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PAR激动剂罗格列酮对人子宫肌瘤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T)对人子宫肌瘤的增值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给予原代培养的子宫肌瘤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处理,以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PARγm RNA以及凋亡基因Bax、Bcl-2在子宫肌瘤细胞中的表达及罗格列酮对子宫肌瘤细胞增殖活化的影响。结果罗格列酮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RT-PCR提示罗格列酮可促进PPARγm RNA、Bax表达,抑制Bcl-2表达。结论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抑制子宫肌瘤的增值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Bax的表达及下调Bcl-2的表达来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配体罗格列酮(RSG)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应用CCK-8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RSG(25、50、100、200μ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RSG(24h、48h、72h)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mRNA表达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CyclinD1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RSG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CCK-8比色法显示增殖抑制率与RSG的浓度-时间呈正相关;FCM检测发现,RSG使肝癌HepG2细胞的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而进入S期的细胞明显减少,且呈浓度依赖;RSG干预后,CyclinD1的mRNA及蛋白表达在肝癌细胞中下调。结论:RSG依赖激活PPARγ途径能在体外抑制肝癌细胞生长,提示PPARγ可能是肝癌治疗的一个新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罗格列酮(I/R+Ros)组、缺血再灌注+罗格列酮+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HOE140(I/R+Ros+HOE140)组,每组15只。麻醉大鼠后,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根部30min,再灌注40min,观察缺血再灌注前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检测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还原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一氧化氮(N0)水平。【结果】罗格列酮预处理组的大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13min),持续时间(14.37s),室性早搏的发生次数(47次)和心律失常评分等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提前应用Hoe140可部分或全部阻断缺血一再灌注时罗格列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P〈0.05);I/R+Ros组与I/R组相比心肌组织eNOS、NO、和SOD活性水平明显提高,而iNOS活性和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1;HOE140可阻断此作用(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有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这可能是通过缓激肽-一氧化氮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罗格列酮经PPARγ受体介导HL-60细胞成熟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PPARγ)在白血病HL-60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2000脂质体进行HL-60细胞质粒转染.实验分单纯HL-60细胞培养组,空载体pIRES2-EGFP转染组,10μmol/L罗格列酮干预组和10μmol/L罗格列酮联用phPPARγ-IRES2-EGFP质粒转染组.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并对转染细胞成熟粒.单细胞特异性标志CD11b和CD14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转染的HL-60细胞可见绿色荧光表达,phPPARγ-IRES2-EGFP质粒转染效率为5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罗格列酮干预组和罗格列酮联用phPPARγ-IRES2-EGFP质粒转染组的CD11b+和CD14+细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未转染细胞组与空载体转染组(P〈0.05),且罗格列酮联用phPPARγ-IRES2-EGFP质粒转染具有协同效应;而未转染细胞组与空载体转染组2种表型细胞百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通过激活PPARγ促进HL-60细胞向粒-单细胞成熟分化,有望成为治疗白血病的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罗格列酮(I/R+Ros)组、缺血再灌注+罗格列酮+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HOE140(I/R+Ros+HOE140)组,每组15只。麻醉大鼠后,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根部30min,再灌注40min,观察缺血再灌注前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检测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还原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一氧化氮(N0)水平。【结果】罗格列酮预处理组的大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13min),持续时间(14.37s),室性早搏的发生次数(47次)和心律失常评分等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提前应用Hoe140可部分或全部阻断缺血一再灌注时罗格列酮的抗心律失常作用(P〈0.05);I/R+Ros组与I/R组相比心肌组织eNOS、NO、和SOD活性水平明显提高,而iNOS活性和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1;HOE140可阻断此作用(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有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这可能是通过缓激肽-一氧化氮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在SKOV3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RSG(0.1、1.0、10和100 μmol/L),采用MTT法测定RSG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荧光定量RT-PCR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检测干预前后细胞中PPARγ、c-myc的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MTT法结果 显示,RSG可抑制SKOV3细胞生长,并呈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流式细胞术结果 显示,RSG能明显诱导SKOV3细胞凋亡,在10、100 μmol/L RSG作用于SKOV3细胞24 h后,凋亡率分别为45.75%和51.9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82%,P<0.05);并使细胞周期阻止于G1期,呈浓度依赖方式.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显示RSG处理后的SKOV3细胞中出现凋亡小体.免疫细胞化学和荧光定量RT-PCR结果 显示,人卵巢癌SKOV3细胞表达PPARγ,RSG作用于SKOV3细胞24 h后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而c-my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结论 RSG具有抑制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通过活化PPARγ,下调c-myc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罗格列酮对大肠癌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大肠癌细胞HT-29中的表达及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i)对大肠癌细胞HT-29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HT-29中PPARγ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检测罗格列酮对HT-29锚定依赖生长的影响,采用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检测罗格列酮对HT-29锚定非依赖生长的影响.结果大肠癌细胞HT-29中有PPARγ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MTT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可抑制HT-29的锚定依赖生长,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效应,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表明罗格列酮尚可抑制HT-29的锚定非依赖生长,且这种作用在一定时间内是不可逆的.结论 PPARγ在大肠癌细胞HT-29中有表达,PPARγ被其配体活化后可抑制大肠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正常饮食的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35只高脂高糖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5mg/kg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型的大鼠随机分为罗格列酮干预组10只,糖尿病非干预组9只。罗格列酮(3mg/kg灌胃)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取血、尿、肾脏标本,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光学显微镜观察肾小球形态及测定肾小球截面积、肾小球基质面积、系膜增生评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罗格列酮干预组血糖、血脂、肾小球截面积、肾小球基质面积、胰岛素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非干预组血糖、血脂、肾小球截面积、肾小球基质面积明显增高(P<0.05),胰岛素敏感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干预能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罗格列酮组、辛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每组8只.A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50g,日二次,10周.B组(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1%胆固醇+8%猪油+普通颗粒饲料)150g,日二次,10周.C组(罗格列酮组)高脂饲料喂饲10周,从喂饲高脂饲料起,给予口服罗格列酮0.5mg/kg/日.D组(辛伐他汀组)高脂饲料喂饲10周,从喂饲高脂饲料起,给予口服辛伐他汀2.0mg/kg/日.E组(联合用药组)高脂饲料喂饲10周,从喂饲高脂饲料起,给予口服罗格列酮0.5mg/kg/日+辛伐他汀2.0mg/kg/日.实验结束后获取血浆和主动脉全长标本进行生化和病理分析.结果 高脂模型组、各用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血脂、内皮素(ET-1)水平增高,一氧化氮(NO)浓度降低,主动脉内膜不同程度脂质斑块形成,模型组最明显.罗格列酮组、辛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三组ET-1浓度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NO水平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联合用药组效果最显著;四组主动脉可见不同程度的脂质斑块形成,其斑块/内膜面积比高脂模型组>罗格列酮组>辛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P<0.01.结论 罗格列酮、辛伐他汀通过改善内皮功能、调脂等各自不同途径防治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 后左心室重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AMI术后24 h存活的11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AMI组60只和罗格列酮组58只,并开始给药治疗;另设30例对照作为假手术组.上述各组再随机分配,分别观察1、2和4周3个疗程.满疗程后均以导管法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心脏标本固定和病理分析.最终103只大鼠获完整资料.结果 梗死面积在AMI组和罗格列酮组3个疗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42%~48%,均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AMI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压、实际和相对重量在各时间点均显著增加(P<0.05~0.001),且左心室舒张末压在4周比1和2周时升高更显著(均P<0.01);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及其校正值(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左心室收缩压)在4周时均显著降低(均P<0.001).与AMI组相比,罗格列酮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压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降低(P<0.05~0.001);实际和相对重量在4周时均显著减轻(P<0.05~0.001);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的校正值在4周时均显著升高(P<0.05~0.01).结论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有效防治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并改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兔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罗格列酮组、辛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每组8只。A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颗粒饲料喂饲150g,日二次,10周。B组(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1%胆固醇+8%猪油+普通颗粒饲料)150g,日二次,10周。C组(罗格列酮组):高脂饲料喂饲10周,从喂饲高脂饲料起,给予口服罗格列酮0.5mg/kg/日。D组(辛伐他汀组):高脂饲料喂饲10周,从喂饲高脂饲料起,给予口服辛伐他汀2.0mg/kg/日。E组(联合用药组):高脂饲料喂饲10周,从喂饲高脂饲料起,给予口服罗格列酮0.5mg/kg/日+辛伐他汀2.0mg/kg/日。实验结束后获取血浆和主动脉全长标本进行生化和病理分析。结果高脂模型组、各用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血脂、内皮素(ET-1)水平增高,一氧化氮(NO)浓度降低,主动脉内膜不同程度脂质斑块形成,模型组最明显。罗格列酮组、辛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三组ET-1浓度明显低于高脂模型组,NO水平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联合用药组效果最显著;四组主动脉可见不同程度的脂质斑块形成,其斑块/内膜面积比高脂模型组>罗格列酮组>辛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P<0.01。结论罗格列酮、辛伐他汀通过改善内皮功能、调脂等各自不同途径防治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s)新型衍生物CMHX003在3T3-L1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部分激动活性及促进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方法测定HEK293细胞中对照组、CHMX003(1 μmol/L)、CHMX003(10 μmol/L)和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i)(10 μmol/L)对PPARγ的激动活性。采用经典鸡尾酒诱导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诱导过程中分别加入CHMX003(1 μmol/L)、CHMX003(10 μmol/L)和Rosi(10 μmol/L)处理,诱导分化第7天,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分化情况,real-time PCR检测细胞脂联素和脂肪酸结合蛋白(aP2)基因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脂联素水平。结果:CMHX003对PPARγ的激动活性低于Rosi(2.46±0.08,3.31±0.15,F=132.19,P=0.008);CMHX003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及细胞内脂质沉积的作用较Rosi弱;而增强脂联素基因表达(59.41±3.01,107.91±16.49,χ2=9.031,P=0.112)及增加脂联素分泌水平(74.61±16.94,140.07±30.67,χ2=9.051,P=0.135)的作用和Rosi相似,且较少增强aP2基因的表达(3.07±1.86,75.95±26.04, χ2=8.868,P=0.049)。结论:新型TZDs 衍生物CMHX003具有PPARγ部分激动活性,有望成为安全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丙烯醛所致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A组)、罗格列酮自身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低剂量罗格列酮组(D组)、中剂量罗格列酮组(E组)和高剂量罗格列酮组(F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8浓度。分别用阿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气道黏蛋白和MUCSAC的表达。结果丙烯醛吸入各组BALF中TNF-α、IL-1β和IL-8浓度,以及气道黏蛋白、MUCSAC表达与A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P〈0.05),TNF-α、IL-1β、IL-8浓度与黏蛋白、MUCSAC表达分别呈正相关(r分别为0.827,0.795,0.924,0.805,0.812和0.917;P〈0.01或P〈0.05)。给予低、中、高剂量罗格列酮治疗后,D组、E组和F组BALF中TNF-α和IL-8浓度,以及气道黏蛋白和MUCSAC表达均逐渐降低,其中E、F组与C、D组比较,F组与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够下调TNF-α和IL-8的表达,减轻气道黏液高分泌。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核心,后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肥胖等一组临床疾病.抵抗素(resistin)作为一种脂肪细胞因子被认为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联系肥胖、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的重要信号分子.本研究应用果糖诱导制作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动物模型,观察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抵抗素及血压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表达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个剂量的罗格列酮组[2 mg/(kg·d)和4 mg/(kg·d)],测定各组脑梗死体积和缺血侧皮层NF-κB和COX-2蛋白空间分布和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罗格列酮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且不同剂量组间脑梗死体积有显著差异(P<0.05);缺血侧皮层NF-κB和COX-2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且2个不同剂量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罗格列酮通过降低缺血侧皮层NF-κB和COX-2蛋白表达减小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SG)对糖尿病大鼠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1(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anchore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binding protein 1,GPIHBP1)活性变化的影响及GPIHBP1与PPARγ的关系。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对照组(NC,n=10)、糖尿病模型组(DM,n=10)和罗格列酮处理组(RSG,n=10)。DM组和RSG组予高糖高脂饮食,并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以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RSG组以RSG无菌水混悬液灌胃。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等生化指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脂肪组织和心脏GPIHBP1与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GPIHBP1和PPARγ在糖尿病模型鼠中显著下调,PPARγ激动剂RSG能显著上调糖尿病大鼠GPIHBP1和PPARγ的表达,并显著改善糖尿病模型鼠疾病的发生发展。GPIHBP1的表达与PPARγ具有正相关的趋势。结论 GPIHBP1可能是PPARγ的一个靶基因,并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发挥关效果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ROS)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Resistin)水平的影响。方法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8例,均给予口服ROS 4 mg,每日1次,总疗程4周,测定指标包括一般项目、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及抵抗素,以HOMA模型评价组织胰岛素敏感性。结果ROS治疗4周后,患者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明显降低(P<0.01或P<0.05),而体重指数(BMI)及腰臀比(WHR)明显增加(P<0.05);血清抵抗素水平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体重指数、腰臀比和HOMA-IR等无关(P>0.05)。结论ROS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改善糖代谢,但对人血清抵抗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罗格列酮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体外生长影响,以评价其在人乳腺癌治疗上的应用潜力. 方法:噻唑蓝(MTT)法检测罗格列酮对MDA-MB-231细胞体外生长抑制作用;应用PPARγ拮抗剂GW9662,分析罗格列酮对MDA-MB-231细胞增殖影响与PPARγ受体关系;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Annexin V-FITC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罗格列酮干预下MDA-MB-231细胞G0/G1期比例上升,而S期比例下降,呈量-效关系抑制其生长,IC50=5.2 μmol/L. PPARγ拮抗剂GW9662可部分逆转罗格列酮对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P<0.05);100 μmol/L罗格列酮还可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TUNEL法检测的凋亡率(18.4±3.1)%与Annexin V-FITC法检测的结果一致[(16.6±2.7)%](P>0.05). 结论:罗格列酮通过PPARγ介导,使MDA-MB-231细胞G1期阻滞而抑制其增殖,高浓度时还可诱导其发生凋亡,罗格列酮有望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罗格列酮对内毒素致大鼠肺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内毒素致大鼠肺炎症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1)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2)罗格列酮对照组(6只);(3)内毒素组(6只);(4)罗格列酮干预组(18只):根据罗格列酮不同灌胃剂量分为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6只.HE染色观察肺炎症情况;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巨噬细胞数;采用ELISA法检测BALF中TNF-α、IL-1β和IL-8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NF-κB,I κB-α表达.结果 内毒素气管内注入后,大鼠肺炎症积分、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巨噬细胞数、TNF-α、IL-1β和IL-8水平及NF-κB表达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低、中、高剂量罗格列酮干预后,除IL-1β外上述观察指标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分别为60.82,25.14,25.78,26.13,38.94,38.04,31.92,均P<0.01).内毒素组I κB-α表达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低、中、高剂量罗格列酮干预后,其表达逐渐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7.61,P<0.01).相关性分析示内毒素组NF-κB表达与肺炎症积分、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巨噬细胞数、TNF-α、IL-1β和IL-8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839,0.860,0.905,0.933,0.746,0.916,0.872,P<0.05).结论 罗格列酮能够减轻内毒素诱导的肺炎症损伤反应,其具体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表达,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激动剂对单核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THP-1人单核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吡格列酮组和GW9662组.对照组仅加入细胞培养液;实验组用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AF)刺激细胞;吡格列酮组在PAAF作用前加入终浓度为20μmol/L的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进行干预;GW9662组:在吡格列酮干预前30 min,先行加入PPARγ拮抗剂GW9662,最后加入PAAF.分组处理6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促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mRNA的表达;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PAAF刺激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吡格列酮组和GW9662组细胞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PARγ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组比较,吡格列酮组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PARγ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吡格列酮组比较,GW9662组TNF-α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PARγ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各组PPARγ的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吡格列酮组与对照组、GW9662组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通过上调PPARγ表达,减少PPAF刺激所致的促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抑制单核细胞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