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左心室收缩功能早期损害。方法对60例地中海贫血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血清铁蛋白(SF)水平将患儿分为A、B两组,A组30例SF≥2500μg/L,B组30例SF<2500μg/L,获取各组左心室心尖四腔心、两腔心、长轴切面二维图像,测量左心室内外膜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地中海贫血A组、B组与对照组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左心室心肌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A组左心室长轴内膜心肌纵向应变明显减低(P<0.05),B组仅后壁及下壁内膜心肌应变值明显减低(P<0.05),A组所有节段内膜心肌纵向应变均低于B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A组左心室少部分节段的长轴外膜心肌纵向应变明显减低(P<0.05),B组所有节段外膜心肌纵向应变值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2D-STI技术能够发现常规超声不能检出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早期心肌收缩功能损害;SF水平较高患儿的心肌收缩功能受损较SF水平较低患儿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心肌应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T)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T)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心肌纵向、径向和圆周应变,探讨3DT在评价左心室心肌应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志愿者32例,经胸超声同时采集左心室心尖四腔和两腔切面图像后,获取左心室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存储图像后运用3DT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经胸超声采集并存储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和心尖四腔切面、两腔切面和左心室长轴切面二维图像,运用2DT分析软件脱机分析。分析并比较上述两种方法获得的左心室心肌16节段纵向、径向和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值。结果 3DT测得的左心室16节段纵向应变峰值均值明显低于2DT,圆周应变峰值均值明显高于2DT(P0.05),两种方法测得的径向应变峰值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3DT时存储图像和分析图像所用时间均明显短于2DT(P0.05),两种方法测得左心室纵向、径向和圆周平均峰值应变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变异系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T是一种方便、快速、具有可重复性的评价左心室心肌纵向、径向和圆周应变的新方法,3DT与2DT测得左心室心肌纵向和圆周应变的不同可能由于2DT只能在平面内追踪心肌运动的局限性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左室心内、外膜下心肌扭转运动.方法:AMI患者42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存储左室短轴基底部及心尖部二维灰阶图像.使用Qlab 7.0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记录左室上述两短轴切面心内、外膜下心肌旋转角度.42例AMI患者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两组:正常组(LVEF≥50%,22例)与降低组(LVEF<50%,20例).结果:(1)各组间心内膜下心肌扭转角度均大于心外膜下心肌,两者间均存在跨壁扭转角度梯度,但LVEF减低组此梯度减低.(2)LVEF减低组心肌各层面扭转角度均较其余两组减低.LVEF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整体扭转角度及心内膜下心肌扭转角度均减低,心外膜扭转角度虽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左室整体及心内膜下心肌扭转角度减低,但在LVEF正常组心外膜下心肌扭转功能尚保持正常,随着左心功能进一步减低,LVEF减低组其心外膜下心肌扭转功能亦减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研究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短轴心肌径向应变变化规律,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对左心室短轴径向运动的影响.方法 35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MVR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经胸采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利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算各平面不同节段心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RS).结果 MVR组术前二尖瓣水平各节段心肌RS较正常组减低,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大部分节段心肌RS较正常组增高(P<0.05);MVR组术后2周二尖瓣水平各节段心肌RS较术前组减低,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大部分节段心肌RS较术前组减低,部分节段较正常组减低(P<0.05);MVR组术后1年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各节段心肌RS均显著增加,显著高于术后2周组(P<0.05),心尖水平大部分节段心肌RS与正常组及术后2周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MVR组术后早期左心室短轴心肌径向应变减低,MVR组术后1年左心室短轴心肌径向应变显著改善;人工机械瓣对二尖瓣环局部的心肌运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不同年龄正常成人左心室扭转运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探讨不同年龄正常成人左室扭转运动特征。方法健康成年志愿者121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45岁)、中年组(46~64岁)和老年组(≥65岁)。取胸骨旁左室心尖和心底短轴观对左室旋转进行测量分析,计算出扭转角度峰值(Ptw)、收缩末期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末期扭转角度(MVOtw)、解旋率(UntwR)、解旋减半时间(HTU)、扭转速度峰值(PTV)、扭转速度达峰时间(TPTV)、解旋速度峰值(PUV)和解旋速度达峰时间(TPuV),比较不同年龄组的差别。结果正常人左室扭转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扭转速度参数的方向在收缩期主要表现为逆时针方向扭转;舒张期则表现为顺时针方向扭转。扭转角度于收缩末期达峰值。随年龄增加,Ptw、AVCtw、MVOtw、HTU和PuV测值逐渐增加,UntwR测值逐渐减低,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uV、PTV、TPTV测值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无创性评价正常人左室扭转运动特征。临床在应用扭转评价左室功能时,应充分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采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对收缩早期左心室心肌运动影响的可行性。方法将179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可疑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心肌节段按供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对照组(无狭窄)、轻度组(狭窄程度≤50%)、中度组(50%<狭窄程度<75%)和重度组(狭窄程度≥75%)。采用2D-STE分析各组左心室心肌节段纵向预拉伸峰值应变(LPSS)和圆周预拉伸峰值应变(CPSS)的差异。结果左心室各层心肌LPSS和CPSS峰值于收缩早期出现,轻度组均最高(P均<0.05),中度组最低(P均<0.05);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时收缩早期左心室心肌拉伸运动加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而逐渐减弱。结论2D-STE可无创评估冠状动脉病变对收缩早期左心室心肌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扭转运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LVto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AHCM患者与21名健康志愿者行二维超声检查.获取左心室短轴二尖瓣环水平、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应用STI软件测定左心室短轴心底水平、心尖水平心肌旋转角度峰值及达峰时间、旋转速度峰值;测定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Ptw)、达峰时间、左心室舒张期解旋减半时间(HTU);计算舒张期解旋率(Untw R);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差异.HTU分别与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E)、舒张晚期峰值(A)及E/A值行相关分析.结果 AHCM组左心室短轴心尖水平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峰值和旋转速度峰值均较对照组增加,达峰时间延长(P均<0.05);AHCM组左心室整体Ptw及扭转速度峰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均<0.05);AHCM组舒张期HTU较对照组延迟,Untw R降低,解旋速度峰值减低(P均<0.05).AHCM组HTU与E/A值呈负相关.结论 AHCM患者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时,心尖部旋转及左心室扭转运动增强,Untw R降低.STI可敏感地反映出AHCM患者的心肌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8.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力衰竭患者二维整体应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二维整体峰值应变指标在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特征.方法 35例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轻度(14例)、中度(13例)及重度(8例)心力衰竭三组.28名健康受试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别测量收缩期左心室的纵向峰值应变(LS)、径向应变(RS)和圆周应变(CS),分别计算三种应变的平均值作为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圆周应变(GCS);同时应用常规二维超声测量LVEF和左心室容积(LVEDV)等,比较各组间整体二维应变和心功能,分析GLS、GRS、GCS在不同心力衰竭组中的变化及其与LVEF的关系.结果 轻、中、重度心力衰竭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GLS、GRS、G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心力衰竭组间相比,随着LVEF的减低GLS明显减低,三组心力衰竭组间G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心力衰竭组GCS明显低于轻度、中度心力衰竭组(P<0.05);但轻度与中度心力衰竭组间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心力衰竭组之间G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GLS与LVEF呈高度相关(r=-0.65,P<0.01)、GCS与LVEF有一定的相关性(r=-0.55,P<0.01).结论 GLS、GRS、GCS在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组中变化不同,GLS与LVEF的变化关系密切.GLS、GRS、GCS的变化可能反映了心肌收缩功能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纵向应变探讨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改变情况。方法 32例心绞痛(左前降支病变)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记录PCI术前、术后3个月和正常人心尖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左心室长轴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各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值。结果 PCI术前患者(术前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节段的纵向应变值减低(P<0.05),且与冠状动脉造影左前降支病变分布范围相一致;与PCI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患者(术后组)相应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应变值较前改善(P<0.05),且部分节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二维纵向应变不但能定位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而且能够定量地评价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在评价左心室心肌应变中的应用价值与优势。方法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3D-STI对3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进行心肌斑点追踪分析,比较两种方法获得的左心室心肌所有节段纵向、径向和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值的大小、耗时及左心室不同水平收缩期峰值应变值的差异。结果使用3D-STI存储图像时间为(309.3±23.4)s,脱机分析时间为(305.5±11.2)s,使用2D-STI存储图像时间为(490.6±14.4)s,脱机分析时间为(1261.4±39.9)s,3D-STI耗时明显短于2D-STI,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1、69.94,P均<0.01)。3D-STI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期径向应变峰值为(48.59±7.68)%,2D-STI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期径向应变峰值为(33.25±7.27)%,3D-STI测值较2D-STI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6,P<0.01);3D-STI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及圆周应变峰值分别为(-17.66±3.14)%、(-17.13±2.29)%,2D-STI所测左心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及圆周应变峰值分别为(-21.35±2.46)%、(-21.97±3.84)%,3D-STI测值较2D-STI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3、5.99,P均<0.01)。3D-STI示左心室径向、纵向及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均在左心室中间部呈最大趋势,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在心尖部最小,圆周及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则在基底部最小;2D-STI示左心室纵向、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由基底部至心尖部有依次增大的趋势,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则与3D-STI规律相同。两种方法在两测试者间及同一测试者前后均值与差值于Bland-Altman图上呈一致性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结论3D-STI是一种方便、快速及可重复性较好的评价左心室心肌应变的新方法,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利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评价实验动物猪左室心肌周向收缩功能。方法25只猪开胸后取中部水平左室短轴切面,采集连续3个心动周期二维灰阶图像,并与左室压力曲线同步(±dp/dt)。使用EchoPAC软件包进行脱机分析。运用2DS技术测量左室心内膜层和心外膜层6个心肌节段的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心内膜层各室壁节段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高于心外膜层(P<0.01),尤以前间隔、侧壁、下壁和室间隔节段差异更为显著(P<0.0001)。此外,心内膜层和心外膜层各节段心肌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均与左室dp/dt相关性良好。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因其不受声束角度限制的优点,能准确地评价左室局部心肌的周向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检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探讨STI评价左心室长轴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6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1例,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25例;正常对照组37例。获取收缩期左心室长轴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峰值应变,并计算左心室基底段、中段、心尖段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应变值。所有受检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正常。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左心室长轴室壁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除心尖段外,其他各节段峰值应变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两组糖尿病患者左心室长轴基底段、中段、心尖段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应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较单纯糖尿病组降低(P〈0.01)。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左心室长轴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技术测量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左室心肌旋转指标,探讨2DSTI技术评价T2DM患者左室心肌旋转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43例T2DM患者(无微血管病变组20例,合并微血管病变组23例)和30例正常人的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切面二维高帧频声像图,测量内膜下(Prot-endo)、外膜下(Prot-epi)、切面整体(Prot)及跨壁角度梯度峰值(Prot-mur)。结果:①从正常对照组到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心尖水平Prot-endo、Prot-epi、Prot、二尖瓣水平Prot-epi递增(P<0.05),而心尖水平Prot-mur递减(P<0.05);②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的二尖瓣水平Prot-endo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的二尖瓣水平Prot-mur减低、二尖瓣水平Prot增高(P<0.05)。结论:2DSTI技术能够准确测量T2DM患者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切面Prot-endo、Prot-epi、Prot及Prot-mur的变化,敏感评价T2DM患者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扭转和解旋运动的特征.方法 48例拟诊为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螺旋CT成像或心肌核素显像检查确诊,或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的患者.采集心尖左室长轴观、胸骨旁左室二尖瓣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分别获得左室二尖瓣水平和心尖水平短轴观整体的旋转角度一时间曲线,计算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Ptor)、扭转角度达峰时间(Tp-tor)、收缩末扭转角度(AVCtor)、等容舒张末扭转角度(MVOtor)和等容舒张解旋率(Untw-R).根据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心肌梗死组19例,心肌缺血组19例,冠脉正常组10例.结果 心肌缺血组基底段旋转角度峰值(Prot)和收缩末旋转角度(AVCrot)均明显小于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组的Untw-R小于冠脉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or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射血分数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基底段的Prot与射血分数之间存在负的直线相关关系.Untw-R与射血分数和Ptor之间存在正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心肌缺血患者左室心尖段旋转角度明显大于基底段,使心肌缺血患者左室整体表现为更为明显的逆时针扭转.心肌梗死组左室的舒张功能严重受损.Untw-R是反映心肌舒张功能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5.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室节段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的变化规律。方法HCM组18例,健康对照组36例,超声心动图获取其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切面,运用斑点追踪技术分析不同水平不同节段的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结果HCM组各节段径向应变减低,多数节段圆周应变减低,且以径向应变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增厚节段与未增厚节段的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点追踪技术能较好地评价HCM的局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6.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对冠心病左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测量正常人及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各节段的二维应变值,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节段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心绞痛患者73例,心肌梗死患者67例,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采集其左心室长轴和短轴方向的二维动态图像,测量心肌收缩期峰值的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结果 对照组应变曲线排列规律,纵向应变由基底部到心尖部递增;同一水平室间隔周向应变较高;径向应变在同一水平不同节段分布较一致.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缺血室壁节段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减低,应变曲线紊乱;心绞痛组纵向应变、径向应变较对照组减低(P〈0.05),心肌梗死组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较对照组和心绞痛组均减低(P〈0.05).结论 STI能够准确测量左室心肌节段的二维应变值,定量评价心肌缺血程度,纵向应变和径向应变是冠心病早期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征。方法DCM患者3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经胸采集3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并存贮,运用Echo 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获取每个切面的旋转值。左室扭转值定义为左室心尖部旋转值与心底部旋转值的差值。对不同研究对象间心率差异进行时间校标。结果从左室心尖来看,正常人LVtw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DCM患者LVtw运动于收缩期仍维持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及心脏整体收缩期逆时针方向的扭转运动,但其左室扭转峰值[(6.56±2.19)°/(14.44±1.55)°,P<0.001]显著减低。左室峰值扭转与左心功能显著正相关,相关关系密切(Spearman相关系数r=0.762,P=0.00)。结论DCM患者组收缩期左室扭转值减低对于左室收缩功能有很大影响。STI技术为准确地评估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提供了全新的定量工具,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的应变、应变率参数评价室间隔缺损(VSD)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单纯VSD患儿40例按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PH)进行分组:分为VSD无PH组及VSD伴PH组.以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测量右室常规参数.应用2D-STI测量右室游离壁的峰值应变,收缩期应变率.结果:VSD伴PH组与VSD无PH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右室的舒张末期面积及收缩末期面积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室各节段及整体的峰值应变、峰值应变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无P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SD合并PH时右室收缩功能减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的应变、应变率参数对VSD患儿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