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小板治疗学属于人体免疫学和输血医学领域,血小板抗原抗体的同种免疫是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血小板抗原不合,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ost-transfu-sion refyactorness,PTR)。导致PTR的原因复杂,临床上如果没有促进血小板消耗的其他原因,其主要原因就是同种免疫的  相似文献   

2.
人类血小板抗原与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宝贯  郭永建 《上海医学》2007,30(5):378-381
与ABO血型抗原可诱发新生儿溶血病相似,母-胎之间的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 tigen,HPA)不合可导致母体发生免疫反应,最终破坏胎儿或新生儿的血小板,产生不同程度的临床并发症。此病在出生前称母-胎同种免疫血小板  相似文献   

3.
人类血小板同种特异性抗原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血小板同种抗原中,有些是其他细胞或组织共有的,如ABO血型抗原、HLA-Ⅰ类抗原;另外一些则仅表达或主要表达于血小板,由血小板特有的抗原决定簇组成,表现血小板独特的遗传多态性,被称为血小板同种特异性抗原(human plateletaloantigens,HPAs)。因其能够介导同种抗体的产生,引发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如: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neonatal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NATP)、输血后紫癜(post-transfusionpurpura,PTP)以及血小板输注无效(post-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PTR)。因此,研究HPAs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注随机单一供者血小板(SD)与输注随机多供者血小板(MD)疗效的比较。方法:对接受血小板输注的住院病人,SD组78例和MD组35例,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LCT),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计算,进行疗效比较。结果:MD组的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和抗体强度明显高于SD组(P<001),CCI值明显低于SD组(P<001)。结论:输注随机单一供者血小板比输注随机多供者的血小板,无论在同种免疫性抗体形成的比例,还是在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和预防同种免疫反应的产生,都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输注单采血小板无效的原因及提高输注的有效率。方法:以出血症状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为标准,观察我院95例患者的223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情况及效果。结果:95例单采血小板输注患者中有18例输注无效,发生率为18.9%。结论:单采血小板输注无效率相当高,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需综合考虑血小板计数、出血情况及其他影响因素,避免滥用血小板,提高单采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双血小板抗原型不合引起的母婴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分析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以及单采血小板输注的具体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市东华医院收治需输注血小板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均应用单采血小板输注,研究组均应用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输注。将两组患者的输注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白细胞残留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输注1 h后以及24 h后的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高于输注前(P0.05);而两组输注1 h后以及24 h后的组间血小板计数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组间以及内输注1 h和输注24h后的CCI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注有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注后止血分数均显著少于输注前(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输注效果与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升高是否对血小板免疫活化产生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国家献血标准的单采血小板献血员血小板标本35例,于血小板保存箱(22℃±2℃)振摇保存,其中LDL正常组(LDL<3.4 mmol/L)30例,LDL升高组(LDL≥3.4 mmol/L)5例,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表面活化指标CD63、CD36、CD40以及CD62p表达水平,比较不同LDL水平对单采血小板免疫活化的影响。结果: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血小板CD63、CD36、CD40以及CD62p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不同保存时间LDL升高组与LDL正常组比较,CD63、CD36、CD40以及CD62p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第2、3、4、5天的血小板经室温不同静置时间,LDL升高组与LDL正常组比较,CD63、CD36、CD40以及CD62p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献血者单采血小板血浆LDL水平对血小板保存期间的免疫活化无显著影响,LDL水平较高的单采血小板不会激发血小板免疫活化,从而不影响临床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濮阳市三级甲等医院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单采血小板输注,观察组予以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输注,统计对比两组患者输注前后出血症状评分、输注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输注前两组患者出血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两组患者出血症状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两组出血症状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输注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输注与单采血小板输注的输注效果显著,均可改善患者出血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系统分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60年代开始,人们就发现在血小板上除了含有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等共同抗原外,还含有仅存在于血小板膜糖蛋白上的特异性抗原——人类血小板共同抗原(HPA),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鉴定和分型。自从1957年Monlinier发现第一个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并检测到血小板特异性抗原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是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其相应抗体而发现的。到1988年为止,相继发现了PLA、PLE、Ko、Bak、  相似文献   

11.
机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临床疗效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梁晓林  王君  王仲泉 《北京医学》2007,29(6):369-371
目的 探讨机采和手工分离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调查80例接受血小板输注的患者,根据血小板采集方式和疗程的长短分为长期机采血小板组(简称长机组)、长期手工分离血小板组(简称长手组)、短期机采血小板组(简称短机组)和短期手工分离血小板组(简称短手组),每组20例.输注前和输注后24 h测定各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和患者止凝血情况.结果 输注血小板24 h后,长机组、长手组、短机组和短手组血小板分别增加(4.1±2.6)×109/L、(3.8±3.0)×109/L、(14.2±6.2)×109/L和(27.4±13.0)×109/L.长期组提升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短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出血现象无明显好转;长机组和长手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短机组和短手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短期组临床出血现象有明显改善.结论 短期组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长期组,手工分离血小板可明显提高短期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少白细胞混合血小板(LDPPCs)的制备方法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利用富血小板血浆法制备出浓缩血小板(PCs)后,将7人份PCs混合,离心洗涤清除袋底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浆,然后加入其中1人份的新鲜血浆200ml悬浮即为LDPPCs。用血小板的MPV、P—LCR、计数、pH和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血小板活化试验、黏附试验等指标来评价血小板洗涤前后的质量变化。随机选择临床内科需要输注血小板的32名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数≥2.5×10^11)少白细胞混合血小板,对照组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数≥2.5×10^11)单采血小板,检测输前、输后患者24h血小板计数,并计算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及血小板回收率。结果:洗涤混合前、后及保存72h的MPV、P—LCR、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pH值分别为(8.10±0.12)、(7.20±0.18)、(7.30±0.21)fl,(0.158±0.011)%、(0.146±0.031)%、(0.148±0.024)%,(598.76±803.24)×10^6、(46.69±60.17)×10^6、(46.69±60.17)×10^6,(69.64±49.34)×10^9、(1.25±1.16)×10^9、(1.25±1.16)×10^9,(7.08±0.23)、(6.93±0.39)、(6.93±0.17)。PCs和LDPPCs的PAC-1、黏附牢分别为(2.85±0.42)%、(7.65±0.73)%,(4.65±0.34)%、(4.68±0.51)%。LDPPCs、单采血小板临床输注24h后CCI分别为(10.56±5.09)、(12.13±8.82)。洗涤的后P—LCR、pH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V、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此方法制备的LDPPCs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临床输注是安全的,疗效是确切的,未观察不良反应,可以作为单采血小板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少白细胞混合血小板(LDPPCs)的制备方法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利用富血小板血浆法制备出浓缩血小板(PCs)后,将7人份PCs混合,离心洗涤清除袋底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浆,然后加入其中1人份的新鲜血浆200ml悬浮即为LDPPCs。用血小板的MPV、P-LCR、计数、pH和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血小板活化试验、黏附试验等指标来评价血小板洗涤前后的质量变化。随机选择临床内科需要输注血小板的32名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数≥2.5×1011)少白细胞混合血小板,对照组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血小板数≥2.5×1011)单采血小板,检测输前、输后患者24h血小板计数,并计算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及血小板回收率。结果:洗涤混合前、后及保存72h的MPV、P-LCR、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pH值分别为(8.10±0.12)、(7.20±0.18)、(7.30±0.21)fl,(0.158±0.011)%、(0.146±0.031)%、(0.148±0.024)%,(598.76±803.24)×106、(46.69±60.17)×106、(46.69±60.17)×106,(69.64±49.34)×109、(1.25±1.16)×109、(1.25±1.16)×109,(7.08±0.23)、(6.93±0.39)、(6.93±0.17)。PCs和LDPPCs的PAC-1、黏附率分别为(2.85±0.42)%、(7.65±0.73)%,(4.65±0.34)%、(4.68±0.51)%。LDPPCs、单采血小板临床输注24h后CCI分别为(10.56±5.09)、(12.13±8.82)。洗涤前后P-LCR、pH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V、白细胞、红细胞残余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此方法制备的LDPPCs的各项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临床输注是安全的,疗效是确切的,未观察不良反应,可以作为单采血小板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4.
李昌燕  杨艳  李颖  赵开飞 《吉林医学》2013,(30):6336-6337
目的:观察正压无针接头在静脉输液中的效果。方法: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300例,随机分为正压无针接头和普通肝素帽两组,每组150例,进行回血情况、堵管情况、感染几率、护士意外针刺伤发生率、输液器针头脱落情况的效果观察。结果:两组病例回血情况、堵管情况、感染几率、护士意外针刺伤发生率、输液器针头脱落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压无针接头有效延长套管针使用时间、阻止套管针血液回流、降低感染几率、避免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同时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冰冻和常规保存机采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研究冰冻和常规保存的机采血小板在血液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患者使用常规保存血小板171个治疗量,490例患者使用冰冻保存血小板591个治疗量,比较血小板输注有效率(CCI)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常规和冰冻存机采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57.3%和52.5%;临床症状改善率分别为93.6%和85.1%。未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结论:输注机采血小板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常规保存机采血小板较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对血液病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2q11先心病患者的血小板特征,及其在心脏手术中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已行心脏手术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经原位荧光杂交(FISH)检测明确为22q11微缺失综合征40例,阴性者40例。收集医院信息系统中患儿术前检查中血小板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qll微缺失综合征平均血小板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11.20±1.94)fLvs(8.95±1.58)fL,P〈0.01]。平均血小板体积的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具有预测意义。平均血小板体积(MPV)=10fL的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80.0%。结论22q11先心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大于非22qll先心病患者,并可从血常规中获得数据,可以作为22q11的经济、快捷的初筛手段。MPV=10fL可以作为心脏手术给辐照血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回顾国内外近10年关于手部按摩疗法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手部按摩疗法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让更多人了解手部按摩疗法这一领域及进一步推动对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白细胞滤过的血小板与标准血小板输注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同种免疫反应的效果.方法 电子检索Medline数据库、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CBM收录的白细胞滤过血小板与标准血小板输注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截至2009年12月31日),对预防PTR和HLA同种免疫反应的效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558篇文献,最终纳入7篇英文研究.Meta分析显示,白细胞滤过的血小板预防PTR的效果优于标准血小板[RR=0.59,95%CI(0.42,0.82),P=0.002],且发生HLA同种免疫反应的风险低于标准血小板输注[RR=0.49,95%CI(0.33,0.74),P=0.0006].HLA同种免疫反应的风险差异在急性髓细胞样白血病患者中有统计学意义[RR=0.42,95%CI(0.32,0.56),P<0.00001],而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由于样本量有限,尚未发现统计学意义[RR=0.50,95%CI (0.10,2.41),P=0.39].结论 现有研究证据显示输注白细胞滤过的血小板可减少PTR和HLA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预防效果优于标准血小板.但因纳入研究数量较少、样本量小、方法学质量不高,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该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Rh阳性献血者表型数据库,用于临床安全输血。方法根据入选条件选择邢台市无偿献血者1400名,进行Rh血型C、c、D、E、e抗原检测,确定Rh阳性献血者表型,采用计算机管理录入献血者的详细资料.建立Rh阳性献血者表型档案。结果邢台市献血者ABO血型比例分别为A(0.2379)、B(O.3577)、O(0.3023)、AB(O.1021),Rh阳性献血者中CCDee表型最多见,占0.4021,其后依次为CcDEe、CcDee、ccDEE等。结论建立Rh阳性献血者表型数据库,对于保证合理、安全、及时、有效用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临床待输血患者红细胞Rh血型系统E抗原(RhE抗原)分布,结合抗-E抗体在上述患者中的检出频率及特点,分析常规检测RhE抗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待输血患者标本10 000例,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RhE抗原,并对患者血液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10000例标本中,RhE抗原阳性率51.46%(5146/10000),RhE抗原阴性率48.54%(4854/10000)。患者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共78例,阳性率0.78%(78/10000);全部检出抗体中,抗-E抗体最多,占23.08%(18/78),检出的18例抗-E抗体阳性患者中17例有输血史或妊娠史;抗-E抗体在有临床免疫史患者中检出率为0.33%(17/5120),与无免疫史患者检出率(0.02%,1/48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6,P<0.01)。结论:抗-E抗体是临床输血检测中最常出现的不规则抗体,对待输血患者进行RhE抗原常规检测,实现红细胞RhE血型同型匹配输血,可避免患者产生抗-E抗体,促进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