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动脉断流和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为明  王正敏 《上海医学》1991,14(6):362-365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前后颈动脉超声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62例,均予CAS治疗,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CAS前后狭窄处管径及血流参数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2例CAS中,2例手术失败改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其余60例均获成功,共置入支架60个。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发现,患侧颈动脉狭窄处术后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EDV)明显降低,血管内径(R)、血管搏动指数(PI)和前向血流明显增大(P<0.05),术后1周时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经颈动脉超声复查发现手术侧再狭窄1例(3.3%)。结论 CAS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可靠手段,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在CAS前后对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价值。方法 对240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好发部位和超声分型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发现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79%,以颈总动脉分叉部居多,以左侧为多见,且多为软斑、扁平斑,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之一。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标志之一,高血压是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S)作为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CAS)的新方法,与传统的颈动脉内膜剥离术相比较,具有易操作、创伤小、并发症低等优点,作者就CS的现状、操作方法及并发症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颈动脉狭窄度。方法 :1 1 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颈动脉超声表现分为 3组 :颈动脉正常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 ;3组患者均行颅脑CT平扫记录颈动脉的梗死灶数 ;以超声测算患者动脉管腔狭窄度 ,分为轻、中、重度狭窄 3组。结果 :颈动脉正常组 33例 ,稳定性斑块组 38例 ,不稳定性斑块组 4 1例 ,3组患者颈内动脉分布区梗死灶数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组中 ,重度狭窄 7例 ,中度狭窄 1 6例 ,轻度狭窄 5 6例。结论 :基于颅脑CT平扫的颈内动脉分布区梗死灶数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 ;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以轻度为主 ,其构成以为 70 .89%。  相似文献   

7.
8.
颈动脉狭窄性疾病病因主要为动脉硬化和多发性大动脉炎。50年代初至今,对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已初步达成共识,即进行有效的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但是,手术的指征、时机和围手术期处理仍有许多分歧。本文总结了我院12例颈动脉狭窄血管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此做一探讨。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3~1998年我科共收治颈动脉狭窄性疾病12例,其中颈动脉硬化性狭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42~72岁,狭窄部位在颈总动脉分叉部5例,起始部1例;双侧4例,左、右侧各1例。狭窄程度均大于70%,狭窄长度…  相似文献   

9.
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ACS)是导致同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但目前针对ACS的医疗实践和临床证据之间存在矛盾,对于ACS最佳治疗方法仍有争议。因此,评估ACS卒中发生风险,选择易损斑块进行外科干预,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性是必要的。本文回顾了已发表的关于ACS的流行病学、治疗方法、卒中风险评估和潜在干预指征的最新结果,提出ACS治疗的可能策略,旨在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更加有效地预防卒中。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评价血小板活化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B超检测颈动脉,按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正常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组(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共4组,且同时测定CD62p、CD63,并进行颈动脉弱样硬化评分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CD62p:不稳定性斑块组较其余三组均增高,P<0.05-0.01,稳定性斑块组较正常组增高(P<0.01)。CD63:不稳定性斑块组较正常组、内中膜增厚组增高(P<0.05),稳定性斑块组较正常组增高(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CD62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小权活化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切除颈动脉手术治疗累及颈动脉系统的颈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期头颈部肿瘤累及颈动脉系统,临床处理困难,手术切除肿瘤及受累的颈动脉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作者对8例9侧(其中1例不同期结扎双侧颈动脉)颈动脉行结扎切除术。8例中3例出现颅内并发症,1例住院期间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15个月,1例生存超过3年。8例中,5例为喉癌,2例为下咽癌,1例为甲状腺癌。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2.
王嵩  肖福  李牧 《当代医学》2008,14(22):91-92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严重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 3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手术成功率96.7%,治疗后残余狭窄率均低于30%.35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2例出现可逆性卒中;1例出现术后高灌注综合征,1例出现颅内出血.结论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应用保护伞及围手术期监护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介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经验,材料和方法:1991年1月-2002年11月,共进行49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男35例,女14例,年龄58-79岁,平均71.2岁,所有病人均经颅脑Doppler超声检查或彩色B超筛选,颈动脉造影和CT颈动脉三维成像确诊,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均>80%,左侧30例,右侧19例,其中5例为双侧,一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6例,有12例病人为分叉部狭窄,29例CT发现有“腔隙性脑梗塞”,13例病人有局灶性脑梗塞,1例昏迷病人为右侧大面积脑梗塞,15例有“糖尿病”史,18例有“高血压病”史,所有病人在全麻下进行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其中5例进行了补片,2例应用自体大隐静脉行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搭桥术,结果:1例于术后第10天突发“心肌梗死”死亡。1例术前昏迷于术后第1天清醒,且能简单发音,1周后能扶床沿站立,1例声嘶,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另有2例颈部血肿,有2例因颈内动脉远端已完全闭塞,剥除后无回血,术后病情无改善,其他病例均无明显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仍然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血管壁MR高分辨成像技术,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脑梗死患者(卒中组)和86例健康检查者(对照组)的颈动脉MRI,比较两组间的颈动脉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 卒中组患者中52例(70.3%)共检出各种类型斑块138处,其中易损斑块88处,稳定斑块50处,易损斑块占63.8%;斑块最好发部位为颈动脉分叉处;47例可见动脉狭窄125处,轻度狭窄35处,中度狭窄50处,重度狭窄或闭塞40处.对照组共26例(30%)患者检出各种类型斑块74处,其中易损斑块32处,稳定斑块42处,易损斑块占43.2%;20例可见颈动脉狭窄58处,其中轻度狭窄31处,中度狭窄25处,重度狭窄或闭塞2处.卒中组颈动脉易损斑块和狭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与脑梗死具有明显相关性.颈动脉MRI高分辨成像有助于判断颈动脉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为临床评估脑梗死风险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中青年人群健康体检颈动脉超声检查在诊断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价值,推广颈动脉彩超检查在中青年人群体检中的应用。方法:对155例,年龄在22~45岁的体检人员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有斑块者记录斑块大小、形态部位及回声类型。结果:颈动脉正常:75例,占48%。颈动脉粥样硬化:80例,占52%。颈动脉硬化表现是:管壁内膜增厚,不光滑,轻度局限性隆起,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1.0mm,管壁内可以出现大小不等的斑块,有软斑、硬斑及混合斑。结论:颈动脉彩超检查是一种无创、便捷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方法,可清晰了解颈动脉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值得在中青年体检人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磁共振血管成像应用于颈动脉外科,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头颈科1996年8月至1999年8月间收治的涉及颈动脉疾病患者12例中,9例进行了术前MRA检测。结果:颈动脉体瘤及颈动脉瘤MRA表现与血管造影相似,MRA在判断某些颈部转移肿瘤压迫侵犯颈动脉亦具有辅助诊断意义。结论:MRA作为一非创伤性血管显影新技术,对于颈部肿瘤累及颈动脉或颈动脉本身疾病的术前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30021)谭德英任桂凤袁立威【关键词】颈动脉斑块彩色多普勒脑梗塞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内溃疡出血,或脱落,常导致脑部供血异常,是脑梗塞和脑出血的主要原因,我们用彩色多普勒超...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颈动脉支架内置术是近年来治疗颈动脉病变的新技术,可有效地预防恼缺血发作及因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引起的恼梗塞。然而,此种治疗方法可发生某些并发症,重者危及病人生命。我科自2003年1月以来,采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27例后发牛11例并发症,现就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非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统计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以不稳定型溃疡斑为主,轻度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以稳定型硬斑为主。结论颈动脉斑块的性质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密切的联系,有助于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朱宜春 《河北医学》2003,9(11):980-98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化情况,方法: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状态。结果:89.6%冠心病患者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监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及发展的一项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