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 对 2 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自编项目调查表进行资料统计 ,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家族性 (Fs)组 (n =5 2 )发病年龄显著小于散发性 (SS)组 (n =2 2 4 ) (P <0 .0 1) ;家族性患者为第一胎者较散发性多 (P <0 .0 5 ) ;散发性组有失眠症状者较家族性组多见 (P <0 .0 5 ) ;家族性组思维联想障碍、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症状较散发性组多见 (P <0 .0 5 ) ;近期疗效显著较散发组差。结论 家族性精神分裂症起病较早 ,核心症状更突出  相似文献   

2.
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对32例家族性和75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相比,在发病年龄、出生季节,病前适应能力,病程,阴性症状及意志缺乏,以及即期疗效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家族史与精神分裂症的一些临床特征有密切的关系,家族史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分类原则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3.
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rrty(1985 )提出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概念 [1 ] ,发现两者临床症状、疗效、预后有所不同。我们对此进行研究 ,以探讨家族史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收集 1996年 1~ 10月所有首次住院符合 CCMD- 2 - 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病例资料 ,共 2 77例。根据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界定标准分为家族性组及散发性组。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评定症状。 1999年 10月进行信访 ,了解其出院 3年中的康复情况。统计采用 SPSS(8.0 )软件包进行χ2 检验。2 结果家族性组 88例 ,男 48例 ,女 40例 ;平均年龄 (30 .6…  相似文献   

4.
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 对64例家族性精神分裂症,153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相比,家族性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疗效相对较差,易复发。结论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家族史的研究对分析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采用治疗方法,判断预后及探讨精神分裂症新的分类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氯氮平治疗家族性与散发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有无精神病家族史分组,随机取有家族史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3例(家族性);取同期无精神病家族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为散发性)。给予氯氮平系统治疗,分别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氯氮平对家族性和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阳性精神症状均有显著疗效。而散发性患者起效更快.疗效更好。其2个月和3个月末BPRS(t=2.54和2.70 P<0.05和0.01)和SANS(t=2.03和3.15,P<0.05和<0.01)总分减分均显著优于家族性患者,其显效率显著高于家族性(x2=5.07 P<0.05)。两组主要副反应发生频数无显著差异(x2=0.16、0.12和0.30|P均大于0.05)结论 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散发性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家族性。  相似文献   

6.
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家族性、散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 对64 例家族性精神分裂症、153 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相比,家族性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疗效相对较差,易复发。结论 家族性、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家族史的研究对分析精神分裂症的症状、采用治疗方法、判断预后及探讨精神分裂症新的分类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差异。方法 对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26例家族性与64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中国修订韦氏成分智力量表(WAIS-RC)进行智力测验比较并与全国常模对照,同时比较其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HRB-RC)中的连线测验和范畴测验。结果 与散发组相比,家族组的智力分测验粗分和言语智商(VIQ)较低,VIQ与操作IQ(PIQ)的平衡性较差,退化商数(DQ)较大,连线测验时间较长,范畴测验错误数增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结论 家族组的认知功能损害更严重,提示可能与其遗传学基础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历记载和家属核实的方法。对50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族史(限于一级亲属)、性别、发病年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FH 较FH-组发病年龄早,FH-女性组较FH 女性组及FH ,FH-男性组发病年龄晚,均有统计学意义,而FH 男性组与女性组发病年龄无差异。结论: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在发病年龄上的性别现象为:有阳性家族史者发病年龄早,家族史阴性男性较女性发病年龄早。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家族史与临床特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家族史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关系,对32例家族性和75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相比,具有发病年龄较小,出生于冬季者较少,病前适应能力较差,病程较长,阴性症状及意志缺乏明显,即期疗效较差等特点。提示家族史与精神分裂症的一些临床特征有一定关系,家族史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分类原则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散发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成份与正常人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及健康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成份的含量 ,并相互比较。 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IgA、IgG及C4显著高于正常人(P <0 .0 5~ 0 0 1)。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一级亲属存在同样免疫学异常 ,遗传因素可能是构成精神分裂症免疫学异常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病历记载和家属核实的方法 ,对 5 0 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族史 (限于一级亲属 )、性别、发病年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FH +较FH -组发病年龄早 ,FH -女性组较FH +女性组及FH +、FH -男性组发病年龄晚 ,均有统计学意义 ,而FH +男性组与女性组发病年龄无差异。结论 :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在发病年龄上的性别现象为 :有阳性家族史者发病年龄早 ,家族史阴性男性较女性发病年龄早。  相似文献   

12.
家族史和性别对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学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家族史和性别对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学构成的影响及联合效应,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94例病人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定,并依性别和家族史分组。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时,家族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构成显著高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而阳性症状构成显著低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同时还发现,男性精神分裂症非特异性症状构成显著高于女性精神分裂症。双因素分析时,男性家族性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构成显著低于女性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散发组男性非特异症状构成显著高于女性,提示性别、家族史对精神分裂症某些精神病理现象有影响,且有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13.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对20例家族性和47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进行了脑脊液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及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高香草酸(HVA)进行测试,并以它们的比值作为两者相互作用指标,结果发现家族性精神分裂症患者5-HIAA/HVA比值显著高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t=2.086,P=0.041),而两组5-HT/DA未见著显性差异,本文就这种相互作用指标与阳性家族史的关系进行了对论。  相似文献   

14.
比较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中枢5-HT与DA相互作用的差异。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20例家族性和47例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脑脊液中5-HT、5-HIAA、DA、HVA进行测试,并以比值作为相作用指标。结论两类型精神分裂症存在着5-HT与DA相互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白介素6、10、12水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白介素 (IL) 6、1 0、1 2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SIA)检测 57例精神分裂症和 2 9名健康对照的血浆IL 6、IL 1 0、IL 1 2水平。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组血浆IL 1 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而IL 6、IL 1 0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女性患者的血浆IL 1 0水平明显低于女性对照组 (P <0 0 5) ,其IL 1 2则高于对照组 (P <0 0 5) ;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IL 6水平明显高于Ⅰ型(P <0 0 5) ,家族性亚型患者的IL 6水平明显高于散发性亚型 (P <0 0 1 ) ;患者组IL 6与IL 1 0呈正相关 (P <0 0 0 1 )。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IL 1 2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 ,血浆IL 6水平升高可能是其某些临床亚型的特征性免疫学指标之一 ,细胞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在精神病理状态下可能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调查一户多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管理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7年11月~2018年5月在重庆市选取106户至少含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户多名严重精神障碍家庭纳入本研究,使用自我管理量表和自编一般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1)多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自我管理服药依从性(r=0.570)、药物自我管理(r=0.584)、精神症状自我管理(r=0.688)、维持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r=0.631)、利用资源及支持(r=0.709)、自我效能(r=0.733)六个维度得分上均存在相关;(2)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患者自身文化、年龄、病程之间存在相关;(3)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药物管理(F=6.861)、维持功能(F=4.741)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数量监护人之间患者自我管理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显示,居住地、患者文化、是否与监护人同住、是否是家族性患者对自我管理有影响。结论一户多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存在相关,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自身文化、年龄、病程有关,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管理和维持功能上存在差异,患者自我管理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患者胼胝体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胼胝体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95例(患者组),正常人20名(对照组),按规定序列作头颅核磁共振扫描,测定胼胝体长度、胼胝体宽度(膝部、体部、压部)。于入院当天及住院第4周后评价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患者组与对照组、短病程组(≤5年, 30例)与长病程组( >5年, 65例)、家族性组(37例)与散发性组(58例)的胼胝体长度、宽度等比较。结果 (1)患者组胼胝体长度[ ( 6 8±0 4 )mm]明显短于对照组[ ( 8 0±0 4 )mm];t=3 24,P<0 05; (2)短病程组与长病程组胼胝体各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家族性组胼胝体压部宽度[ (0 98±0 15)mm]小于散发性组[ (1 07±0 13)mm];t=-2 85,P<0 05; (4)PANSS阳性因子分与胼胝体长度呈正相关(r=0 21,P=0 04 ),反应缺乏减分率与胼胝体长度呈负相关(r=-0 21,P=0 04); (5)胼胝体长度、胼胝体体部宽度与起病年龄有密切关系(P=0 049,P=0 04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胼胝体缩小,尤以家族史阳性者为著,胼胝体异常有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病理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8.
家族性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及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家族性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与非家族性患者的异同,并分析家系患者的遗传学特性,试图解释家族发病的机制。方法对诊治112例家族性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征、免疫学特征及HLA-Ⅱ、Ⅲ类抗原基因分型进行了研究及家系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临床及免疫学特征与散发性病例基本相同,其遗传方式基本符合Mendel常染色体遗传,可能为显型或隐性遗传,其中2个家系呈典型显型遗传。HLA基因分型发现补体C4A*4、补体型S42及DRB1等位基因中的0901和1301两对等位基因与MG相关。结论遗传缺陷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重症肌无力。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重性精神疾病至今病因未明,随着免疫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异常,包括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活性、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等异常。而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已成为精神神经免疫学中较为活跃的领域之一。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对20例家族性精神分裂症、47例散发性精神分裂以及10例健康正常对照组脑脊中色氨酸(TRP)、酪氨酸(Tyr)进行测试,结果发现三组的TRP水平及TRP/Tyr无差异,而三组的Tyr则显不同(F=4.7761,n=77,P<0.01),而且正常组Tyr分别显高于研究组,尤以家族性精神分裂症Tyr降低明显,本就家庭史对Tyr影响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