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室骨科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管理与防护。方法采集2009年1月-2009年125480例骨科关节置换手术护士职业暴露的例数,进行风险因素评估,制定护理对策,预警干预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结果通过对480例骨科关节置换手术骨科专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例数分析,其中对照组发生职业暴露22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8.8%;干预组5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2.2%,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风险因素评估,干预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手术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唐爱春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101-10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现代骨科手术中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2007~2009年本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针对现代骨科发展进行相应的护理方法改进的患者的资料。结果:通过专业素养、学习态度、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手术室护士配合骨科专业的整体要求,168例骨科手术患者均全部手术成功。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无差错发生,无护理并发症。患者满意度调查,154例满意,11例基本满意,满意率为98.21%。不满意3例,占1.79%。结论:现代骨科手术要求手术室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身体素质,优秀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3.
赵慧 《北方药学》2010,7(5):44-45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现代骨科手术中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2007—2009年本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针对现代骨科发展进行相应的护理方法改进的患者的资料。结果:通过专业素养、学习态度、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手术室护士配合骨科专业的整体要求,168例骨科手术患者均全部手术成功。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无差错发生,无护理并发症。患者满意度调查,154例满意,11例基本满意,满意率为98.21%。不满意3例,占1.79%。结论:现代骨科手术要求手术室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身体素质,优秀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分析引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发生的23例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是低年资护士,发生原因是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主要以护士手为主的锐器伤,因处理及时未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结论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报告流程及暴露后的正确处理可以有效防止血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流动性器械是指非手术室固定器械,是厂家或经销商专供手术医生施行手术用的专科器械。这类器械具有新颖、繁多、复杂、变化快的特点,手术护士接触时间短,操作少,供货方常常派有跟台员,无需手术室护士弄清器械的名称和功能,手术医生就可以完成手术。1影响培训的因素1.1手术室每2~3年都有新进护士,而护士素质又高低不等。年资低的护士,工作经验不足,要认识和掌握手术室固定器械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更何况认识流动性器械的机会本来就不多。1.2手术量的因素我院平均每年颈椎手术9例、关节置换手术15例、胸腰椎手术89例,股骨、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32…  相似文献   

6.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手术室是医院重点科室,担负对患者进行手术救治的重任.手术室护士频繁接触各类患者,极易发生职业暴露,应做好严密防护.笔者针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作出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腔镜手术领域的日趋扩大,新手术方法、新器械、新仪器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对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护士配合手术的方式已从过去的随意性全面参与型向专科性定人参与型转变~[1]。我院2009年提出在手术室护士全面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专科化手术室护士培训理念,实施专科定人参与型手术配合方式,效果满意。有效提高了培训效率和工作质量,使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士配合的满意度明显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降低HIV患者致手术科室护士职业暴露中的预防效果及对HFMEA的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手术科室:进行住院治疗的HIV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月成立手术科室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防范组。对2015年1月前收治入院的HIV患者给予常规护理,2015年1月后收治入院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HFMEA,绘制预防HIV致护士职业暴露流程图;进行HIV致护士职业暴露失效模式及潜在风险原因的分析;对优先风险指数(RPN)进行计算,对预防HIV致护士职业暴露的方法进行优化与改进。比较HFMEA应用前后外科护士职业暴露认知度、防护知识掌握程度、操作规范程度和暴露发生率。结果成立手术科室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防范组前收治HIV患者18例,造成外科护士职业暴露5例,其中血源性暴露4例,黏膜暴露1例;成立手术科室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防范组后,共收治HIV患者20例,未造成手术科室护士职业暴露。实施HFMEA后,手术科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减少,进行HFMEA前后HIV手术科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97,P=0.040)。结论在HIV患者中应用HFMEA能显著降低手术科室护士的职业暴露的发生和风险,减少手术科室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所致的HIV。  相似文献   

9.
王道勇 《北方药学》2013,(3):146-147
目的:了解全髋置换无菌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降低手术室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16例发生感染的全髋置换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发生感染的全髋置换手术与手术地点、手术时间、是否接台手术、术前抗生素应用、术前导尿等手术室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采取一系列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全髋置换无菌手术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检查、诊断,并担负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发区域。大量研究证实,手术室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在我院新上岗护士多担任洗手护士,洗手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几率最高。因此,了解手术室新上岗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建立合理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职业暴露的高风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报告的118起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高危职业是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46%,职业暴露构成比占60.17%),高危暴露场所是住院病房(44.07%),高危暴露环节是拔针与拔针后处置(占54.24%),高危暴露方式以针刺伤为主(针头占79.66%).结论 针对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高危场所、高危环节配备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加强培训,树立标准预防的理念,规范操作规程,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82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单纯药物治疗组(抗凝或抗凝+溶栓)、药物联合介入治疗组(药物治疗联合腔静脉滤器植入或/和导管碎栓术)的患者预后进行对比.结果 182例患者中,老年人及吸烟者患病率明显升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心血管疾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创伤及外科手术、慢性肺部疾病、骨折及骨科手术为主要危险因素.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介入治疗组的有效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 =0.145,P>0.05).结论 肺栓塞的发病率与危险因素密切相关,肿瘤是引起肺栓塞的第三大危险因素;及时予以抗血栓药物治疗对肺血栓栓塞预后意义重大,与抗血栓联合介入治疗比较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卫生干预措施对本地区触苯作业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在本单位体检的辖区范围内8家触苯企业在岗作业工人为干预对象,实行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并于2014年、2015年对干预对象血常规的白细胞减少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率和血小板减少率的检出结果作趋势分析.结果 干预后白细胞减少率(2014年为3.50%,2015年为2.23%)、中性粒细胞减少率(2014年为2.52%,2015年为1.39%)和血小板减少率(2014年为0.84%,2015年为0.70%)均呈下降趋势,白细胞减少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改善触苯作业人员劳动环境,加强职业卫生防护培训和职业卫生管理等措施,对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0):1361-1363
目的 总结PICU中毒患儿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毒患儿的年龄、发病季节、中毒症状、中毒物质、中毒途径、治疗、转归等,并根据是否为药物中毒分为药物组和非药物组,比较两组不同特点.结果 药物中毒组81例,非药物中毒组54例.两组中毒表现和临床辅助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药物中毒组治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46.30%和1.85%,与药物中毒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在呼吸机使用时间和血液净化治疗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毒主要因素来看,以家庭中毒为主(82.96%),农村中毒患儿比例较高(59.26%),药物中毒81例(60.00%).结论 针对儿童中毒发生的主要特点,要求家长必须做好相关化工产品的日常管理,掌握正确的药物使用知识,以降低儿童中毒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信息-动机-行为模型(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 Model,IMB模型)制定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持续护理干预方案,探讨该方案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中同时结合信息-动机-行为持续干预方案,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康复锻炼计划完成情况,以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干预组康复锻炼计划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 vs.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髋关节Harris评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49.73±4.90) vs.(46.63±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71.30±5.22) vs.(68.90±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相近[(83.20+5.51) vs.(81.30±5.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结论 信息-动机-行为模型护理方案有利于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有助于促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细致化护理干预结合责任追究制度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升重症监护室护理水平,确保患者安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 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6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细致化护理结合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危险事件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采取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并采取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本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危险事件发生率为0.00%,总并发症率为1.79%,对照组危险事件发生率为10.71%,总并发症率为12.50%,研究组总并发症率及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PSQI量表总评分为(7.01±1.56),对照组为(11.45±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HAMA、HAND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8.21%,对照组为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 予以重症监护室患者细致化护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干预可显著提升护理水平,降低患者并发症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可进行细致化推广.  相似文献   

17.
金哲  胡博  尹宗生 《安徽医药》2018,22(6):1036-1039
目的 对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拔管时间负压引流管尖端细菌培养的结果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前瞻性选择行单侧关节置换84例,其中单侧膝关节置换40例,单侧髋关节置换44例.每位患者手术结束时均于切口筋膜层之下放入一根负压引流管,随后立即拔除,引流管尖端约3 cm送细菌培养,此设为对照组.再根据术后拔管时间不同分为两个实验组:24 h组42例,术后24 h拔除;48 h组42例,术后48 h拔除.引流管尖端约3 cm送细菌培养.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有无发生关节感染.对细菌培养结果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引流管尖端无细菌生长.实验组中24 h组拔除的引流管中有6例(7.14%)细菌培养阳性,其中皮氏罗尔斯顿菌5例(5.95%),大肠埃希菌1例(1.19%);48 h组拔除的引流管中有2例(2.38%)培养阳性,其中皮氏罗尔斯顿菌1例(1.19%),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例(1.19%),24 h组与48 h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关节置换类型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拔除的引流管中有5例(5.95%)培养阳性,膝关节置换术后拔除的引流管中有3例(3.57%)培养阳性,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关节感染症状,包括培养阳性的患者.结论 关节置换术后引流管尖端细菌培养结果用来诊断关节感染价值不大,在应用预防性抗生素的情况下,术后48 h内拔管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对我院感染科护士进行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调查及防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调查的职业暴露中被刀、剪、针等锐器损伤及皮肤接触血液为主要危险因素,经防护知识培训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科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相应增加,给护士的身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应加强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有效避免和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104例高龄下肢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患者分别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1例,10.6%)、单侧股骨头置换术(24例,23.1%)、单侧膝关节置换术(8例,7.7%)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61例,58.7%).以术后住院时间为因变量;以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术前生理学和手术严重程度评分系统(POSSUM)评分、术前总胆固醇和术前血糖为自变量;并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评价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结果 本组患者围术期无死亡,19例患者(18.3%)有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有并发症组术前POSSUM评分和住院时间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7±4)分比(22±5)分,(27±6)d比(18±7)d](均P<0.05).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后影响因素包括术后并发症和术前POSSUM评分.结论 在高龄骨科患者手术的临床监测指标中,患者的术前POSSUM生理评分和术后并发症与预后密切相关.术前应对这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围术期加强管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使患者可以安全、平稳地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