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人类垂体腺瘤标本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在29例(56.9%)垂体腺瘤标本中检测到bFGF呈中等强度以上的阳性表达;bFGF表达水平与PCNA标记指数呈正相关,在无功能腺瘤中,bFGF的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相关,但在激素分泌性腺瘤中两者相关性不明显,提示bFGF可能参与了垂体腺瘤的增殖过程及部分腺瘤的侵袭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内皮抑素(endostatin)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非侵袭性和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PTTG,endostatin和bFG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侵袭性腺瘤较非侵袭性腺瘤PTTG和bFGF mRNA表达明显增高 (均P< 0.01)。侵袭性腺瘤较非侵袭性腺瘤endostatin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发生可能与PTTG和bFGF表达增高及endostatin表达下调有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TTG高表达后改变了肿瘤血管的生成与抑制之间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增殖在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比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微血管密度(MV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因子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表达的差异。结果在侵袭和非侵袭组中PCNA、bFGF及MVD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性,相关分析显示bFGF和MVD、bFGF和PCNA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bFGF分泌强度的改变是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而为胆管癌的诊断以及早期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方法选择58例胆管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胆管组织(取自胆结石临床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这两种组织PTTG以及b-FGF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胆管癌组织的PTTG以及b-F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03%、74.14%,高于正常胆管组织( P<0.05)。 PTTG与b-FGF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TTG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高表达诱导了多肽生长因子b-FGF的细胞外分泌与高表达,b-FGF又诱导PTTG的表达,两者的高表达与胆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TTG与b-FGF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胆管癌的恶性程度、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I)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8例甲状腺癌bFGF和FGFR-I表达,并以15例甲状腺腺瘤,30例正常甲腺组织作对照,同时对33例甲状腺癌应用图像分析方法检测细胞核DNA含量。结果:bFGF与FGFR-I表达均呈癌>腺瘤>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bFGF表达和FGFR-1表达正相关(P<0.05),bFGF和FGFR-I表达与甲状腺癌细胞核DNA含量正相关(P<0.01),两者表达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阴性组(P<0.05),结论:bFGF,FGFR-I表达反映甲状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6.
垂体腺瘤细胞增殖、凋亡与侵袭性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群  张宏  刘伟国  张建民  吕世亭 《浙江医学》2002,24(10):584-585,588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与侵袭性生长的关系。 方法 对3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及3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GNA)、B细胞淋巴瘤(Bcl-2)及相关基因(Bax)蛋白产物的表达。 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比较 ,PCNA、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 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与PCNA、Bcl-2和Bax的异常表达有关 ,是肿瘤细胞不断增殖和凋亡抑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尖锐湿疣损害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FGF在 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 (包皮 )、2 8例尖锐湿疣损害中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尖锐湿疣组和正常人皮肤组的bFGF阳性表达率相同 ,但前者的阳性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5 )。正常人皮肤组织中bFGF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基底层 ;尖锐湿疣损害中bFGF阳性细胞遍及表皮全层 ,呈现从基底层到棘层、颗粒层阳性表达逐渐增强的模式 ,而位于棘层的凹空细胞表达尤为显著。结论 尖锐湿疣组织细胞可产生和分泌较多的bFGF ,作为中间介质在尖锐湿疣中可能发挥促表皮细胞增殖和促真皮毛细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垂体腺瘤bFGF表达、血管形成与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FGF )表达、肿瘤血管形成在垂体腺瘤侵袭性中的意义.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ABC法)检测 39例侵袭性垂体腺瘤、19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4例正常垂体腺组织中 bFGF的表达,并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8-RA)免疫组化染色来计数垂体腺瘤的血管数量(微血管密度),探讨二者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 结果:bFGF的表达、肿瘤血管形成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侵袭性垂体腺瘤bFGF表达水平、血管计数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和正常垂体腺组织,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与正常腺组织间则无显著差异(t=1.469,P>0.05);侵袭性腺瘤中bFGF表达水平与肿瘤微血管数量呈正相关(r=0.361,P<0.05). 结论:bFGF可能通过促血管生成作用刺激垂体腺瘤生长与侵袭.  相似文献   

9.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来探讨它与垂体腺瘤侵袭和增殖能力及复发的关系。方法收集垂体腺瘤标本60例,其中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分别为30例和25例,复发性垂体腺瘤(非侵袭性)5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PCNA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CNA表达阳性率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分别为50%和16%,复发性与非复发性垂体腺瘤分别为80%和34.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PCNA与垂体腺瘤侵袭、增殖能力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研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垂体腺瘤侵袭性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依据术前磁共振(MRI)检查和术中观察,收集典型侵袭性(IPA组,n=7)和非侵袭性(nIPA组,n=8)垂体腺瘤新鲜组织,进行原代培养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并用肌动蛋白α(α-SMA)染色鉴定;利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性试验比较两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比较两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差异。结果 新鲜垂体腺瘤组织中培养出α-SMA阳性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两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无明显差异,侵袭能力IPA组强于nIPA组( P=0.010);IPA组细胞MMP-9表达高于nIPA组( P=0.025),α-SMA的表达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可能通过分泌更多的MMP-9增强自身侵袭能力,为肿瘤细胞侵袭周围组织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垂体腺瘤侵袭组与非侵袭组之间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细胞增生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来探讨它们和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垂体腺瘤侵袭性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可能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临床资料完整、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肿瘤标本65例,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用实时定量反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TTG、PCNA、bFGF 3者mRNA表达水平,3者间两两比较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侵袭组与非侵袭组之间PTTG和PC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FGF的表达在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TG和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P=0.038)。结论 PTTG和PCNA和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密切关系,可能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重要标志物;PTTG和bFGF的互相诱导表达可能促进了人垂体腺瘤的形成、发展,并参与侵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及评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 G F)的125Ⅰ标记及放射免疫分析( R I A)方法。方法:采用氯胺 T 氧化法进行 b F G F 125Ⅰ标记,并以双抗体 P E G 的 R I A 测定家兔血清 b F G F水平。结果:125Ⅰ标记b F G F的碘利用率为8198% ,比放射性为303 M Bq/μg,放化纯度达 950%以上;b F G F 放免分析灵敏度可达 04 ng。结论:本研究为 b F G F 的125Ⅰ标记及定量测定提供了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家兔静脉快推基因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后血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对其代谢动力学参数进行估计。方法:家兔静脉一次快推rhbFGF4000IU(10μg),给药后10,20,30min及1.0,1.5,2.0,3.0,4.0,6.0,8.0h耳缘静脉采血,放免分析法检测血中各个时间点的药物浓度。用数学方法拟合血药浓度-时间的函数关系,并估计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家兔静脉一次快推给药后血中rhbFGF浓度属双室模型一级动力学特征,其血药浓度-时间函数的解析表达式为:Ct=90.1156e-2.0107t+13.0707e-0.1783t。结论:本研究为指导rhbFGF的临床应用提供药物动力学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胶质瘤中表达及二者相互关系。方法40例星形细胞胶质瘤患者手术标本,病理学分级为Ⅰ级8例、Ⅱ级10例、Ⅲ级13例、Ⅳ级9例。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PTTG mRNA及bFGF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二者蛋白表达。结果PTTG mRNA、bFGF mRNA及蛋白表达均随着肿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增加(P〈0.05或P〈0.01);PTTG蛋白表达与bFGF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23,P〈0.05)。结论PTTG和bFGF与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二者共同促进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 b FGF)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 FGFR)在豚鼠前庭终器的定位和表达。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b FGF位于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的胞浆及胞核 ,FGFR位于支持细胞表面。b FGF及 FGFR在成年豚鼠表达较弱 ,新生豚鼠及庆大霉素内耳损伤豚鼠表达较强。结论 :提示 b FGF在豚鼠前庭终器发育、结构功能维持及损害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激素受体ER,PR及生长因子VEGF,bF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ER,PR,VEGF,bFGF与垂体腺瘤分型及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取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诊断为垂体腺瘤、具有完整内分泌资料的患者80例,根据Hardy-Wilson及Knosp分级、分期标准,结合病理活检判断其肿瘤侵袭性,将肿瘤的侵袭程度分为0、1、2、3级,分别为10例、11例、30例和29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每例肿瘤ER,PR,VEGF和bFGF的表达水平,用RT-PCR检测VEGF和bFGF mRNA的表达。结果 80例患者中ER,P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2.5%(50/80)和60%(48/80);PRL腺瘤与无功能腺瘤之间ER蛋白表达阳性率的呈显著性差异(P<0.05),PR表达水平与垂体腺瘤分型相关性不显著(P>0.05)。随肿瘤侵袭性程度的增加,VEGF和bFGFmR NA的表达和免疫组化阳性率及分级相应增加。结论 ER的表达水平与PR L型垂体腺瘤有关,其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判断PR L型垂体腺瘤发生和预后的指标。生长因子VEGF和bFGF mR NA、蛋白的表达也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抑制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17.
bFGF mRNA的转录与喉粘膜良性及恶性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与喉癌生长、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bFGFmRNA在正常喉粘膜上皮(N)、慢性非特异性炎症(IF)、不典型增生(DYS)及鳞癌(SCC)中的表达.结果:在N,IF.DYS及SCC的间质中均检测到bFGFmRNA的表达.上皮细胞未见阳性表达.在N及IF,阳性反应部位位于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IF的阳性反应略有提高,此外部分炎细胞也见阳性反应;DYS及SCC中的阳性反应程度较N及IF有所增强,尤其是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阳性率及反应程度明显提高.在SCC中,分化差的bFGF表达较分化好的SCC阳性反应程度强.结论:bFGF不仅可以促进喉癌新生血管及间质的形成.而且可能参与肿瘤细胞生长.在喉癌中,bFGF以旁分泌生长方式影响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EGF与bFGF对体外大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在体外对大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近视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植块法培养大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细胞经传代纯化鉴定后,取第3~4代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EGF(0.1~200ng/mL)、bFGF(0.1~50ng/mL)。分别培养24、48、72h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密度。观察不同浓度、时间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发现0.1~100ng/mL的EGF和0.1~50ng/mL的bFGF对大鼠巩膜成纤维细胞均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且呈剂量相关性。结论一定浓度的EGF、bFG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巩膜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