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压、蛋白尿、血肌酐(Scr)的影响.方法 39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口服缬沙坦12周,测量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白蛋白定量、血肌酐,并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压显著下降(P<0.05),24 h尿白蛋白定量显著减少(P<0.01),血肌酐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缬沙坦能较好的控制DN患者的血压,减轻蛋白尿并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何建秋  王艳新 《重庆医学》2017,(35):5014-50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肾病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住院的T2DM患者107例,根据尿清蛋白/肌酐比值(ACR)将其分为3组:正常尿蛋白组(39例)、微量蛋白尿组(38例)和临床蛋白尿组(30例),收集3组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检测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 3组患者UA、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UA、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逐渐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肾病患者UA水平与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呈正相关(r==0.961,0.961,P<0.05).结论 T2DM患者血UA可能通过激活RAAS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瘦素的关系。方法尿微量白蛋白排除率<20μg/min者32例为Ⅰ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0-200μg/min者29例为Ⅱ组,尿微量白蛋白>200μg/min者28例为Ⅲ组,测定伴有不同程度尿微量白蛋白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瘦素(LEP)的含量。结果Ⅲ组、Ⅱ组CRP、IL-6、LEP的含量高于Ⅰ组的糖尿病病人(P<0.01,P<0.05),Ⅲ组糖尿病病人其CRP、LP-6、LEP的含量也高于Ⅱ组患者(P<0.01,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即存在炎症因子及瘦素地增高。血清超敏CRP、IL-6、LEP的测定可作为判断2型糖尿病肾损害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诊治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尿白蛋白/肌酐(AC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39例(ACR<30μg/mg)、微量蛋白尿组38例(ACR 30~299μg/mg)、临床蛋白尿组30例(ACR>299μg/mg)。检测患者血浆维生素D、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并分析血浆维生素D与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维生素D水平: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分别为(24.52±3.87)ng/ml、(22.59±4.00)ng/ml、(16.60±5.23)ng/ml,依次降低(F=29.85,P<0.01);肾素浓度分别为(13.52±3.80)pg/ml,(17.15±5.02)pg/ml、(21.04±4.15)pg/ml,依次升高(F=25.29,P<0.01),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分别为(157.16±40.88)pg/ml、(208.80±58.77)pg/ml、(259.37±52.90)pg/ml,依次升高(F=34.05,P<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呈负相关(r=-0.792、r=-0.870,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越严重血浆维生素D水平越低,而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洛伐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并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洛伐他汀以及罗格列酮联合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之间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以及炎症指标的差异.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脂蛋白(LP(a))、C反应蛋白(CRP)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联合组较他汀组下降明显(P<0. 05).低密度脂蛋白(LDL)在他汀组下降明显(P<0.05),而联合组轻度下降,差异不明显(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在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洛伐他汀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炎症状态,降低蛋白尿,在此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可以进一步降低尿白蛋白排泄,改善糖尿病肾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介素18(IL-18)和内脂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97例2型糖尿病患者,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另选健康体检者3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内脂素和IL-18,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血清IL-18和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显示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加内脂素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脂素、IL-18均与病程、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血肌酐、UAER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0.01).结论 IL-18和内脂素水平变化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其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5例ACI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并与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ACI患者发病3天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恢复期(P<0.01)。恢复期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仍高于对照组(P<0.01);(2)ACI的PRA及AngⅡ浓度与患者是否伴有高血压无关,而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分别为r=0.71,r=0.63);(3)PRA和AngⅡ浓度在大面积梗死灶组(>3.0cm)与中等面积梗死灶组(1.5-3.0cm)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两组均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1.5cm)(P<0.01)。结论ACI早期PRA和AngⅡ浓度应激性升高,提示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了ACI形成的病理过程,PRA和AngⅡ浓度的测定可作为ACI患者病情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素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系统 (RAS)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变化的意义 ;方法 :观察了 5 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 (PRA、AⅡ、Ald)的变化 ;结果 :早期糖肾病患者其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增高与糖尿病无肾病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与醛固酮水平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测定血清PRA、AⅡ、Ald浓度可指导临床用药、估计预后、判断治疗效果 ,并为ACEI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血清尿酸水平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和非勺型高血压关系.[方法]入选中青年(18~6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7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收缩压昼夜差值百分比将患者分为勺型高血压组(126例,67.4%)和非勺型高血压组(61例,32.6%),并抽血测定尿酸、肝功能、肾功能及血浆卧位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等,分析尿酸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活性、非勺型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病家族史、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谱、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总胆红素等无明显差异(P>0.05).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PRA、Ang Ⅱ高于勺型高血压患者(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浆尿酸、PRA、Ang Ⅱ水平为非勺型血压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提示患者血尿酸水平与PRA(r=0.349,P<0.05)和Ang Ⅱ(r=0.296,P<0.05)呈线性正相关.PRA与AngⅡ水平呈线性正相关(r=0.46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尿酸(OR=3.136;95%CI,1.897-5.403;P<0.01)、PRA(OR=1.45l;95%CI,1.127-2.389;P<0.05)、Ang Ⅱ(OR=2.343;95%CI,1.804-4.076;P<0.01)升高增加非勺型高血压发生.[结论]血尿酸、PRA与Ang Ⅱ升高增加非勺型血压发生风险,血尿酸水平升高促进非勺型血压的发生可能与其激活RAS有关.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洛汀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116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单纯控制血糖至理想水平,另一组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加用洛汀新10 mg/d,治疗1年。观察2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情况。结果洛汀新治疗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20)。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洛汀新能明显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