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监测肾移植术后服用环孢素A(CsA)的血药浓度峰值(C2)和谷值浓度(C0)对判定CsA抗排斥疗效及毒副作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偏振TDX法监测365例肾移植受者CsA浓度,其中212例监测CsA峰值浓度(C2组),153例监测CsA谷值浓度(C0组)。分析两组CsA 浓度测定值与患者移植肾功能、急性排斥反应、药物性肝肾中毒以及肺感染相关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C2组(19.8%)明显低于C0组(26.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性肝、肾中毒及肺感染的发生率C2组分别为18.3%、10.5%和13.7%,C0组分别为20.3%、9.9%和14.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CsA血药浓度C2和C0监测都是肾移植术后药物调控的有效指标, C2在监控急性排斥方面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监测环孢菌素A(CsA) 服用后2 h 的单点血药浓度(C2), 调整用药剂量,降低急性排斥发生率.方法 127例首次尸体肾移植受者, 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监测 CsA C 2并对照其谷值浓度(C0)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术后1周和1月C2达标者,急性排斥发生率分别为4.41%和10.29%;未达标者的急性排斥发生率分别为42.37%和36.20%.急性排斥均发生在术后6个月以内内.结论监测C2浓度可较准确地反应CsA暴露量,有利于降低急性排斥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环孢菌素C2浓度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监测环孢菌素A(CsA)服用后2h的单点血药浓度(C2),调整用药剂量,降低急性排斥发生率。方法 127例首次尸体肾移植受者,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监测CsAC:并对照其谷值浓度(c0)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术后1周和1月C2达标者,急性排斥发生率分别为4.41%和10.29%;未达标者的急性排斥发生率分别为42.37%和36.20%。急性排斥均发生在术后6个月以内内。结论 监测C2浓度可较准确地反应CsA暴露量,有利于降低急性排斥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环孢素A(CsA)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个体内变异度对肾脏移植受者移植后早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移植后早期接受CsA、吗替麦考酚酯(MMF)、皮质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的44例同种异体肾脏移植受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增强免疫法(EMIT)法测定CsA和MMF的活性成分霉酚酸(MPA)的血药浓度,包括用药前谷值(C0)和用药后2h峰值(C2),分析CsA C0与CsA C2的线性相关性并依此分组(相关组和非相关组),比较两组移植术后早期各项临床事件(感染、急性排斥、急性排斥和感染合并、移植肾失功和CsA肝、肾毒性反应等)的发生率和MPA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MPA)的达标率.结果 44例患者中,CsA C0与CsA C2呈非线性相关者31例(70.45%),呈线性相关者13例(29.5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组与非相关组移植后第2~4周临床事件的总体发生率、急性排斥事件的发生率和AUCMPA的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A药代动力学参数C0与C2的线性相关性对肾脏移植受者移植后早期的临床预后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雷帕霉素联合环孢霉素A在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联合环孢霉素A防治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探索新的免疫抑制方案。方法将该院2004年1月~2004年8月施行的尸体肾移植的受者共89例,分成两组,分别给予“CsA+MMF+Pred”方案(43例)和“CsA+RAPA+Pred”方案(46例),观察两组受者移植后3个月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肾功能、感染率及恶性肿瘤发生率、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结果RAPA组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7.0%/20.9%),发生时间推迟(44.3±6.24/35.0±5.48)d,肾功能恢复提前(4.8±2.04/5.9±2.1)d。结论“CsA+RAPA+Pred”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率,促进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应用前列腺素E1改善移植肾早期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对肾移植后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自1999年11月至2003年12月,对267例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2周内每天应用前列腺素E1(PGE1)90μg,与同期内282例未使用PGE1的肾移植受者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术后尿量、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B超下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以及两组肾功能恢复延迟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应用前列腺素E1的患者术后尿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肌酐、肾血流阻力指数和肾功能恢复延迟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早期应用前列腺素E1有利于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但不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33例发生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肾移植病人分为两组,A组16例(OKT3 5 mg/d);B组17例(OKT3 2.5mg/d).观察排斥反应逆转情况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A组13例(81.25%)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行移植肾摘除术,2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B组15例(88.24%)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行移植肾摘除术,1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两组排斥反应逆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合并感染43.75%,B组5.8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56例尸体肾移植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统计肾移植术后受者1年人、肾存活率、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供—受者配型及群体反应抗体(PRA)检测情况;肾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结果:1年人、肾存活率92.9%/88.1%,加速性排斥1例,急性排斥(AR)8例(14.3%),环孢素A(CsA)急性肾中毒1例,无1例出现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结论:①受者充分的术前准备和高质量的供肾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证;②严格的HLA配型和术后合理用药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③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使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两种免疫抑制方案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根据肾移植术后所用免疫抑制方案将121例肾移植分为两组,CMP方案组:环孢霉素A(CsA) 霉酚酸酯(MMH) 泼尼松(Pred),CAP方案组:CsA 硫唑嘌呤(Aza) Pred,术后观察两组移植。肾功能,排斥反应发生频率及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和副作用。结果 术后CMP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低于CAP组,而排斥反应的逆转率却高于CAP组;术后半年内CMP组CsA用量低于CAP组CAP组肝肾中毒,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AP组,两组感染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肾移植术后CMP方案优于CAP方案;MMF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可以减少肾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肾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供受者对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及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体所介导信号传导通路在肾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3对肾移植供受者对HLA和KIR基因型,受者按照术后肾功能状态分为急性排斥组(n=19)和肾功能稳定组(n=34),探讨供者HLA、受者KIR基因型以及受者KIR/供者HLA配体组合型与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供者HLA、受者KIR基因表现型频率在急排组和稳定组的分布:供者HLA基因型HLA-CI/2、HLA-A3、HLA-A11、HLA-Bw4在两组间分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受者KIR2DL2/2DS2在急排组表达低于稳定组(26.3% vs 55.9%,P=0.038),受者KIR基因组合型AA类型在急排组表达低于稳定组(31.6% vs 67.6%,P=0.011).供者HLA-Cw、受者KIR基因组合型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供者HLA-C1/C1类型低于非HLA-C1/C1类型(31.6% vs 46.7%,P>0.05).受者KIR基因组合型AA类型低于非AA类型(20.7% vs 52.2%.P=0.011).受者KIR/供者HLA配体组合型匹配情况:肾功能稳定组中KIR2DL2/HLA-C1和KIR2DL2/HLA-C1信号匹配率较急性排斥组高(P=0.030,P=0.028).结论特定的KIR/HLA配体组合型(如KIR2DL2/HLA-C1、KIR2DL2/HLA-C1)可以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良好的供者HLA和受者KIR配型选择有利于同种异体肾移植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丙型肝炎病毒C区的DNA改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DNA改组技术进行不同基因型别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C区的人工进化。方法:首先利用PCR扩增了三段具有较高序列同源性的460bp基因片段,然后将其等量混合,在Mg^2+存在的条件下,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 Ⅰ)切割成50bp左右的小片段。这些小片段在不外加引物的条件下,利用PCR反应进行重聚,再将重聚物经过一轮正常的PCR扩增。结果:获得了与原片段大小相当的基因片段。结论:这一技术为进一步筛选高活性的HCVC区基因打下基础,有利于从一组序列同源性程度较高的基因库构建随机嵌合基因,并为改组其他基因家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C2     
For the Coronary Artery Surgery Study (CASS), large variable amounts of data on different form-types are collected on many different patients.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C2, a "state-of-the-art" command-oriented data base system developed in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maintaining a large complex data base and performing subsequent analyses on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C2 provides a friendly, interactive interface with the researcher as well as a powerful method for data extraction, data transformation, and the merging of files from the CASS data base.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磷脂酶Cγ1(PLCγ1)及NF-κB在结直肠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黏附中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PLC抑制剂U73122用于研究PLCγ1在高转移的人结肠癌细胞LoVo和低转移的SW480细胞中对于细胞-基质黏附的影响.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用于研究NF-κB在结直肠癌细胞与基质黏附中的作用. PLCγ1在结直肠癌细胞中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采用蛋白质印迹及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结果抑制PLCγ1对SW480细胞与基质的黏附无明显影响.但在LoVo细胞中,PLCγ1和NF-κB的抑制均可显著降低细胞与基质的黏附(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 且抑制作用可被EGF部分恢复.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EGF可刺激PLCγ1的磷酸化.EMSA结果显示,抑制PLCγ1可以抑制EGF刺激的NF-κB的激活.结论EGF-PLCγ1-NF-κB 信号通路在高转移的结肠癌细胞与基质的黏附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Hepatitis C     
  相似文献   

17.
18.
19.
Hepatitis C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