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AD)情绪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以及血压昼夜节律与HRV的关系.方法:对106例EH患者行焦虑、抑郁评定(SAS、SDS),分为EH+AD组及EH+nonAD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资料、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情况.结果:(1)EH+AD组24 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明显高于EH+nonAD组(P均<0.01),尤以夜间血压增高更为明显(P均<0.001),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勺型的血压昼夜节律发生率明显高于EH+nonAD组(73.08%比31.48%,P<0.01).(2)EH+AD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明显低于EH+nonAD组(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H伴AD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危险与合并AD及SDNN降低相关(OR值分别为4.120、8.631,P均<0.01).结论:AD增加EH患者非勺型的血压昼夜节律,可能与自主神经损害严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AD)情绪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PP)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对106例EH患者行焦虑、抑郁评定(SAS、SDS),分为EH+AD(n=52)组及EH+non AD组(n=54),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资料、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及24小时PP情况.结果:1.EH+AD组24小时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及24小时PP均明显高于EH+nonAD组(P均<0.01).PP增大发生率明显高于EH+nonAD组(57.69%比29.63%,P<0.01).2.EH+AD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RNN50)明显低于EH+non AD组(P<0.01).结论:AD使EH患者PP增大,可能与自主神经损害严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41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对两组性别、年龄、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血脂、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有晨峰现象的129例(MBPS组),发生率为31.1%,与非MBPS组相比较.MBPS组24 h平均收缩压、脉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01).②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相关(P<0.01),调整年龄后,男女MBPS发生率分别为28.5%,16.9%,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05).③不论男女,MBPS组的左室肥厚发生率、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24 h平均心率、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均高于非MBPS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MBPS与BMI、空腹血糖、血脂无显著关联.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BPS与年龄、性别、心室重构、心律失常密切相关,MBPS患者有更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MBPS可能使清晨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及不同血压晨峰差值对颈动脉、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符合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1例分为MBPS组(78例)和非MBPS组(93例),常规行尿微量白蛋白,双侧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检查计算左室质量指数,将MBPS按晨峰差值分A组(23.58 mmHg≤差值<33.58 mmHg)与B组(差值≥33.58 mmHg)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BPS组晨峰变异幅度显著增高,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收缩压均在较高水平位置,显著高于非MBPS组(P<0.05);MBPS组左室重量指数、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均高于非MBPS组(P<0.05);晨峰差值越大,靶器官损害越重(P<0.05).结论 MBPS高血压患者较非MBPS患者劲动脉、心肾靶器官损害更重,血压晨峰差值越大,其靶器官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冠心病并抑郁症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将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120例患者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以及急件冠脉综合征(ACS)组与非ACS(Non-ACS)组,了解抑郁与非抑郁冠心病患者的HRV变化,比较不同冠心病分型中HRV改变,以及抑郁与HRV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并抑郁患者中抑郁组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DX、RMSSD及PNN50均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1或0.05);抑郁组频域指标VLF及LF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0.01),而HF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5).ACS组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DX、RMSSD及PNNS0均显著低于Non-ACS组(P<0.05);ACS组频域指标VLF、LF显著高于Non-ACS组(P<0.05).抑郁严重度指数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心率变异性发生改变且抑郁与心率变异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压晨峰(MBPS)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收集93例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24例、单纯冠心病组2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4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测量血压晨峰,根据住院期间CAG结果,分别采用冠脉病变支数和冠脉狭窄程度积分统计冠脉狭窄程度,作为冠脉病变程度的指标.结果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的血压晨峰水平及冠脉狭窄程度均较单纯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5);单纯冠心病组冠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中MBPS<25 mmHg亚组与MBPS≥25 mmHg亚组间血压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血压晨峰水平、冠脉狭窄程度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压晨峰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在剔除了其他常见影响因素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结论 MBPS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MBPS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晨峰现象(MBPS)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1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血压,血压晨峰值≥35 mmHg患者为晨峰组(MBPS组)45例,血压晨峰值<35 mmHg患者为非晨峰组(NMBPS组)67例,两组均询问饮酒史、吸烟史、年龄、病程,测量诊室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MBI),测定血糖、血脂,并对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患者具备以下诊断标准为心脑血管事件: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动态血压各参数、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NMPBS组比较,MPBS组血压晨峰值、清晨平均动脉压、24 h平均收缩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晨峰组患者血压晨峰值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晨峰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原发性高血压(EH)肝阳上亢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肝阳上亢型、痰湿壅盛型两组EH患者,共计90例,依据焦虑、抑郁评定(SAS、SDS)结果实施分层,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资料、动态心电图的情况,并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肝阳上亢型与SAS、SDS各条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肝阳上亢型较痰湿壅盛型EH患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者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阳上亢型、痰湿壅盛型两组均显示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及PNN50)低于非焦虑抑郁情绪患者(P<0.05),而在合并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中,肝阳上亢型、痰湿壅盛型两组之间HRV时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H肝阳上亢型患者与SDS15、SAS3、SAS1、SAS11、SDS4、SAS10、SDS9、SAS20、SDS13、SAS18、SAS7相关(OR值呈递减排序,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使EH肝阳上亢型患者HRV降低,且EH肝阳上亢型与SAS、SDS特定条目之间存在密切相关,与"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马淑云 《吉林医学》2013,(20):4000-400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0例,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血压,根据结果分为MBPS组61例和非MBPS组89例,两组均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并观察颈动脉斑块情况,斑块分为单发斑块和多发斑块。比较两组CCA-IMT、颈动脉斑块的差异。结果:MBPS组CCA-IMT(1.13±0.23)mm,非MBPS组CCA-IMT(0.92±0.20)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S组斑块检出率为85.2%、斑块平均厚度为(1.67±0.21)mm、多发斑块检出率39.3%,均明显高于非MBPS组斑块检出率为67.4%、斑块平均厚度为(1.39±0.17)mm、多发斑块检出22.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是颈动脉硬化的极其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发生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115例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将患者分为晨峰组(53例)和非晨峰组(62例)进行血生化测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晨峰组(MBPS)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d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脉压(24hPP)均高于非晨峰组(NMBPS),P<0.05;MBPS组的LVMI显著高于NMBPS组[(135±27)g/m2和(112±27)g/m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有晨峰现象者更易发生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