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比较梗死区和外周循环中炎性因子含量的改变。方法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介入术前口服拜阿司匹林300mg、氯毗格雷600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80mg,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梗死部和外周循环中IL-2、IL-6、IL-10水平。结果梗死部位动脉血清IL-2、IL-6明显高于外周循环水平(P<0.05);IL-10明显低于外周循环水平(P<0.05);治疗组患者梗死部位动脉IL-2、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外周循环血IL-2、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hs-CRP、MMP-9和TIMP-1的影响。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倍他乐克、硝酸异山梨酯、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hs-CRP、MMP-9和TIMP-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71.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呈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hs-CRP和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TIMP-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治疗UA患者方面具有良好疗效,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及提高TIMP-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120例拟行(PCI)的冠心病(C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低剂量干预治疗组(B组)和中等剂量干预治疗组(C组)。A组术前不服用阿托伐他汀,B和C组术前分别服用20mg或40mg阿托伐他汀7d,3组患者术后均用阿托伐他汀20mg/d维持治疗。术前、术后24h及术后1月后监测CK-MB、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I、血肌酐。结果:(1)PCI术后24hCK-MB、C反应蛋白较术前均有升高,A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A组CK-MB、C反应蛋白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C组患者围手术期MI发生率较A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患者血肌酐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I术后CK-MB、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提示存在一定的PCI术相关性心肌损伤;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7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抑制PCI相关心肌损害,未显示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负荷剂量他汀类药物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因子水平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在鄢陵县中心医院接受PCI治疗的83例老年UAP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患者术前接受常规剂量(20 mg/次)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接受负荷剂量(40 mg/次)阿托伐他汀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因子水平和心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计算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IL-10、hs-CRP水平和cTnI、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MACE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服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有效缓解PCI手术给老年UAP患者带来的血管内皮损伤,且能降低术后MACE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就78例冠脉介入治疗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引起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的临床观察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09年6月一2010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7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在术后、术中、术前都将相关疾病指标,如血糖、血压等控制好,同时采用血管转化酶抑制剂、单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肝素、氯吡格雷等药物,另外,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按常规标准方法,采用股动脉径路或桡动脉来进行常规应用。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都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均接受7d的阿托伐他汀钙片(阿乐,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58)40mg/d的治疗;对照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均不使用他汀类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术后hs—CRP、MPO、eTnI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升高(t=8.2707,3.5621,2.6705和3.1671,3.8826,2.4049,P〈0.01或P〈0.05);治疗组术前和术后的hs—C|uP、MPO、cTnI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3.3525,2.1587,2.8529和3.1171,2.7133,2.0915,P〈0.0l或P〈0.05);治疗组的围术期M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3858,P〈0.05)。结论:冠脉介入治疗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效果较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郁冲 《中外医疗》2016,(3):117-118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分两组,每组43例,其中PCI术前应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记为对照组,PCI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记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1L-10)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hs-CRP(4.2±1.8)mg/L、TNF-α(7.4±2.3)pg/mL较对照组(6.1±2.1)mg/L、(8.5±2.4)pg/mL显著较低,1L-10(16.1±2.3)pg/mL较对照组(12.8±2.1)pg/mL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炎性因子表达,对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2):2988-299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方法 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研究.单纯行CABG术的患者140例,其中71例入选他汀组(术前1周服阿托伐他汀20 ms/d),69例入选对照组(不给予阿托伐他汀).使用心电监护仪对CABG患者进行术后持续心电监测至少7 d,记录房颤的发生及持续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72 h、7 d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他汀组中有10例在术后7 d内至少发生了1次房颤,显著低于对照组(14%vs 34%,P=0.009);他汀组首次房颤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6±0.4)h比(5.7±0.5)h,P<0.01].Logistic回归显示使用阿托伐他汀是降低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19,95%CI0.076~0.633).他汀组术后hs-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23±5)g/L比(32±7)g/L,P<0.01];术后72 h[(42±8)g/L vs(68±6)g/L,P<0.01];术后7 d[(11±3)g/L比(31±9)g/L,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抑制CABG术后炎症反应,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缩短房颤的持续时间,对CABG术后房颤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巨名飞  霍明艳  王青松  姜锋  王虹 《河北医学》2014,(12):2040-204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 C 反应蛋白、血BNP )水平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ACS患者132例,分为AMI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和UAP 组(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均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 1次/d,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定C反应蛋白及血BNP、血脂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血CRP、BNP 明显高于UAP 组,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血BNP 水平较前均降低(P<0.05)。结论:C反应蛋白、血BNP 水平升高与ACS发病有着密切关系,阿托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C 反应蛋白、血BNP 水平,提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炎性反应的作用,改善冠脉供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76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周。对比两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及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因子-6(IL-6)]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炎症状态,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0.
刘红军 《当代医学》2011,17(5):97-99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给予阿托伐他汀预治疗能否减轻PCI相关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方法 78例拟行PCI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预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PCI前接受7d的阿托伐他汀40mg/d的治疗 对照组在PCI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两组患者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且在PCI后均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在术前和术后24h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肌钙蛋白Ⅰ型(cTnI),并记录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术后hs-CRP、MPO、cTnI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升高(t=8.2707,3.5621,2.6705和3.1671,3.8826,2.4049,P<0.01或P<0.05) 治疗组术前和术后的hs-CRP、MPO、cTnI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3.3525,2.1587,2.8529 和3.1171,2.7133,2.0915,P<0.01或P<0.05) 治疗组的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3858,P<0.05).结论 PCI前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预防性28d治疗,可以显著减少PCI造成的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机体炎症介质IL-6和IL-8浓度的影响,寻找更有利于患者的机械通气方式。方法:40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在相同的麻醉和体外循环条件下,按高潮气量低呼吸终末压力(H-VT/L-PEEP)和低潮气量高呼吸终末压力(L-VT/H-PEEP)机械通气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于开胸前(T0)、体外循环结束(T1)、体外循环停止机械通气6h后(T2)3个时点采集支气管灌洗液和中心静脉血样本,检测其中IL-6和IL-8的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支气管灌洗液和血浆中IL-6和IL-8浓度在T1时均显著增高;T2时L-VT/H-PEEP组灌洗液和血浆中IL-6、IL-8浓度与T1时比较无明显改变,而H-VT/L-PEEP组则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L-VT/H-PEEP的通气方式,没有进一步提高体外循环后患者体内炎症介质IL-6、IL-8的浓度,与H-VT/L-PEEP的通气方式相比,是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更为合理的机械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off-pump)和体外循环(on-pump)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围术期的输血量和凝血功能。方法:187例患者接受CABG手术,其中105例采用off-pump,82例采用传统的on-pump,回顾性地收集两组患者术前PT、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FIB和APTT、手术时间、旁路移植血管数、ICU留住时间、再次开胸止血的病例数、术后24h胸腔引流量、围术期输入血制品的量及血常规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术前凝血情况相似,但与off-pump患者相比,on-pump患者手术结束时的Hb、Hct和血小板数量显著减少,术后24h胸腔引流量、再次开胸止血的例数和围术期输入血液制品的量明显增加。结论:off-pumpCABG可避免CPB本身引起的血液稀释、血小板数量减少等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减少围术期出血和血液制品用量,缩短ICU时间,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年3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两组:观察组(A组)患者15例,术中术后使用乌司他丁,对照组(B组)15例,未使用乌司他丁.检验两组患者各时点血浆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活性和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noninI,cTnI)的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正性肌力作用药物使用量.【结果】两组无手术死亡.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及术后多巴胺[(76.4±13.6)、(117.5±12.4)h]、肾上腺素[(50.4±12.1)、(88.9±10.8)h]的使用量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对患者心肌可起到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Yang J  Li L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3):2313-2315
目的 观察腺苷预处理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试验组在取乳内动脉时经颈内静脉导管输注腺苷50μg·kg^-1·min^-1,1min后调至100μg·kg^-1·min^-1,2min后调至150μg·kg^-1·min^-1,输注10min。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输注结束后5min开始血管吻合。于麻醉后(哟)、血运重建30min(T1)、2h(T2)、6h(T3)、12h(T4)和24h(T5)取静脉血检测血浆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各时点CK-MB均升高,对照组T1-T5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仅他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眄点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两组各时点cTnI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T4-T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仍可发生心肌损伤,腺苷预处理能减少CK-MB和cTnI释放,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5.
薛磊  陈亦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6(12):1444-1445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手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目前常规方法是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施行CABG(CCAB),但由于体外循环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故近十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展了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施行CABG(OPCAB),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目前约占CABG总数的30%.但对这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来客观评价这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停跳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对冠状动脉搭桥合并瓣膜手术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7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行冠状动脉搭桥合并瓣膜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对照组采取停跳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2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彩色超声结果、术后情况、心功能情况、并发症等,结果术前,2组患者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各时点,观察组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9. 074,P=0. 000)。术前,2组患者cTnI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t=1.519,P=0. 134);术后各时点,观察组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F=6.403,P=0. 000)。术前,2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前后径(LVEDD)、左房舒张末前后径(LAED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LVEDD、LAEDD显著低于对照组(t=2.669、3. 653,P均=0. 001)。观察组的手术时间、ICU留住时间、住院时间、24 h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t=19. 261、21.894、16.147、20.238,P均=0. 000)。术后3个月,观察组心功能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7.426,P=0.001)。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者1例,术后发生纵隔感染1例。结论冠状动脉搭桥合并瓣膜手术患者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心肌保护技术,能有效保护患者心肌功能,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主要手段之一,主要手术方式包括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ON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OPCABG).本文拟通过回顾性分析1 650例男性患者施行OPCABG和不停跳ONCABG临床资料进行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采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麻醉科2007年至2009年CABG数据库的有关数据.比较OPCABG组和不停跳ONCABG组近期疗效,并分别以术后死亡和术后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reatment,CRRT)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危险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OPCABG组搭桥时间和总手术时间均小于ONCABG组(P〈0.01).OPCABG组搭桥数大于3的病例明显多于ONCABG组(20.9% vs 13.3%) (P〈0.01),应用CRRT(1.33% vs 3.98%)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23% vs 6.63%)患者的比例较ONCABG组显著减少(P≤0.01),两组术后院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BG术后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0%(P=0.000,OR=8.321)、年龄〉70岁(P=0.003,OR=4.870)和术后应用CRRT(P=0.000,OR=45.500).术后应用CRRT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高血压病史(P=0.049,OR=2.665)、术前肾功能异常(P=0.045,OR=3.598),OPCABG可以减少2/3的术后CRRT的使用率(P=0.008,OR=0.333).结论 OPCABG可以降低术后CRRT和IABP的使用率,缩短手术时间.因此在年龄〉70岁,术前肾脏功能下降,心功能差等患者施行OPCABG手术对早期恢复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麻醉科OPCABG围术期数据库,回顾性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自2007年11月至2009年2月2 379例OPCABG患者围术期资料,将与术中及术后10 d内死亡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全组围术期死亡患者32例,病死率为1.3%。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后应用透析(P<0.01,OR=23.791)、术前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40%(P<0.001,OR=6.903)、术中室颤(P<0.025,OR=5.292)、急诊手术(P=0.009,OR=4.539)、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IABP)(P=0.009,OR=4.488)、性别(P=0.018,OR=2.312)、术前心肌梗死史(P=0.025,OR=2.180)与年龄(P=0.027)为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女性病死率高于男性(男性19/1 830,女性13/54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应用透析(P<0.001,OR=26.141)、术前射血分数<40%(P<0.001,OR=8.436)、急诊手术(P=0.003,OR=5.039)与性别(P=0.026,OR=0.418)为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应用透析治疗、性别、术前EF<40%和急诊手术是OPCABG患者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围术期肾保护、积极维护心功能、提高急诊和女性OPCABG患者围术期处理水平,有利于控制OPCABG围术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OPCABG)与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早期预后及术后6月预后,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 连续性选取4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男女不限,随机分为二组,CCABGCE20例,OPCABG组20例,所有患者记录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心电图、住院时间、术后6月状态等临床指标及术前、入ICU时、出ICU时、出院时cTnI浓度.结果 CCABG组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用量高于OPCABG组,且cTnI峰值浓度明显高于OPCABG组,两组参数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CABG组住院时间、术后6月状态与OPCABG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早期预后优干CCABG组,两组术后6月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比较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PB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患者炎性因子和心肌损伤的差异及远期结果,评价两种术式的优缺点. 方法 48例行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成CPBCABG组(n=22)和OPCABG组(n=26).分别麻醉诱导后及术后2 h,8 h,24 h和48 h 5个时间点留取静脉血6 ml.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肌钙蛋白I(cTnI).随访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及心功能情况,随访时间1.5年. 结果 CPBCABG组术后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OPCAN3组除IL-6,TNFα外其余指标较术前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各项参数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CPBCABG组各项参数均明显高于OPCAN3组(P<0.05),尤以术后2 h和8 h差异最为明显(P<0.05或P<0.01).随访两组患者均无残留心绞痛,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 结论 与CPBCABG相比较,OPCAN3可以明显降低围术期炎性反应,减轻心肌损伤,而远期效果同样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