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MRI表现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不同分级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MRI表现,并和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本组不同分级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共59例,其中少突胶质细胞瘤(WHOⅡ级)37例,好发于额、顶叶交界区,34例边界模糊,33例T1WI呈低信号,37例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30例呈轻度强化,7例囊变,8例出血,5例伴瘤周水肿;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22例,好发于额、顶、颞叶交界区,21例边界较清,19例T1WI例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17例明显强化,12例囊变坏死,9例出血,22例伴瘤周水肿。结论不同分级少突胶质细胞肿瘤MRI表现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123-2124
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经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4例患者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所有患者的病灶均位于颅内脑外,其中10例位于颅底。19例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8例呈跨叶生长。CT平扫结果 :14例呈等、稍高、低混杂密度,1例呈等密度,9例颅骨破坏,1例瘤内钙化;增强扫描结果:13例呈显著不均匀强化。MR平扫结果:19例T1WI呈等、高、低混杂信号,1例呈等信号;17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例呈等、低混杂信号,1例呈等信号;增强扫描结果:17例呈显著不均匀强化,15例呈明显坏死囊变,8例呈明显出血,14例窄基底与脑膜连接,13例颅骨破坏,15例瘤周明显水肿。19例手术病理证实肿瘤呈分叶状,14例窄基底与硬脑膜连接。镜检结果表明19例呈肿瘤坏死囊变,10例出血,瘤细胞呈弥散性分布,间质存在许多裂隙状血管,免疫组化结果表明Ki-67水平升高。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基本呈分叶状,供血丰富,易出血、坏死、囊变导致密度不均,信号显著增强,大部分通过窄基底与硬膜连接,相邻颅骨出现溶骨性破坏,瘤周明显水肿,占位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颅神经少支胶质细胞瘤的MRI特征。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神经少支胶质细胞瘤37例。其中听少支胶质细胞瘤24例。三叉少支胶质细胞瘤12 例,面少支胶质细胞瘤1例。37例均行/d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大多少支胶质细胞瘤具有典型的MRI表现,(1)三叉少支胶质细胞瘤多为类圆形(11/12),听少支胶质细胞瘤多为不规则形(19/24),面少支胶质细胞瘤呈类圆形,边界规则、清晰。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绝大部分病例呈典型表现:即肿瘤中间部分呈程度不一、形态多样的强化,边缘部分可见不完整的强化环。大部分瘤内可见囊变、坏死(32/37)及少数可见瘤周脑实质水肿(8/37)。(2)三又少支胶质细胞瘤好发于中颅窝(12/12),听少支胶质细胞瘤仅见于桥一小脑角区,面少支胶质细胞瘤多见于颞骨乳突区。结论:颅神经少支胶质细胞瘤有较典型的MRI特点,结合其发病部位和患者性别,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4.
不同分级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分级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不同分级HPC 39例,均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39例患者中,WHO Ⅲ级间变型HPC 21例,WHO Ⅱ级HPC 18例,均位于颅内脑外.21例间变型HPC中,20例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9例跨叶生长;MR平扫T1 WI呈等、高、低混杂信号20例,等信号1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20例,等信号1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19例;明显囊变坏死16例,“硬膜尾征”2例,相邻颅骨破坏10例,瘤周水肿明显16例.18例HPC中,病灶呈类圆形9例,跨叶生长3例;MR平扫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10例,等信号8例;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10例,等信号8例;增强扫描呈均匀显著强化10例;明显坏死囊变7例,“硬膜尾征”6例,相邻颅骨破坏2例,所有病灶瘤周水肿不明显.病理示间变型HPC Ki-67阳性细胞数平均(18.41±1.31)%,HPC Ki-67阳性细胞数平均(7.12±0.78)%.结论 颅内间变型HPC与HPC影像学表现有所差异,前者具有更明显的分叶状、跨叶生长倾向,肿瘤更易出血、坏死、囊变致信号不均匀,少见“硬膜尾征”,更易破坏邻近颅骨,瘤周水肿明显等特点,可与后者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室内少突神经胶质瘤(IVO)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VO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6例均接受MR扫描,其中2例同时接受CT检查。 结果 5例IVO为WHOⅡ级,1例IVO为WHOⅢ级;左侧侧脑室和3脑室IVO各3例;4例侵犯脑室壁;6例均存在脑积水和瘤周水肿;4例肿瘤存在多发囊变,2例为完全实性;2例瘤内有出血;1例瘤内见钙化;1例见流空血管影。肿瘤实性部分CT呈稍高密度,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T1WI以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为主,T2WI以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4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呈轻度强化。结论 IVO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确诊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侧脑室神经上皮肿瘤的MRI特征,提高对不同组织类型侧脑室神经上皮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侧脑室神经上皮肿瘤的影像学资料,结合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侧脑室神经上皮肿瘤以星形细胞瘤(14例)为主,其次为室管膜瘤(4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室管膜下瘤、脉络丛乳头状瘤T1WI均呈稍低信号,中枢神经细胞瘤呈等信号,少突-星形细胞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呈等及稍低信号;星形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瘤、少突-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瘤、脉络丛乳头状瘤T2WI均呈稍高信号,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呈稍高及高信号;增强扫描室管膜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星形细胞瘤中度至明显强化,少突-星形细胞瘤中度强化,中枢神经细胞瘤轻至中度强化,室管膜下瘤轻度强化.结论 不同组织类型侧脑室神经上皮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在侧脑室神经上皮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及CT对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MR及CT表现。结果10例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表现为大囊为主型2例,肿瘤由位于深部白质区的大囊与位于皮层区的小部分实质构成。实质为主型8例,其中肿瘤实质内出现单发偏心性液化囊变区5例,出现多发小液化区3例。肿瘤实质与脑灰质比较于T1加权像呈等或略低信号,于T2加权像呈略高信号;在CT平扫时与脑灰质密度相似或略高于脑灰质密度;液化囊变区于T1加权像呈略高或等于脑脊液的低信号,于T2加权像呈等于脑脊液高信号,CT平扫呈略高于脑脊液的低密度。合并出血5例,钙化2例。结论幕上脑实质大囊为主型室管膜瘤,或实质为主型室管膜瘤肿瘤内出现单发偏心性液化囊变区,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强化,CT扫描肿瘤实质与脑灰质比较呈等或略高密度,部分伴小斑点状钙化,MR及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当病灶表现为不规则实质性肿块伴多发小液化囊变区,周围水肿明显时,与恶性星型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极难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K27M突变的CT及MRI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伴H3K27M突变的CT及MRI的影像表现。结果 9例患者中有5例肿瘤位于丘脑、2例肿瘤位于脑干、1例肿瘤位于胼胝体、1例肿瘤位于大脑脚;肿瘤最大径3.50~6.60 cm,平均(5.03±1.06)cm。有4例肿瘤中心出现坏死或囊变,3例肿瘤中心出血,1例既有坏死又有出血;6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7例轻度瘤周水肿,2例重度瘤周水肿。CT上肿瘤实质呈等、低密度,增强后,病变明显团片状强化;T1WI上肿瘤实质呈稍低-低信号,出血呈高信号,T2WI上肿瘤呈稍高-高信号,囊变或坏死呈更高信号;4例环状强化,1例不规则明显强化,3例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未见明显强化;DWI上8例弥散受限。结论 H3K27M基因突变的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提高本病的准确性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CT表现与手术、病理分级间对应关系,探讨CT表现的病理基础。方法:报道82例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CT、手术、病理分级对照资料,并将病理分级分为3组:良性组(Ⅰ~Ⅱ级)16例,交界组(Ⅱ级)31例,恶性组(Ⅱ~Ⅳ级)35例,对3组间肿瘤大小、密度、水肿、强化程度、钙化、出血、囊变坏死等CT表现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肿瘤的大小、钙化、血供、边界情况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肿瘤密度、瘤周水肿、强化程度及类型、瘤内囊变坏死、肿瘤硬度等3组间或两组间(良性组与交界组合并为一组)则存在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差异,其中恶性组趋向于呈混杂密度、中?蛐重度混杂强化、中?蛐重度瘤周水肿、瘤内多见坏死囊变、肿瘤硬度偏软等特征,良性组则相反。结论:不同病理分级的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CT表现各有其特点,可作为肿瘤分级提示性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儿童脑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MRI和病理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儿童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s)的影像学表现复杂,肿瘤可发生囊变、坏死、出血,与幕下髓母细胞瘤不同,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对13例(男7例,女6例)儿童幕上PNETs患者的CT、 MRI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4例肿瘤位于额叶,3例位于顶叶,2例位于颞叶,2例位于基底节区,1例跨居额顶叶区,1例位于枕叶。13例肿瘤中囊实性11例,囊性2例。肿瘤实性部分CT扫描呈略高密度,1例见点状钙化,肿瘤实性部分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9例)或高低等混合信号(4例),增强后均呈明显强化。肿瘤的囊壁CT扫描呈等密度,MRI呈等信号,1例囊壁增强后无强化。13例中,8 例有瘤周水肿,5 例无水肿。结论:儿童幕上PNETs多呈囊实性混合密度或信号肿块,实性部分CT扫描呈略高密度,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或高低等混合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肿瘤易发生囊变、坏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与间变型脑膜瘤的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19例,间变型脑膜瘤20例,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并与病理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39例病例均位于颅内脑外。19例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中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16例,跨叶生长9例。MR平扫T1WI呈等、稍低混杂信号15例,等信号4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3例,高信号6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13例,明显囊变坏死12例,“硬膜尾征”4例,颅骨破坏9例。术后肿瘤组织学显示瘤细胞密集,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相多见,网状纤维染色见间质有大量裂隙状血管。20例间变型脑膜瘤患者中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16例,跨叶生长2例。MR平扫T1WI呈等、低信号12例,呈等、高信号3例,较均匀信号5例;T2WI呈等、略高混杂信号17例,呈高、低混杂信号3例;中等度不均匀强化15例,明显坏死囊变13例,“硬膜尾征”14例,颅骨破坏11例。病理示瘤细胞分化不良,有丝分裂丰富,细胞密集,核增大,深染,异型性明显,核分裂相多见。结论: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与间变型脑膜瘤影像表现存在差异,前者具有更明显的跨叶生长倾向,T2WI呈明显高信号,肿瘤增强程度显著,多窄基底与硬膜相连,少见“硬膜尾征”等特点,可与后者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探讨CT及MRI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5例,女1例,年龄3~24岁,平均13.8岁。幕上3例,分别位于颞极区1例,颞枕叶及顶叶各1例;幕下四脑室内和桥脑各1例,另1例跨小脑天幕。肿块呈囊实性2例,实性为主4例。MRI表现肿瘤实性部分呈等或稍长T1、T2信号,FLAIR序列呈等、稍高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后,2例强化不明显,4例肿瘤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肿块边界较清楚,瘤周水肿较轻。CT表现肿瘤实性部分呈等、稍高密度,其内可见钙化,囊性部分呈低密度。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点,根据肿瘤部位、边界、信号(或密度)、水肿、增强等特点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肺癌脑转移瘤颅内病灶的CT图像特点。方法选择肺癌脑转移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检查,以病理学结果为标准,观察不同类型脑转移瘤病灶数量及在脑内分布情况,比较不同类型脑转移瘤单发病灶及多发病灶分布情况、强化特点及瘤周水肿情况。结果①共检出腺癌脑转移转移灶65处,鳞癌脑转移灶26处,小细胞癌脑转移灶6处,大细胞癌脑转移灶2处,腺鳞癌脑转移灶9处。顶叶脑转移灶最多,其次为额叶及枕叶。②单发26例,多发29例,其中腺癌多发病灶最多(34.55%),鳞癌单发病灶最多(23.64%)。③脑转移瘤以结节性强化比率最高,为52.73%;不强化比率最低,为3.64%。腺癌及小细胞癌以结节性强化为主,鳞癌以环形强化为主。④脑转移瘤瘤周水肿以重度水肿比率最高(50.91%),轻度水肿比率最低(9.09%)。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脑转移瘤的螺旋CT图像具有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脑节细胞胶质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节细胞胶质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回顾性分析17例脑节细胞胶质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病灶全部为单发。幕上15例,幕下2例。颞叶6例,额叶5例,顶叶2例,胼胝体压部、额颢叶、左侧小脑半球及延颈髓各1例。其中15例为原发性肿瘤,2例为复发。CT检查3例,2例呈低密度影,1例等密度影,瘤周轻度水肿。1例邻近骨吸收,增强后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均匀强化。MRI检查16例,7例肿瘤脑回样分布,5例呈椭圆形或类圆形,余呈不规则生长。17例肿瘤中6例内有壁结节。肿瘤呈完全囊性、均匀实性,还可以囊性变。T1为均匀低信号或等低信号。T2为高信号或混杂信号,T2水抑制像上肿瘤边缘和实性呈高信号,其他部分呈等偏低信号,扩散加权像(DWI)上呈低或等偏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升高。瘤周境界较清,多数病例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后肿瘤不强化、轻度强化,也有不规则强化。结论:节细胞胶质瘤影像学较有特征性,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及MRI在尿毒症脑病(uremic encephalopathy,简称UE)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尿毒症脑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6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7例。临床表现为出现神经、精神及不自主运动等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异常,而行颅脑CT或MRI检查,其中CT扫描3人,MRI扫描16人,DWI扫描10例,增强扫描4例。结果:CT及MRI显示病灶主要位于双侧顶枕叶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呈基本对称分布,脑内其它区域亦可受累。CT表现为稍低密度影;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DWI表现呈较低或等信号,ADC图上呈较高信号;DWI表现呈高信号,ADC图上则呈较低信号。增强扫描均未见明显强化。结论:CT及MRI检查能够明确尿毒症脑病患者脑部病变的部位及性质,从而进一步指导治疗,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骨样骨瘤的X 线、CT 及MRI 影像表现.方法 搜集2000 年~2005 年经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21 例,男13 例,女8 例,年龄6~59 岁.所有病例均行X 线平片;17 例行CT 平扫;MRI 平扫12 例,增强扫描5例(动态MRI 增强扫描3 例),完成三项检查10 例.病灶位于股骨8 例,胫骨7 例,髋臼、胸椎各2 例,锁骨及距骨各1例.分析X 线、CT 及MRI 对瘤巢及其周围组织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X 线、CT 及MRI 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57.1%、76.5%、75.0%,X 线、CT 上瘤巢为一小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中心有/无钙化和骨化,边缘有不同程度骨硬化;MRI 上瘤巢为一小圆形异常信号区,T1WI 呈低至中等信号,T2WI 呈低至高信号,边缘为低信号骨硬化,瘤周不同程度骨髓及软组织水肿;Gd-DTPA 增强扫描瘤巢明显强化,动态MRI 增强瘤巢呈高灌注表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快速上升后缓慢持续下降(C 型曲线).结论 CT 为诊断骨样骨瘤最佳方法,MRI 能够增加瘤巢可见度并能敏感显示骨髓及周围软组织水肿,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理组织特点,对骨样骨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CT 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腮腺Warthin瘤的CT、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腮腺Warthin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37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中,男33例,女4例,年龄45~82岁(平均55.5岁),55岁以上29例(78.4%);有20年以上吸烟史27例(73%)。37例共53个瘤灶,25例为单发,8例为单侧多发,4例为双侧多发。肿瘤多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方(79.2%),呈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平均长径约2.8cm。CT平扫(21灶)肿瘤呈实性(11灶)或囊实性(10灶),实性部分呈稍高密度;MRI检查(32灶)T1WI瘤灶均呈低信号,压脂T2WI呈稍高混杂信号(27灶),内可见裂隙状或圆形长T1、长T2信号,16灶T1WI瘤内见斑片状高信号。增强扫描(17例27灶)动脉期呈中等度强化,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18灶见包膜强化。结论:腮腺Warthin瘤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并发放射性脑损伤的MRI影像表现及其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放射性脑损伤的MRI表现;其中,星形胶质细胞瘤4例,转移性腺癌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鼻咽癌1例。结果:病变位于小脑半球、额叶、颞叶及顶叶,8例9个病灶共有2种MRI表现:5例6个病灶平扫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稍高、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结节状”、“花环状”强化;3个病灶平扫为类圆形,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囊腔无强化,囊壁轻度均匀强化。所有病例均有占位效应。结论:伽玛刀所致放射性脑损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囊状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