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三磷酸腺苷-氯化镁对兔肺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家兔左肺灌注模型,探讨三磷酸腺苷一氯化镁ATP-MgCl2)对缺氧再灌注肺线粒体内钙离子浓度和肺组织水分的影响。方法观察ATP-MgCl2对再灌注肺组织线粒体内钙离子浓度和肺组织水分的影响。结果(1)家兔左肺灌注模型均获成功。(2)缺氧再灌注组线粒体内钙离子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缺氧组(P〈0.01);ATP-MgCl2加用再灌注组线粒体内钙离子浓度显著低于缺氧再灌注组(P〈0.01)。(3)缺氧再灌注组肺组织湿干重比值(LW/D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和缺氧组(P〈0.01);ATP-MgCl2加用再灌注组LW/DR显著低于缺氧再灌注组(P〈0.01)。结论本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的优点,是可行的肺离体研究模型;ATP-MgCl2明显抑制家兔缺氧再灌注肺线粒体内钙沉积和肺组织水肿,提示ATP-MgCl2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氯化镁(ATP-MgCL2)和异搏定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建立离体兔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细胞器分离技术及原子吸收光谱仪并结合光镜、电镜,定量测定肺缺血及再灌注后线粒体内Ca2+浓度,同时观察肺缺血再灌注后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肺缺血再灌注组线粒体内Ca2+浓度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两组肺湿干重比值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两组保持的形态学结构较缺血再灌注组完整.结论Ca2+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TP-MgCl2和异搏定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它是通过提供高能磷酸化合物和降低线粒体内骤增的Ca2+2种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家兔急性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山莨菪碱对脑组织[Ca^2 ]i和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Ca^2 ]i明显升高(P<0.01),而且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加重;山莨菪碱治疗组脑组织[Ca^2 ]i较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P<0.01),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亦明显减轻。提示山莨菪碱可能通过Ca^2 拮抗及膜稳定作用对全脑缺血及 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川芎嗪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川芎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对照组、缺血组和川芎嗪保护组。采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P,5mg/kg),24h后再注射同剂量一次,造成心肌缺血损伤模型。观测心肌线粒体中Ca^2 -ATP酶、Ca^2 -Mg^2 -ATP酶活力,以及心肌组织和线粒体中Ca^2 、Mg^2 含量。结果:川芎嗪保护组心肌线粒体Ca^2 -ATP酶、Ca^2 -Mg^2 -ATP酶活力较缺血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且川芎嗪可稳定心肌组织及线粒体Ca^2 、Mg^2 含量。结论:川芎嗪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抑制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保护机制中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对心有缺血再灌注后的自由基损伤和钙离子(Ca^2 )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以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线粒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线粒体Ca^2 含量,细胞肌浆网钙泵(Ca^2 -ATPase)活性作为反映心肌自由基代谢及Ca^2 代谢指标,观察IPC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及PKC的可能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单纯的缺血再灌注(I/R)可造成心肌明显的自由基及Ca^2 代谢的异常,经过IPC可使再灌注心肌这种代谢异常明显减轻,表现为IPC组心肌组织MDA含量、线粒体Ca^2 含量显著低于单纯I/R组(P均<0.01),线粒体中GSH-PX活性,肌浆网Ca^2 -ATPase活性明显高于I/R组(P<0.05),而在预处理过程中应用多粘菌素B抑制PKC的激活,则预处理的上述有益作用可被阻断。结论:PKC活化通过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损伤及Ca^2 超载而参与心肌缺血预处理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654-2)、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取45d左右幼猪18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654-2组、PS组,每组6只,于阻断右肺动脉前,阻断后60,90min(开放)、开放后60,90,120min等时刻点分别抽取左、右肺静脉血,ELISA法检测TNF-α含量,分别取左、右肺下叶送病检,结果:各实验组右肺静脉血中TNF-α质量浓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PS组明显低于654-2组(P<0.01)。病检:肺泡间质水肿,白细胞浸润、肺泡出血等,实验组明显轻于对照组,以PS组最轻。结论:654-2、PS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PS的肺保护作用优于654-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线粒体 ATP 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开放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 /R)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肺 I /R 模型,设立假手术组、肺 I /R 组、mitoKATP 开放剂二氮嗪(DE)+I /R 组、mitoKATP 阻断剂5-羟基葵酸(5-HD)+DE +I /R 组,每组10只大鼠;检测各组肺组织湿/干重比,HE 染色法观察各组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细胞色素 C 的表达,TUNEL 法检测肺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 /R 组肺组织湿/干重比明显增加(P <0.05),肺组织出现出血、水肿等损伤性病理学变化,细胞色素 C 表达明显增多(P <0.01)、肺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大(P <0.01);与 I /R 组相比,DE +I /R 组肺组织湿/干重比明显降低(P <0.05)、肺组织损伤性病理变化明显减轻、肺细胞色素 C 表达明显减少(P <0.05)、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减小(P <0.05),而5-HD +DE +I /R 组各项指标与 I /R 组比较无差异(P >0.05)。结论:mitoKATP 的开放可减轻肺水肿、抑制细胞凋亡,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大鼠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所致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n=6):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1 nmol/L Dex组(D1组)、10 nmol/L Dex组(D10组),制备大鼠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模型。记录平衡末(T0)、再灌注即刻(T1)、再灌注30 min(T2)和再灌注60 min(T3)时的潮气量(tidal volume,VT)、肺顺应性(compliance,Cdyn)、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和肺静脉氧分压(oxygen partial,PaO2);测定肺湿/干重比;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灌流末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肺组织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离肺组织线粒体,检测线粒体肿胀程度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与C组相比,IR组、D1组、D10组肺功能不同程度降低,LDH活性升高,ROS、MDA增加,SOD活性下降,ATP生成减少,线粒体肿胀程度升高,MMP下降(P < 0.05);与IR组相比,D1组、D10组肺功能改善,病理显示肺损伤明显减轻,LDH释放减少,ROS、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升高,ATP生成增加,线粒体肿胀程度减轻,MMP上升(P < 0.05);与D1组相比,D10组改善肺功能作用更明显,Raw下降,LDH活性降低,SOD活性升高,线粒体肿胀程度减轻(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减轻了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线粒体损伤,减少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2000u/kg的bFGF组和4000U/kg的bFGF组,每组10只,以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模型,观察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及肾组织内一氧化氮(NO)、MDA含量、Ca^ -ATP酶活性和肾病理变化。结果:4000U/kg的bFGF组可明显降低血汪BUN、Cr,MDA含量和组织MDA、NO含量,增强Ca^2 -ATP酶活性(P<0.01或0.05),减轻肾组织病理变化,结论:bFGF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损伤和减少细胞内钙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短暂缺血预处理(IPC)及缺Ca^2 预处理(CPC)对缺血再灌注培养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探讨CPC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培养心肌细胞分别经短暂缺血、缺Ca^2 及H7预处理,行模拟缺血再灌注,测定心肌细胞ATP含量及LDH漏出量;以特异性多肽GS为底物,通过测定掺入GS的γ-^32P-ATP放射性活性计算PKC的活性。结果 IPC及CPC都可明显减少心肌细胞ATP消耗及LDH漏出(P<0.01),并激活PKC活性(P<0.01),且IPC组和CPC组两作用相近。而H7则抑制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及PKC的激活。结论 缺血及缺Ca^2 预处理可诱导同等强度的心肌细胞保护能力,PKC可能在预处理中起着介导共同通路作用。  相似文献   

11.
NO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预处理保护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对SD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机制中NO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进行缺血预处理,实验分组如下: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S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c Reperfusion,I/R组);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PC组);预处理加左旋硝基精氨酸组(Preconditioning L-NNA,PC L组),各组再灌注后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丙二醛(MDA)含量,肝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PC组ALT及MDA含量明显低于I/R组(P<0.01),肝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C+L组在0-3h阶段ALT和MDA含量与I/R组无显著区别(P>0.05),而在6-48h阶段则显著低于I/R组(P<0.01)但仍高于PC组(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0-3h为早期保护效应,可能为NO所触发或介导。  相似文献   

12.
实验用18只家兔分为三组(每组6只);(1)缺血/再灌注组(R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40min后松结再灌注30min。(2)缺血/再灌注十纳洛酮(nalo×one,Nal)组(R+Nal组)-再灌注前5min静脉注射Nal(3mg/kg)。(3)假手术对照组(C组)。观察了心肌丙二醛(MDA),钙,钾含量变化。结果:R组缺血/再灌注区心肌MDA和钙含量大大高于C组(P<0.01,P<0.01),心肌钾含量显低于C组(P<0.01)。R+Nal组缺血/再灌注区心肌MDA和钙含量均低于R组缺血/再灌注区(P<0.05,P<0.01),心肌钾含量则高于R组缺血/再灌注区(P<0.05)。这些结果表明Nal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缺血预调对体外循环NO释放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探讨了缺血预调对低温体外循环心脏NO释放和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6只健康杂种狗随机分成对照组C(n=8) 和预调组P(n=8),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预调组于心脏停跳前钳闭主动脉3min、开放3min,重复两次,分别于转流前、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开放即刻、再灌注30min、60min测心输量(CO)、射血分数(EF),同时经冠状静脉窦抽血检测血清NO、Ca^2 ,于再灌注60min取冠脉血管内皮标本用作电镜观察。结果:预调组CO、EF于再灌注期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期两组NO水平均明显增加,但预调组低于对照组(P<0.01)。电镜下预调组空泡明显减少,少有细胞破碎和变型。结论:缺血预调增加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前NO释放,保持再灌注期间适当的NO水平,可防止缺血再灌注内皮损伤,增强心脏功能的恢复,过量NO释放-Ca^2 -氧自由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项红军  赵佐庆  李纪鹏  张志培 《医学争鸣》2002,23(21):1974-1977
目的:研究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后血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变化以及肺组织中Bax,Bcl-2的表达,探讨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对肺组织的损伤,方法: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对照 ,再灌注后0,30min,1,2h,1,3,7d共8组,于各时点检测血中Bax,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NO浓度0min明显升高,2h时降低,随后升高,7d时达高峰,SOD浓度0min明显下降,2h 时升高,随后下降,7d时达最低,Bax,Bcl-2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再灌注0min,Bax,Bcl-2阳性细胞率增多,30min时Bax,Bcl-2阳性细胞率均升高分别为17.1%和78.1%,Bcl-2表达高于Bax,两者差别显著(P<0.01),2h时降低,其后升高,7d时阳性细胞率达高峰分别为94.1%和83.4%,Bax表达明显高于Bcl-2,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可引起血中NO,SOD的浓度变化和Bax及Bcl-2阳性细胞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改变并可能引起肺组织细胞凋亡和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肝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90min后,测定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荧光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blot分析CytochromeC、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与IR组相比,IPo组的细胞凋亡率下降,线粒体膜电位升高,CytochromeC表达减少,Bcl-2表达增加(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及Bcl-2表达、降低CytochromeC表达从而抑制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肝细胞凋亡,其机制是通过线粒体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对急生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线粒体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用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缺血/再灌注,缺血预处理3组。分别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凋亡心肌细胞和用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预处理能保护线粒体超微结构,减小凋亡心肌细胞百分数(P<0.01)及增加Bcl-2蛋白表达的光密度值(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过保护线粒体超微结构及上调跨线粒膜的Bcl-2蛋白表达而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Alda-1激活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活性,探讨激活该酶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Alda-1+缺血再灌注组(Alda-1组)。实验结束取肺组织和动脉血标本,测各组肺组织的湿干重比(W/D)、HE染色观察肺泡结构;检测血浆及肺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4-羟基壬烯醛(4-HNE)浓度;Western blot检测ALDH2的相对表达量及ELISA检测ALDH2的活性。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肺组织W/D值明显升高(P<0.05),肺泡结构明显破坏,血浆及肺组织的MDA、4-HNE明显增多(P<0.05),ALDH2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I/R组相比,Alda-1组肺组织W/D值显著下降(P<0.05),肺泡结构显著改善,血浆及肺组织的MDA、4-HNE显著减少(P<0.05),ALDH2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Alda-1可通过激活ALDH2的活性来加速醛类物质代谢从而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表没食子酸酯(EGCG)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脂质过氧化及心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丹参(SM,100mg/kg)组,EGCG1(10mg/kg)组和EGCG2(20mg/kg)组,每组10只动物,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60min的方法建立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测定心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ATP酶活性和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IR组大鼠心肌MDA及血浆LDH明显升高,SOD及ATP酶活性则显著降低(P<0.01);EGCG和SM均能显著,降低MDA与LDH,明显增加SOD与ATP酶活性(与IR组比,P<0.01),并且EGCG(20mg/kg),降低MDA与LDH的作用较SM(100mg/kg)更明显(P<0.05)。结论:EGCG通过抑制脂过氧化反应和提高心肌SOD与ATP酶活性,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朱斌  闵苏  龙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1,26(4):407-409,415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C)对兔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Langendorff模型灌注幼兔(14-21天)离体心脏。18只幼兔心随机分为2组,每组9只,IPC组经历5min缺血、10min再灌的IPC处理后,使用St.ThomasⅡ心麻痹液(STH)使心脏停跳;对照组只用STH停跳心脏。两组兔心均在生理体温(39℃)下接受45min缺血、40min灌注。观察复灌后的心肌酶释放、心肌能量、心脏功能及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PC组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漏出量明显减少(P<0.01),心肌ATP含量以保存(P<0.05),再灌注末心脏左室发展压(LVDP)显著改善(P<0.05);光、电镜显示经过缺血预处理的心肌细胞损伤轻。结论:缺血预处理能明显减轻兔未成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再灌注后心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保存再灌注后心肌细胞中AT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奥曲肽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Pringle’s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8只Sprague Daweley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奥曲肽预处理组(OPC组)。测定各组在缺血30min和再灌注120min的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比较其组织形态学改变,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肝脏热缺血15,30min,以及再灌注30,60,120min肝组织内ATP,ADP,AMP的含量,计算其能荷(energy change,EC)。结果:(1)在肝脏缺血30min及再灌注120min,OPC组ALT和AST低于I/R组(P〈0.01或P〈0.05),ATP和EC高于I/R组。和I/R组比较,OPC组的组织形态学损伤较I/R组为轻。(2)在热缺血过程中,OPC组ATP和EC的下降速度比I/R组缓慢;在再灌注30,60,120min OPC组ATP和EC高于I/R组(P〈0.01或P〈0.05),整个再灌注过程中,OPC组EC的上升速度比I/R组迅速。结论:奥曲肽通过提高肝细胞能量储备而对肝脏热缺血再灌注起保护作用,其对肝细胞的能量代谢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对内分泌活动的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