出院,与好转出院者相比,死亡组与自动出院组TT3、FT3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所有比较结果TT4、FT4、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在AECOPD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监测甲状腺功能有助于判断AECOPD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及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T(TnT)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到急诊室72h内发生严重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观察到急诊室就诊并在24h内进行了TnT检测的ACS患者。对入选患者随访72h,计算发生严重心脏事件的可能性比率。结果 352例患者中20例在到达急诊室72h内出现严重心血管事件。可能性比率(和95%置信区间[CI])分别为:TnT〈0.5o.g/L为0.5(0.3~0.9),0.5μg/L≤TnT≤2.0μg/L为1.6(0.4~6.5),TnT〉2.0μg/L为12.5(3.0~51.9)。结论 TnT〉2.0μg/L与ACS患者72h内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法治疗兔肺心病模型的心脏形态变化。方法:将32只健康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及卡托普利组。予其中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卡托普利组三氯化铁复制肺心病模型,对中药治疗组、卡托普利组灌胃相应药物各20天,观察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家兔全身状况,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形态变化。结果:造模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加快,右室及肺动脉内径增大,右室壁增厚,三尖瓣及肺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超声各参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治疗后,中药治疗组的体重增加及呼吸改善均好于卡托普利组,中药治疗组的右室内径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兔肺心病模型,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减小右心室内径,降低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男女U波形态及变化规律。方法测量900名正常人V1~V6R右胸导联心电图,男女对半,分析U波形态及变化规律。结果右胸导联心电图U波只出现低平和平坦两种形态。从V1~V6R平坦U波的发生率依次增多;低平U波的发生率依次减少至V4R时其后只出现平坦U波。V1导联男性低平U波发生率多于女性(P〈0.01)。从V1→V6R U波均平坦的居多占79.3%,由低平→平坦的占20.7%(P〈0.01)。结论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U波形态特征及性别差异,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