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奥曲肽预处理对兔肝缺血再灌注后对脑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Pring's兔肝脏再灌注模型,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Ⅰ组(假手术组)、Ⅱ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和Ⅲ组(奥曲肽预适应组).Ⅲ组新西兰大白兔腹腔内注射20μg/kg奥曲肽和皮下注射30μg/kg奥曲肽,均用0.9%的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其他组在同一时间点用同样途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3组动物肝门阻断前(T1)、阻断后30min(T2)、再灌注后30 min(T3)、60 min(T4)、120 min(T5)和240 min(T6)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再灌注后240min时处死兔子,取脑组织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分别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脑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并采用TUNEL法检测其凋亡细胞,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①Ⅱ组和Ⅲ组的MAP和HR在T2时间点时明显低于Ⅰ组,而Ⅱ组在T2至T4时间点时显著低于Ⅲ组(P<0.05或P<0.01).②Ⅲ组光镜下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电镜下脑的亚细胞结构损伤显著轻于Ⅱ组.③Ⅱ组和Ⅲ组在5个高倍视野下采用TUNEL法检测脑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多于Ⅰ组,而Ⅲ组显著少于Ⅱ组(P<0.05).④奥曲肽预处理组脑组织中的MDA水平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而SOD水平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奥曲肽可减少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明显改善肝缺血再灌损伤导致的脑组织损伤,抑制凋亡,减少氧自由基的释放,对兔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成年雄性大鼠36只,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依次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以及褪黑素预处理组,分别取各组肺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再通过检测肺组织湿干重比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含量用以衡量褪黑素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丙二醛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并且其肺组织湿干重比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浓度明显上升,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表达呈降低趋势(P0.05),但褪黑素预处理能够明显缓解由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的肺组织病理变化,丙二醛、肺组织湿干重比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的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且,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升高且数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褪黑素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清除自由基而对肺组织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p38MAPK信号通路在甘草酸二铵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甘草酸二铵处理组(Ⅲ组)。Ⅰ组行冠脉套线不阻断,Ⅱ、Ⅲ组均行后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min,再灌注120min。其中Ⅲ组在阻断前用甘草酸二铵2.5mg/kg静脉泵注。三组在阻断冠脉前20min(T0),阻断后20min(T1)、40min(T2)、再灌注后1h(T3)、2h(T4)取颈内动脉血测定血浆TNF-2、IL-6,IL-8细胞因子含量,再灌注结束后免疫印记法测心肌p38MAPK水平,再灌注结束后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同时用伊文思蓝和TIC染色法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Ⅱ组比较Ⅲ组p38MAPK表达降低(P<0.05),细胞炎性因子含量减少(P<0.05)。心肌细胞超微损伤减轻(P<0.05),心肌梗死面积减少(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通用下调心肌P38MAPK表达,减少炎性因子生成,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改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定量测量小鼠肺泡炎肺泡灌洗液中EGF, TGF-β1的表达与同期肺泡炎的病理分级和肺泡Ⅱ型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间的关系. 方法通过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A5建立小鼠肺泡炎模型,按采集灌洗液的时间(1,3,7 d)分为3组,分批直视下取肺泡灌洗液,采用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灌洗液中EGF, TGF-β1表达,同时取各组的肺组织行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肺泡的病理变化及炎症分级,电镜观察肺泡Ⅱ型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实验组ELISA测定显示:1,3,7 d组肺泡灌洗液中EGF的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GF-β1的水平有所升高, 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病理学检查显示, 各组病变以Ⅰ级肺泡炎为主, 随病程进展逐渐向Ⅱ, Ⅲ级发展, 肺泡Ⅱ型细胞变性坏死以3, 7 d组明显. 将EGF和TGF-β1的水平与肺泡炎的分级对照相比较,各组EGF水平变化与肺泡炎分级相关不显著,但r值均为负值. TGF-β1水平升高与肺泡炎分级呈显著正相关 (P<0.01). 结论博莱霉素损伤早期肺泡Ⅱ型细胞变性、坏死,抑制了EGF自分泌的机制,诱导TGF-β1活性高表达是肺间质纤维化进程启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全肝缺血再灌注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4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肺泡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4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肝脏缺血再灌注组(n=18)2组,并于再灌注1 h、6 h、12 h后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巨噬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及流式细胞学检测其TLR2/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肺组织湿干重比值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并进行肺组织学评分.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肝脏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肺泡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4蛋白及mRNA表达均增高(P<0.01),TLR2表达水平持续升高(P<0.01),TLR4在6 h达到峰值(P<0.01).肝脏缺血再灌注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6 h最高(P<0.01,肺组织湿干重比值、髓过氧化物酶含量及肺组织学评分均从1 h开始增加,并在12 h达到峰值(P<0.01).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肺泡巨噬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2/4被激活,并参与了肺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肺组织坏死性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M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姜黄素预处理组(CU组),每组6只。IR组于左肺门夹闭缺血1h(建模)后再灌注,CU组在建模前2h腹腔注射姜黄素200mg/kg,SM组仅暴露左肺门而不予缺血。再灌注3h时,观察3组大鼠左肺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改变,计算湿干重比,流式细胞仪测定肺组织单细胞悬液细胞死亡方式,检测肺组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1和RIP3蛋白表达,并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IL-1β和TNF-α浓度。结果与SM组比较,IR组肺组织显微结构破坏,呈现坏死样超微结构改变,肺水含量增加,肺组织单细胞悬液凋亡和坏死细胞比例增加,肺组织RIP1和RIP3蛋白表达上调,BALF中HMGB1、IL-1β和TNF-α浓度升高(均P<0.05);与IR组比较,CU组肺组织含水量降低,单细胞悬液凋亡和坏死细胞比例降低,RIP1和RIP3蛋白表达降低,BALF中HMGB1、IL-1β和TNF-α浓度降低(P<0.05),肺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改善。结论姜黄素能抑制坏死性凋亡,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王玮  张伟 《医学争鸣》2001,22(14):1334-1338
目的 定量测量小鼠肺泡炎肺泡灌洗液中EGF,TGF-β1的表达与同期肺泡炎的病理分级和肺泡Ⅱ型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气管内灌注博莱霉素A5建立小鼠肺泡炎模型,按采集灌洗液的时间(1,3,7d)分为3组,分批直视下取肺泡灌洗液,采用夹心ELISA法定量检测灌洗液中EGF,TGF-β1表达,同时取各组的肺组织行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肺泡的病理变化及炎症分级,电镜观察肺泡Ⅱ型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实验组ELISA测定显示:1,3,7d组肺泡灌洗液中EGF的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TGF-β1的水平有所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性差异。病理学检查显示,各组病变以Ⅰ级肺泡炎为主,随病程进展逐渐向Ⅱ,Ⅲ级发展,肺泡Ⅱ型细胞变性坏死以3,7d组明显。将EGF和TGF-β1的水平与肺泡炎的分级对照组相比较,各组EGF水平变化与肺泡炎分级相关不显,但r值均为负值。TGF-β1水平升高与肺泡炎分级呈显正相关(P<0.01)。结论 博莱霉素损伤早期肺泡Ⅱ型细胞变性、坏死、抑制了EGF自分泌的机制,诱导TGF-β1活性高表达是肺间质纤维化进程启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动脉氧分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小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光镜下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探讨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KM小鼠54只,采用气管内滴注内毒素法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丹参酮ⅡA组。记录小鼠动脉氧分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小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光镜下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结果病理学检查:实验第24小时对照组小鼠肺泡结构清晰,肺泡壁薄,肺泡内未见水肿液;损伤组内毒素损伤后实验第24小时无法分辩肺泡结构,肺内大量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伴出血、水肿、透明膜形成;丹参酮ⅡA组实验第24小时肺泡结构仍存在,但肺泡间隔增厚,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轻,肺泡腔内见少量渗出。损伤组小鼠实验第2、6、24小时动脉血氧分压小鼠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丹参酮ⅡA组(P<0.0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丹参酮ⅡA组(P<0.01)。对照组和丹参酮ⅡA组实验第2小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损伤组(P<0.01);损伤组实验第2、6、24小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丹参酮ⅡA组实验第6小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丹参酮ⅡA组实验第2、6小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低于损伤组(P<0.01)。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丙泊酚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Eppinger改良法建立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兔随机分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肝素50 U/kg)、丙泊酚低剂量组(LD组,肝素50 U/kg+丙泊酚5 mg/kg)、丙泊酚中剂量组(MD组,肝素50 U/kg+丙泊酚10 mg/kg)和丙泊酚高剂量组(HD组,肝素50 U/kg+丙泊酚20 mg/kg),每组9只,另取9只兔作为假手术组(C组)。再灌注2 h后,检测兔血液及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IL-8含量、肺组织湿干重比、肺组织细胞凋亡、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PMN)百分比以及肺组织中IL-6 mRNA和IL-1β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IR组兔血液及肺组织中SOD活性均降低(P<0.05),兔血液及肺组织中MDA含量、肺组织中TNF-α、IL-6和IL-8浓度、IL-6mRNA和IL-1βmRNA表达量、肺组织湿干重比、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以及肺泡灌洗液中PMN百分比均升高(P<0.05)。与IR组相比,LD组、MD组和HD组兔血液及肺组织中SOD的活性均升高(P<0.05),兔血液及肺组织中MDA含量、肺组织中TNF-α、IL-6和IL-8浓度、IL-6 mRNA和IL-1βmRNA表达量、肺组织湿干重比、肺组细胞凋亡指数以及肺泡灌洗液中PMN百分比均降低(P<0.05);且丙泊酚对以上观察指标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丙泊酚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随着丙泊酚给药浓度增加,保护作用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兔5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再灌注 氯胺酮预注组(Ket组).测量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分析每组肺湿干重比(W/D)、肺泡损伤数(IQA)及肺组织形态改变情况.结果:IR组与C组相比,NO含量显著降低(P<0.01),TNF-α、MDA、W/D、IQA明显升高(P<0.01).Ket组与IR组相比,NO含量明显升高(P<0.05),TNF-α、MDA、W/D、IQA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或P<0.05).光镜下C组肺泡较完整,未见炎症细胞浸润;IR组肺不张,肺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而Ket组肺损伤明显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少.结论:氯胺酮可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和过氧化反应,增加一氧化氮含量,减轻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肺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