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张虎  刘翠敏  温焱  何文安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1):1039-1039
1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主因右眼间断性视物模糊伴同侧偏头痛4个月于2007年1月4日入院。当日查体:全身一般情况可,血  相似文献   

2.
廖文江  柯美魁 《九江医学》2003,18(3):169-169
患者,男,62岁,因右眼视物不清伴眼胀4周来我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以“右眼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右眼继发性闭角性青光眼”收入住院。入院后,专科检查:右眼视力指数/眼前40 cm,右眼视力0.8,眼压:右35.5 mmHg,左17.3 mmHg,右眼球结膜混合性充血(++),双眼角膜无水肿,右眼前房中央轴深1.5 CT,周边轴深<0.5 CT,左眼中央轴深2.5 CT,周边轴深0.5 CT。双眼虹膜未见新生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太田痣并发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PSS)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太田痣并发PS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超生生物显微镜、视野计和前房角镜等仪器进行检查,对该患者的检查结果及诊疗过程进行总结,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性,15岁,以\"右眼视物模糊、眼红\"就诊。右侧颞部、颊部、鼻部及前额皮肤可见蓝黑色色素斑块;眼部检查,患者右眼眼压升高,右眼球结膜充血,巩膜全周可见黑色素沉积,角膜轻度水肿,角膜后可见3个羊脂状孤立角膜后沉着物(KPs);房角镜检查,房角开放,小梁网及睫状体存在大量色素沉积。临床诊断为太田痣并发PSS,给予降眼压和抗炎治疗,患者恢复良好。随访2年,期间复发1次,再次给予对症治疗症状好转。结论:眼压升高是太田痣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本例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和眼压升高等症状,易被误诊为太田痣并发青光眼,应结合临床表现和眼部检查做出PSS的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4.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65岁,因右眼胀痛、视力下降伴右侧头痛、恶心、呕吐3天于2003年2月9日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收入院。右眼视力0.1,左眼1.0,右眼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极浅,瞳孔中等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底窥不清。左眼角膜透明,前房浅,周边前房〈1/3CT。眼压右眼5.32kPa,左眼1.94kPa。全身及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后给予20%甘露醇250ml静滴,局部应用缩瞳剂,2天后眼压正常,行右眼小梁切除+左眼虹膜周切术。  相似文献   

5.
6.
青光眼巩膜下咬切术后并发坏死性巩膜炎1例金淑雅,魏凤珍(郧阳医学院十堰市教学医院眼科十堰442a:D)患者,男,53岁,因右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于1989年8月1日在当地医院行巩膜下咬切术。术后第3d因眼痛,疑术后感染予氨苄青霉素、红霉素静脉滴注,症状...  相似文献   

7.
王道芸  张岚 《中国病案》2005,6(5):M002-M002
患者,女,64岁,因左眼渐进性视力下降1年于2002年4月23日以左眼老年性白内障收入院.既往无青光眼病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右眼视力1.0,眼前节及眼底均无异常;左眼视力光感,光定位及辨色力正常,晶状体为皮质性混浊,呈瓷白色.术前测双眼眼压均为20.55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术中丝裂霉素C等抗代谢药物的联合使用可能因抑制结膜下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使术眼长期处于低眼压的水平,导致视力下降、黄斑病变等一系列并发症.本文报道了1例青光眼滤过术应用丝裂霉素C后低眼压致黄斑病变病例及其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70岁。主因反复双眼胀痛伴视力下降4年入院。查体:全身一般情况良好。视力:右眼0.2.左眼0.3。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轴深正常.周边1/5CT,瞳孔药物性缩小.晶体密度增高.眼底像不清。眼压:右眼18mmHg.左眼17mmHg。房角镜下双眼房角结构完全看不见.但可见切线错位.视野呈管状。4年前曾诊断为青光眼,  相似文献   

10.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化疗在晚期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培美曲塞是一种新型的多靶点抗叶酸药物[1],具有耐受性好,低毒性的特点,2008年FDA批准培美曲塞与顺铂联用作为局部晚期和转移并伴有非鳞状组织学特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