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联合介入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55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并用PF方案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放疗方法采用规范、全量根治性治疗:体外照射加腔内后装治疗.结果:4年总的生存率为56.4%(31/55),其中Ⅱ期69.6%(16/23),Ⅲ期53.8%(14/26),Ⅳ期16.7%(1/6).Ⅱ、Ⅲ期中肿瘤直径≤4cm患者的4年生存率与>4 cm患者的4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癌的预后与临床期别、肿瘤直径大小、病理类型及病理分级有关,放疗联合介入治疗子宫颈癌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单纯根治性放疗或行介入化疗加放疗的宫颈癌患者182例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计算5年生存率,采用Log 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治疗方法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总的5年生存率为6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血红蛋白水平、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病理分级与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血红蛋白水平、病理分级是影响5年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晚期放疗并发症中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及下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4.3%、9.9%和3.3%.结论 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预后与FIGO分期、是否贫血以及肿瘤病理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3.
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3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并随访5年后以死亡为结局,回顾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38例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8.2%,其中汉族和维族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5%和73%,产次<3次与产次≥3次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 8.1%和59.5%.维族和汉族宫颈癌患者在产次(x2=21.953,P=0.000)、病理类型(x2=5.353,P=0.021)、临床分期(u=1512,P=0.00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的产次、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和治疗方式对5年生存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产次、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对5年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0、0.000和0.018).结论 维族腺癌发病率低于汉族,且肿瘤分期相对较早.产次、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治疗方式是维汉早期宫颈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其中产次、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方式为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维汉早期宫颈癌患者产次≥3次、临床分期越晚以及术后单纯放疗生存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比较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腔内放疗与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将1997年4月~2007年9月间收治的81例宫颈癌患者分为2组。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43例,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注入化疗药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38例,采用双侧髂内动脉插管注入化疗药。两组化疗方案均为以卡铂为主的联合方案。两组患者介入治疗1~2次后1周进行2~4次192Ir高剂量率腔内放疗,放疗后2周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对32例有病理危险因素的患者加用外放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分级、肿瘤大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临床有效率为62.8%,高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5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显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病理完全缓解率、盆腔淋巴结转移、手术切缘侵犯均略低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而脉管浸润与复发率高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5年总生存率(74%)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8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腔内放疗都能有效缩小肿瘤,提高生存率,但在临床疗效、对病理因素的影响以及复发和远期生存方面尚未显示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叶元  尹茳平  李力  王芙霞  王一兵  唐柳林 《广西医学》2011,33(10):1262-1266
目的评价影响宫颈癌手术治疗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检索中外数据库9个,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国内外文献12篇,通过循证分析评价患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大小、术前放化疗、术后放化疗、组织学类型、病理分化程度、宫旁浸润、手术切缘情况、脉管浸润、盆腔淋巴结等11个因素与宫颈癌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49.4%~95.2%,5年生存率为49.7%-87.4%;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宫旁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手术切缘阳性、组织分化程度、术后放化疗是影响宫颈癌手术治疗疗效的临床病理因素;年龄、组织学类型、术前放化疗与宫颈癌手术治疗疗效的关系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术后放、化疗对宫颈癌术后预后有益。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应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注重对有高危因素患者的随访及治疗;放疗及化疗是治疗的重要手段,实施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胃癌根治术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我院收治的行根治切除术的胃癌患者210例,对其生存率以及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不同病理分期和肿瘤的大小对胃癌的生存率影响显著(P0.05);而根治程度的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部位、化疗时间和TNM分期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较多,肿瘤部位、化疗时间和TNM分期是其独立因素,并且肿瘤大小和病理分期不同也有影响,尽早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寻找其独立预后因素,探讨辅助化疗在本组胃癌患者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5例行D2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无淋巴结转移(pTis-4N0M0)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部位、T分期、肿瘤大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对比行辅助化疗及未行辅助化疗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7.5个月,1年生存率94.9%,3年生存率86.6%,5年生存率79.3%,10年生存率76.9%.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分期和清扫淋巴结数目是独立预后因素.pT2N0M0/pT3N0M0组胃癌患者行辅助化疗与未行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 76.6%和8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pT4aN0M0组患者行辅助化疗与未行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 85.6%和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T分期、清扫淋巴结数目是独立预后因素;辅助化疗未能改善pT2N0M0/pT3N0M0组胃癌患者的预后,pT4aN0M0组胃癌患者辅助化疗则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pN0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寻找其独立预后因素,探讨辅助化疗在本组胃癌患者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5例行D2根治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无淋巴结转移(pTis-4N0M0)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部位、T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数目等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对比行辅助化疗及未行辅助化疗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7.5个月,1年生存率94.9%,3年生存率86.6%,5年生存率79.3%,10年生存率76.9%。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病理类型(P=0.001)、肿瘤大小(P=0.000)、T分期(P=0.000)和清扫淋巴结数目(P=0.01)是独立预后因素。pT2N0M0/pT3N0M0组胃癌患者行辅助化疗与未行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 76.6%、8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71);pT4aN0M0组患者行辅助化疗与未行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分别为 85.6%、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分期、清扫淋巴结数目是独立预后因素;辅助化疗未能改善pT2N0M0/pT3N0M0组胃癌患者的预后, pT4aN0M0组胃癌患者辅助化疗则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冬艳 《广西医学》2016,(9):1263-1266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100例LACC患者分为观察组(新辅助化疗+根治性子宫切除术)50例,对照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50例,其中新辅助化疗采用紫杉醇+顺铂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3个月和37个月,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8.0%、90.0%、80.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2.0%、78.0%、68.0%(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灶大小、组织分化、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对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有影响(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病灶大小、组织分化、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是观察组患者3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LACC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病灶大小、组织分化、病理类型以及淋巴结转移是其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对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术前腔内放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意义。方法2000.-08~2007.11收治的51例宫颈癌患者中,26例接受了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其中12例加用了腔内放疗;25例接受了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其中10例加用了腔内放疗。化疗方案均以卡铂为主的联合方案。介入治疗或腔内放疗后2周进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治疗前的宫颈活检标本和手术后的标本共102份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由治疗前的64.7%下降为4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VEGF的阳性表达与FIGO分期、肿瘤分级和病理缓解有明显的相关性。VEGF阳性表达的患者动脉化疗/栓塞或联合腔内放疗后的临床有效率(54.5%,18/33)低于VEGF阴性表达者(77.8%,14/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治疗前VEGF表达阴性的宫颈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高于表达阳性者(100%、94%vs.73%、75%,P=0.043,P=0.112),总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前VEGF表达可能是评价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术前腔内放疗治疗宫颈癌临床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