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梗死性室性异位心搏 (IVEB)的临床及心电学特点。对 2 4例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时出现IVEB的患者与同期住院的 71例无IVEB的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 ,并比较IVEB和同期与梗死充分进展期窦性心律的QRS ST T波群形态学改变。结果 :①IVEB的QRS波常呈右束支阻滞形态 (RBBBM) ,除Q波型AMI外 ,非Q波型AMI亦可发生IVEB ;②下 (后 )壁伴或不伴右室AMI、大面积AMI、梗死后心功能差、梗死早期 (<6h)及接受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者易发生IVEB ;③与同期窦性心律比较 ,IVEB梗死导联Q波出现及ST段抬高提早 ,且更具有AMI的特征 ;④IVEB可发生于心肌酶谱升高及窦性心律典型AMIECG图形出现之前 ,其对AMI的早期诊断及定位优于同期窦性心律。结论 :IVEB并非罕见 ,它有利于AMI的早期诊断与定位  相似文献   

2.
高梅  郭增丽  高巍 《山东医药》2003,43(4):69-69
病历摘要患者男 ,71岁 ,因发作性胸痛 2个月 ,加重 1小时 ,于2 0 0 2年 11月 15日二次入本院。 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 ,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半小时后被送至本院急诊室。心电图示结性逸搏心律 ,心率 43次 / min, 、 、a VF导联 ST段弓背上抬 0 .3~ 0 .5 m V,无病理性 Q波 ;V4R导联病理性 Q波 ,ST段抬高 0 .1m V。心肌酶学发病 12小时达高峰 ,CK42 9U/ L,CK- MB42 .12 U/ L。确诊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 ,立即给予吸氧、抗凝、补液 ,并予溶栓治疗 ,半小时后胸痛缓解 ,恢复窦性心律 ,相关导联 ST段恢复正常。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ARVI)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 (AMI) 5 0例 ,进行心电图回顾性分析。结果  5 0例AMI中合并ARVI 18例 ,发生率为 3 6%。下壁、正后壁AMI 2 3例中合并ARVI 12例 ,发生率 5 2 2 %。V3R~V5R导联QRS波呈QS型 ,其后ST T有动态改变。部分病例有Ⅰ、aVL、V5、V6 导联Q波消失 ,STⅢ /Ⅱ 抬高 >1,STⅡ 抬高≥ 1mm ,V1 ~V5导联ST段抬高呈递减性 ,STV2 ↓ /STaVF↑≤ 5 0 %等表现。结论 AVRI多合并下壁、正后壁AMI。右胸导联异常Q波 ,动态ST T改变是ARVI诊断依据 ,常规 12导联心电图上述改变可作为ARVI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66岁,哈萨克牧民。反复胸闷、头晕、黑半年,加重3天来我院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电图示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PP间期0.62s,心房率97bpm,RR间期2.2s,室率27bpm。V1呈rSR'型,V2呈Rs型,V3~V6导联呈Rs型,多导联S波粗钝,QRS时限>0.12s。Ⅱ、Ⅲ、aVF、V6导联ST段水平延长,下移>0.05mV。V1~V4导联巨大倒置T波,深达0.7~1.3mV,V5~V6导联巨大直立T波,振幅0.8~0.9mV。Q-T间期0.72s。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三度房室阻滞;③室性逸搏伴巨大T波。讨论巨大T波系指T波异常增高或倒置并显著增深者。…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40岁.以"发作性意识丧失2年"入院,常规心电图示Brugada综合征Ⅱ型改变(V2导联呈"马鞍型"ST段抬高)并伴下壁导联S波增宽,升支与T波升支相连,ST段难以辨认.动态心电图显示心电图呈动态变化,尤其当心率减慢时,V2导联呈下斜型ST段抬高(Brugada综合征Ⅰ 型改变),下壁导联S波变得更宽,与T波...  相似文献   

6.
右心室心肌梗死 (右室梗死 )一般是由于右冠状动脉主干闭塞所致 ,往往在临床上同时合并有下壁或后壁心肌梗死。大量研究证实右胸导联 (V3R~ V5R)对右室梗死有诊断价值 ,但需在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时常规加做右胸导联。头胸 (HC)导联在右室梗死时 ,在右作者单位 :5 10 2 2 0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电图室室相应体表上可见典型的 Q波、ST段弓背抬高和T波倒置 ,但需相应设备加做头胸导联心电图。一些研究者试图探讨常规 1 2导联心电图改变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国内外已有研究指出右侧胸前导联和左侧过渡导联 (V1~ V3) ST段抬高是右室…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70岁。1年前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史(经临床血清心肌酶谱及心电图证实)。近期门诊随访,常规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98次/min,P—R间期0.174s,QRS时间0.15s,V1导联呈rS或QS型,Vd导联呈宽大R型,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长aVF导联中R3、R8及I、Ⅱ、Ⅲ导联中R2略为提前,QRS波群时间0.1s,Ⅲ导联呈Qr型,II、aVF导联呈QR型,Q波时间为0.04—0.06s。QRS波群与其前P波的间期短于窦性时的P—R间期。可能为来自左心室的期前收缩与来自右束支正常传导的室性融合波群,使QRS波群“正常化”,并揭示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融合波群揭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8.
王锦乾  阮爱兵 《山东医药》2005,45(32):57-58
2001年1月~2004年7月,我们对118例急性Q波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旨在观察V1导联ST段改变在评价此类患者危险度方面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本组118例急性Q波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男78例,女40例;年龄35~84岁,伴高血压病28例,糖尿病20例,有吸烟史60例,均符合:①胸痛开始至入院时间〈12h;②既往无心肌梗死及慢性肺病史;③入院时为窦性心律且无室内传导异常。根据入院时V1导联ST段改变,将患者分为三组。ST段抬高组(A组25例):V1导联J点后80ms处ST段高于TP段至少1mm。  相似文献   

9.
急性前壁并右室心肌梗死较少见。现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右胸导联(V3R、V4R)心电图ST抬高分析讨论如下。患者男,52岁。因"突发胸痛伴大汗2h"入院。查体:血压:105/75mmHg,心率:64bpm,大汗淋漓,颈静脉无怒张,心肺听诊未见异常。心电图(图1):窦性心律(58bpm)。QRS波形态:V1导联呈qrs、V2呈qr型。ST段:V1~V4、V3R、V4R、aVR、aVL导联抬高0.1~0.6mV,抬高幅度V2导联最明显(0.6mV),V2>V1>V3R>V4R;Ⅱ、Ⅲ、aVF、V7~V9导联ST段压低0.1~0.2mV。提示急性前壁、右室心肌梗死。急查心肌酶:CK1945U/L(参考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69岁。因胸闷、心悸3天急诊入院。有冠心病史14年。心电图V1导联(图1A)可见一种提早的QRS波群宽大畸形,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时间0.14s,其前无P波,为室性期前收缩。另一种矮小,时间0.08s,频率相近;其前有一P波,P—R间期不固定,P波未能下传心室,为房室交接区性搏动。两种波形交替出现,偶联间期相等为0.66s,频率相近,相同形态的R—R间期为1.60s,室性期前收缩与前一P波距离为0.70—0.74s。随后心电图(图1B)V1导联可见矮小的QRS波群,其前已无明显P波,QRS形态稍有改变,室性期前收缩的ST段上隐约可见逆行P波重叠在R波下降支末,R—P间期恒等,均为0.14s。相同形态的R—R间期仍为1.60s,两种QRS波群的偶联间期与图1A相同,为0.66s。心电图诊断:房室交接区性逸搏—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房室干扰。经吸氧及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mg,10min后再次长II导联(图2)示主导心律为窦性及形态与图1完全相同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且联律间期不等,长间歇为短间歇的倍数,符合室性并行心律的诊断。同时发现,当室性期前收缩出现较早时,后面接着就出现交接区性逸搏;当室性期前收缩出现较晚时,后面就出现窦性心律;且交接区性逸搏联律间期无明显差异,不符合并行心律的诊断标准。心电图最后诊断:窦性心律,频发房室交接区性逸搏,逆配对现象造成的配对间期相等的室性并行心律(图1)。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患者男性,62岁,主因"突发后心前区伴肩背部疼痛3 h"于2014-9-4入院;患者入院前3 h无明显诱因突发心前区、肩背部疼痛,伴出汗,持续不缓解,1 h后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Ⅲ、a VF导联呈现QS型,ST段略抬高伴T波双向,胸导联V1~V3呈现QS型伴ST段抬高0.05m V、T波双向,转至我院。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下壁导联较前无明显变化,胸导联V1~V3 ST段抬高0.1~0.2 m V伴T波  相似文献   

12.
下壁ST段压低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压低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AMI)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评价 6 3例前壁AMI病人 ,选择病人就诊初始 4h心电图测量其ST水平。住院 1~ 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结果对照分析 ;结果 ①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显著差异 ,左心室造影下壁运动无明显减弱 ;②同位素心肌灌注显示下壁ST段压低组 86 2 1%无下壁心肌缺血表现 ;③下壁导联ST压低组V1 3 导联ST抬高的平均值明显高于不伴下壁导联ST压低组 ,ECG下壁ST段压低明显与V1 3 导联抬高有相关性 ,(r =- 0 5 2 ,P <0 0 5 )。结论 下壁导联ST段压低可能是前壁AMI时V1 3 导联ST抬高的镜影反映而不是下壁心肌缺血表现。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74岁。因胸骨后烧灼感2小时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下壁、广泛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期间发现如下心电图表现。图1示长监护导联连续记录。图中P'1-4呈负正双向,p'-p’间距0.60s,频率100次/分,P'-R间期0.12s,QRS波呈QS型,其后ST段与T波形成单向曲线,抬高0.5mV;从第4个心搏之后呈一直线,P’a至Ps长达3.68s,第5个心搏无P’或P波,QRS波宽大畸形呈QS型,其后T波倒置。从第6个心搏开始均有完整的P-ORS-T波,P波直立,p-P间距逐渐缩短,长P-P间距与短P-P间距差0.10s,频率约60次/分,P-R间期0.13s,QRS波呈QS型,其后ST段与T波形成单向曲线,抬高0.5mV(见图1)。心电图诊断:①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②窦性停搏伴室性逸搏;③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年余入院。肺部CT提示:左下肺占位病变(8.0×7.0cm^2),肺癌可能性大。入院时查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均正常。入院时心电图(图1A):V1、V2导联J波振幅〉3~6mm,ST段呈下斜型抬高4mm,T波倒置,呈典型Ⅰ型Brugada波。随即分别描记高一肋、右室壁心电图(图1B),高一肋V2导联ST段下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ECG)相关冠脉病变的判断及合并右室AMI的判断。方法选择急性期内进行了冠脉造影(CAG)的下壁AMI者58例,比较ECG与CAG结果。结果58例中单支病变37例,其中右冠脉(RCA)病变29例,左旋支(LCX)病变8例。多支病变21例中伴V4~V6导联ST段压低者13例,单支病变7例(P〈0.05);伴I、aVL导联ST抬高LCX病变3例,RCA病变无(P〈0.05)。以V2、Ⅲ、aVF导联ST位移代数和来判断:STaVF+V2〉0RCA病变25例,LCX病变3例(P〈0.05)。合并右心室梗死5例中,以STⅢ/STⅡ〉1判断,4例并右室(P〈0.05),以STV2↓/STaVF↑≤50%判断则有3例(P〉0.05)。结论下壁AMI相关血管以RCA病变为主,少部分为LCX病变。伴左胸前V4~V6导联ST压低多支病变多见;STaVF+V2〉0多见于RCA病变;伴I、aVL导联ST抬高则多见于LCX病变。以STⅢ/ST〉1判定下壁AMI并右室AMI,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78岁。因反复晕厥入院。心电图(图1)示:选自三通道的动态心电图,模拟V5、V1导联。可见P-P间距匀齐,频率115次/分,CMV1呈R型伴有切迹,似左兔耳状的R3、R5、R7节律整齐,频率为29次/分;呈QS型的R2、R4、R6、R8节律整齐,频率为29次/分。R1是偶见窦性下传,R2与其前T波重叠,心室被等频的两个室性节律点控制,构成双源性等频性室性逸搏心律。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几乎完全性房室阻滞伴双源等频性室性逸搏心律。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65岁。食管癌术后两年,首次入院化疗。常规心电图检查(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65次/分,P-R间期0.16s,QRS时间0.07s,Q-T间期0.31s,V1、V2导联ST段下斜型抬高2mm,V1、V2导联T波倒置。第三天复查心电图:将V1、V2导联电极各置于第二肋间,V3导联介于V2~V4导联之间,V1、V2导联ST段下斜型抬高2mm,V3导联ST段鞍型抬高3mm,V1~V3导联T波倒置(图1B)。  相似文献   

18.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EpsilOi1波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57岁.因多次发作性心悸、晕厥在外院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拟行射频消融术来本院就诊.常规体表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QRS波群电轴左偏.心率51次/次,P-R间期0.17s,QRS波群时限0.09s,V1、v2导联ST段起始部可见一正负双向小棘波,持续约40ms.V1~V3导联T波倒置.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Epsi1on波.借阅外院心电图(图2)示:快速均齐宽大畸形QRs波群,QRS波群时限0.128,频率200次/次,I、aVI.、V6导联呈R型,Ⅱ、Ⅲ、aVF、V1导联呈QS型,V1导联S波降支有切迹.电轴左偏,未见明显P波.考虑为左束支阻滞型室性心动过速.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扩大,右室壁变薄,左房及左室正常,临床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性心肌病(ARVC).  相似文献   

19.
ST段持续抬高与室壁瘤、室壁运动异常与左室大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Q波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胸前导联ST段持续抬高与室壁瘤、室壁运动异常和左室大小的关系。方法 连续首次发病的 4 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发病 2周时行 12导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分别测量心电图上胸前导联ST段抬高的程度 ,左室心内膜面积指数 (ESAi)和室壁运动异常区心内膜面积 (AWMa)和室壁运动异常得分。结果 在V2导联、抬高最大的导联上 ,室壁瘤和非室壁瘤组ST段抬高程度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V1至V6导联ST段抬高之总和室壁瘤组大于非室壁瘤组 (P <0 0 5 )。室壁瘤组的室壁运动积分明显高于非室壁瘤组 (P <0 0 1) ,但AWMa和ESAi,两组均无显著差别 (P >0 0 5 )。V2导联、抬高最大的导联和V1至V6导联ST段抬高之总和 ,室壁运动异常积分≥ 8分组显著高于室壁运动异常积分 <8分组 (P均 <0 0 1)。但入院时ESAi增大组和正常组之间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梗死后 2周 ,心电图胸前导联持续抬高与左室前壁、心尖部和室间隔的运动异常程度有关 ,它并不能帮助明确诊断室壁瘤存在 ,也与左室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83岁,高血压病史20年,1年前体检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改变(图略),因胸闷、胸痛1周,加重1天来院急诊.急查心电图(图1)示: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长Ⅱ导联见3次室性异位心搏提前出现,配对间期不等,R5-R7间距1.46s,R7-R12间距4.26 s,基本为1.46s整倍数,R5为室性融合波;V1呈rsR’型,Ⅰ、aVL呈qRs型,Ⅱ、Ⅲ、aVF呈rS或rSr’型,电轴-68°;V2-V6导联呈QR、Qr或QS型,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0.05~0.1 mV;Ⅰ、aVL、V1-V6导联T波倒置0.1~0.5mV.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急性前壁、前侧壁心肌梗死;③室性并行心律;④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⑤左前分支阻滞;⑥前侧壁QRS低电压;⑦T波改变.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均明显升高.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端90%阻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