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血管性头痛是以头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发作时多以一侧或双侧颞部搏动性跳痛、胀痛或钻痛等为特点,伴有视物模糊、闪光、偏盲、恶心呕吐等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血管性头痛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头痛在临床十分常见。其特征为发作性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目珠胀痛等症。我们运用“曙光血管性头痛方”曾治疗血管性头痛100例,取得一定疗效。一、一般资料男性44例,女性56例。发病年龄13~68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35年。其中属典型血管性头痛者40例(有典型发作先兆,发作性搏动性头痛、恶心、呕吐、目珠胀痛等),普通血管性头痛者52例(头痛发作规律紊乱,无典型发作先兆,常有恶无吐,头痛可为跳痛、胀痛或钝痛),群集性头痛者8例(一侧目眶部发作性疼痛,无先兆,伴鼻塞,结膜  相似文献   

3.
106例偏头风临床观察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张鹤年(200060)关键词:偏头风,化痰通络汤偏头风泛指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头痛常于一侧,或痛于颞部,或痛于目眶、前额部,剧时可扩展至半侧头部或整个头部。头痛为跳痛、胀痛或钻痛,常伴有头晕、目眩、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4.
<正> 血管性头痛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引起的反复发作性头痛。是现代医学头痛的一个常见类型。属祖国医学内伤头痛范畴,又称偏头风。该病以女性较多,有遗传倾向,首次发病年龄多在青春期。常因过度劳累。情绪紧张,情志刺激,睡眠欠佳,月经期等诱发。头痛大多位于额、颞、眼眶部或巅顶部,多局限于一侧,剧时可扩展至整个头部。头痛呈跳痛,钻痛,胀裂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常伴有恶心、呕吐、烦躁、耳鸣、畏光、失眠等症状。近年来,笔者运用活血祛瘀,祛风通络法治疗血管性头痛共34例,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血管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常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我们在临床观察发现血管性头痛患者大多数表现为头胀痛、跳痛或掣痛,中医辨证属阳上亢之型,我们选用了平肝熄风解痉之品为主药,配以活血行气止痛之品,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120例临床观察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58例中,女性37例,男性21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8年;风寒偏盛14例,风热偏盛13例,前额头痛9例,一侧颞部痛8例,两侧颞部痛6例,头顶痛4例,枕后痛4例。全部病例均经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确诊为血管性头痛。2治疗方法颅痛饮:当归、生地、赤芍、川  相似文献   

7.
中药治疗血管性头痛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头痛分偏头痛型及非偏头痛型,是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发作性头痛,女性多见,其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头痛,可连及目系、面颊或上及巅顶,性质为钝痛、刺痛或珧痛,呈周期性发作,痛时常伴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甚则昏厥,疼痛持续数小时至数日。1998年10月至2003年10月,笔者应用中药治疗血管性头痛患者6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拟天麻芎蝎冲剂治疗血管性头痛42例于淑云河北省承德附属医院(067000)主题词天麻芎蝎冲剂/治疗应用,头痛,血管性/中医药疗法血管性头痛祖国医学称偏头痛(俗称偏头风),多系气血阻滞,肝经风火上扰所致,其痛暴发,痛势甚剧,或左或右,或连及眼、齿,痛...  相似文献   

9.
柯昌旭 《四川中医》1999,17(11):27-28
血管性头痛是现代医学头痛病的一个常见类型,是由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反复发作性头痛。多年来笔者采用节甘止痉汤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4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所治48例均为门诊病人,且是经脑电图、脑血流留或颅脑Cf等有关检查,排除肿瘤等而确诊为血管性头痛者,48例病人中,男性18例,女性30例;年龄对~62岁;病程最短6月,最长10余年。头痛呈周期性发作,头痛部位在领、额、枕部及眼眶,疼痛性质多为搏动性跳痛、胀痛或掣痛,每次持续数小时、数天不等,其中有部分病人伴日苦、恶心、耳鸣、失眠…  相似文献   

10.
芎蝎散治疗血管性头痛临床资料86例中,男34例,女52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7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7个月;疼痛以颞部为主42例,前额为主17例,巅顶痛14例,枕部痛8例,游走性痛5例。部分病人伴恶心呕吐,或伴失眠、耳鸣、口苦、便秘,或伴有恶风...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头痛是临床多发病,病因多为风、热、痰、瘀阻滞经络,郁而化热。临床多表现为持续性胀痛、剧痛或跳痛,遇热加重。头痛以前额痛为主者,多属祖国医学“阳明头痛”范畴(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笔者1990年以来采用加减芎芷石膏汤治疗此类血管性头痛104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用自拟复方地甲猬虫汤治疗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24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1)偏头痛反复发作,呈周期性。每次持续数十分钟、数小时或数天。(2)头痛部位限于一侧的颞部、额部、眼眶部、顶部。(3)为较强烈的搏动性跳痛、胀痛、钻锥样痛。(4)可伴有出汗、呕吐、恶心,颜面苍白或颜面及眼结合膜充血等。(5)除外神经性头痛及脑部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本组240例,其中男126例,女114例;年龄15~  相似文献   

13.
从针刺及针药结合等方面综述了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研究进展,认为针刺对血管性头痛有较好的疗效,且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但此痛诊疗标准还不一致,针刺治疗此病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4.
2004年3月~2008年12月,笔者自拟平肝解痉汤治疗血管性头痛16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62例中,男58例、女104例,年龄17~51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1年。均有头痛呈反复发作,头痛部位在全头、一侧颞、额、顶、枕部、眼眶部或两侧交替。疼痛性质多为剧烈跳痛、胀痛、钻痛。头痛每次持续数小时、数天、数十天不等。精神紧张、日晒、暴怒等诱发或加重头痛,部分女性患者在经期、经期前后发作或加重。常伴口苦、恶心、呕吐、畏光、流泪、失眠等。多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神经系统检查、眼底检查、CT检查均为正常,排除其它疾病引起的头痛。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作时患者突然感觉头痛难忍,并感到头皮血管跳动,甚者伴有恶心、呕吐,但头痛缓解后一如常人。头痛反复发作,为跳痛、胀痛、刺痛、抽痛。疼痛部位多在一侧或两侧前额太阳穴、后脑部或顶部。头痛前多伴头晕、头汗出、四肢发凉,甚则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6.
脑病用风药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风致病范围广泛 ,病情变化比较复杂 ,这在中医脑病所属之头痛、眩晕、中风等疾病中表现尤为如此。因此探讨脑病用风药规律及其机理 ,对脑病的治疗将大有裨益。1 头痛用风药 轻扬疏散为先头痛多见于血管性头痛 ,其痛剧不解者又称为“头风”。因于外感者虽有兼寒、兼热、兼湿之不同 ,但以风邪为主要 ,因“风为百病之长” ,“伤于风者 ,上先受之” ;因于内伤者 ,或阳气偏亢 ,或虚火上炎 ,或痰瘀阻滞 ,最终导致风气上扰 ,此即“内伤夹风”。前人治头痛用风药有相当的广泛性 ,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头痛》篇中还对头痛用风药的机理作了阐述 …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笔者自1989年以来,自拟通络止痛汤治疗因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血管性头痛患者34例,取得明显疗效。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34例头痛患者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15岁~25岁5例,26岁~45岁16例,45岁以上13例。病程最短的3个月,最长的3年以上。 阵发性头痛或偏头痛,发作时抽掣剧痛,或痛如刀割,或头痛如裹,伴有窜痛、麻木、头晕、恶心、视力障碍等症。  相似文献   

18.
顽固性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多属中医头风或偏头痛范畴,包括现代医学中神经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性头痛等。临床症状有胀痛、跳痛、抽痛、钻痛、针刺样痛或头痛如裂等。并常伴有焦虑、暴怒、睡眠不宁、头晕脑胀、恶心呕吐、精神不振、周身不适等表现。头痛部位可在一侧或两侧、或前额、或枕部。其分型,多分外感、内伤两大类。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针灸(含梅花针)加中药治疗之。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1临床资料 48例患者,均经神经内科检查确诊后进行观察治疗的。其中男27人,女21人,年龄最大的70岁,…  相似文献   

19.
例1:朱某,男,9岁,学生。1980年6月14日初诊。患者卒然起病,偏左头痛10余天。西医诊断为血管性头痛,配以谷维素、利眠宁等药,其痛未得减轻,且日渐加重,遂转中医治疗。症见偏左头痛阵作,闭目畏光,伴(口恶)  相似文献   

20.
加味四物汤治疗血管性头痛30例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近年来,我们应用加味四物汤治疗血管性头痛30例(治疗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与同期单用西药治疗的30例(对照组),作对比观察,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治疗组30例,女22例,男8例;年龄16~62岁,平均32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达20年;对照组30例,女20例,男10例;年龄18~60岁,平均33.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所有病例均以头痛为主要症状,以头部博动痛、钻痛、胀痛居多,或伴眩晕,恶心呕吐,心慌出汗,乏力,心烦易怒等。轻者1年发作数次,重者每月发作数次,头痛持续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