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正常对照组25例,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胰腺癌患者23例,在上腹部常规序列扫描后行DWI成像.比较T1WI、T2WI及DWI序列上癌组织相对于癌周组织的信号强度比(signal ...  相似文献   

2.
王丰  刘剑羽 《磁共振成像》2016,7(8):572-576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准确的术前评估及治疗效果的评价都会使患者受益。近年来,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卵巢癌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针对其诊断价值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 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5例肝脏占位患者,对患者进行DWI扫描。结果肝细胞癌、肝转移瘤DWI均呈高信号,测得表观弥散系数(ADC)较低,分别为(1. 00±0. 19)×10-3mm2/s和(1. 16±0. 34)×10-3mm2/s,肝囊肿DWI呈高、等或低信号,肝血管瘤DWI呈稍高信号,测得ADC值均较高,分别为(3. 36±0. 79)×10-3mm2/s和(1. 99±0. 14)×10-3mm2/s,统计发现:DWI扫描对肝脏良恶性鉴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DWI扫描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是功能MRI方法之一,主要应用于早期脑梗塞的诊断.随着MRI硬件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DWI在肝脏中的应用报道越来越多,主要包括肝脏DWI技术的改进和在肝脏病变诊疗中的临床应用.肝脏DWI技术的改进主要着重于减少运动伪影以提高图像质量,而在临床应用方面,则包括对病变的检出、定性以及对疾病治疗反应的评估.作者就肝脏DWI的采集技术和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杨丽  时高峰  刘辉  翟英敏  周涛 《临床荟萃》2011,26(12):1082-1085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 dimaging,DWI)反映的是水分子的微观运动情况,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来研究病变状况。近年来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的应用得到了开展,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检出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前列腺癌检出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87例患者,41例为前列腺癌,46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所有病例在3.0TMRI系统接受常规T2WI、动态增强T1WI(DCE-MRI)和DWI扫描(b值取0和1000s/mm2)。在前列腺癌组,分别在肿瘤和无肿瘤区设置兴趣区并测量ADC值。在增生组,分别在前列腺中央区和外周带测量ADC值。结果肿瘤组良、恶性前列腺组织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97±0.25)×10-3mm2/s和(1.34±0.16)×10-3mm2/s。在增生组,中央区和外周带的ADC值分别为(1.37±0.24)×10-3mm2/s和(1.43±0.31)×10-3mm2/s。恶性前列腺组织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肿瘤组和增生组中良性前列腺组织(P〈0.001);肿瘤组中良性组织与增生组之间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WI检查和ADC值有助于发现前列腺癌,尤其是发生于前列腺尖部和中央区的早期前列腺癌。T2WI结合DWI可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在颈部淋巴结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使用GE 1.5T磁共振扫描仪及颈部相控阵线圈对30例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常规SE序列扫描,其中16例为恶性肿瘤,14例为良性病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全部病例使用体线圈行SE-EPI DWI序列扫描,采用全方位扩散梯度及6个b值扫描。DWI扫描时间40~52 s。分析30例病例的DWI与ADC值特点。结果在DWI序列扫描中,良性和恶性淋巴结均呈高信号,恶性淋巴结组的平均ADC值为(0.849±0.197)×10-3mm2/s,良性淋巴结组为(1.598±0.218)×10-3mm2/s,恶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明显小于良性淋巴结组(P<0.05),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DWI对于鉴别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病变是一种快速可行的技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指数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eADC)值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值,结合MRI平扫对可疑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41例患者均行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成像检查并行BI-RADS分级为Ⅳ级,且经手术病理证实。在病变感兴趣区测量ADC值、eADC值和rADC值;采取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其良、恶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按ADC值大小进行良、恶性分布情况统计,均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两两比较中,恶性病变ADC、rADC值低于良性病变,eADC值高于良性病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以1.440×10^-3 mm^2/s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界值,敏感性为85.7%,特异度为55.0%,准确度为70.7%。以DWI中ADC值<1.440×10^-3 mm^2/s作为恶性的评判标准,Kappa=0.712,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好。结论扩散加权成像技术(ADC值、eADC值和rADC值)是磁共振检查鉴别可疑性乳腺癌可靠的指标;结合MRI平扫对BI-RADS分类Ⅳ级病变良恶性鉴别更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1例胰腺癌(15例合并肝脏转移瘤、21例合并淋巴结转移)、25例正常对照组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DWI(b值取0、600 s/mm2),分析比较胰腺癌病灶、剩余胰腺实质区与对照组胰腺DWI信号特点,并测定各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定量分析比较各组间ADC值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31例胰腺癌中,27例呈高信号,15例合并肝脏转移瘤及21例合并淋巴结转移均呈高信号,胰腺癌组、剩余胰腺实质区、对照组ADC值分别为(1.57±0.26)×10-3 mm2/s、(1.93±0.49)×10-3 mm2/s、(1.77±0.19)×10-3 mm2/s,胰腺癌组ADC值低于剩余胰腺实质区(t=3.61,P<0.001)、低于对照组(t=3.21,P<0.01),剩余胰腺实质区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54,P>0.05)。结论:DWI可清晰显示胰腺癌病灶及肝脏转移、淋巴结转移灶,对胰腺癌诊断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及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30例及对照组30例行DWI检查(b值=800 s/mm~2),测量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及对照组正常胰腺组织的 ADC值,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①肿瘤组织、瘤周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494±0.273)×10~(-3) mm~2/s、(1.631±0.281)×10~(-3) mm~2/s和(1.778±0.237)×10~(-3) mm~2/s.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肿瘤组织与瘤周组织间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以肿瘤组织平均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限(1.622×10~(-3) mm~2/s)作为诊断胰腺癌的上限阈值点,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3%、86.67%、80.00%、84.62%、76.47%,ROC曲线下面积Az=0.800.结论 胰腺癌组织与正常胰腺组织间平均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测量ADC值对于诊断胰腺癌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颅脑非缺血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手术病例/临床证实的颅脑非缺血性病变42例,包括颅脑肿瘤25例、感染性病变8例、血肿5例、多发性硬化4例,均作了常规MRIT2WI、T1WI、增强扫描及DWI,分析其DWI信号表现。结果25例颅脑肿瘤、8例感染性病变、5例血肿、4例多发性硬化病例,病变在DWI上呈高或稍高信号。结论结合常规MRIT2WI、T1WI及增强扫描图像,DWI在颅脑非缺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乳腺成像(MRM)BI-RADS 3-5类肿块性病变的动态增强(DCE)MR征象、弥散加权成像(DWI)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个初诊为BI-RADS 3-5类肿块性病变的磁共振征象,对病变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性。结果:DCE-MRI征象中,形状不规则或分叶、边缘不规则或毛刺征、环状强化、早期强化率>100%及廓清型曲线提示恶性病变征象;ROC曲线分析ADC最佳诊断阈值为1.25×10-3 mm2/s,且具有高诊断效能(>0.900);两者联合应用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及准确性分别为90.4%、91.4%、96.2%、80%及90.7%。结论:DCE-MRI与DWI联合应用对提高BI-RADS 3-5类肿块性病变的诊断特异性及准确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病理、影像对照研究,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DWI)在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疗效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15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行Ⅱ期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前24~48 h进行磁共振扩散成像,肿瘤切除后对标本进行病理观察,并与术前DWI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①病理与DWI对照肿瘤存活区多为高信号(12/15),亦可为等信号(3/15);凝固性坏死区多为低信号(8/15),亦可为等信号(6/15),1例呈高信号(1/15).肿瘤成活区与坏死区ADC值分别为(1.42±0.16)×10-3 mm2/s、(1.58±0.18)×10-3 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8,P<0.05).②不同坏死程度的整个肿瘤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6,P<0.05). 结论肝癌TACE后DW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DWI能较好地鉴别肿瘤成活、坏死组织,并反映肿瘤坏死情况,有助于TACE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筛选和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0例肝脏占位性病灶(肝癌30例,肝转移瘤20例,肝血管瘤20例)行DWI检查,并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来进行判断肝脏占位病变的良恶性.结果 DWI在显示恶性病灶,特别是显示多发小病灶转移瘤,要比CT增强扫描更有优势.肝细胞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均低于血管瘤的ADC值,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及ADC值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R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b值情况下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76例肝占位性病变、11例肝硬化病人行CT及MRI平扫加增强,DWI扫描,选取3种b值(300,500,700s/mm2)各扫描1次,测量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的ADC值。同时测量病灶及相同层面的肝右叶无病灶肝实质ADC值,比较正常肝脏及肝硬化肝脏在3种b值时ADC值有无显著性差异,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及病灶与周围肝组织ADC值比值有无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30例,CT或MRI检查肝脏未见异常改变,肝功能化验各项指标均正常,CT和MR、DWI扫描方法同上。应用2个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良、恶性病变的ADC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7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25例,其中肝细胞肝癌13例,转移瘤10例,胆管细胞癌2例;良性病变51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23例,肝囊肿18例,肝脓肿7例,局灶性结节增生(FNH)3例。3种b值下正常肝脏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正常肝脏与肝硬化的ADC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恶性肿瘤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b=300时,以1.6×10-3mm2/s为阈值,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1.4%、80.6%和76.9%;b=500时,以1.65×10-3mm2/s为阈值,分别为95.0%、78.1%和73.1%;b=700时,以1.41×10-3mm2/s为阈值,分别为90%、77.5%和77.5%;恶性、良性病变病灶ADC/肝脏ADC比值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病灶与肝脏ADC的比值小于1.0为阈值,b=300时,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0.0%、81.8%和73.6%;b=500时,分别为65.0%、86.1%和78.6%;b=700时,分别为75.0%、94.9%和88.1%。肝脓肿的ADC值变化较大,波动范围0.98~2.61×10-3mm2/s。结论肝脏恶性肿瘤的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病变,恶性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值低于良性病变比值,取b=500,以ADC值1.65×10-3mm2/s为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良恶性病变的ADC值仍有部分重叠,肝脓肿的ADC值变化差异较大,需结合常规MRI检查及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4岁,因腹部膨隆,腹胀缓慢加重5个月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左侧腹部略膨隆,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15cm×10cm,质软,触之有囊性感,边界不清,活动欠佳,无压痛,腹部其他部位未触及肿物,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病人饮食、睡眠良好,大小便正常,无体重下降,既往无其他病史。B超示:腹腔内囊性肿物回声,上界位于脐上40mm处,下界位于耻骨联合上方,右侧位于腹正中线外侧约150mm处,左侧位于左髂前上棘前,其内可见密集点状强回声,并可见多个强回声分隔。诊为腹部多房囊肿。磁共振扫描:见下腹部及盆腔内有一不规则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影,大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将60例病人的89个肝脏局灶病变作为研究对象,包括28处肝转移瘤,32处原发性肝癌,8个血管瘤,17个肝囊肿,胆源性肝脓肿2处以及局灶性结节增生1处,胆管腺癌1处。行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后,计测并比较肝内各种病变的ADC值;对部分病人行全身多部位大范围扫描,查找远隔病变。结果:①肝内良性病变ADC值明显高于恶性病变(P<0.05),以1.6×10-3mm2/s作为良恶性病变ADC值的界限,敏感度和特异度均>90%。②原发性肝癌、转移瘤、血管瘤及肝囊肿的ADC值呈递增趋势。③血管瘤、转移瘤及原发性肝癌与肝脏的比值依次递增(P<0.05)。④对部分病人行大范围扫描后可以查找出原发灶或远隔器官病变。结论:背景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对四肢软组织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经临床抗炎或手术病理证实为四肢软组织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MRI表现,重点分析了MRI信号特点和肿瘤的增强情况.结果 MRI能准确地显示四肢软组织病变的大小、形态、信号强度以及侵犯范围;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 MRI 对四肢软组织占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肝脏常见占位性病变的磁共振扩散成像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成像的量化分析在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磁共振检查发现的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扩散成像并测量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其中:29例肝细胞癌,24例肝转移癌,28例肝血管瘤,19例肝囊肿。结果各种病变的平均ADC值分别为:肝细胞癌:(0.99±0.26)×10-3mm2/sec,肝转移瘤:(1.17±0.32)×10-3mm2/sec,肝血管瘤:(1.81±0.42)×10-3mm2/sec,肝囊肿:(3.11±0.38)×10-3mm2/sec,肝囊肿与肝血管瘤、肝细胞癌及肝转移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b值(扩散敏感系数)差大,测得ADC值较准确。结论磁共振扩散成像的量化分析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与常规检查一起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