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体外以及细胞内木犀草素对蛋白激酶CK2活性的抑制效果及进行酶动力学分析以确定其抑制作用类型。方法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重组人CK2α′及β亚基在体外等摩尔混合构成CK2全酶。通过测定药物作用后转移到CK2底物上的[γ3-2P]ATP的32P的放射性活度,探讨木犀草素对重组人CK2全酶以及HL-60细胞内CK2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采用L ineweaver-Burk作图法分析其酶动力学机制。结果木犀草素能显著抑制重组人CK2活性(IC50=0.86μmol.L-1)以及HL-60细胞内的CK2活性,其对细胞内CK2的作用效果要强于阳性对照TBB。酶动力学分析表明,木犀草素与ATP呈竞争性抑制CK2的活性(Ki=0.19μmol.L-1),与酪蛋白则呈混合性抑制CK2的活性(Ki=0.11μmol.L-1)。结论木犀草素是一种有效的蛋白激酶CK2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述脯氨酰寡肽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天然活性成分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的进展。方法根据国外相关文献 ,对脯氨酰寡肽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天然活性成分以及临床试验情况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脯氨酰寡肽酶抑制剂可通过设计合成或从天然药物的筛选中得到 ,数种口服抑制剂正在进行治疗Alzhermer’s病的临床试验。结论脯氨酰寡肽酶抑制剂有望成为新一代治疗Alzhermer’s病的重要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七叶树皂苷和熊果酸及其衍生物对HIV-1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探讨构效关系。方法:采用体外实验法,将待测化合物、HIV-1蛋白酶基质与HIV-1蛋白酶在37℃共温育,根据HIV-1蛋白酶对其基质的水解强度计算待测化合物对HIV-1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七叶树总皂苷、七叶树皂苷-Ia和七叶树皂苷-Ib混合物、异七叶树皂苷-Ia和异七叶树皂苷-Ib混合物、七叶树皂苷-Ia、全乙酰化七叶树皂苷-Ia、七叶树皂苷-Ib、熊果酸和乙酰熊果酸在100μmol.L-1浓度对HIV-1蛋白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86%,89.9%,50.8%,100%,74.6%,89.3%,100%和100%。七叶树皂苷-Ia、全乙酰化七叶树皂苷-Ia、七叶树皂苷-Ib、熊果酸和乙酰熊果酸对HIV-1蛋白酶活性抑制作用的IC50分别为35,35,50,8和13μmol.L-1。阳性对照药乙酰胃酶抑素在本实验条件下的IC50为0.30μmo.lL-1。在100μmol.L-1浓度,七叶树皂苷-IVc,-IVd,-IVe,-IVf,异七叶树皂苷-Ia,-Ib,-IIa,-IIb,原七叶树皂苷元,21β-O-巴豆酰基原七叶树皂苷元,21β-O-当归酰基原七叶树皂苷元,2α-羟基熊果酸和委陵菜酸对HIV-1蛋白酶活性的抑制率<50%。结论:七叶树总皂苷、七叶树皂苷-Ia和七叶树皂苷-Ib混合物、异七叶树皂苷-Ia和异七叶树皂苷-Ib混合物、七叶树皂苷-Ia、全乙酰化七叶树皂苷-Ia、七叶树皂苷-Ib、熊果酸和乙酰熊果酸对HIV-1蛋白酶活性有抑制作用,最强者为七叶树皂苷-Ia、熊果酸和乙酰熊果酸。  相似文献   

4.
根据活性片段组合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E-2,3-二芳基丙烯酰氧基膦酸酯衍生物,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于所测试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3e对A-549的活性[IC50=(12.7±1.9)μmol·L-1]最为突出,与对照药顺铂[IC50=(8.0±1.5)μmol·L-1]较为接近;化合物3g、3k对EC-109的增殖抑制作用最好,IC50分别为(9.5±1.8)μmol·L-1和(11.5±0.9)μmol·L-1;化合物3i、3k对SGC-7901、A-549、EC-109三种肿瘤细胞均有较好抑制作用。该类衍生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1,3]二氧杂环戊烯并[4,5-f]异吲哚酮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了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以及由东莨菪碱致小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ACh E)均有抑制作用,IC50值在微摩尔级,其中化合物I1(IC50=0.086μmol·L-1)和I2(IC50=0.080μmol·L-1)对ACh E的抑制活性较好,与阳性药多奈哌齐(IC50=0.094μmol·L-1)相当;且化合物I1~I4均具有改善由东莨菪碱引起的小鼠记忆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红景天水提物和辅酶Q10对Alzheimer病模型的协同保护作用。方法通过乙酰胆碱酯酶体外试验、NaCN及缺糖引起的PC12神经细胞损伤模型、东莨菪碱所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试验,并采用水迷宫评价促智作用,以小鼠皮层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血清中单胺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活性水平为指标,检测红景天水提物和辅酶Q10的促智作用。结果红景天水提物和辅酶Q10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对神经细胞损伤具有协同保护作用,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的空间辨别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明显协同改善作用。结论红景天水提物和辅酶Q10对动物学习记忆有明显协同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红景天水提物能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而辅酶Q10有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抗甲型流感病毒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5N1假病毒检测体系,观察EGCG对A/Thailand/Kan353/2004H5N1毒株假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采用H1N1 FM_1病毒检测体系,根据药物与病毒、细胞的不同作用,通过两种给药方式,评估EGCG对甲型流感病毒FM_1的抑制作用。结果 EGCG能特异性的抑制H5N1假病毒的进入,IC50为145.10μmol.L-1;EGCG对神经氨酸酶具有抑制作用,IC50为417.20μmol.L-1,EGCG对预防和治疗给药方式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6.88μmol.L-1和14.83μmol.L-1,治疗指数分别为58.02和26.92。结论 EGCG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病毒的进入和神经氨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支链结构的Δ5-3β,7β-二羟基甾醇和Δ5-3β,7α-二羟基甾醇对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方法以3个不同支链结构的Δ5-3β-羟基甾醇为起始物,先乙酰化保护3β-羟基,再烯丙位氧化引入7-羰基,该羰基分别用NaBH4-CeCl3和L-selectride还原成不同取向的羟基,最后水解除去保护基得到6个不同支链结构的Δ5-3β,7β-二羟基甾醇和Δ5-3β,7α-二羟基甾醇,进而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实验.结果合成的6个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无明显的抑制活性(IC50>100 μmol·L-1),对丁酰胆碱酯酶则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 32 μmol·L-1),其中24-亚甲基胆甾-5-烯-3β,7α-二醇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9.5 μmol·L-1).结论 7位羟基的取向和不同的支链结构对化合物1~6发挥丁酰胆碱酯酶体外抑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大黄酸和相应金属盐为原料,合成3种金属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比较其抗癌活性大小。方法: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法、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滴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结构表征;采用MTT法测试三种配合物对于人肝癌Hep G2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通过光谱法证实有配合物生成,并推测出其可能结构。MTT测试显示配合物和配体均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其中大黄酸-Fe(Ⅲ)抗癌活性最强,其IC50值达17.44μg.m L-1,优于配体大黄酸(IC50=116.741μg.m L-1),大黄酸-Cu(Ⅱ)(IC50=54.427μg.m L-1),大黄酸-Cr(Ⅲ)(IC50=63.584μg.m L-1)。结论:大黄酸金属配合物抗癌活性相比配体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常用中药升麻中分离鉴定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环菠萝蜜烷三萜成分。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RP-18)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结合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NMR、13C-NMR、IR和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MTT法测试化学成分对4种人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从升麻乙醇提取物中分离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O-乙酰基-7,8-去氢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1)、25-O-乙酰基-3-O-β-D-吡喃木糖苷(2)、7,8-去氢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3)、升麻醇-3-O-β-D-吡喃木糖苷(4)、24-acetylisodahurinol-3-O-β-D-xylopranoside(5)、升麻酮醇-3-O-β-L-阿拉伯糖苷(6)。化合物1~6对4种人肿瘤细胞株Hep G2(肝癌)、MCF-7(乳腺癌)、Hela(子宫颈癌)、A549(肺癌)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1对MCF-7和Hep G2作用较为明显,IC50值分别为17.7和22.0μmol·L-1。结论化合物5为首次从升麻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2-氨基磷酸茚(2-aminoindan-2-phosphate,AIP)和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J)对高山红景天愈伤组织生长和红景天苷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培养10 d的高山红景天愈伤组织,分别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的AIP和MJ的固体培养基中,每两天取样一次,测定愈伤组织生物量和红景天苷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 AIP和MJ最佳浓度分别为10μmol.L-1和200μmol.L-1时红景天苷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52 mg.g-1和5.98 mg.g-1,是空白对照组的1.43和1.32倍;愈伤组织中红景天苷的含量均高于野生药材中的含量。结论 AIP和MJ可显著提高红景天苷含量,高浓度的MJ和AIP对高山红景天愈伤组织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Sephadex LH 20和HPLC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4′三羟基异黄酮(1)、4,2′,4′,羟基查尔酮(2)(、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3)、(6αR,11α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4)、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5)。结论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黄芪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辽细辛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辽细辛地下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马兜铃酰胺Ⅰ(aristololactamⅠ,1)、7-甲氧基马兜铃酰胺(7-methoxy-aristololactam,2)、马兜铃酸Ⅳa(aristolochicacidⅣa,3)、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4)、5,7-二-O-β-D-吡喃葡萄糖基柚皮素(5,7-di-O-β-D-glucpyranosyl-narigenin,5)、2,6-二甲氧基-4-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2,6-dime-thoxy-4-methylphenyl-1-O-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化合物4、6为细辛属内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2、5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火绒草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火绒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复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火绒草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提取物中又分离鉴定了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apigenin,1)、山柰酚-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2]、山柰酚-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6″-O-tran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3]、山柰酚-3-O-(6″-O-顺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6″-O-ci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4]、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5)、槲皮素-3-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me-thoxy-7-O-β-D-glucopyranoside,6)、槲皮万寿菊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agetin-7-O-β-D-glucopyranoside,7)。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火绒草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为首次从火绒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新的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抑制剂,为进一步药物设计提供依据。方法以进入临床研究的APO866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一系列Nampt抑制剂。以哌嗪为原料,经取代、SN2反应、Gabriel反应、成胍、环合等多步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7a7,b),该中间体再与酰氯衍生物反应,最终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与结论合成了8个全新的Nampt抑制剂,化合物的结构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初步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其中3个化合物(H1、H5、H7)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活性与阳性对照APO866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黄嘌呤氧化酶(XOD)抑制剂对痛风或其他XOD诱导的疾病有潜在的治疗作用,因此探讨了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中分离的丹参二萜醌---隐丹参酮(CT)和次甲丹参酮(MT)对XOD的抑制作用。方法在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XOD催化黄嘌呤产生尿酸和超氧阴离子。在黄嘌呤/XOD的反应媒介中加入CT或MT,通过测量波长290nm处吸光度的增加测定尿酸形成速率。结果CT和MT对XOD有抑制作用,酶动力学曲线Dixon图显示抑制方式是竞争型。CT和MT的Ki值分别为17.8和25.9μmol.L-1,抑制活性与浓度正相关。CT和MT的IC50值分别为70和67μmol.L-1,阳性对照别黄嘌呤醇的IC50值为60μmol.L-1。结论CT和MT对XOD活性有抑制作用,对痛风或其他XOD诱导的疾病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设计合成5H-呋喃并[3,2-g]色烯类化合物,并测定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2’,4’-二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缩合、催化氢化和 Fries 重排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采用人骨肉瘤细胞U2OS-EGFP-4A12G对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5H-呋喃并[3,2-g]色烯类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化合物7a、7e 和 7h 对人骨肉瘤细胞 U2OS-EGFP-4A12G 的抑制活性较强,其IC50值分别为16.53、7.74、13.27 μmol·L-1。5H-呋喃并[3,2-g]色烯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新型骨架结构的抗肿瘤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蔷薇红景天(Rhodiola roseaL.)干燥根茎的体积分数为30%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中部分单体化合物对紫外线诱导的A375-S2细胞死亡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MS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来评价化合物对紫外线照射诱导的细胞死亡的保护作用。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迷迭香酸(rosmarinci acid,1)、山柰酚(kaempferol,2)、山柰酚-7-O-鼠李糖苷(kaempferol 7-O-rhamnopyranoside,3)、草质素-7-O-α-L-鼠李糖苷(herbacetin 7-O-α-L-rhamnopyranoside,4)、草质素-7-O-(3″-O-β-D-葡萄糖)-α-L-鼠李糖苷(herbacetin 7-O-6-(3″-O-β-D-glucopyranosyl)-α-L-rhamnopyranoside,5)、槲皮素(quercetin,6)和芦丁(rutin,7)。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对紫外线诱导的A375-S2细胞死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该细胞没有显示出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筛选蛋白激酶CK2的抑制剂,观察山萘黄素对重组人蛋白激酶CK2的抑制效果及其酶动力学机制。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克隆、表达和纯化,获得重组人CK2的α′及β亚基在体外等摩尔混合构成CK2全酶,通过测定转移到CK2底物上的[γ32 P]ATP的32 P的放射性活性来检测CK2的活性。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山萘黄素,观察其对CK2的抑制效果;通过固定酪蛋白浓度为2g·L- 1 ,ATP浓度为1 0 ,2 0 ,4 0和80 μmol·L- 1 或固定ATP的浓度为1 0 μmol·L- 1 ,改变酪蛋白浓度( 1 ,2 ,4和8g·L- 1 ) ,观察其酶动力学机制。结果 山萘黄素能显著抑制重组人蛋白激酶CK2的活性(IC50 =1 .9μmol·L- 1 )。抑制作用强于已知的CK2抑制剂白杨素、桑色素和金雀异黄素。酶动力学分析表明,山萘黄素与ATP(Ki=1 .1 μmol·L- 1 )及酪蛋白(Ki=3 .1 μmol·L- 1 )均呈非竞争性抑制CK2的活性。初步的化合物结构分析表明,2′和3位上的羟基对山萘黄素及芹黄素发挥其抑制效果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结论 山萘黄素是一种新的体外蛋白激酶CK2的有效抑制剂。黄酮类CK2的抑制剂可能通过不同的位点作用于CK2 ,这种作用主要取决于其羟基的数目和位置  相似文献   

20.
中药锦灯笼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锦灯笼(Physalis alkekengiL.var.franchetii(Mast.)Makino)的宿萼和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7-二脱氢新酸浆苦素B(4,7-didehydroneophysalin B,1)、酸浆苦素D(physalin D,2)、酸浆苦素P(physalin P,3)、木犀草素(luteolin,4)、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lute-olin-7-O-glucoside,5)、3′,4′-二甲氧基杨梅皮素(3′,4′-dimethoxymyricetin,6)、柠檬酸二甲酯(1,5-dimethyl citrate,7)、5-羟甲基糠酸(5-hydroxymethylfuroic acid,8)、环(酪-亮)二肽(cyclo(tyrosine-amidocaproic)-bipeptide,9)、β-谷甾醇(β-sitosterol,10)、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结论化合物6~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