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克宽、邹伟明(广西职业病防治研究所),陈志宁(广西梧州市防疫站)报道:本文报道用蛤蚧蛇血片治疗职业性白细胞减少症25例临床观察。以治疗前后对比法评价疗效。疗效标准以WBC增加1×10~9/L以上者为显效,WBC增加0.6×10~9/L以上者为有效,WBC增加0.6×10~9/L以下者为无效。25例观察对象在治疗前WBC总数均低于4  相似文献   

2.
妊娠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现将我院自1997~1998年收治的40例妊娠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年龄与孕产次 年龄22~39岁,其中15例经产妇,25例初产妇。1.2 分娩方式与新生儿体重 20例剖宫产,20例阴道分娩,新生儿体重在2 100~3 950克之间。1.3 治疗前血小板数及治疗情况 轻度(>50×10~9/L)30例,重度(<50×10~9/L)10例。均无齿龈出血、鼻衄、皮下瘀斑、外伤出血不止等,出凝血时间测定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8岁,除有高血压病史外,无自觉不适.1990年6月因间歇性血尿而作B超检查,显示膀胱底部中央有占位而作进一步检查. 体检:P84次/分,T37.1℃,Bp22/12kPa. 实验室检查:RBC 3.7×10~(12)/L,WBC5.2×10~9/L,Hb114g/L Pt198×10~9/L.尿常规:WBC1~3,可见蛋白痕迹;血尿出现时红细胞满视野.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4年1~12月收治的20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发现其中58例有不同程度的血细胞减少现象。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我们对HBsAg阳性或阴性,肝功能异常,且有明显病毒性肝炎症状者,确诊为病毒性肝炎,常规进行血细胞检查血红蛋白小于110克/升,红细胞3.74×10~(12)/升,白细胞4.0×10~9/升,血小板小于100×10~9/升,对其中有任何一项小于以上标准值即记为血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5.
卞建军 《工企医刊》2001,14(2):24-25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_3)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其发病率约占急性白血病的3.3%~17.4%。本文总结11例M_3维甲酸治疗情况,对白细胞升高处理方法予以探讨。 1 临床资料本组M_311例,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在14岁~70岁,平均36.5岁。11例均以维甲酸进行诱导分化治疗,使用剂量45mg~100mg/m~2·d,一般用量为60mg/d。全部患者在诱导分化中均出现白细胞升高,分别在维甲酸治疗第2日~7日后出现,第8日~15日达最高峰,自细胞高达12.8~108×10~9/L,平均46.65×10~9/L;部分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皮肤浸润现象。根据患者白细胞增多的程度及临床有无细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主因发热,咳嗽,咳痰伴气促7天,于2001年3月17日入院。入院前1周发热,咳嗽,咳痰。当时查血常规:Hb 106g/L,RBC 3.08×10~(12)/L,WBC 9.0×10~9/L,N0.86,L0.10,PLT 118×10~9/L。3月15日自服百服宁1000mg(2片),体温降正常。2天后又发热,痰不易咳出。该患者既  相似文献   

7.
【例 1】女,9岁,住院号49189。误服混有氯鼠酮的籼米;约取4市两(含氯鼠酮1ml左右),用酒精炉煮熟,服量近3/4。1小时后家长发现急送医院。体检:体温36.3℃,呼吸24次/分,脉搏96次/分,血压12/6kPa。面色苍白,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心肺(-)。腹部检查(-)。神经系统(-)。入院后速给催吐、洗胃处理。实验室检查:Hb98g/L,WBC4.3×10~9/L,N0.5,L0.5;血小板150×10~9/L;  相似文献   

8.
患者 戴××,男性,28岁,某县电机厂浸漆工。苯作业专业工龄8年。因头晕、乏力、心悸2年伴全血细胞降低,于1982年8月在当地医院住院检查血象为全血细胞减少,血红蛋白38~64g/L(3.8~6.4g%),红细胞1.4~2.0×10~(12)/L(136~198万/mm~3),白细胞2~3.7×10~9/L(2000~3700/mm~3血小板60~130×10~9/L(6~13万/mm~3),网织红细胞2.0~2.5%,三次骨髓穿刺检查均显示增生性贫血骨髓象,诊断为不典型再障。用丙酸睾丸素,脱氧核糖核酸等药物治疗约2个月,疗效不明显,头晕、  相似文献   

9.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较常见,但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比较少见。我院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5岁。因发热、头痛、腰痛4天,视物不清6小时于1998年11月8日入院。既往无心脏病史。查体:T 39℃,P 90次/分,BP 11/8 kPa,酒醉貌,双腋下散在针尖大小出血点。睑结膜、咽后壁充血明显。球结膜Ⅰ°水肿。心肺检查未见异常。双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WBC 8.5×10~9/L,Pc(血小板计数)53×10~9/L;尿PRO ,血K 4.2 mmol/L,Na 139 mmol/L,CL 1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并血小板减少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合并血小板减少(80×109/L以下)的1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10例均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5例急诊手术,5例延期手术。结果急诊手术患者中,1例在ICU治疗10d,血小板上升为130×109/L,1例术中出血、十二指肠损伤,经输血、止血、行空肠营养造瘘术治疗,血小板上升为126×109/L,其余3例手术顺利,血小板上升为(120~140)×109/L。延期手术患者术后血小板除2例年龄较大者上升为96×109/L,余均上升至正常范围,全部患者均成功取石。结论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合并血小板减少时,患者的胆管炎分级、手术史、CT诊断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对决定手术时间和方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异常性疾病可分因血小板数量的异常和功能的缺陷两大类。与血小板数量异常相关的疾病包括: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增多症两组;有些患者血小板数正常,但出血时间延长,这就是血小板功能的缺陷。本文对这两类疾病的概况作一简介。一、血小板数量异常性疾病(一)血小板减少症的概念:血小板减少是常见的严重出血性疾病。正常血小板计数介于150~400×10~9/L,当血小板数降至<150×10~/L时,即称血小板减少症。一旦<40×10~9/L时,自发性出血就较常见,如若<10×10~9/L时,出血不仅频繁而且严重。当皮肤或粘膜毛细血管自发或  相似文献   

12.
C反应蛋白--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重要标志物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 (CRP)水平与脑梗死灶体积、颈动脉斑块及脑卒中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 12 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 72h内抽取血清测定CRP水平 ,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CNFDS)进行评分 ,所有患者进行CT/MRI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CRP异常组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为 ( 8 0 6± 5 47)mg/L ,白细胞数为 ( 10± 4)× 10 9/L ,明显高于CRP正常组的 ( 6 43± 2 78)mg/L和 ( 9± 3)× 10 9/L ;脑梗死发生率 ( 42例 )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 ( 2 3例 ) ;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也较CRP正常组高 ( 32例 ,17例 )。CRP的异常组患者CNFDS评分较高 ,中位数为 18( 6~ 35 ) ,且预后不良。结论 CRP水平是反映颈动脉斑块及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久治无效的18例不明原因白细胞减少症和9例苯中毒患者进行了紫芝多糖的治疗观察。方法:对27名观察对象进行治疗前体检,并连续三天常规计数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苯中毒者计数血小板,其白细胞值均低于4×10~9/L,血小板均低于100×10~9/L。用药量为0.9~1.8g/d,口服,五周为一疗程,每周计数白细胞及其分类和血小板。疗  相似文献   

14.
胰高血糖素瘤(glucagonoma,GCGN)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发病率约为0.5/1×107[1]。我院自1995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4例,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4例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53.0±2.0)岁。病程6个月~9年。本组4例患者均有典型的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necrolytic mi-gratory erythema,NME)皮损,且均有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另伴有烦渴、多饮3例,腹泻1例。2.诊治方法:本组患者行实验室检查,有3例患者血红蛋白(Hb)下降,为82~96g/L,3例患者空腹血糖(FBS)增高,为7.3~9.2mmol/L,2例患者尿糖阳…  相似文献   

15.
东川环境中天然核素含量及辐射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填补环境天然核素及辐射水平空白,人群健康效应关系及向国家提供重要科学数据。方法 在辖区内按照东南西北中分层抽样,分析方法按照全国统一方法。结果 ①地球γ辐射9.14×10~(-8)GY·h~(-1);②宇宙射线为4.60×10~(-8)GY·h~(-1);③环境中不同样品总α和总β辐射:β射线为9.61×10~(-10)Bq/kg,α射线为2.36×10~(-10)Bq/kg;④氡及子体分别为:氡总浓度为42.93Bq/m~3 RaA 1.89×10~(-10)Bq/L、RaB 1.66×10~(10)Bq/L、RaC 1.37×10~(-10)Bq/L;⑤环境中核素分别为:~(90)Sr(锶)2.84×10~(-11)ci/kg、~(137)C(铯)2.42×10~(-11)ci/kg、~(226)R_a(镭)9.45×10~(-11)ci/kg、~(85)U(铀)46.33×10_(-11)ci/kg、Th(钍)180.06×10~(-9)ci/kg。结论 东川首次调查了天然核素及辐射本底水平,为各行业提供重要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114例HBVDNA为阳性的慢性活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56例,两组均采用基本护肝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一年,观察其血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及临床转归。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7.8%(10/56)和4%(2/50)。两组治疗前HBV DNA含量均值分别为(28±0.92)×10~6拷贝/ml和(29±0.87)×10~6拷贝/ml,(P>0.05),治疗后治疗组有37例1个月后转为0拷贝/ml,3例6个月后转0拷贝/ml,1年后持续0拷贝/ml,其余52例持续1年均为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分别为(196±10)U/L和(186±13)U/L(P>0.05),1年后分别为(31±3)U/L和(108±10)U/L(P<0.01)。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TBil)分别为(45±5.0)umol/L和(42±6.1)umol/L(P>0.05),治疗后TBil恢复正常比例分别为100%(58/58)和32%(18/56)(P<0.01)。治疗组病情稳定,均达到临床治愈,无再次入院者,随访半年亦无一例死亡,亦无不良反应;对照组肝功能反复波动,持续不能降至正常者有34例,再次入院者有20例,3次入院者有11例,其中3例病情逐渐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拉米夫定是安全高效的抗HBV药物,无论HBeAg是否阳性,只要HBV DNA为阳  相似文献   

17.
钟玉虹 《医疗装备》2012,25(8):24-2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在呼吸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呼吸科收治的369例病人按照发病原因及疾病进程分组,分别检测其NAP水平,然后与对照组NAP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细菌感染、化疗(使用CSF)后、手术后患者NAP明显升高;病毒感染、终末期患者NAP明显降低;良性肿瘤NAP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NAP活性检查对于呼吸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效果监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家族性少年肾单位肾病(familial juvenilenephronophthisis)为肾脏髓质囊性病之一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罕见。现将我院遇到的一家2例报告如下。 例1,女,10(10/12)岁,因气喘6~7d入院。入院前1周开始腹泻,水样便10~15次/日,继而频发呕吐伴气喘。查体:T 36.9C,体重22kg,贫血貌,呼吸深快,心肺未闻异常。化验:Hb 60g/L,WBC12×10~9/L,N 0.72,L 0.28,血小板40×10~9/L,血  相似文献   

19.
铅中毒致精液异常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史××,29岁,某印刷厂工人,从事排版印刷工作3年,3年前,其妻生有一健康儿童。患者一年前头痛、乏力,近日以铅吸收过量入院。患者无心悸气短、无腹泻、无腰痛、无关节痛、血尿便常规及肝功能均正常。测尿铅0.60 mg/L(正常参考值<0.08 mg/L),随即进行排铅治疗,1周后尿铅为0.2 mg/L;2周后尿铅为0.19 mg/L,5周后尿铅0.03 mg/L,头痛乏力消失,痊愈出院。其间作过两次精液检查,第1次于入院两天检测,结果如下:精液量5ml,精子数量1×10~9/L,精子活率2%,活动力:“Ⅲ”级、“Ⅱ”级、“Ⅰ”级均为0%,“0”级精子100%,正常形态精子5%,异常形态95%,生精细胞分类:精原细胞2%,初级精母细胞60%,次级精母细胞20%,精子细胞18%。入院第3周,检测结果:精液量3ml,精子数量5×10~9/L,活率20%,活动力:  相似文献   

20.
高翠红  韩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2013-2017
目的:研究来曲唑(letrozole,LTZ)与三苯氧胺(tamoxifen,TAM)对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DDP生长及耐药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比较不同浓度的LTZ、TAM、LTZ+TAM对SKOV3/DDP细胞生长及对顺铂(cisplatin,DDP)耐药的逆转作用。结果:①不同浓度(1×10-9mol/L~1×10-4mol/L)LTZ或低浓度(1×10-9mol/L~1×10-7mol/L)TAM对SKOV3/DDP细胞生长无抑制,不能逆转DDP引发的耐药。高浓度(1×10-6mol/L~1×10-4mol/L)TAM能抑制SKOV3/DDP细胞的生长且能逆转DDP引发的耐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1×10-6mol/L TAM与各浓度(1×10-9mol/L~1×10-4mol/L)LTZ联合用药,对该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逆转DDP引发的耐药较单用1×10-6mol/L TAM无明显增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5mol/L~1×10-4mol/L)TAM与各浓度(1×10-9 mol/L~1×10-4 mol/L)LTZ联合用药,在LTZ为(1×10-6 mol/L~1×10-4 mol/L)时,两药联合对该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单用TAM(1×10-5mol/L~1×10-4mol/L)及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LTZ为(1×10-5mol/L~1×10-4mol/L)时,两药联合逆转DDP引发的耐药与单用TAM(1×10-5mol/L~1×10-4mol/L)逆转及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浓度TAM可以逆转SKOV3/DDP细胞对DDP的耐药性;高浓度LTZ与TAM联合可使TAM逆转SK-OV3/DDP细胞对DDP耐药的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